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街:一代廉吏美名传

2020-09-02 07:25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陶侃沙河书院

在长沙市南门口外,曾有条礼贤街。这条街就是现在的沙河街,东起黄兴南路,西止书院路。相传,礼贤街是为了纪念晋代长沙郡公陶侃的母亲礼贤下士而起的名。1947年版《长沙市区图》分此街西段为沙河街,东段为礼贤街,1971年合称沙河街。此街因陶侃有“大禹圣人犹惜寸阴,吾人当惜分阴”之语,又名惜阴街。

陶侃,宇士行,鄱阳人。以军功封长沙郡公,拜大将军。其父陶丹为三国时期名人,官封吳国扬武将军,为官清廉,可惜死得很早。晋灭吴后,陶氏家道中落,陶侃随母亲湛氏迁庐江郡浔阳(今江西九江)。

陶母湛氏贤惠仁义,教子甚严。鄱阳人范逵素闻陶侃之名,故其举孝廉、赴京师之时,特顺路投宿拜访。当时正逢冰雪积日,陶家一贫如洗。湛氏遂剪下一束长发换米数斛,又将屋柱砍断劈作烧柴,将垫床草铡碎作马料,热情周到地接待了范逵。范逵与陶侃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直谈到深夜。范逵不仅叹服陶侃才思敏捷,更为陶母克己待人的仁爱之心所感动。范逵至京师后,广为传播陶侃母子事迹,使之大获赞誉。这也是今天“截发留宾”典故的由来。

不久,陶侃得到庐江太守张夔的赏识,先后担任了渔梁吏、督邮、县令和郡主簿的官职,并表现出非凡的才能。陶侃在担任渔梁吏时,他在食用官府的鲊鱼(腌鱼)时,想起了贫寒中的母亲,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送给她。不料母亲非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回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增吾忧矣!”此事给陶侃的教育很深,这也为他后来的清廉为官打下了基础,“陶母退鱼”的典故也一直留传至今。

在长沙期间,陶侃给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不少遗迹。初入长沙时,他曾于岳麓山下开庵以居,并手植杉树,世称“杉庵”,故址在今岳麓书院内濂溪祠旁。陶侃大军屯驻长沙城西,曾于“县西南五里”,即枫林宾馆北筑关,今号“陶关”。

一代名臣魂归长沙后,人们将他居住过的贾谊故宅改为陶侃庙,不久又迁建城南,历代祭祠不绝。明嘉靖年间,长沙知县吕延爵以该庙部分堂舍改建为书院,并以陶侃珍惜光阴的名言,取名“惜阴书院”,其遗址在今书院路上。

(综合《长沙晚报》、廉洁长沙等)

猜你喜欢
陶侃沙河书院
节俭的陶侃
白沙河
陶侃运砖头
抢渡沙河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大将军小细节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文化产业开发模式探究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草根”陶侃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