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

  • 明清时期:以贵州为核心的西南苗疆防御体系
    海防御体系,西南苗疆防御体系(简称“三防”体系)。至清代,统治者源自北方,长城防御体系功能弱化,来自海上的“外患”强化着东部海防的建设,并向近代化演变。在西南苗疆,土司叛乱、少数民族起义一直存在,明代“南进”防守策略得以延续,并成为不断推进西南苗疆国家化、内地化进程的重要保障。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南方长城。公元1253-1259 年蒙古铁骑采取“迂回西南,包抄后方”的战略灭亡南宋后,以贵州为核心的西南苗疆地区国防战略显著提升。元明清三朝皆十分重视对贵州及

    乡村地理 2023年1期2023-05-29

  • 清代湖南“苗疆” 改土归流时间与秩序考论 ——以雍正《硃批奏折》为中心
    对这一时期湖南“苗疆”改土归流时间认知却存在诸多差异。如湖南“苗疆”上下峒长官司改土归流时间,《土司制度与彭氏土司历史文献资料辑录》[1]《鄂西民族地区发展史》[2]等均认为两土司为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而《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论证提出上峒长官司改土归流时间为雍正七年,下峒长官司改土归流时间为雍正十三年,[3]存在明显的观点差异。面对以上所存在差异,笔者认为必须从清雍正《硃批奏折》入手。 奏折是研究清代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文书)往来与关

    青海民族研究 2022年1期2022-12-29

  • 清代苗疆书院与“大一统”的国家建构逻辑*
    边缘”之地的湘西苗疆书院发展,解读苗疆之国家化具体历史情境中书院建设与文教开展的政治意义,以期为传统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构提供历史文化要素的支持。一、清初苗疆书院渐兴及其局限位于湘、黔、川交界之处的湘西苗疆,自古为苗、土、汉等多民族聚居地,社会、文化结构与地缘、族群关系向来较为复杂,历来被视作“边缘”“化外”,文教长期落后。至明初,随着国家力量深入、学校渐兴才稍有改观。有载泸溪县学,自元至正中期达鲁花赤创建,到明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年间先后得以重建或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5

  • 西南地区民族舞蹈文化交融研究* ——以苗疆走廊为例
    满梦翎一、苗疆走廊的开辟与西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一)苗疆走廊的开辟苗疆走廊是在元明清时期由国家开辟的一条官道,是当时的中央王朝为了“开边”以及加强对西南疆域的治理而开辟的一条从湘西经贵州的入滇之路。苗疆走廊中的“苗疆”是西南各民族在不断迁徙、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历史文化区域。苗疆走廊中的“苗”不仅包含现今的苗族,还包括西南各少数民族。在明清时期的民族概念中,“苗”是对整个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例如土家族被称为“土家苗”,侗族被称为“峒苗”,布依族被称

    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5期2022-09-24

  • 论屯田制对湘西苗疆“国家化”的影响
    清朝相继于黔东南苗疆、大小金川等地施行屯田制度,是一体化治边理念的重要实践。乾隆嘉庆年间,国家力量进入湘西苗疆,地方治理由前代的羁縻治理一跃变为中央王朝直接管理,初步完成“国家化”进程,“国家化”对稳定地方及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形成,都有较大作用。屯田制作为一种军事生产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裘锡圭、于省吾等学者对屯田制的古文考释,深刻揭示了屯田制度的本质特征。随着中国版图的扩大,屯田制的实行愈发广泛。西汉以来,赵充国等人创行移民屯边,为后世边

    炎黄地理 2022年10期2022-05-30

  • 西南的代理人与王朝秩序的展开
    传统的清代黔东南苗疆,王朝欲仿内地而治理,这一理想与现实发生了激烈碰撞,结果产生了一种“不伦不类”的土弁制度。关键词:苗疆;土弁;西南国家传统;无君长传统中图分类号:C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621X(2022)03 - 0001 - 06卢树鑫大作《仿造土司:清代黔东南的社会治理及变迁》杀青,邀我作序。我欣然应允,不止因为树鑫是我学生,更重要的是我认为本书对深入理解明清西南如何进入王朝秩序具有重要价值,我很乐意与读者分享我的这一认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2年3期2022-05-09

  • 交往交流交融:苗疆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路径
    社会与生态之中的苗疆传统体育,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显著作用和独特价值。采用体育学和民族学相结合的视角,从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到深度交融依次递进和不断深化的三重路径,分析苗疆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路。研究认为,交往记忆、交往机制和交往空间有助于加强苗疆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泛交往路径;技艺交流、文化交流所形成的文明交流互鉴新格局,有利推进苗疆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交流路径;

    体育学刊 2022年1期2022-04-06

  • 经制土司之外:清代贵州土弁与苗疆社会治理研究
    3006)在开辟苗疆的过程中,清政府设置了土守备、土千总、土把总等职衔的土弁,这些土弁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土司。据李世愉先生考订,土弁的内涵包括“低级武职土司”“对武职土司带有贬义和轻视的称谓”以及“专指按绿营职衔设置的土守备、土千户、土把总、土外委等武职”[1]三个方面。在开辟苗疆的过程中,清政府设置了大量土弁,这些土弁是李先生阐释土弁的第三层内涵,按照绿营职衔设置的土守备、土千总、土把总等。卢树鑫博士认为,开辟苗疆后,土弁“成为地方官府委派的职役,逐渐演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3-24

  • 清代湘西苗疆边墙民族贸易探析
    期以来,清廷重修苗疆边墙,并围绕苗疆边墙推行一系列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措施,通过对社区土地的法制化建设、调整民族经济、实施有限开放的民族贸易政策、调整民族婚姻政策、建设非武装化社区等具体措施来重构湘西苗疆的民族关系。由于清代对民苗之间的婚姻时禁时许,且以禁为主,故民族贸易就成为清代湘西苗疆民族交往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清代湘西苗疆民族贸易与苗疆边墙密切相关,带有深深的“边墙格局”的印记。二、民族贸易政策的变迁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参将朱绂在平息

    怀化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8

  • 清代“改土归流”前后的民间纠纷与社会秩序 ——基于湘西苗疆失范与规范的考量
    00)清代“湖南苗疆”或者“楚南苗疆”的地理范围,与现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基本一致,一般称之为“湘西苗疆”。①清代“改土归流”前后,以腊尔山台地为中心的湘西苗疆,土司、流官、民间力量等多种势力在山箐相连、以高山深壑为屏障的特殊地理环境中长期并存,造成了这里解决民间纠纷的机制呈现出鲜明的地方民族性。对于湘西苗疆这种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学界主要是关注民族习惯法“苗例”与清政府国家法之间的关系,认为清政府在对苗疆实施“抚绥”政策时,基本上采用“苗例”来处理苗

    青海民族研究 2022年4期2022-02-22

  • 苗疆世界”:多民族融合的贵州地域文化形象表述研究
    5)前言:“贵州苗疆”的提出“苗疆”,其构成主要有两个重要文化元素,一是作为文化主体的“苗”,另一则是“苗”生活的地理文化空间,从字面上来看,主要是指苗族居住与生活的疆域,实则,其意义远不止于此。“苗”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被赋予不同的涵义;“疆”,按其字义是指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边疆地区。“苗疆”跟苗族生活的地理空间紧密相关,但又是在一定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中生成。苗族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两个省份,一是湖南,主要是毗邻黔东北的湘西地区;另一则是贵州省诸地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12-31

  • 清代黔东南苗疆的水利开发与管理*
    用。清代是黔东南苗疆开发进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清初移民垦荒使得黔东南苗疆大片山地得到开发,然“黔地山多田少,鲜有平畴,每届播谷之后,若雨水稍多,则高阜者得济,而低洼之处,未免侵损”[1](卷十上)。水利建设的滞后,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农业的稳定发展。不仅如此,随着垦荒运动的持续推进,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破坏,各类地质灾害事件频发。水利兴修不仅是维护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改土归流后,中原内地先进水利技术的广泛普及,各地

    农业考古 2021年1期2021-12-14

  • 由伐山到植树:雍乾时期“苗疆”林业政策的演变 ——以湘黔二省为例
    在清代语境下,“苗疆”是相对于汉人定居地而言的不断变化的概念,其地理范围十分广阔,覆盖了今天的湘、黔、桂、川、滇五省毗连地带,此为广义上的“苗疆”。而狭义上的“苗疆”,主要指湘黔两省交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本文所探讨的“苗疆”主要指后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以后,曾于新辟“苗疆”地区推行植树造林政策,制定了一些保护和利用山林资源的规章制度。其中,贵州等省份的植树造林收效最为显著,学界对此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从不同视角解释了清代官方着力于植树的动机及其效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03

  • 国家认同视角下的清代湘西苗疆祭祀研究* ——以凤凰厅为例
    16000)湘西苗疆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以后,围绕“国家认同”这一核心,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从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等方面进行国家认同的构建①。湘西苗疆特有的“重鬼好祀”的社会风气,某种程度上为清政府构建文化认同提供了实施的平台,凤凰厅作为湘西苗疆的核心区域,是国家主流文化与地方文化交流的前沿,探讨国家认同视角下的凤凰厅祭祀,可以展示清代湘西苗疆国家认同构建过程中的一些面向。一、凤凰厅国家祀典场所的初步建置清政府在取得全国性政权之后,将国家力量延伸至以往历代难以直接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2021-11-30

  • 继续,苗疆故事
    行记录和描述。在苗疆大山中,苗绣艳丽夺目且扑朔迷离,父亲对苗绣上的符号纹样着迷。越是没人讲得清楚的事,越是吸引他去探索,慢慢地,他整理出了一套对苗绣的认知系统。苗绣的收藏与研究太费神费力了,父亲累病了,我按他的心愿做了一个苗绣主题博物馆以尽孝女之心。许多人会认为,我父亲的离世会造成苗绣藏品的流失,其实不然。父亲的离世不但没有造成苗绣藏品的流失,反而更加让我意识到保护它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紧迫性。我们在20年前的收藏渠道以到村落采集居多,现在增加了线上购买方式

    中华手工 2021年8期2021-10-08

  • 雍乾时期贵州“新辟苗疆”科举政策探析
    正时期清政府开辟苗疆和改土归流二者关系上,李世愉先生指出:“开辟苗疆是雍正朝改土归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雍正朝改土归流的一大特点”。[1]清政府开辟苗疆同改土归流一样,是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治理体系的重要措施,在开辟以黔东南为主要区域的苗疆后,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政策与措施以实现苗疆稳定。目前学界对这些问题已有较多关注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比较有代表性的专著有李世愉先生对苗疆开辟过程与善后措施较为系统的介绍和阐述,为研究“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7-24

  • 清代湘西苗疆人口变迁研究 ——以凤凰厅为例
    来,关于清代湘西苗疆的研究著述日益增多。如谭必友的《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1],着重讨论乾嘉苗民起义之后,清政府采取“修筑边墙”“设置苗弁”等手段重构了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暨爱民研究清政府对民、苗治理的《“中心”与“边缘”:清代湘西苗疆民、苗村落分布于秩序型构》[2]。以及彭永庆关于湘西苗疆地区教育发展研究的《论清朝湘西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3]等等。清代湘西苗疆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国家与地方的政治互动,极少有关于清代湘西苗疆的人口变迁的研究。本

    现代交际 2021年1期2021-02-08

  • 苗疆边墙沿线婚丧文化变迁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苗疆边墙是明清政府陆续在湘黔苗疆地区构建的一条由亭子关(凤凰黄合乡)到喜鹊营(吉首与古丈交界处),全长190 多公里的军事防线,途径落潮井乡、阿拉营镇、廖家桥镇、镇竿城镇(沱江镇)、得胜营(吉信镇)、竿子坪乡、乾州镇、镇溪所(今吉首市)、振武营。苗疆边墙是明清政府出于军事管理湘黔苗疆生苗区、隔离苗民与汉民的目的而修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过隔离苗汉的作用。然而,清中叶以后,随着苗汉交往的日益频繁,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苗疆边墙的防御作用日渐衰微,清

    凯里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02

  • 苗疆边墙的来龙去脉
    御性质的长城——苗疆边墙(又称南方长城)。这座边墙的位置,正是古时汉地和苗疆的分割线,对于研究南方民族历史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苗疆长城宏伟程度虽不及北方长城,但由于南方复杂的地形会对基础建设构成巨大挑战,因此也堪称是一道南方奇迹。1最早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出现的苗民,仅仅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民族概念。直到明代以来,“苗”在汉人眼中才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汉人有意识地根据苗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将其族类划分为几十支系。当然,对古代汉人来说,“生苗”“熟苗”的划分方式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0年5期2020-12-28

  • 苗界苗疆考——对明清时期贵州“苗民”聚居地称谓演变的历史考察
    芊一、问题:“苗疆”概念的混用“苗疆”一词频繁出现于清初,用以指称两块较大的“化外生苗”聚居区,即以腊尔山为中心的“湘黔苗疆”(包括今湖南湘西地区和贵州铜仁东部地区,)和以雷公山为中心的“贵州苗疆”(包括今贵州黔东南地区)。今人对“苗疆”的研究,除了对这两块“化外生苗”区的关注之外,还有扩大化的现象,扩展到了临近非“生苗”区的研究,甚至以为整个西南都是“苗疆”。对“湘黔苗疆”研究的论文有:伍新福《明代湘黔边“苗疆”“堡哨”、“边墙”考》①伍新福:《明代湘

    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1期2020-12-01

  • 近20年明清苗疆研究现状综述 ——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疆治理的问题上,苗疆地区发生过许多次人民反抗朝廷统治的斗争。特别是明清时代,苗疆地区的土司叛乱和苗民起义更是屡见不鲜。苗疆地区的民族治理问题一直是明清两代统治者所关注的。本文以CNKI检索得到的158篇期刊文献作为分析样本,探究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关于明清苗疆研究的状况。目前为止,国内学界尚未出现对明清苗疆研究进行全景式的分析与解读,而这样一种分析与解读显然是必要的,有利于我们对过去近20年明清苗疆研究的回顾,了解当下研究现状,更有利于未来研究的开展。本文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11-30

  • 清代湘西苗疆营汛体系探研
    )自宋至明,湘西苗疆地区(1)本文所言“湘西苗疆”指清代所置凤凰、永绥、乾州三厅与永顺、保靖二县,包括今湖南省凤凰县、花垣县、吉首市、保靖县、永顺县和古丈县等地。一直为羁縻或土司政区,宋代寨堡与明代卫所在这一区域内之建置都极少,即使有,存续时间都不长。如明代这一区域内最为显著的军事建置边墙所起到的防御与治理作用并不大,中央仍多依赖当地土酋或土司。(2)并见吴曦云:《边墙与湘西苗疆》,《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6期;伍孝成:《清代边墙

    历史地理研究 2020年2期2020-08-10

  • 湖南巡抚与湘西苗疆屯防
    李有森摘 要湘西苗疆位于湖南与贵州的交界处。清康熙时期开辟苗疆,雍正时期实行改土归流,客观促进了湘西苗疆地区的发展,但也因此引发了“乾嘉苗民起义”。起义被镇压后,清政府任命傅鼐进行善后,并派湖南巡抚阿林保前去检查、验收。关键词清代 苗疆 湖南巡抚 屯防苗疆屯防开始于清军镇压“乾嘉苗民起义”,魏源《圣武记》、严如煜《苗防备览》都有记载,“但最完整、最详备的当推《苗疆屯防实录》”[1]2-3。书中收录大量关于“修边”“练勇”“屯田”、“治学”的原始档案文献,为

    兰台世界 2020年6期2020-06-21

  • 略论清代以来西南苗疆地域范围的演变
    理观念上形成了“苗疆”一语,并泛化为这一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概称。在苗疆概念形成过程中,其历史地理意涵屡有变化,指向也很不明确,致使苗疆地域范围亦随之不断改变。关于苗疆地域范围变迁问题,各学者据其视野已做了初步研究,他们大多沿袭习惯将苗族聚居的地跨湘黔边区的武陵山区、苗岭部分区域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苗疆”。[1]p2~8部分学者在此基础上认为还应将鄂西南[2]p69~75、渝东南部分地区①及桂西北融县[3]、三江[4]“序引”,p1等苗疆民族“走廊”地区[5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5-13

  • 《苗防备览》及其所见苗民社会
    相国大嘉许,谓官苗疆者皆当以一部置案头”[1](P1)。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周春元先生撰文提议对《苗防备览》内容进行整理,以期挖掘是书的价值[2]。其后,学界涌出诸多对《苗防备览》的研究,吴晓美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对《苗防备览》的研究做出总结,即这一时期的研究多集中在对该书的介绍、校释和整理上,或者是将书作为制度史和民族史的史料进行研究[3](P493-513)。随着民族学、人类学的引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苗防备览》所载今日湘黔地区的地理、文化作

    贵州民族研究 2020年10期2020-02-25

  • 近20年明清苗疆研究领域核心作者测评研究 ——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
    法尝试对明清时期苗疆研究这块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体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了解当下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有利于未来研究的开展。一、明清苗疆研究期刊论文信息采集与分析文章以CNKI文献检索数据库为工具,采用以下操作途径来分析期刊论文样本:根据明清苗疆研究的社会科学性质,进入CNKI文献数据库“高级检索”系统,在“文献分类目录”一栏勾选“哲学与人文科学”选项。在“输入检索条件”中将“苗疆”定为检索的主题词汇,并含关键词“苗疆”并设定为“模糊”检索,检索年限设定为200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15

  • 清代贵州苗疆司法管辖的主要特点
    在清政权征辟贵州苗疆的任何时期,无论该域民族民间纠纷解决机制效果如何,在秉持基本法制指导思想的同时,均在该域极力扩大司法控制范围,竭尽推进统一司法制度,其中,作为司法制度重要构成的管辖机制,囿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呈现二元多点性。一、清代贵州苗疆司法管辖的普通性清代贵州苗疆因传统司法管辖惯性、内地司法制度推进、统一司法文化传入等因素影响,该域整体上具有全国统一司法管辖的特点。(一)遵行逐级管辖准则伴随清政权在贵州实施“改土归流”和“裁卫并县”的治疆措施,

    凯里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1-10

  • 论乾嘉之后湘西苗疆的文化治理
    用。本文拟为湘西苗疆为例,分析乾嘉之后清廷在湘西苗疆的文化(广义层面)治理,以期丰富传统中国的统治方略与治理经验研究,为现今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撑。乾嘉期间的苗民起义给清廷造成了极大震动,最终清廷付出巨大代价才予以平定。起义平定后,如何维护湘西苗疆的社会安定、调和苗汉矛盾,是清廷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问题。清廷在湘西苗疆先前的治理政策失败,证明了纯粹的军事防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鉴于此,清廷开始转变思维,除了军事镇压和政治控制外,还实施了诸多利苗政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1-07

  • 明清苗疆之“政治契约”考论
    比较,分析了明清苗疆政治契约之缔结、重构、类型、根源、精神与启示。关键词:苗疆;政治契约;考论中图分类号:K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99(2019)01-0049-081215年6月25日,获得军事胜利的贵族集团与约翰国王相会于伦敦附近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草地,开始谈判。贵族们把一份事先拟好的羊皮纸文件交给约翰,在刀光剑影中走头无路的约翰无奈地签署,这就是著名的英国《大宪章》。它具有鲜明的限制王权思想,被后世视为人类第一部宪政文献而被备受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9-10

  • 清代贵州苗疆民族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司法制度的冲突表现及其成因
    摘 要:清代贵州苗疆是一个集合多种要素的司法场域,苗人遇有民间纠纷或轻微刑事犯罪,固然有向官府告讼的情况,却由于语言不通、书写困难、缺乏费用、交通梗阻等因素,使得司法审判在贵州苗疆,尤其是“生苗区”判案不多,主要依靠民族民间纠纷解决机制调处纠纷和裁审犯罪。清代贵州苗疆的民族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司法制度既有冲突又有配合,共同构成该域多元复合的审判与解纠机制,二者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价值追求、裁审依据和审执程序等方面,其主要原因为经济基础、法制观念与民族文化等差异。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9-10

  • 湖南长城
    御性质的长城——苗疆边墙。这座边墙的位置,正是古时汉地和苗疆的分割线,对于研究南方民族历史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再加上南方破碎复杂的地形对基础建设构成的挑战,这座苗疆长城宏伟程度虽不及北方长城,却也堪称一道南方奇迹。最早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出现的苗民,仅仅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民族概念。直到明代以来,“苗”在汉人眼中才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汉人有意识地根据苗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进行人为划分族类,多达几十支系。现在一般人印象中的苗族,已经是辨识度相当高的现代形象,但广

    科学大观园 2019年24期2019-09-10

  • 湖广“苗疆”地区“改土归流”进程考论
    解。其症结在于“苗疆”区域内“土”、“流”政区设置并存问题的长期性及复杂性。自秦汉时代开始,包括“苗疆”在内的湖广地区已全面推行州县建置,并长期沿续。至元明时代,土司权益得到官方认可,与“流官”政区并存,直到清初实施“改土归流”。湖广土司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被整体“忽视”到被重新认可,直到最后全面改制的曲折过程。因此,运用“全域性”与“长时段”的视角重新审视湖广“苗疆”地区“改土归流”进程,对于南方土司沿革以及民族地区政区建置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湖广

    社会科学 2019年3期2019-03-29

  • 论西南苗疆历史地理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30056)西南苗疆概念的形成源于历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所持有的民族观。在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认知缺少现代人类学和民族学定义的情况下,结合西南民族历史的演变,中央王朝对西南苗疆民族聚居地区的称呼大致经历了“三苗”“西南夷(蛮)”和“苗疆”三个阶段。一、从“三苗”“西南夷(蛮)”到“诸苗”:苗疆称谓的历史演变西南苗疆概念的历史溯源最早可能要追溯至先秦两汉时期的“三苗”“西南夷”。苗“在湘、蜀、黔、滇、两粤之间,曰蛮人,曰夷人,曰瑶人,曰僰人,曰仡佬,曰倮倮,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5期2019-03-17

  • 地名文化视野下清代湖南苗疆治理
    ,统计与分析湖南苗疆各市县地名,发现其历史地名中包含了众多与历史时期“民族治理”相关地名,以明清两朝苗疆治理地名尤甚,反映明清两朝苗疆治理具体措施与设置及其对于区域的影响,同时以地名形式表达了本土话语对于“苗民起义”的认识。比较这些地名,发现其在分布上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反映着不同时期王朝苗疆治理重心的转移,揭示了不同时期王朝边疆经营策略的变化过程。关键词:清代 湖南苗疆 治理 地名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8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4期2018-12-11

  • 方法与路径:清水江文书整理研究的实践与反思
    随清代以来贵州“苗疆”区域开发过程中,在清水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出现并遗存下来的汉文民间文献。随着清雍正年间开辟“新疆”,贵州东南部清水江流域经历了以木材种植采运贸易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演变,而清水江文书正是这一历史过程的生动写照和真实记录。作为散存于民间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料,清水江文书不仅对分析和研究清代以来贵州“苗疆”区域文化变迁极具史料价值,而且对于思考和探索民间历史文献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大有裨益。关键词:清水江文书;清代;贵州“苗疆”;民间文献;区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10-21

  • 论雍乾之际清政府对黔东南苗疆危机的应对方略
    )清以前,黔东南苗疆一直被历代中央王朝视为“化外之地”。《贵州通志》记载:“自黎平府以西,都匀府以东,镇远府以南,皆生苗地,广袤二三千里,户口十余万,不隶版图。”[1]196直至雍正年间,清政府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逐渐将此地纳入版图。但因各种矛盾突出,未能及时解决,苗民时降时叛。爆发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苗疆危机,是雍乾之际十分重要的边疆民族事件。长期以来学界多从苗民起义的视角来研究这一事件,近来相关研究①较为侧重清政府对苗疆问题的治理。清政府对此次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3-29

  • 苗疆开辟前后黔东南农业生产模式变迁 ——基于清代至民国初期的考察
    清代雍正年间开辟苗疆后,为了提高农业发展效果,地方官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新开辟的黔东南“新疆六厅”的农业生产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试图以一手奏折档案为依托,从农作物种类、农业生产工具、农田管理等方面呈现黔东南苗疆农业生产模式的变迁,以揭示出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相关因素。一、黔东南苗疆开辟前的农业生产黔东南苗疆位于由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山地过渡的山区地带。都柳江自西南奔流入各县境,于丘陵山地形成一些地势较低的平坝,自古以来是苗、侗、水、布依族、土家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3-29

  • 试析清代贵州苗疆六厅的教育发展动因
    而专门对清代贵州苗疆六厅地区的教育发展论述较少,这一时期苗疆地区的教育发展有自身的地域特点及发展特性。研究清代苗疆六厅的教育发展,不仅是对清代贵州的教育发展进行探讨,也是当下学人对地域文化的寻根。一、清代贵州苗疆六厅的教育成效雍正六年(1728),贵州巡抚张广泗奉云贵总督鄂尔泰之命,向黔南、黔东南进军,由此拉开武力开辟苗疆的序幕。开辟苗疆后,分设了苗疆六厅,分别为:丹江厅(今雷山县)、古州厅(今榕江县)、清江厅(今剑河县)、八寨厅(今丹寨县)、都江厅(今三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3-22

  • 苗疆蛊事》的代入式叙事及其表意智慧
    (简称小佛)的《苗疆蛊事》构建了一个奇妙诡丽的平行时空,让平面化的文字完成了向立体化影像叙事的转变。小说类型特征明显,情节呈线性展开,节奏缓急有序,从观感来看,小说文本朴实流畅,人物细腻,行文风格独树一帜,间杂了灵异、玄幻、修真、恐怖、悬疑等多重色彩使小说更具有可读性,而小说在“自救”与“救世”的大前提下,利用代入式的叙事方式与幻境式的表意智慧,层层铺垫,不仅融入各类民族文化,更带给读者以游戏般的体验,在如真似幻的江湖梦中出世、入世又省世,最终构成一个叙事

    网络文学评论 2018年1期2018-03-08

  • 国家在场:地方治理视野下清代湘西苗疆之集场交易
    )在嘉庆初年湘西苗疆边墙体系基本完成之后,苗疆地方社会治理渐次推开,从苗疆地方各级政治权力、军事体系重构与运行,到苗疆社会经济与保障体系、族群关系、文化教育的政策措施等,形塑了此后湘西苗疆近百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本格局。由此,边墙体系作为国家力量象征,在体现地方治理中之国家在场的同时,也确定了国家主导下地方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方式和性质。一、民、苗集场交易之兴清王朝建立后,随着湘西苗疆社会秩序渐趋稳定,国家与苗疆地方、民人与苗人的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诉求日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6期2018-02-22

  • 浅析康雍时期在湘西地区实行“苗疆禁例”研究
    在湘西地区实行“苗疆禁例”研究李 媛湘西苗疆地处湘鄂渝黔边,这里民族众多,交通闭塞。自秦汉以来,被中央王朝视为“化外”之地。随着清朝对西南边疆的开发,直至清朝康雍年间实施开辟苗疆,才将湘西苗疆由“化外”变为“化内”。康雍时期,清廷为了加强对湘西苗疆管辖,推行了系列的统治措施,“苗疆禁例”是湘西苗疆地区推行的治理措施之一,其体现出的“因俗而治”“因时而为”的治理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康雍时期 湘西地区 “苗疆禁例”清初期

    长江丛刊 2017年20期2017-11-25

  • 清代开辟苗疆后清水江流域纠纷解决机制变迁研究
    期改土归流、开辟苗疆,对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纠纷解决机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这一纠纷解决机制变迁的诱因及其具体表现。【关键词】苗疆;清水江流域;纠纷解决机制;变迁【作 者】潘志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吴大华,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贵阳,550025【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454X(20

    广西民族研究 2017年1期2017-05-25

  • 清代黔东南苗疆“姑舅表婚”制嬗变研究
    00)清代黔东南苗疆“姑舅表婚”制嬗变研究陆跃升(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凯里 556000)“姑舅表婚”是流行于黔东南“苗疆”的一种落后的婚姻陋习。清代以来,随着中原儒家文化的深入、汉族人口的大规模入迁、国家婚姻法的逐步推行以及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的空前繁荣等等“,姑舅表婚”这种原始落后婚姻习俗遭到了毁灭性的冲击,黔东南苗疆民族在与汉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在接受儒家文化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姑舅表婚”危害性,并逐步接受汉民族的婚姻制度。清代 黔东南“苗疆”“姑表舅婚”

    兰台世界 2017年10期2017-03-12

  • 边界理论与湘西苗疆的区域研究
    )边界理论与湘西苗疆的区域研究向 伟(北京大学 社会学系,北京100871)近来中国的民族研究越来越重视区域视野。历史上被称为苗疆的湘西山区是一块位于中国腹地的多民族聚居区,是典型的内陆边疆区域。以往对湘西苗疆的关注较少从区域研究的维度出发,因此须从当前推动中国民族研究区域转向的边界理论中借鉴资源:族群边界理论启发推动区域转向的“华夏边缘”研究,经“中间地带”在“中间圈”思想中得以结合。在与一系列体现“中间圈”特征的相近区域研究的比照中,引入边界理论的湘西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07

  • 试论“新辟苗疆”与改土归流之关系
    司研究试论“新辟苗疆”与改土归流之关系李世愉(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清雍正朝的“新辟苗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为了使这一研究能够深入,有一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即“新辟苗疆”与改土归流的关系。雍正朝改土归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流土俱不受的“化外生苗”的征服,这些地方多设厅,清政府称之为“新辟苗疆”。因此,开辟“苗疆”不仅是雍正朝改土归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雍正朝改土归流的一大特点。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察:首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1-28

  • 曾丽:苗绣新主张
    分藏品成立了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并相继出版《苗绣》《苗装:重走一段百感交集的朝圣之旅》等书籍,以此对她的“苗绣文化基因库”进行更直观的展示。创新传承因为苗绣工艺的复杂,现在技艺高超的绣娘越来越少,对此,曾丽无比惋惜。她希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把这种古老的文化传承下去,同时让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2008年,曾丽注册了“苗疆故事”品牌商标,致力于苗绣衍生产品开发。她说,传统文化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经过合理转换都可以得到传承。她认为,苗绣的精

    当代贵州 2016年12期2016-11-07

  • 从现代地名看苗疆地区土司军事活动 ——兼论苗疆地区土司军事建制及防御系统
    3)从现代地名看苗疆地区土司军事活动 ——兼论苗疆地区土司军事建制及防御系统周妮(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上海 200043)苗疆地区地处西南边陲,民族众多,历史时期一直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区域。元明清时期,为了更好的统治这一地区,开始在这一地区实施土司制度,实现“以夷制夷”的目的。由此土司通过其在苗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对苗疆地区实施统治,产生了政治、经济、军事活动行为,影响苗疆地区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融入苗疆地区历史进程,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2期2016-07-19

  • 浅谈清代苗疆地区的法律概
    萧蒙摘要:清代对苗疆地区法律治理方面的相关制度虽然不够完善,但在总体上促进了整个苗疆地区的发展与进步,对我国现行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规定与治理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清律例》中针对苗疆地区实施的主要条款,以期为探索清代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制度提供一定的思考。关键词:清代;苗疆;大清例律;因俗制宜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149-01作者简介:萧蒙(1991-),男,布依族,贵州贵阳

    法制博览 2016年7期2016-05-14

  • 张广泗治理苗疆述略
    4 )张广泗治理苗疆述略文 海1,2( 1.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2.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张广泗不仅在调查基础上提出了开辟苗疆的主张和开辟苗疆的策略。在具体实践中,张广泗身为巡抚却亲临前线指挥,为开辟苗疆做出了重要贡献。张广泗平定雍乾苗民起义,巩固了开辟苗疆的成果。张广泗;开辟苗疆;雍乾苗民起义;治理我们也许会对张广泗的评价有所改变,比如,张广泗在开辟苗疆和平定苗民起义中也不是所谓的“大屠杀”或“滥杀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2-13

  • 浅谈清代苗疆地区的法律概况
    025浅谈清代苗疆地区的法律概况萧蒙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摘要:清代对苗疆地区法律治理方面的相关制度虽然不够完善,但在总体上促进了整个苗疆地区的发展与进步,对我国现行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规定与治理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清律例》中针对苗疆地区实施的主要条款,以期为探索清代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制度提供一定的思考。关键词:清代;苗疆;大清例律;因俗制宜清朝时期,朝廷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工作,而苗疆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环

    法制博览 2016年20期2016-02-01

  • 论徐家干《苗疆闻见录》及其文化价值
    550025)“苗疆”,从古至今向来指的是中国西南部的疆域,包括云南、四川、贵州、湖南、重庆、广西等各省市的部分地区。《苗疆闻见录》中所记载的是雷山、台江、剑河、黎平、榕江、从江等地区。其中雷山素有“苗疆圣地”之称,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台江县更堪称“天下苗族第一县”,这些地区史称“苗疆腹地”。古苗疆之地与世隔绝,素来很少为外界所了解。直到清朝雍正年间为了解决土司割据的积弊,当时的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7期2015-03-29

  • 清代多元文化冲突下贵州苗疆习惯法的变化与发展
    自雍正帝起在贵州苗疆地区设置了古州、八寨等12厅及永丰州、开泰县,并不断派驻官员(即流官)进行治理。流官的一项主要职责是确保在“改土归流”中地方治理的稳定,严控社会治安。但从相关文献查阅看来,雍正时期清庭实际上未实现有效控制。后乾隆、嘉庆时期,清庭对单一派驻流官进行治理的办法予以改革,让流官们在苗疆培植具有实际控制权并忠于王朝的土官来参与治理,实行流官与土官相结合的办法,如在村寨中对寨老、乡老等自然领袖的地位加以认可。这种入乡随俗式的治理办法,让政令在苗疆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3-21

  • “集中”抑或“分散”:近代苗疆农村土地的分配关系
    摘 要:近代苗疆的土地分配关系是少数民族土地占有关系的一个例证。诸多宏观材料表明苗疆的土地占有相对集中,但从典型材料看,土地占有却是相对分散。如果去除宏观材料来源于民族交融区的原因和苛捐杂税、抓兵拉夫的外力,典型材料则更具有代表性,因为其民族成分更加单一。苗族地区农民生活水平总体低下、农民对土地比较看重、农村副业和家庭手工业的辅助,以及分家析户的传统等诸多因素都分散了集中的土地。需要强调的是,苗族地区的土地分配不均是一种常态。关键词:苗疆;苗族;农村;土地

    桂海论丛 2014年4期2014-10-17

  • 晚清苗疆盗案断理与实践法律观
    营规中,被适用于苗疆盗案,引起命案控官程序。但被告诉禀作了智慧、成功的辩护,且契合了实践法律观。关键词: 苗疆;盗案断理;水火二法;清水江文书中图分类号: D9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21X(2014)01-0052-07《晋书•刑法志》载,李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因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编”。李悝可能是最早从事“比较刑法学”研究,并将成果运用到立法中的中国古代法学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1期2014-08-08

  • 《亚鲁王》中展现的苗疆舞蹈特色分析
    式来完成。延续了苗疆舞蹈风格,希望能够原汁原味展现这部史诗巨著的原则也让这部戏剧成为苗族歌剧的优秀作品。《亚鲁王》共有2.6万余行,涉及到上万个历史人物,整个戏剧表演通过人物的扮相、人物之间的对唱、对白、对舞,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进行展现,展现出一部伟大的人神抗争史。一、原始古朴之美相对于得到充分发展和宣扬的现代舞蹈,苗疆地区的舞蹈因为受限制于文华传播、民族情节等原因保留了自己的特色。这种舞蹈在表演形式上给人一种简单、淳朴之美,让观众感受到遥远蛮荒时期的

    大众文艺 2014年5期2014-03-12

  • 苗疆圣地”过苗年
    月10日, 有“苗疆圣地”之称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迎来了苗家人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苗年,贵州、湖南、四川等地的苗族同胞及海外游客万余人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共享苗族歌舞,领略苗族风情。苗年是苗族同胞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雷山文化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今年的苗年以“走进蚩尤魂系家园,体验中国雷山苗年”为主题,开展了民间银饰刺绣大赛、牵手西江千户苗寨中外百对新人集体婚礼、第二届“苗疆圣地

    当代贵州 2013年32期2013-02-27

  • 苗疆边墙对苗族武术发展的影响*
    402160)苗疆边墙对苗族武术发展的影响*徐泉森1(1.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重庆 402160)苗疆边墙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封锁苗族人民而修建的一种军事工事,在边墙的压迫下,苗族人民对统治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反抗斗志。边墙促进了苗族武术的进一步传播,因为文化封锁的因素,也使得苗族武术的传承体系更加的封闭,同时也是苗族武术能原汁原味的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边墙的缘故,苗族武术的价值功能也发生重要转变,使苗族武术成为了单纯的搏杀技能。随着历史的发展,边墙

    体育科技 2011年4期2011-12-06

  • 徘徊在湘西苗疆边墙
    解黎晴徘徊在湘西苗疆边墙,徘徊在永兴坪碉卡,但见威武雄奇的凤凰古城、巍然屹立的黄丝桥城堡、严阵以待的舒家塘营盘寨,从叱咤风云的亭子关到壁垒森严的喜鹊营,从旷野苍茫的平垅寨到山高水险的中国南方长城——腊尔山,像一条黑色的巨蟒横亘在湘西的崇山峻岭之上,与沿途的800余座城池、塘汛、屯堡、营盘、哨所、边卡、炮台遥相呼应……徘徊在湘西苗疆边墙,徘徊在永兴坪碉卡,仿佛沿着时光的隧道,走进历史的深处,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起源、成长与各民族间的交往和争战,更看到了苗疆先民们

    丝绸之路 2009年9期200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