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
- 作为地下工作者的夏衍
《懒寻旧梦录》是夏衍在85岁时撰写的回忆录,作为20世纪的同龄人和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夏衍的这本回忆录是研究中国现代史和现代文学史的重要著作。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可以说是一段历史的两个侧面,两者关系极为密切,而夏衍,就是这段历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1927年6月,夏衍在大革命失败一个多月以后,在上海北四川路海宁路的一家烟纸店楼上,由郑汉先、庞大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冬,周恩来决定将夏衍从闸北街道支部调出,参与筹建“左联”。中央特科的袁殊来找
新民周刊 2023年3期2023-01-29
- 夏衍致鹿地亘、阿部幸夫信札释读
反对态度。比如,夏衍在世时,不但反对收集书信,反对书信出版,而且写信给朋友时还嘱托收信人“阅后付丙”[2]3。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四月出版过《夏衍七十年文选》,这本书是在夏衍生前征得他同意后出版的,由李子云女士(夏衍的秘书,著名文学批评家)编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是首部收集夏衍书信的书籍,但根据夏衍本人的叮嘱与家人的意愿,收集的篇目存在范围窄、数量少的问题。二〇一六年一月,中华书局出版《春秋逝去的贤者:夏衍书信》,从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九二年共三百四十五通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1
- 为党育才:夏衍主持《救亡日报》时对青年记者的培养
在党的领导下、由夏衍任总编辑的国统区统一战线报纸。在夏衍的努力下,《救亡日报》在培养青年记者方面发挥两大作用:一是在报社内部培养出独当一面的“救亡军”,如高灏、高汾等知名记者;二是将社会青年培养成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青年记者,为党的新闻事业提供了战时新闻力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储备了新闻人才。关键词:夏衍 《救亡日报》 中国共产党 青年记者夏衍(1900-1995),浙江杭州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当代文豪”。不太为人所知的是,夏衍还曾是一名记者和精于办报
传媒 2022年12期2022-07-05
- 谢晋对夏衍的知己情
芸的记忆中,爷爷夏衍是浙江老派人。尽管后来定居在京城,他一生的生活习惯,基本上还是一个杭州人的生活习惯,平日的吃穿,都是如此。沈芸回忆,关于骨灰的撒放,爷爷生前有过三次变动,最后,他决定撒进钱塘江。1998年秋天,沈芸和谢晋导演相聚在杭州,那也是谢晋从影50周年纪念的日子。那次活动上,浙江省领导也到会祝贺。她记得,爷爷的生前好友谢晋伯伯派人把她叫过去,拉着她对省领导说,“后年(2000年)是夏公百年诞辰,我们要好好纪念他,杭州是他的故乡,他生前把那么多藏画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5期2021-08-06
- 抗战时期香港秘密大营救若干问题续考
“自己人”;二是夏衍等人是1942年1月8日或9日离香港经长洲到澳门转内地的,与夏衍一样走西线撤退的总人数估计为60人左右;三是东线营救的总人数,估计在百人以上。拨开历史迷雾、还原历史真相的关键,是秉持学术研究的“怀疑精神”和“追问习惯”,回到历史现场,遵循历史研究的时间序列理念和考证方法,设身处地地理解当时的人与事。只有这样书写出来的历史,才可能成为信史。【关键词】秘密大营救;廖安祥;夏衍;东线营救;历史研究;历史书写【中图分类号】K26; D231 【
红广角 2021年3期2021-07-21
- 谢晋一怒为夏衍
芸的记忆中,爷爷夏衍是浙江老派人。后来定居在京城,他来自一个有长寿基因的浙江家族,享年95岁。他一生的生活习惯,基本上就是一个杭州人的生活习惯,平日的吃穿,都是如此。走南闯北许多年,到底他是个杭州人啊。“记得那年,我爷爷就在身体尚好的12月9日深夜三时,他与陪住的小保姆有过一个清晰的对话,他说,‘我要回杭州去了,这次谁也不要陪,我一个人走。”沈芸回忆,关于骨灰的撒放,爷爷夏衍生前有过三次变动:第一次,他计划撒在杭州的农学院,因为对植物的兴趣一直是他的业余爱
上海采风月刊 2021年2期2021-04-29
- 夏衍巧改剃头诗
冯忠方夏衍是我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夏衍在“文革”中饱受“四人帮”的迫害。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关押在文化部机关“大庙”内,在群众大会上遭到批斗。12月4日凌晨1时,他被红卫兵架走,7日交解放军“监护”。直到1975年7月12日,夏衍先后被關在北京卫戍区和秦城监狱,前后达8年7个月,并被踢断了右腿。许多文艺界人士没有熬过“文革”10年,夏衍却熬出来了。他靠的是什么呢?1974年,夏衍在秦城监狱中,偶然想起明末清初民间流传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14期2021-04-14
- 论夏衍抗战戏剧中的情爱叙事
: 在抗战时期,夏衍自觉担任文化战士,创作了大量与抗战有关的戏剧。后人对其抗战戏剧的研究也紧紧围绕“抗战”这个主题,但细读文本会发现,夏衍在其中也涉及对恋爱、婚姻及家庭关系的思考。本文试图从情爱叙事的角度去探讨夏衍抗战戏剧中所存在的几种情爱类型,并揭示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层内涵。关键词:夏衍 抗战戏剧 情爱叙事夏衍是一位全能型作家,其创作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电影剧本、新闻时评、戏剧评论、书信日记等,另外还有一些翻译作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2期2021-02-23
- 夏衍:把“扬州八怪”作品收藏齐全的人
迩的一代文化名人夏衍。夏衍本不姓夏,亦非名衍,这是他发表作品时用得最多的笔名,笔名成真名,所以人们就都以为他叫“夏衍”,而把他的真名“沈乃熙”掩藏在不为人知的深处。人们不禁要问,夏衍在文学创作主业之外,又是凭借什么能把“扬州八怪”作品收集齐全的呢?话得从1955年说起。那年夏衍从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岗位奉调国家文化部任副部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夏衍为排解心中的寂寞,开始涉猎书画收藏。他曾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记述了自己的收藏史:“50年代在文化部作吏时,
东方收藏 2020年7期2020-09-02
- 中国国歌诞生记
到内山书店避难,夏衍被迫隔三差五地调地方,过起居无定所、提心吊胆的日子。就在那段日子里,明月歌舞剧社有个年纪很轻的小提琴手,在结识这批左翼文艺家后,却一再强烈表示想加入共产党。这个年轻人叫聂耳,是云南人,他令夏衍刮目相看的是他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歌舞短论》。文章中,聂耳旗帜鲜明地提出,音乐是有阶级性的,他提出要唾弃当时在上海很有名气的黎锦晖提出的“音乐即娱乐”的观点。聂耳在这篇文章中说:“在这国难深重的日子,更要反对靡靡之音、反对无病呻吟。”聂耳写的这篇文
杭州 2020年13期2020-09-01
- 夏衍与蔡淑馨:爱如长河,滔滔不息
在中国文学史上,夏衍的《包身工》被称为“报告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在中国电影史上,夏衍曾获得“电影艺术家”称号。他在诸多领域的建树,蔚为奇观。然而,这也意味着,他的身后必然有一位甘于付出的妻子。迷茫时1923年暑假,夏衍的天空是灰色的,他失恋了。23岁的他在日本明治专门学校电工技术专业就读,回家看望家人时,偶然结识了在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就读的符竹因,她的一颦一笑将他俘虏,可当他对她流露出爱慕之情时,符竹因明确表示,只能“永远做朋友”。初尝失恋的苦涩,夏衍
幸福·婚姻版 2020年6期2020-07-04
- 藏家夏衍,书画集邮全不误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家境贫困,却年少有为夏衍的母亲徐绣笙,出生于德清城关镇(现浙江德清县乾元镇)的名门望族徐家。在明清之际,徐家与胡、谈、蔡家合称德清四大家族,他们或在朝廷做官,或经商卓有成效,都拥有大量的财产和很高的声望。夏衍三岁那年,他的父亲沈学诗就患中风去世。此后,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母亲一个人身上。为了维持一家七
阅读(书香天地) 2020年4期2020-06-22
- 中国国歌诞生记
到内山书店避难,夏衍被迫隔三差五地调地方,过起居无定所、提心吊胆的日子。就在那段日子里,明月歌舞剧社有个年纪很轻的小提琴手,在结识这批左翼文艺家后,却一再强烈表示想加入共产党。这个年轻人叫聂耳,是云南人,他令夏衍刮目相看的是他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歌舞短论》。文章中,聂耳旗帜鲜明地提出,音乐是有阶级性的,他提出要唾弃当时在上海很有名气的黎锦晖提出的“音乐即娱乐”的观点。聂耳在这篇文章中说:“在这国难深重的日子,更要反对靡靡之音、反对无病呻吟。”聂耳写的这篇文
杭州 2020年9期2020-06-15
- 夏衍与蔡淑馨:爱如长河,滔滔不息
在中国文学史上,夏衍的《包身工》被称为“报告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在中国电影史上,夏衍曾获得电影艺术家称号。他在诸多领域的建树,蔚为奇观。然而,这也意味着,他的身后必然有一位甘于付出的妻子。迷茫时1923年暑假,夏衍的天空是灰色的,他失恋了。23岁的他在日本明治专门学校电工技术专业就读,回家看望家人时,偶然结识了在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就读的符竹因,她的一颦一笑将他俘虏,可当他对她流露出爱慕之情时,符竹因明确表示,只能“永远做朋友”。初尝失恋的苦涩,夏衍整日
37°女人 2020年5期2020-05-11
- 朝思暮你(五)
上期回顾:片场,夏衍的突然到来让苏南原本寒冷的心稍稍回暖。可一想到当初自己蛮力生长的样子,苏南觉得自己并不需要夏衍这份迟来的暖意。当苏南正打算踩着靴子潇洒地离开时,意外却發生了……苏南扭头就走,她穿着皮靴一路溅起无数泥点。从“仙乐斯”走到停车场有一大段距离,雨越下越大。先前还能碰见几个群演,再往前走就没人了。大家都缩在屋里躲雨,整条路上就只有苏南一个人。影视城冷冷清清的,有剧组在赶夜间戏的地方点缀着许多灯,男女主角淋着雨互诉衷肠。可苏南走的这条路上只有昏黄
桃之夭夭A 2020年2期2020-04-26
- 生命中那朵百合花
我有云烟23岁的夏衍失恋了,郁郁寡歡,满怀失落去了日本留学。这一切,母亲看在眼里,开始为儿子物色对象。经过多方打听,母亲选中了老家德清的蔡淑馨,她是杭州一家丝织公司驻上海总经理的女儿。第二年暑假时,夏衍见到了她。蔡淑馨是典型的江南美女,百合一样清纯。她的闺秀气质让他眼前一亮。相处数日,彼此心仪。分别后,他们靠书信互诉相思。那时的夏衍正处于迷茫时期,他刚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参加过一些工人运动,实地走访日本工厂后,对底层社会的惨状感同身受;他也到过沦陷的东北,对
做人与处世 2020年5期2020-04-19
- 交友如听钟
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 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衍很少去找曹聚仁,只是几星期打一次电话,平时很少见面。一次,说起曹聚仁,夏衍的夫人蔡淑馨问道:“你和老曹的关系这么好,你俩为啥不经常走动走动?”这时,远处钟楼上的钟声响了。夏衍指着远处问夫人:“刚才的钟声你听到了吗?”蔡淑馨回答:“钟声那么嘹亮,当然听到了。”“那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耳朵贴到钟面上,它的声音还会那么美妙吗?”蔡淑馨笑了: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23期2019-09-10
- 交友如听钟
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件事,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衍很少去找曹聚仁,只是几星期打一次电话,平时很少见面。一次,说起曹聚仁,夏衍的夫人蔡淑馨问道:“你和老曹的关系这么好,你俩为啥不经常走动走动?”这时,远处钟楼上的钟声响了。夏衍指着远处问夫人:“刚才的钟声你听到了吗?”蔡淑馨回答:“钟声那么响亮,当然听到了。”“那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耳朵贴到钟面上,它的声音还会那么美妙吗?” 蔡淑馨笑了:“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19年12期2019-09-10
- 夏衍托人“投稿”
杨建民夏衍最早从事文艺工作,多是写一点儿今天可称为“报告文学”的报道及杂文,还搞一些翻译之类。在当时人们眼里,不认为那是“作品”,所以有人说他是“空头文学家”。后来因为时局,他在上海一位朋友处隐蔽了一段时间。利用这个时间,他便写出了一篇“作品”:小说《泡》。小说写一个在肥皂厂的女工,得了肺病还拼命工作,期望能做满五年,按规矩可得半年“赏工”。可在四年十个月时,她被辞退了。这样反映工人与资本家关系的作品,当时左翼作家已有不少作品问世。小说写出,夏衍不大自信。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19年6期2019-09-10
- 民国时期杭州籍留日学生文艺创作特点
文人——郁达夫和夏衍,简析他们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赴日留学以及两位伟人进行文艺创作的异同点。关键词:留日学生;郁达夫;夏衍;文艺创作异同点一、民国时期赴日留学的社会背景1901年,中国战败,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早已看见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曙光,抓住机会积极学习西方政治体制并进行社会改革,促使明治维新运动获得了巨大成功。昔日的“学生”摇身一变,一夜之间成了亚洲的大赢家。清政府开始向日本大量输出留学生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文章认为清政府派遣大量留学生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2期2019-08-27
- 对艺术的尊重
赤耳作家夏衍曾将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鋪子》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反响强烈。一次,夏衍在山西参加一个剧本改编会议。会议刚结束,一个中年人闯进来,问道:“请问哪位是夏衍先生?”夏衍站起来,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说:“我就是夏衍。请问有什么事?”男子径直跑到夏衍面前,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似的,说:“夏老师,我终于找到您了。这次,您一定要帮帮我。”“您到底有什么事?怎么这么着急呢?”夏衍问道。“是这样的,夏老师,我是一家秦腔剧团的团长,我团正准备将一部小说改编成秦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9年3期2019-04-12
- 曹禺与夏衍的戏剧之比较
翔摘 要:曹禺与夏衍是上个世纪戏剧舞台上的领军人物,他们所创造出的戏剧更是被许多人喜爱,奉为经典。两位戏剧作家用现实主义的风格笔调,各自对生活、现实、乃至所处的社会的思考与体会酝酿成一部部不朽的经典剧作,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历久弥新。而这二位因处于同一时期,作品常常被拿来比较,现在我们从二者的家庭社会背景,取材,人物性格塑造,艺术表达手法等方面,对二者作品进行比较,有益于对作品的进一步赏析。关键词:曹禺;夏衍;戏剧;比较一、曹禺
青年时代 2019年1期2019-03-14
- 交 友 如 听 钟
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衍很少去找曹聚仁,只是几星期打一次电话,平时很少见面。一次,说起曹聚仁,夏衍的夫人蔡淑馨问:“你和老曹的关系这么好,你俩为啥不经常走动?”这时,远处钟楼上的钟声响了。夏衍指着远处问夫人:“刚才的钟声你听到了吗?”蔡淑馨回答:“钟声那么嘹亮,当然听到了。”“那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耳朵贴到钟面上,它的声音还会那么美妙吗?”蔡淑馨笑了:“这个道
中外文摘 2018年18期2018-11-21
- 浅析上海徐汇区夏衍旧居的革命历程
1947年8月,夏衍被新加坡当局‘礼送出境’,抵达香港继续从事统战工作,直到1949年4月被中央调回北平,准备接管上海事宜。1949年5月27日,夏衍随军抵达上海,负责文化新闻和外事工作。”12016年6月,初夏的上海,夏衍的子女们站在夏衍旧居前合影留念,罔顾四周,他们对这幢花园洋房的感情如此亲切。夏衍,这位革命文艺的领军人物,我国电影先驱,文人出身的官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人是一种奇妙的存在。诚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2018-07-12
- 戏里戏外皆传奇 夏衍北京故居寻迹
满。1955年,夏衍由上海来到北京,就任文化部副部长一职,组织上分配住房,他挑中了这里。这是北京常见的一座一进三开间普通四合院。夏衍住在北房西边的房间里,卧室兼书房。当1975年,夏衍从秦城监狱回家,那一年,他刚好75岁。回到南竹竿胡同的家时,原来独居的院子,已经迁入了七户人家,加上夏衍家一共八户,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院。夏衍家只保留了一排朝南的正房,夏衍就住在原来的客厅里,窄窄的单人床紧挨着客厅西边的墙。一张吃饭用的四方桌放在屋子中间,一家三代住在一起,活
时尚北京 2018年3期2018-03-29
- 交友如听钟
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夏衍和曹聚仁平时却很少见面。一次,说起曹聚仁,夏衍的夫人蔡淑馨问道:“你和老曹的关系这么好,你俩为啥不经常走动走动?”这时,远处钟楼上的钟声响了。夏衍问夫人:“刚才的钟声你听到了吗?”蔡淑馨回答:“钟声那么嘹亮,当然听到了。”“那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耳朵贴到钟面上,它的声音还会那么美妙吗?”蔡淑馨笑了:“贴得太近,人的耳朵哪受得了,还谈什么美妙?”夏
中外文摘 2018年3期2018-03-06
- 交友如听钟
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衍很少去找曹聚仁,只是几星期打一次电话,平时很少见面。一次,说起曹聚仁,夏衍的夫人蔡淑馨问:“你和老曹的关系这么好,你俩为啥不经常走动?”这时,远处钟楼上的钟声响了。夏衍指着远处问夫人:“刚才的钟声你听到了吗?”蔡淑馨回答:“钟声那么嘹亮,当然听到了。”“那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耳朵贴到钟面上,它的声音还会那么美妙吗?”蔡淑馨笑了:“这个道
读书文摘·经典 2018年2期2018-02-08
- 夏衍的不敢
赤耳作家夏衍先后将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反响强烈。一次,夏衍在山西参加一个剧本改编会议。会议刚结束,一个中年人闯进来,问道:“请问哪位是夏衍先生?”夏衍站起来,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说:“我就是夏衍,请问有什么事?”男子径直跑到夏衍面前,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似的:“夏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这次您一定要帮帮我。”“你到底有什么事这么急呢?”夏衍问道。“是这样的,夏老师,我是一家秦腔剧团的团长,我们团正准备将一部小说改编成秦腔,听说您
做人与处世 2017年21期2018-01-26
- 2018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启事发布
划策划中心、中国夏衍电影学会近日发布《2018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启事》。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自2006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已成功举办12屆。征集活动面向全国,旨在服务全国制片机构,促进创作繁荣,发现培养编剧人才。2018年“夏衍杯”将产生5部优秀电影剧本、10部创意电影剧本和20部潜力电影剧本(具体数量由评选委员会依据剧本质量等情况相应增减,以最终发布的评选结果为准)。剧本投稿起止时间为1月15日至4月16日。endprint
综艺报 2018年2期2018-01-26
- 细节政治:夏衍和左翼文艺的美学建构
域观”,重新审视夏衍参与和组织的上海左翼文艺运动,特别是电影和戏剧运动,如何在历史场域、政治场域和文艺场域的立体结构之中,以各种文艺团体活动和优秀的创作实绩,形成左翼文艺策略性的美学位置,甚至建立起专属的美学空间。进一步追问的是,夏衍如何在左翼文艺政策的指导和规训下,在战斗文艺和国族论述的诉求下,找到一种政治话语与美学自觉的平衡点,以夏衍式的细节政治美学,参与建构左翼文艺的美学传统。关键词:左翼文艺;夏衍;细节政治;美学建构中图分类号:I206.6 文件标
社会科学 2017年12期2018-01-02
- 交友如听钟
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衍很少去找曹聚仁,只是几星期打一次电话,平时很少见面。一次,说起曹聚仁,夏衍的夫人蔡淑馨问道:“你和老曹的关系这么好,你俩为啥不经常走动走动?”这时,远处钟楼上的钟声响了。夏衍指着远处问夫人:“刚才的钟声你听到了吗?”蔡淑馨回答:“钟声那么嘹亮,当然听到了。”“那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耳朵贴到钟面上,它的声音还会那么美妙吗?”蔡淑馨笑了:“
妇女 2017年12期2017-12-21
- 交友如听钟
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件事,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衍很少去找曹聚仁,只是几星期打一次电话,平时很少见面。一次,说起曹聚仁,夏衍的夫人蔡淑馨问道:“你和老曹的关系这么好,你俩为啥不经常走动走动?”这时,远处钟楼上的钟声响了。夏衍指着远处问夫人:“刚才的钟声你听到了吗?”蔡淑馨回答:“钟声那么嘹亮,当然听到了。”“那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耳朵贴到钟面上,它的声音还会那么美妙吗?”蔡淑馨笑了:“这
特别文摘 2017年12期2017-11-13
- 曹禺和夏衍的戏剧特色比较分析
源摘 要:曹禺和夏衍属于同一个时代的剧作家,因此他们的作品经常被拿来对比。虽然其二者的剧作都受到了西方现实主义影响,但仍然表现出鲜明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取材角度、矛盾表现形式以及结构形式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研究了曹禺和夏衍戏剧的特色及差异,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关键词:曹禺;夏衍;戏剧特色;结构形式[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曹禺和夏衍作为著名剧作家,都在戏剧创作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9期2017-11-08
- 交友如听钟
对方回答:“我叫夏衍。”两人遂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虽然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衍很少去找曹聚仁,只是隔几星期打一次电话,平时很少见面。夏衍的夫人问起原因,夏衍解释说:“钟声那么响亮,听着那么美妙,可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耳朵贴到钟面上,耳朵都受不了,还谈什么美妙?这就是我为什么和老曹不经常走动的原因。交友如听钟,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彼此的关系才会和在远处听钟一样美妙。”李金锋摘自《演讲与口才》(朋友之間交往,正如听钟,太近反
意林·少年版 2017年17期2017-10-19
- 李健吾评夏衍《上海屋檐下》之艺术
析,最后再引申到夏衍本身。首先在评论一开始作者提出我们生活的是新旧交替的时代,由此推出了夏衍以及一些作家所生活的现实。在说明中穿插了对夏衍有影响的《两个伊凡的吵架的故事》以及果戈里对一些戏剧舞台上存在的弊端的痛斥。其次是先指出戏剧文学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出夏衍为什么会放弃历史剧的原因以及他对于剧作家“态度”,”在论述中评论家引用了左拉、西塞罗和雨果等人观点,道出了夏衍创作《上海屋檐下》的企指。接着又提出了现实的分类,把现实分为集中式和自然式,并且
东方教育 2017年11期2017-08-02
- 交友如听钟
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衍很少去找曹聚仁,只是几星期打一次电话,平时很少见面。一次,说起曹聚仁,夏衍的夫人蔡淑馨问道:“你和老曹的关系这么好,你俩为啥不经常走动走动?”这时,远处钟楼上的钟声响了。夏衍指着远处问夫人:“刚才的钟声你听到了吗?”蔡淑馨回答:“钟声那么嘹亮,当然听到了。”“那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耳朵贴到钟面上,它的声音还会那么美妙吗?”蔡淑馨笑了:“
意林 2017年11期2017-06-30
- 交友如听钟
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件事,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衍很少去找曹聚仁,只是隔几个星期打一次电话,两人很少见面。有一次,说起曹聚仁,夏衍的夫人蔡淑馨问道:“你和老曹的关系这么好,你俩为啥不经常走动走动?”这时,远处钟楼上的钟声响了。夏衍指着远处问夫人:“刚才的钟声你听到了吗?”蔡淑馨回答:“钟声那么嘹亮,当然听到了。”“那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耳朵贴到钟面上,它的声音还会那么美妙吗?”蔡淑馨笑了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7年6期2017-06-28
- 浅析夏衍《包身工》的艺术特色
要:《包身工》是夏衍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描写,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揭露反帝爱国的主题,论文从《包身工》的主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和表达方式等方面,文章通过对包身工悲惨生活的描述,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中国工人的滔天罪行,暗示了中国工人必将奋起斗争,推翻这一吃人制度,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夏衍;《包身工》;艺术特色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三十年代的优秀作品之一。他给报告文学增添了异彩,广泛赢得了
未来英才 2017年3期2017-05-05
- 交友如听钟
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衍很少去找曹聚仁,只是几星期打一次电话,平时很少见面。一次,说起曹聚仁,夏衍的夫人蔡淑馨问道:“你和老曹的关系这么好,你俩为啥不经常走动走动?”这时,远处钟楼上的钟声响了。夏衍指着远处问夫人:“刚才的钟声你听到了吗?”蔡淑馨回答:“钟声那么嘹亮,当然听到了。”“那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耳朵贴到钟面上,它的声音还会那么美妙吗?”蔡淑馨笑了:“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7年4期2017-04-11
- 浅析夏衍现实主义剧作的取材
的一种重要手法,夏衍是将现实主义手法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剧作家,他的戏剧创作在抗战期间尤为突出,以被称为“三部曲”的《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为代表。本文将以“三部曲”为例,浅析夏衍实主义剧作中独具特色的取材。【关键词】夏衍;三部曲;现实主义;取材【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现实主义不论作为一种创作手法还是文学思潮,都不得不提及它的三大特征:真实性、典型性及客观性。现实主义所要求的真实性不是纯粹的写实,而是看作品中的文字是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期2017-03-11
- 浅析夏衍现实主义剧作的取材
的一种重要手法,夏衍是将现实主义手法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剧作家,他的戏剧创作在抗战期间尤为突出,以被称为“三部曲”的《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为代表。本文将以“三部曲”为例,浅析夏衍实主义剧作中独具特色的取材。【关键词】夏衍;三部曲;现实主义;取材【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现实主义不论作为一种创作手法还是文学思潮,都不得不提及它的三大特征:真实性、典型性及客观性。现实主义所要求的真实性不是纯粹的写实,而是看作品中的文字是
课外语文·中 2017年3期2017-03-06
- 交友如听钟
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起事件,两人成为至交。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夏衍和曹聚仁平时很少见面。一次,说起曹聚仁,夏衍的夫人蔡淑馨问道:“你和老曹的关系这么好,你俩为啥不经常走动走动?”这时,远处钟楼上的钟声响了,夏衍问夫人:“刚才的钟声你听到了吗?”蔡淑馨回答:“钟声那么嘹亮,当然听到了。”夏衍说:“如果将耳朵贴到钟面上,它的声音还会那么美妙吗?”蔡淑馨笑了:“贴得太近,人的耳朵哪儿受得了,还谈什么美妙?”夏衍也
特别健康 2017年11期2017-01-28
- 对夏衍讽喻史剧《赛金花》的再认识
]《赛金花》作为夏衍第一个多幕剧,在主题上有它正确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对他的评价历来意见不一。在新形势下,历史地实事求是地对它重新加以评价,是完全必要的,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关键词]夏衍;《赛金花》;再认识夏衍(1900.10.30-1995.2.6)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戏剧作家,他的第一个多幕剧《赛金花》出版于一九三六年四月,是一部著名的讽喻史剧,对它的评价历来意见不一,在新形势下对此进行再认识是我们应该做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一、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4期2017-01-04
- 不占落魄者的便宜
歇业。这天,作家夏衍找来几位朋友,对他们说:“我住的这条街上有一家小粮油店,店主为人不错,小店明天就要关门了,我想请大家去买些东西,也算是我们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小店要关门,也就意味着里面的商品可能要比平时更便宜,因此,朋友们都表示愿意。可是,在买米面时,朋友们发现,这里的商品并不便宜。朋友们顿感失落,大家只象征性地买了一些,就去门口等夏衍。一会儿,夏衍提着一个大袋子走了出来,里面装满了日用品。其中一个朋友不解地问他:“这里的东西价格一点儿都不便宜,你买
小读者·阅世界 2016年3期2016-08-04
- 有一种友谊像桂花
年2月6日,作家夏衍逝世。好友陈荒煤极其难过,在得知噩耗时,整整一天都沉默着,不愿与人说话。陈荒煤永远不会忘记17年前的一个场景。那年元月,远在重庆的陈荒煤突然收到来自北京的一个包裹,包裹里是一份花生米和一包香肠,都是他平时爱吃的。当然还有一封短简,信里这样写:“这是探路,收到后请即来信。至盼。”包裹是老友夏衍寄来的,当时夏衍刚刚恢复自由。“文革”前,陈荒煤曾担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兼电影局局长,夏衍一度做过他的上级。因为陈荒煤非常佩服夏衍的才华,夏衍对他也特
北方人 2016年2期2016-05-30
- 革命语境中的角色与台词
——夏衍《在文化部整风中的检查》研究
角色与台词 ——夏衍《在文化部整风中的检查》研究陈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史学研究室, 北京100875)摘要:政治运动中的个人检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不似教堂忏悔,更非法庭辩护,值得专题研究。最近公开发表的《夏衍在文化部整风中的检查》(1965年1月19日)是一个案例,可借用社会角色表演理论外加社会建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角色分配、剧本磋商的过程,定义了特定的社会情境;检查文本中的台词风格、潜文本现象,呈现了表演者的良苦用心。整风、批判和检查的大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4-04
- 夏衍抗战戏剧中的“日本人”形象
401331)夏衍抗战戏剧中的“日本人”形象金安利(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 重庆401331)摘要:本文以夏衍的《冬夜》《法西斯细菌》《离离草》这3部抗战戏剧为例,归纳出作品中“日本人”形象的几种类型——残暴伪善的日本军人形象、可怜的日本士兵形象、苦难的日本平民形象以及具有双重身份的日本女性形象。夏衍笔下呈现出来的“日本人”形象,既是对特定时期之现实的再现与刻画,是作家自身的感知与认识,也蕴含着整个中华民族对“日本人”这一他者的集体想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3-23
- 不占落魄者的便宜
歇业。这天,作家夏衍找来自己的几位朋友,说要请大家帮个忙。朋友们到后。夏衍说:“我住的这条街上有一家小粮油店,店主平时为人不错,小店明天就要关门了,我想请大家去买些东西。也算是我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小店要关门。也就意味着里面的商品可能要比平时更便宜,而且粮油米面又是生活必需品,因此,朋友们都表示支持。大家随夏衍来到店里,这里果然聚集了很多人。在买米面时,朋友们发现。这里的商品并不便宜,与其他商店里的价格没有任何区别。朋友们顿感失落。大家只象征性地买了一些
晚报文萃 2015年12期2016-02-23
- 夏衍:钱塘之子,革命文人
座江南风格建筑,夏衍旧居便在此:严家弄50号。1900年,革命艺术家夏衍在这里出生。1920年,他从这里走出去,投入到左翼文坛,抗战时期高擎文艺救亡的火炬。夏衍为我国艺术事业奉献终身。1995年,遵其遗愿骨灰撒入钱塘江,魂归故里。今年,是夏衍逝世二十周年。如今,在杭州市和江干区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夏衍旧居得到恢复扩建,夏衍研究会得以成立,占地4.29万平方米的夏衍文化街区最近正式进入规划批复阶段。钱塘之子:留学东瀛时期的探索,开启了他的艺术人生十月初,秋
文化交流 2015年11期2015-12-07
- 从秋瑾到夏衍
瑾手中的剑,扯到夏衍手中的笔,是否有一点风马牛呢?但在我看来,却真像是“同一首歌”。 浙江绍兴世茂广场上,竖立着周恩来、鲁迅、贺知章等绍兴籍名人铜像,其中以秋瑾铜像最为传神,鉴湖女侠曾挥剑向天意气风发——为什么说“曾”呢?因为这几天你再去看,秋瑾女士是赤手空拳的,她手中的剑呢?又被偷了——自2010年铜像竖立至今,秋瑾手中的那把剑已被偷走了七次! 对秋瑾,我们耳熟能详,这位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的杰出志士,她的彪炳于史,不仅在于那句“
杂文选刊 2015年9期2015-10-26
- 不占落魄者的便宜
歇业。这天,作家夏衍找来几位朋友,说要请大家帮个忙。朋友们到后,夏衍说:“我住的这条街上有一家小粮油店,店主平时为人不错,小店明天就要关门了,我想请大家去买些东西,也算是我们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小店要关门,也就意味着里面的商品可能要比平时更便宜,而且粮油米面又是生活必需品,因此,朋友们都表示愿意。大家随夏衍来到店里,这里果然聚集了很多人。在买米面时,朋友们发现,这里的商品并不便宜,与其他商店里的价格没有任何区别。朋友们顿感失落,大家只象征性地买了一些,就
做人与处世 2015年24期2015-09-10
- 所有久别重逢都不会辜负爱
在这个时候认识的夏衍初。【1】那个穿黑白条纹上衣的女生,你只张嘴别出声任思嘉五音不全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她参加红歌比赛纯粹就是凑个人数,顺便挣那两个学分,反正往人堆里一站再随便张张嘴就可以了。而且比赛是在晚上,学校的水上广场,灯光不闪都看不清脸。晚上7点钟参加红歌比赛的学生在学院礼堂集合,9月份的傍晚仍然有些燥,夏衍初却穿着一件大红色的厚外套推门而入,鸭舌帽反戴着,一副目中无人的模样。任思嘉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请了个乐坛一级歌唱家呢。夏衍初打着
故事林 2015年22期2015-05-14
- 夏衍与新中国电影
史兴庆夏衍与新中国电影史兴庆[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夏衍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便在动荡的年代,夏衍也主张电影创作要将现实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在他的主持推动下,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电影新作,新中国电影迎来了第一个艺术高峰。[关键词]夏衍;电影;剧本[作者]史兴庆,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夏衍成为左翼电影的一面旗帜,新中国成立后,夏衍引领中国电影继续前行,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扶持上海民营电影1949年,
传播与版权 2015年3期2015-03-19
- 夏衍在文化部
主管电影的副部长夏衍一贯被视为右倾,自然成为此次运动的核心。一文化部机关向来是历次政治运动的重灾区,每一场惨烈的斗争之后,总有若干部长被斗得灰溜溜地下台。日积月累,文化部一逢运动总有自生的内部规律可循,大家多年形成的斗争经验总会得心应手地应用。最大的经验就是揪出一个斗争的首要目标,倾倒所有的“污水”,狠斗一番,以图整个党组的安全生存和涉险过关。一九六四年整风一开始,夏衍就成了这么一个“斗争抛出物”。文化部党组上报一份《关于夏衍同志的主要错误的材料》,迅速定
读书 2014年10期2015-01-13
- 姐姐别说不
字,“青年摄影师夏衍,涉嫌强奸酒家女”。“你认识这个……”曲蔚然斟酌了一下用词,“呃,摄影师?”“他是……”林韦琪缓缓地抬起头来。“韦琪,这就是夏衍,以后就是你的弟弟了,你一定要好好儿照顾弟弟哦!”“韦琪,你不用处处让着这个臭小子,在夏叔叔心里,你和阿衍一样,都是我的孩子。阿衍若是做错了事,你只管教训他就是,你是他姐姐,有这个权利。”“韦琪,事到如今夏叔叔必须送你去美国了。阿衍还年轻,还有大好的前程等着他,我不能让你就这么毁了他一辈子。”二十二岁那年,在夏
飞言情B 2011年2期2011-05-14
- 夏衍考干部
远上海解放初期,夏衍既是市委宣传部部长,又兼任市文化局局长。他发现:“和宣传部、文化局的一些干部谈话,有许多事情讲不通。一般说来,政治性的名词、术语,他们知道,也随口会讲,但一接触到业务上的问题,连最普通的名词、人名、书名、地名,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夏衍多次劝大家多读书,但讲了又讲,并没有引起重视。1952年,夏衍对宣传部、文化局的处、科级干部,作了一次以初中程度为标准的常识测验。事先只通知说有事,不要请假。等发下试卷时,我打开一看,50道题,每题2分,
党政干部参考 2009年5期2009-06-04
- 爱惜羽毛
》今年第二期刊载夏衍老人《绀弩还活着》一文。爱读夏老文章者,当记忆犹新,一年前在《文汇报》(一九九一年三月二十日,扩大版)上首次刊载此文。值得注意的是,夏老在《致王蒙》中坦诚告知,“最近我请人代我写了几篇文章,但一刊出就被人指出是别人捉刀的——文汇报发表的写绀弩那一篇”。(《收获》一九九二年第一期)记得多年前拜读夏老《懒寻旧梦录》(三联版),对沈端先先生始用“夏衍”之笔名,颇有兴趣。时为一九三四年秋,沈氏试作小说《泡》,如何发表,颇费斟酌。后,请人代抄文稿
读书 1992年6期199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