陶侃
- 陶母退鱼干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大臣,是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的母亲很重视对他的教育。陶侃曾经做过管理河道和渔业的官员,平时工作很忙,没时间回家,所以十分牵挂家中的母亲。于是,他托人带了一封信给自己的母亲,顺便把府库里的一坛鱼干带给母亲尝一尝。陶侃的母亲听说鱼干是从官府的库房里拿来的,毫不犹豫地将鱼干封好,交还给送信的人,并且回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国家的官员,本应该清正廉洁,现在你却把国家的东西作为礼物赠送给我。你这样做不仅不是孝顺我,反而增加了我的忧愁,你对不起自己的官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3年9期2023-09-09
- 饭桌上见人品?
当时镇守在荆州的陶侃。庾亮想请求陶侃担任地方部队的盟主,起兵勤王平乱。不过,庾亮和陶侃的关系也有些僵,双方曾经有过一些小过节:当年晋明帝驾崩、晋康帝刚刚即位,按理说,陶侃德高望重,理应成为顾命大臣之一。谁知道结果出来,陶侃没能进入顾命大臣的“大名单”。当时,陶侃觉得是身为执政的庾亮动了手脚,意在排挤自己。所以,如今庾亮落难,来到了陶侃管辖的地盘上,他的心里多少有些七上八下。陶侃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吝啬,庾亮知道陶侃的这个作风。等到吃饭的时候,正好桌子上有藠头,
今日文摘 2023年11期2023-07-06
- 饭桌上见人品?古人也信
当时镇守在荆州的陶侃。庾亮想请求陶侃担任地方部队的盟主,起兵勤王平乱。不过,庾亮和陶侃的关系也有些僵,双方曾经有过一些小过节:当年晋明帝驾崩、晋康帝刚刚即位,按理说,陶侃德高望重,理应成为顾命大臣之一。谁知道结果出来,陶侃没能进入顾命大臣的“大名单”。当时,陶侃觉得是身为执政的庾亮动了手脚,意在排挤自己。所以,如今庾亮落难,来到了陶侃管辖的地盘上,他的心里多少有些七上八下。陶侃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吝啬,庾亮知道陶侃的这个作风。等到吃饭的时候,正好桌子上有藠头,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3年4期2023-06-07
- 饭桌上见人品? 古人也信
当时镇守在荆州的陶侃。庾亮想请求陶侃担任地方部队的盟主,起兵勤王平乱。不过,庾亮和陶侃的关系也有些僵,双方曾经有过一些小过节:当年晋明帝驾崩、晋康帝刚刚即位,按理说,陶侃德高望重,理应成为顾命大臣之一。谁知道结果出来,陶侃没能进入顾命大臣的“大名单”。当时,陶侃觉得是身为执政的庾亮动了手脚,意在排挤自己。所以,如今庾亮落难,来到了陶侃管辖的地盘上,他的心里多少有些七上八下。陶侃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吝啬,庾亮知道陶侃的这个作风。等到吃饭的时候,正好桌子上有藠头,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12期2023-05-13
- 饭桌上见人品?
当时镇守在荆州的陶侃。庾亮想请求陶侃担任地方部队的盟主,起兵勤王平乱。不过,庾亮和陶侃的关系也有些僵,双方曾经有过一些小过节:当年晋明帝驾崩、晋康帝刚刚即位,按理说,陶侃德高望重,理应成为顾命大臣之一。谁知道结果出来,陶侃没能进入顾命大臣的“大名单”。当时,陶侃觉得是庾亮动了手脚,意在排挤自己。所以,如今庾亮落难,来到了陶侃管辖的地盘上,他的心里多少有些七上八下。陶侃这个人的性格是出了名的吝啬: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可他有时候又有些过头,反而显得略微抠门了。
杂文选刊 2023年4期2023-04-12
- 饭桌见人品?古人也信
当时镇守在荆州的陶侃。庾亮想请求陶侃担任地方部队的盟主,起兵勤王平乱。不过,庾亮和陶侃的关系也有些僵,双方有过一些小过节:当年晋明帝驾崩、晋康帝刚刚即位,按理说,陶侃德高望重,理应成为顾命大臣之一。谁知道结果出来,陶侃没能进入顾命大臣的“大名单”。当时,陶侃觉得是身为执政的庾亮动了手脚,排挤自己。所以,如今庾亮落难,来到了陶侃管辖的地盘,他的心里多少有些七上八下。陶侃的性格是出了名的吝啬,庚亮知道陶侃的这个性格,吃饭的时候,正好桌子上有蕌头,他便开始了表演
领导文萃 2023年3期2023-02-15
- 陶母退鱼
的影响。东晋名将陶侃少年丧父,家境清贫,和母亲相依为命。年轻时,他担任一个县管理鱼梁的小吏。有一年,渔汛到来,陶侃指挥渔民连夜捕捞,捕获了很多鱼,因为鱼量多,他就让下属把这些鱼腌制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陶侃的一个部下,见他平时生活非常清苦,便拿来一坛腌鱼给他吃。陶侃一尝,觉得非常美味,马上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就请人带了一坛腌鱼给母亲送去。陶母收到腌鱼,随口问捎东西的人:“这坛腌鱼要花多少钱?”捎东西的人殷勤地说:“这坛腌鱼用得着花钱买吗?不用,去下面作坊里面
家教世界 2022年34期2023-01-20
- 陶侃惜谷
●王 钢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陶侃虽出身寒门,但身经百战,是两晋时代的名将,威望极高。毛泽东就曾这样讲道:“人立身有一难事,即精细是也。能事事俱不忽略,则由小及大,虽为圣贤不难。不然,小不谨,大事败矣。克勤小物而可法者,陶桓公是也。”陶桓公,就是陶侃,因为他死后获赠“大司马”,谥号为“桓”。桓,是什么意思?简单解释,就是说这
作文小学高年级 2022年12期2023-01-05
- 腌鱼里的言传身教
人公是晋代的名将陶侃。话说陶侃年轻的时候曾在一个小县城里做过“鱼梁吏”。“鱼梁”是当时捕鱼的一种筑堰设施,而陶侃的职责就是负责渔业生产的监管。有一天,陶侃为了孝敬母亲,便托人捎了一罐腌鱼回家。腌鱼送到家里之后,陶侃母亲同样不是滋味,便将腌鱼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而且还写了一封信责备陶侃:“你现在管的是渔业生产,那你这罐腌鱼是不是公家的东西?你现在还是个小吏就敢拿公家的东西给我,这对我不仅不是孝敬,反而会让我更加担忧啊。”陶侃出身贫寒,但他的母亲知理明义,公私
清风 2022年12期2023-01-05
- 陶母退鱼
的影响。东晋名将陶侃少年丧父,家境清贫,和母亲相依为命。年轻时,他担任一个县管理鱼梁的小吏。有一年,渔汛到来,陶侃指挥渔民连夜捕捞,捕获了很多鱼,因为鱼量多,他就让下属把这些鱼腌制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陶侃的一个部下,见他平时生活非常清苦,便拿来一坛腌鱼给他吃。陶侃一尝,觉得非常美味,马上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就请人带了一坛腌鱼给母亲送去。陶母收到腌鱼,随口问捎东西的人:“这坛腌鱼要花多少钱?”捎东西的人殷勤地说:“这坛腌鱼用得着花钱买吗?不用,去下面作坊里面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2年12期2022-12-30
- 不觉释然
都督八州诸军事的陶侃率兵到达寻阳。人们议论纷纷,说陶侃准备诛杀庾亮向天下人谢罪。庾亮甚为恐惧,便采用温峤的方法,去见陶侃叩拜谢罪。陶侃也很吃惊,说:“庾元规竟然来叩拜我吗?”不知不觉放心开怀,和他谈笑宴饮一整天。人们为什么会以为陶侃准备诛杀庾亮呢?这是因为庾亮委实对“苏峻之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身为庾太后的哥哥、晋成帝舅舅的他,在庾太后临朝听政后,先后任中书监、中书令,拥有大权,于是大施严刑峻法。后来,他不听人劝,执意征流民帅苏峻入京,进而导致了苏峻之乱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0期2022-05-30
- “日搬百砖”的晋代名将
陶侃(公于259―334年),字士行,晋代名将,生活在西晋后期到东晋前期,出生于江西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后迁居至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先世无显赫仕宦,其父陶丹,也仅做过吴国的边将。陶侃勤于吏职,初为县吏,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曾以“日搬百砖”的方式磨砺意志。晋成帝评价他“经德蕴哲,谋猷弘远”,又因一生清廉勤政,《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赞其“性检厉,勤于事”。出
学习与研究 2022年5期2022-05-30
- “日搬百砖”的晋代名将
陶侃(公于259―334年),字士行,晋代名将,生活在西晋后期到东晋前期,出生于江西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后迁居至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先世无显赫仕宦,其父陶丹,也仅做过吴国的边将。陶侃勤于吏职,初为县吏,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曾以“日搬百砖”的方式磨砺意志。晋成帝评价他“经德蕴哲,谋猷弘远”,又因一生清廉勤政,《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赞其“性检厉,勤于事”。出
学习与研究 2022年5期2022-05-25
- “日搬百砖”的晋代名将
陶侃(公于259―334年),字士行,晋代名将,生活在西晋后期到东晋前期,出生于江西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后迁居至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先世无显赫仕宦,其父陶丹,也仅做过吴国的边将。陶侃勤于吏职,初为县吏,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曾以“日搬百砖”的方式磨砺意志。晋成帝评价他“经德蕴哲,谋猷弘远”,又因一生清廉勤政,《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赞其“性检厉,勤于事”。出
学习与研究 2022年5期2022-05-25
- 惜 物
鉴》记载了一个“陶侃惜谷”的故事。一次,东晋名将陶侃外出巡视,看见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你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稻子长得好看,便取来玩玩罢了。”陶侃怒了:“你既不努力种田,竟然还为了玩乐而破坏农民的庄稼!”呵斥完,还把那人抓起来抽打。从此,老百姓在他的治理下都勤恳耕种,爱惜稼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真正懂得生活的人,都是珍惜粒米滴水、片纸一线的,和富足不富足无关,贵在精神。惜物,惜的是物,也是
百姓生活 2021年6期2021-07-08
- 陶侃,千年不衰的家道
马功劳的荆州刺史陶侃。东晋史上,绝大部分的人物给人印象模糊,哪怕稍有印象的也无非是傻傻的皇帝和精明的权臣。其实,还有很多的名臣名将都可圈可点值得一读,比如眼前这位陶侃,他为什么能功成名就而又全身而退呢?他为什么能被后人列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呢,这一切,都来源他良好的家教和淳朴的家道。陶侃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全靠母亲纺纱织布抚养长大。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从小培养孩子要有远大抱负,经常资助他多出去结交有身份的人。后来陶侃到浔阳县城做了一名县吏。有一次,浔阳县
领导文萃 2021年11期2021-06-23
- 陶母封鱼
晋朝人陶侃(kǎn)小时候家里很穷,陶母却很注重对他品德的培养。后来,陶侃做了一个小吏,有一次他利用负责管理鱼塘之便,弄到了一坛好的咸鱼,让人捎给了母亲。陶母见后,立即封好咸鱼,派家人原物送回,并写了一封信责备他说:“你作为一个官吏,却拿了公家的财物给我,不但不能使我满意,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啊!”此后,陶侃牢記母训,清廉正直,忠于职守,成为东晋初期的重臣之一。
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0年5期2020-12-23
- 陶侃何以被称为“溪狗”
杨艳如众所周知,陶侃曾被人称为溪狗,《世说新语·容止》中记载:“别日,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温峤劝庾亮去拜见陶侃,庾亮犹豫不决,温峤劝其大胆前往,语句中直接称陶侃为溪狗。陶侃为何被称为溪狗,学术界各抒己见,大致有两种观点,本文试稍加概括。一、对溪族的称谓陈寅恪先生在他的著名论文《〈魏书·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一文中提到,陶侃是少数民族——溪族中的一员
华夏文化 2020年4期2020-12-01
- 惜物
鉴》记载了一个“陶侃惜谷”的故事。一次,东晋名将陶侃外出巡视,看见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你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稻子长得好看,便取来玩玩罢了。”陶侃怒了:“你既不努力种田,竟然还为了玩乐而破坏农民的庄稼!”呵斥完,还把那人抓起来抽打。从此,老百姓在他的治理下都勤恳耕种,爱惜稼穑。真正懂得生活的人,都是珍惜粒米滴水、片纸一线的,和富足不富足无关,贵在精神。惜物,惜的是物,也是惜自然、惜生活,是对劳动留存一份感恩与尊重。
中外文摘 2020年23期2020-11-12
- 武昌剩竹
,有一个好官名叫陶侃,他做事公正,待人诚恳。在担任武昌太守的时候,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陶侃还善于动脑,注重节约。他看到造战船时剩下了许多木屑和碎竹料,于是提议把它们都收集起来。碎竹料被做成竹钉,重新用到战船上,节约了造船的开支。而木屑则在冬天被铺到雪地上,讓容易打滑的雪路变得好走。大家纷纷称赞陶侃的这些好点子。陶侃真是一位环保先锋呀。各位“红粉”想一想,你们有什么废弃(fèiqì)物品再利用的好方法可以告诉“红红”呢?
红领巾·萌芽 2020年8期2020-10-27
- 沙河街:一代廉吏美名传
纪念晋代长沙郡公陶侃的母亲礼贤下士而起的名。1947年版《长沙市区图》分此街西段为沙河街,东段为礼贤街,1971年合称沙河街。此街因陶侃有“大禹圣人犹惜寸阴,吾人当惜分阴”之语,又名惜阴街。陶侃,宇士行,鄱阳人。以军功封长沙郡公,拜大将军。其父陶丹为三国时期名人,官封吳国扬武将军,为官清廉,可惜死得很早。晋灭吴后,陶氏家道中落,陶侃随母亲湛氏迁庐江郡浔阳(今江西九江)。陶母湛氏贤惠仁义,教子甚严。鄱阳人范逵素闻陶侃之名,故其举孝廉、赴京师之时,特顺路投宿拜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32期2020-09-02
- 兵不血刃
而加封他的官职。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采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杀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杀害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對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20年2期2020-05-25
- 湛氏剪发退鱼
于法东晋人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一个贤淑仁慈、德行高尚的人。她经常告诫陶侃,一定要多与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学习他们的长处。陶侃谨记母亲的教诲,虚心向人学习。同郡的范逵是一位贤达之士,陶侃对他很仰慕,与他成了好朋友。一年冬天,范逵有事要去洛阳,途中经过陶侃家时,恰巧天色已晚,他想在陶侃家住下。范逵有仆从多人,还有几匹马,而陶侃家房屋小,又缺少粮米。陶侃十分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便去問母亲。湛氏听后,稍稍考虑了一会儿,说:“你只管招呼客人,我自有办法。”为了能够很好地
老友 2020年4期2020-04-22
- 乱世能臣陶侃的『逆袭』与『身退』
名望呢?东晋名将陶侃就是这样的人物。贤母教子东晋名将、政治家陶侃(259—334年,字士行),豫章郡鄱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出身贫寒,其父为三国末期的吴国低级军官,在陶侃幼时便已去世,全家靠母亲湛氏纺纱织布维持生计。然而贫穷并没有限制孤儿寡母的进取心,湛氏鼓励陶侃努力上进,结交优秀人物。之后,由于陶侃的非凡事功,湛氏被认为是优秀母亲的代表,《晋书·列女传》记载了她的两则故事。其一,陶侃早年曾被安排看管一处捕鱼设施。他将一陶罐腌鱼寄送给母亲,湛氏却将腌鱼密封
中华瑰宝 2020年1期2020-01-15
- 陶侃“日搬百砖”与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刍议
强【摘要】本文以陶侃“日搬百砖”这一古代逸闻轶事为背景出发,结合当代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目标,对领导干部能力提升问题进行思考。【关键词】陶侃;日搬百砖;领导干部能力《晋书》卷66《陶侃列传》记载:东晋陶侃(字士行)任广州刺史时,闲居无事,每天早上把一百块甓(砌墙用的方砖)从屋内搬到屋外,晚上再搬回去。旁人见了很奇怪,就向他询问原因,陶侃回答说:“我虽然人在广州,但心里却还是想着中原。要是在这里过惯了安闲舒适的生活,以后就无法担当重任了。所以我用每天搬砖来锻炼体
办公室业务 2019年10期2019-12-02
- 陶侃检厉
【注释】①陶公:陶侃,东晋名将。②检厉:严谨,严厉。③录:收集。④正会:正月初一大会僚属。⑤听事:也作“厅事”,厅堂。⑥厚头:厚的竹头,这里指竹的根节。⑦桓宣武:桓温,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谥宣武侯。⑧仍当足:竹篙一般有铁质的足,这里指把竹子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铁足。⑨阶:旧时官员的品級。【今译】陶侃性情严谨、严厉,对公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建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头产生的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19年4期2019-11-13
- 陶渊明曾祖是这样“搬砖”的
搬砖的名人,他叫陶侃。陶侃是江西人,陶渊明是他的曾孙。《晋书· 列传第三十六·陶侃》专门记载了陶侃搬砖的事迹:“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甓”就是砖。从全文来看,陶侃在广州时没什么事情可做,总是早上把百把块砖搬到屋外,傍晚又把这些砖搬回房内。别人晨钟暮鼓,朝花夕拾,只有陶侃朝朝暮暮在搬砖,像一个自己在惩罚自己的西西弗斯。别人看了觉得奇怪——你是不是像刘备一样髀内肉
科教新报 2019年1期2019-09-10
- 陶母退鱼
伤心。[小故事]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人品极好。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没想到,母亲却把鱼原封不动地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虽然只是一坛腌鱼,但也是为政不廉啊!”陶侃深深记住了母亲的教导,从此他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最终成为了晋朝著名的清官。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19年8期2019-08-27
- 陶侃运砖头
陶侃是東晋时庐江寻阳(今湖北黄梅)人,他原是王敦的部下,后王敦因妒忌陶侃受朝廷重用,便利用职权降陶侃之职,并将他调至广州当刺史。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清闲。但陶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为了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就叫人将一百多块砖,放在院子里。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砖搬进屋子里。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衙门里的人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这样做。陶侃笑着说:“我虽然身在南方,但心中仍想收复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9年23期2019-07-15
- 致知与致用
一则关于东晋名臣陶侃的故事。陶侃在任荆州刺史之时,要求造船的匠人将锯木屑收集起来。大家并不知道剌史大人有何用处。当年下大雪,他就用木屑来铺路,便利通行。运往京城的官用竹子往往不要竹头,陶侃就让监督伐竹的官员把竹头留下,因为竹头坚硬,制造兵船时正好可以削制成好竹钉。堆积如山的竹头,在后来桓温讨伐蜀国时都派上了用场。这便是陶侃格物致知、以知致用的精神。(摘自《读者》)
公务员文萃 2019年4期2019-07-12
- 陶侃的故事
文法学院 高建军陶侃(259-334),字士行,庐江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人,东晋大臣。陶侃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非常贫困,他与母亲相依为命。陶侃很有志气,品格也很高尚,工作上勤勤恳恳,大家都特别看重他。陶侃文武全才,曾经参与平定叛乱,立下大功。他后来做了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很受老百姓欢迎。下面讲几个关于他的小故事。禁止赌博陶侃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做事又勤奋严谨,对工作的要求很严格。他在上班时间,总是尽可能找事情做,不让自己有一刻闲暇。在他的严格管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9年4期2019-07-08
- 致知与致用
一则关于东晋名臣陶侃的故事。陶侃在任荊州刺史之时,要求造船的匠人将锯木屑收集起来。大家并不知道刺史大人有何用处。当年下大雪,他就用木屑来铺路,便利通行。运往京城的官用竹子往往不要竹头,陶侃就让监督伐竹的官员把竹头留下,因为竹头坚硬,制造兵船时正好可以削制成好竹钉。堆积如山的竹头,在后来桓温讨伐蜀国时都派上了用场。这便是陶侃格物致知、以知致用的精神。(檬 男摘)
读者 2019年4期2019-01-28
- 侃母教子
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是我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她与孟母、欧阳母、岳母一起被尊为我国古代“四大贤母”。她那出色的言传身教常使人感动得潸然泪下。《幼学》云:“侃母截发以筵宾。村媪杀鸡而谢客。此女之贤者。”这“侃母”,指的就是这位伟大的母亲。湛氏出生于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南市村(今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16岁那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嫁给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生下陶侃没几年,丈夫陶丹便病逝。从此,家道中落,一蹶不振。由于孤苦无依,湛氏只好携带幼小的侃儿由浔阳(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9年3期2019-01-23
- 陶侃以貌识人
这是一种个性,而陶侃却持反对态度。在他看来,真正的人才,除了具备丰富的学识外,必须时刻以健康向上的外在形象示人。有人鼎力向陶侃推荐一位青年才俊,陶侃虽然对其有所耳闻,甚至还读过他的文章,的确不错。但因为对此人并不了解,他决定登门看看。当陶侃微服步入青年的居室时,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床上的被子已经脏得分不清颜色, 房间内到处堆放着书籍,纸张散落一地。而这位读书人更是蓬头垢面,不知多长时间没有打理自己了。看到这种情况,陶侃什么都没说,叹了口气就转身离开了。
做人与处世 2019年23期2019-01-15
- 贤明的陶母
断发助子东晋大将陶侃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但是他家却非常贫穷,处在社会底层。他与母亲湛氏一起艰难度日,在正常情况下,陶侃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的生活出现了转机。故事是这样的。陶侃的同郡,有一位大名人叫范逵,是一个很有社会地位的人。那年冬天,范逵外出,赶上下大雪,他便就近到陶侃家投宿。当时,天气寒冷到了极点,而陶家家徒四壁,一无所有,范逵的随从又很多,招待客人成了一个大难题。一方面,陶侃很想结识这样的大人物,作为自己未来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9年10期2019-01-11
- 大将军重小细节
华晋朝著名大将军陶侃任荆州刺史时,需要造一批战船。他经常去检查工作,发现地上散乱地扔着许多竹头和木屑,于是吩咐下人储藏起来。有人不解,认为他太小气。冬季,大雪过后路滑难行,陶侃就让人把木屑取出来铺在路上,这时嘲笑陶侃的人才明白他的用意。后來,军事家桓温伐蜀时,急需造一批大船,却没有钉船用的竹钉,陶侃听说后,就把储存起来的竹头竹尾拿出来,做成钉子送去。陶侃位居高官,却十分体谅百姓的疾苦。一次,他外出巡视,发现有人手里拿着一捆还没有成熟的稻穗,就问他要这稻穗干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8年12期2018-12-12
- 《晉書》陶侃“折翼”之夢與“窺窬之志”探賾
: 傳世《晉書·陶侃傳》所記陶侃的“折翼”之夢以及與之相關的“窺窬之志”,其文本來源並非正史,而是劉宋時代劉敬叔撰著的志怪小説《異苑》。《異苑》陶侃“窺窬折翼”的故事原型,雖然出自東晉王隱《晉書》,但通過細緻比勘可以發現二者在文本細節與表達旨趣上的巨大差異。從王隱《晉書》到劉敬叔《異苑》,“夢翼”故事經過了層累的改造與擴充,其變化與晉宋時代上下游荆揚之爭的嚴峻現實若合符節,反映了六朝小説作爲“史官之末事”所透露出的時代與社會意識信息。唐修《晉書》對陶侃傳記
中华文史论丛 2018年2期2018-09-06
- 勤俭节约的季文子
们来了解一下吧!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选自《资治通鉴》)【译文】陶侃曾经外出游历,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随便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对他说:“你既不努力种田,竟然还为了玩乐而破坏农民的庄稼!”于是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从此老百姓都勤恳耕
作文评点报·小学五、六年级 2018年32期2018-05-18
- 精神考古与灵魂重铸
篇历史小说《名将陶侃》1,读罢启发感触良多。陶侃(259—334),祖籍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曾祖。作为晋朝的名将,陶侃为东晋政权的建立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德宗时,他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又被奉为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该书将陶侃的生平功绩与两晋兴亡的历史进程结合起来穿插叙写,在塑造陶侃这一历史人物的同时,较为全面真实地展现了晋代政治倾轧的历史场景与人性本相,读来不禁让人掩卷而思。有关两晋的历史小说,此前已有明代杨尔曾
创作评谭 2017年4期2017-08-30
- 陶母还鱼责子
陶侃(kǎn),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人品极好。陶侃父亲早死,幼年家境贫寒,母亲湛(zhàn)氏靠织布供他读书,很重视陶侃的品德修养。陶侃年轻时在江西浔阳县当县吏,监管捕鱼之事。有一年,他托人帶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没想到,母亲却把鱼原封不动地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虽然只是一坛腌鱼,但也是为政不廉啊!你以为我会高兴吗?你这是在增添我的忧虑呀!”陶侃深深记住了母亲的教导,从此他勤政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7年3期2017-04-25
- 大将军,小细节
陶侃是晋朝著名的大将军,从军四十载,威震疆场,虽然名声显赫,却不仅仅是靠打胜仗赢来的。陶侃为人谦虚谨慎,事无巨细,对生活中的小细节也同样用心。有一年,陶侃在荆州任刺史。当时正在造一批战船,陶侃便经常去检查工作。他发现,造船时剩下许多竹头和木屑散乱地扔在地上,于是就吩咐手下人仔细地捡了储藏起来。当时有人不理解,认为堂堂刺史太小气,也有人偷偷取笑刺史大人吝啬。冬季大雪,雪后结冰路滑,陶侃就叫人把木屑取出来铺在路面上,让过往行人安全行走,这时嘲笑陶侃的人才明白了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6年42期2017-03-06
- 大将军小细节
代连华陶侃是晋朝著名的大将军,从军四十载威震疆场,虽然名声显赫,却不仅仅是靠打胜仗赢来的。有一年,陶侃任荆州刺史时,需要造一批战船,陶侃便经常去检查工作。他发现造船时,剩下的许多竹头和木屑散乱一地,便吩咐手下捡了储藏起来。当时有人不理解,认为堂堂刺史太小气、吝啬。赶上那年冬季下大雪,路面结冰,陶侃叫人把木屑取出来铺在路面上,过往行人可以安全行走,这时嘲笑陶侃的人才明白了刺史的用意。后来,桓温伐蜀时,急需造一批大船,但没有钉船用的竹钉,陶侃听说后,就把储存起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8期2016-09-19
- 陶母教子
祖、东晋开国元勋陶侃之母,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晋书·陶侃母湛氏传》中记载的陶母“教子惜阴”“截发筵宾”“送子三土”“退鲊责子”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幼学琼林》有:“侃母截发以筵宾。村媪杀鸡而谢客。此女之贤者。”陶母湛氏是三国时期吴国人,16岁那年,嫁给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三国归晋后,家道没落,便举家从鄱阳迁往庐江浔阳 (今九江),不久陶丹便因病去世。陶母湛氏以纺织谋生,供年幼的陶侃读书。湛氏小时候尽管只受过一点启蒙教育,但深知读书的重要,因而
志苑 2016年3期2016-08-02
- 陶侃母湛氏:贫寒母亲的教子经
的作用。东晋名将陶侃的勤恳正直,与其母亲的教诲分不开。陶侃小时候,家境贫寒,陶侃的母亲湛氏靠纺织挣钱补贴家用。陶侃年轻时任寻阳县吏,在监察渔政时,拿了一缸子鲊鱼送给母亲。湛氏立即退回鲊鱼,并修书一封,责备陶侃:“你身为县吏,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使我受益,反而增添我对你的忧虑。”鄱阳孝廉范逵曾借宿在陶侃家中,当时正值大雪,湛氏撤出自己铺的新草垫剁烂,喂范逵的马匹;又悄悄剪掉自己的头发,用所换的钱买来酒肉饭菜招待客人。范逵知道后,感叹道:“只有这样的母
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9期2016-05-14
- 明鉴勤政
——陶侃
明鉴勤政 ——陶侃①陶侃曾任荆州刺史、侍中、太尉等职,为晋朝一代名将。他青少年时期家境贫寒,由母亲湛氏抚育成人,自幼学习刻苦,事母至孝,名闻乡里。②青年时期,陶侃在浔阳县里任一名小官吏,管理鱼塘。陶侃家境不好,很少吃到鱼肉荤腥。一次,大家把从鱼塘捕捞的鱼腌制了一批分掉了。③陶侃拿着鱼高兴地回家,母亲问清鱼的来历后,严厉地说:“你拿公家的东西还面有喜色,为娘很是担忧。”陶侃知错,赶忙下跪请求母亲原谅。④陶侃任武昌太守后,发现市场萧条,经了解是因近年江上盗匪猖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4期2015-12-29
- 大将军陶侃节俭爱民
代连华陶侃是晋朝著名的大将军,从军四十载威震疆场,虽然名声显赫,却不仅仅是靠打胜仗赢来的。陶侃为人谦虚谨慎,事无巨细,对生活中的小细节也同样用心。 有一年,陶侃在荆州任刺史,需要造一批战船,陶侃便经常去检查工作。他发现造船时,剩下许多竹头和木屑散乱地扔在地上,于是就吩咐手下人仔细地捡起储藏起来。当时有人不理解,认为堂堂刺史太小气,也有人偷偷取笑刺史大人吝啬。“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冬季大雪,雪后结冰路滑,陶侃就叫人把木屑取出来铺
文史月刊 2015年10期2015-11-20
- 陶侃:节俭不是吝啬,是远见
陈甲取陶侃知名度不高,但他有位非常著名的重孙子——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其实,陶侃也是位名将:唐德宗年间,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宋徽宗时期,为古代七十二位名将建庙,陶侃名列其中。更为难得的是,陶侃完全是靠个人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高位的。也许是自幼饱尝生活艰辛的缘故,无论于公于私,陶侃都十分节俭。陶侃任职荆州刺史时,一次外出巡游,看到有人拿着一把还未成熟的稻谷把玩。当即询问:“这稻谷还没熟,你拿它干啥?”那人说:“走路上看到的,就采下来玩玩。”陶侃厉声斥责: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17期2015-10-22
- 陶母的教子智慧
祖、东晋开国元勋陶侃之母,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一同被尊称为“四大贤母”。《晋书·陶侃母湛氏》中记载的陶母“教子惜阴”“截发延宾”“送子三土”“退鲊责子”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湛氏小时候尽管只受过一点启蒙教育,但深知读书的重要,因而省吃俭用,以自己纺纱织布的微薄收入供儿子读书。有一个下雨天,由于家无斗笠、雨伞,陶侃没法上学,便蹲在母亲的织布机旁玩。陶侃眼睛盯着穿来穿去的梭子,甚是好奇。湛氏停下织布机,把小陶侃拉到身边,让
中华家教 2015年9期2015-09-10
- 大将军,小细节
代连华陶侃是晋朝著名的大将军,从军四十载威震疆场,虽然名声显赫,却不仅仅是靠打胜仗赢来的。陶侃为人谦虚谨慎,事无巨细,对生活中的小细节也同样用心。有一年,陶侃在荆州任刺史,需要造一批战船,陶侃便经常去检查工作。他发现造船时,剩下许多竹头和木屑散乱地扔在地上,于是就吩咐手下人仔细地捡了储藏起来。当时有人不理解,认为堂堂刺史太小气,也有人偷偷取笑刺史大人吝啬。“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冬季大雪,雪后结冰路滑,陶侃就叫人把木屑取出来铺在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5年5期2015-05-25
- 大将军重细节
代连华陶侃是晋朝著名的大将军,从军四十余载,威震疆场。有一次,陶侃督造一批战船。他经常去检查工作,发现造船时剩下的许多竹头和木屑等,散乱地堆在地上,就吩咐手下人仔细地捡起储藏起来。当时有人不理解,认为他太小气。冬季下大雪,雪后结冰路滑,陶侃就叫人把木屑取出來铺在路面上,过往行人走起路来就安全多了,这时,嘲笑陶侃的人才明白了他的用意。后来,桓温伐蜀时,急需造一批大船,结果没有钉船用的竹钉。陶侃听说后,就把储存起来的竹头拿出来,做成钉子用来造船。(适用话题:细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5年7期2015-03-28
- 陶侃倡俭治奢靡
钱国宏廉腐史鉴陶侃倡俭治奢靡文 钱国宏李商隐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了很多带头勤俭的官员。东晋的名将陶侃便是其中的一位。陶侃生于寒门家庭,受母亲湛氏的影响,陶侃自幼便养成了勤俭的习惯。公元303年,朝廷派兵到荆州平叛,陶侃投笔从戎,参与平叛。由于陶侃作战勇猛,积功累至荆州刺史。统领荆州的军政要务之后,陶侃发现当时的社会风气很是奢靡:大小官员们整天东宴西请,饮酒空谈,连政事都荒废了,
预防职务犯罪专刊 2015年5期2015-02-12
- 什么是问题的最好答案?
的事业。东晋名臣陶侃早年曾是一名县吏。一次,一位家里很有势力的同事托陶侃帮忙办点事,因为违反朝廷法令而被陶侃拒绝了。同事被拒绝之后,又气又恼,不仅四处散播陶侃受贿的谣言,而且常常在办公地点当着众人的面对陶侃冷嘲热讽,让陶侃大为头疼。这一年,县里发生旱灾,同事对陶侃的攻击也逐渐升级,亲朋好友甚至劝陶侃干脆不干县吏了,没必要生这份闲气。然而,陶侃还是选择咬紧牙坚持了下来。过了一段时间,上司因为县里旱灾的事情找陶侃了解具体情况,陶侃详细地向上司说明了这次旱灾的起
公务员文萃 2014年8期2014-08-28
- 节俭有方
派兵到荆州平叛,陶侃投笔从戎,因作战勇猛,积功累至荆州刺史。陶侃出身寒门,受母亲湛氏影响,自幼养成勤俭习惯。统领荆州的军政要务之后,陶侃发现当时的社会风气很是奢靡:大小官员们整天东宴西请,饮酒空谈,连政事都荒废了,有的衙门一连数周不升堂……鉴于这些情况,陶侃到任后便大刀阔斧地整饬奢侈浪费之风。陶侃以身作则,对各级官衙的日常用度开支都做了“硬性规定”,超标部分由地方长官自己解决;衙署们处理完公事,可以到农田劳作,进一步减轻农民的负担。由于陶侃身体力行,荆州地
文史月刊 2014年1期2014-07-03
- 陶侃与东晋政权
710062)陶侃作为东晋初年政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历来颇受研究者注意。清代学者赵翼,在对于陶侃的评价上见解独到,认为史家仅就“折翼之梦”而判陶侃有“不臣之心”颇为失当。[1]而近现代史家的研究重点则大都集中在东晋初年的 “陶王之争”、“陶庾之争”,或者以上二者置于“荆扬之争”这一大的政治环境之下来分析东晋初年政局变化,成果丰硕。[2]笔者则试图站在陶侃的角度,通过关注其政治生涯中的四个片段,分析陶侃在东晋初年政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陶侃与“华轶之变”陶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4-10
- “草根”陶侃的奋斗史
家的人物,东晋的陶侃就是其中之一。说起陶侃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他的母亲。陶母湛氏对儿子的教育煞费苦心。有一次,同郡孝廉范逵遇大雪寄居陶家。陶家贫穷无法招待贵客,陶侃一筹莫展。陶母毅然剪掉头发换了钱,还揭开床铺,把御寒的稻草取出喂范逵的马。要知道,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截发留宾是一种相当于毁身纾难的做法。陶母因此与孟母、欧阳母、岳母一起被尊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范逵被陶家母子感动,向庐江太守张夔推荐了陶侃,这是陶侃走上仕途的开始。可是,陶侃出身寒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4年4期2014-03-13
- 陶渊明梦中的仕途圣殿——以陶侃为心中的偶像
姓名,但如果提到陶侃,可能就没几个人知晓了。要说陶侃,那也是一个奇人,对于东晋王朝而言,他要比陶渊明重要得多。《晋书·陶侃传》记载:“曾祖父陶侃,为东晋重臣,曾任侍中、太尉、都督八州诸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进赠大司马,卒谥桓。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父亲也曾出仕,但并不以出處为意,或许有点隐逸思想。大概到了渊明父辈时,家道已趋落;而到他出生后,更是每下愈况。陶侃可以说是一个开国元勋,一代功臣,在那个士庶之间壁垒深阻的门阀政治时代,以自己寒微的出身
文教资料 2012年6期201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