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诞生过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或创造了历史,或因为留下了不朽的思想和文章而名垂青史。探寻他们成功的足迹,我们惊奇地发现,他们成功的背后,毫无例外地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母亲。今天我们要讲的也是一对母子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贤惠明理的母亲,会给儿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东晋名将陶侃少年丧父,家境清贫,和母亲相依为命。年轻时,他担任一个县管理鱼梁的小吏。有一年,渔汛到来,陶侃指挥渔民连夜捕捞,捕获了很多鱼,因为鱼量多,他就让下属把这些鱼腌制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陶侃的一个部下,见他平时生活非常清苦,便拿来一坛腌鱼给他吃。陶侃一尝,觉得非常美味,马上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就请人带了一坛腌鱼给母亲送去。陶母收到腌鱼,随口问捎东西的人:“这坛腌鱼要花多少钱?”捎东西的人殷勤地说:“这坛腌鱼用得着花钱买吗?不用,去下面作坊里面拿就是了。”陶母听罢,脸色马上就变了,连忙将腌鱼坛口重新封好,叫捎东西的人把鱼带回,并给儿子写了一封信。陶侃收到信,打开一看,见母亲在信中言辞严厉地批评自己:“你身为一个官员,竟敢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你这样做,并不是孝顺我,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陶侃读罢母亲的来信,如醍醐灌顶,惊起一身冷汗,为自己的行为羞愧不已。从此以后,他便把母亲的这封信当作长鸣的警钟,严守母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最终成了一位道德高尚、受民拥护的名将。
贪得无厌,都是从占各种小便宜开始的,这是个由量變到质变的过程,当事人自己往往对这种变化难以发现。即便是像陶侃这样品行高尚的人,也会不知不觉犯类似的错误。好在,他有一位贤良的母亲,将儿子占小便宜的贪婪之念掐灭在萌芽状态,并及时给了儿子警醒,最终为国家培养了一位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