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尼
- 南北朝后妃崇佛活动探析
有诵读佛经和结交僧尼两类,可将其归为“理论类”;而偏向践行佛教要求、做出物质贡献的,可将其归为“实践类”,包括修建佛寺、举行斋会、持斋受戒、派人取经、出家为尼。但由于出家为尼已经舍身释门、脱离俗世,其他崇佛行为均属于俗届活动,因此将其单独列为第三类。(一)理论类活动首先是崇佛活动中更偏向理论类的行为,包括诵读佛经和结交僧尼,这类行为更偏向对于佛经教义的理解,故列为一类。诵读佛经是了解佛教义理的重要途径,由于其对场地、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的要求非常宽泛,从而成
今古文创 2022年32期2022-11-01
- 藏传佛教的宗教生态变迁
——青朴的田野调查
青朴修行地修行的僧尼,大多是尼僧(姑),年轻人较多,也有一些老年人。虽然在这里修行的僧尼,性别、年龄、身份不同,但作为信仰共同体或一种社会生命系统的内部结构组成,在维持着这个群体的生存环境和青朴修行地宗教生态平衡的活力。每个修行洞住修的修行者及其“权力”在不断地“调整”、更新或替换,族群性的信仰认定使青朴修行地的宗教文化与“权力”、自然环境与宗教生态的关系始终处于和谐状态。例如,笔者造访的两位老尼僧,来自西藏山南,一个65岁、一个73岁,家有儿女,来青朴修
西藏研究 2021年2期2021-07-02
- 乾隆朝汉传佛教僧尼治理研究
隆朝曾对汉传佛教僧尼采取严治政策,不仅大力推行度牒制度,而且对不法僧尼严惩不贷。乾隆朝汉传佛教僧尼治理政策经历了一个前期限制、削减,到中后期有所松动并另寻他途的过程。但无论如何转向,均未改变乾隆欲借“护持佛教”去彰显其儒释同理、殊途同归的政策认同,并实现王道教化治国之功。其实际效果虽瑕瑜互现,但对此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乾隆;汉传佛教;度牒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3-0131-07关于
中州学刊 2021年3期2021-04-30
- 守夏节
守夏节源于古印度僧尼雨季禁足安居的习俗,僧尼认为在泰历八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3個月内外出,易伤稻谷和草木小虫,应在寺内坐禅修学,接受供养。这段时间称为雨安居期,禁止僧尼外出。守夏节之日,各寺院和僧人互送鲜花、香烛,互致敬意和忏悔,并且制作可燃3个月之久而不熄的巨大蜡烛,敲锣打鼓送到寺庙,供僧人在守夏节诵经时使用。傍晚,人们手持鲜花和点燃的蜡烛,在寺院举行隆重的巡烛仪式,守夏节活动达到高潮。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20年8期2020-08-19
- 隋唐长安僧尼葬地
,名刹林立,四方僧尼云集,留下了大量佛教史迹及佛教徒的墓塔。学者根据佛教徒的塔上铭文、文献记载等资料对隋唐长安的佛教展开了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佛教丧葬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徒葬地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僧尼墓志、塔铭、传记等资料对隋唐时期长安的僧尼葬地进行探讨,以寻求隋唐长安僧尼葬地的分布情况及其原因。僧尼葬地僧尼葬地即僧尼圆寂后安葬其遗体的地点。《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卷二十六记载了僧尼的四种葬法:“二明葬法中国四葬:水葬投
寻根 2020年2期2020-05-07
- 古人“出家”要“考核”
会想到“出家”作僧尼,以求“斩断尘思,一了百了”。古人想“出家”,首先要向地方政府部门申请,待政府部门“考核”同意后,给申请者发放一种资格证书——度牒。度牒一般由礼部下设的主管宗教事务的祠部司(明清改称“祠祭司”)发放,所以史书上又把度牒称为“祠部牒”。拥有了度牒,申请者才算是拥有了出家的“资格”。换言之,度牒是政府机构颁发给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没有度牒,即相当于现代人没有身份证一样。历朝历代的度牒形制大同小异。唐代时,度牒多用绫素、锦素、钿轴制成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4期2020-04-19
- 北朝官僧民合作造像与双轨驭民机制探析
官制度应运而生。僧尼以佛教信仰为纽带,将官民两大群体联系起来,当时出现了官僧民联合造像且多以邑义形式呈现的情状。透过造像活动可知,佛社首领名称的世俗化现象是佛教信仰中国化的结果,它既表明了世俗政权与僧官制度的互渗,又体现了世俗政权对佛教及僧团的影响和支配。一方面世俗政权通过社会基层组织、封建生产关系加强对民众的人身控制,另一方面世俗政权又赋予僧侣在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特权,让僧官教团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从宗教信仰层面控制民众的精神,二者共同构成了世俗政权
天中学刊 2020年1期2020-04-13
- 我国古代的“身份证”
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在唐代也称为祠部牒,上面详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连署,非常珍贵。僧尼持此度牒,不但有了明确的身份,可以得到政府的保障,同时还可以免除地税徭役。没有度牒而私自出家的僧尼,称为私度。经官府发现,将会给予处罚,勒令还俗。
课外语文·中 2020年2期2020-03-24
- 我国古代的“身份证”
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在唐代也称为祠部牒,上面详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连署,非常珍贵。僧尼持此度牒,不但有了明确的身份,可以得到政府的保障,同时还可以免除地税徭役。没有度牒而私自出家的僧尼,称为私度。经官府发现,将会给予处罚,勒令还俗。
课外语文 2020年5期2020-03-14
- 为何日本和尚能结婚生子
纪,日本已经是“僧尼半天下”。大量动机不纯的“出家人”在寺里喝酒吃肉,僧尼合宿,尼姑怀了孩子就回家待产,奶完孩子就回来继续念佛(躲税)。公元10世纪以后,曇花一现的天皇中央集权解体,靠边站的天皇彻底丧失了整肃僧尼纪律的能力和意愿。而在风雨飘摇、每个人地位都朝不保夕的幕府时代,日本贵族们自己也养成了没事就出家避祸的习惯,许多风云一时的掌权者都曾出过家,于是日本和尚结婚生子就成为一种习惯保留下来了。(摘自《文史博览》)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3期2020-02-14
-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宗教工作的成就与经验
寺庙参与了叛乱,僧尼参与人数亦是占据多半,其中以那曲、昌都地区为最。根据有关部门1960年的数据统计,那曲共有109座寺庙,参与叛乱的寺庙107座;昌都共有527座寺庙,参与叛乱的寺庙501座,且僧尼参与人数更是高达95%以上[2]1066。叛乱不仅导致大批寺院惨遭摧残,近乎一半以上陷于瘫痪,多数寺院僧尼被强迫或被裹挟充当叛军,更有僧人因不愿参与叛乱而被杀害,破坏了正常的宗教活动秩序,对信教群众造成巨大伤害。这场对藏传佛教形同“灭门”的叛乱,无疑对西藏的民
西藏研究 2019年2期2019-12-15
- 我国古代的“身份证”
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在唐代也称为祠部牒,上面详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连署,非常珍贵。僧尼持此度牒,不但有了明确的身份,可以得到政府的保障,同时还可以免除地税徭役。没有度牒而私自出家的僧尼,称为私度。经官府发现,将会给予处罚,勒令还俗。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9年38期2019-11-14
- 宋代士人阶层女性与僧尼的“家外”交往
士人阶层女性 僧尼宋代,佛教信仰在社会各个阶层蔚然成风,士人参禅学佛的亦不在少数。佛教在士人阶层女性群体中也很盛行。士人阶层女性由于生活在士人家庭中,受儒家道德规范的限制更为严格,活动范围主要以家为中心。因此,士人阶层女性信仰佛教的形式主要是居家修行,她们将佛教行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居室内诵经念佛,打坐悟禅,又或者抄写佛经等。但另一方面,由于佛教的繁荣发展,士人阶层女性也有了通过佛教信仰走出家门与僧尼交往的机会。一、与僧尼的交往宋代有许多士人投身佛学,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5期2019-10-21
- 青海黄南州藏传佛教寺院僧尼供养方式探析
它塑造了藏族地区僧尼和信仰群众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他们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惯和不成文的制度,僧尼的供养方式也是一样的。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世俗变迁和政治制度变化的影响,但是一些传统的供养方式依然存在着,并且影响着供养方式。关键词:藏传佛教寺院; 僧尼; 供养方式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2-190-002“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2期2019-10-08
- 墨竹工卡县 2015~2017年全民健康体检分析
县居住的农牧民及僧尼人群。1.2 方法对2015~2017年全县各乡镇上报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 高发疾病统计所有高发疾病的诊断标准均参阅《内科学》及《传染病学》的第七版教材。包括高血压、乙型肝炎、胃炎等。1.4 统计方法采用Excel 2003版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使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 =0.05。2 结果2.1 农牧民体检参与情况2015年全县农牧民总人口数为48
西藏医药 2019年1期2019-04-12
- 唐释道世平生著述考略
(5) 《四分律僧尼讨要》。《大唐内典录》卷五载有“四分律僧尼讨要略五卷”,然而卷十却又称“四分律僧尼讨要(各五卷)”。《传记篇》《道世传》《律苑僧宝传》则记为“四分律讨要五卷”。除此之外,《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东域传灯目录》又分别载有“毘尼对要二卷(按:实应为毘尼讨要),玄恽述”以及“毘尼讨要三卷”。以上所言各著作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据傅世怡先生的研究称:《大唐内典录》卷五曰:“四分律僧尼讨要略五卷”,卷十曰:“四分律僧尼讨要各五卷”,“略”、“各”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8期2018-09-19
- 浅析司马光笔下的唐代僧尼佛寺
却大都反映着佛寺僧尼较为负面的形象。本文通过整理分析《资治通鉴·唐纪》中关于佛教僧尼、寺院的记载,探讨司马光对佛教的批判态度,且他笔下的唐代僧尼特点为“妖言”惑众、引发祸乱,佛寺特点为大兴土木、苟避赋役。关键词:《资治通鉴·唐纪》;司马光;佛教;僧尼;佛寺作为一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为封建统治者们提供治世之道的编年史巨著,《资治通鉴》取法《春秋》,在取材、撰写时带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即以儒家思想为准则,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资治通鉴·唐纪》中对佛
青年时代 2018年14期2018-07-22
- 佛教界宣讲新思想的难点与对策
隔阂,真正内化为僧尼信仰生活的一部分人民论坛:面向僧尼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僧尼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九大精神,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学诚:第一,在学习和宣讲过程中有些僧尼平时注重个人清修,对社会和时代关注较少,因此,在领会十九大精神方面不够深入。尤其是个别少数民族地区僧尼,因为民族、文化、语言、地域、教育水平等原因,在文化认同感、精神契合感、心理亲切感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辅导者本身的表达方式有待改进,需要契理契机、生动灵活,把握好十九大精神的实质
人民论坛 2018年18期2018-07-12
- 论唐德宗建中初拣练僧道事
——以敦煌文书《讽谏今上破鲜于叔明令狐峘等请试僧尼及不许交易书》为中心
叔明令狐峘等请试僧尼及不许交易书》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共有两份,一份是Pelliot chinois3608v,另一份是Pelliot chinois 3620。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于1985年出版的《敦煌宝藏》第129册第257~258、319~321页分别收有该文书在P.3608v、P.3620上的影印图片;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的《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6册第75~76、111~113页也分别收有其在P.3608v、P.3620上的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2-25
- 改革开放40年党的宗教政策在西藏成功实践与经验
、开放寺庙,规范僧尼入寺,退赔寺庙财务和宗教用品等内容。(二)20世纪80年代西藏宗教工作的转变改革开放后,西藏的经济社会开始复苏,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数也呈现增长的趋势,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流亡境外的十四世达赖集团利用国内政策的改变、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国际上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在西藏进行渗透煽动,大搞分裂活动,成为这一时期西藏政治社会稳定的祸患[1]419。当时达赖集团通过“教诲”“讲经”等宗教手段在僧尼中渗透反动思想,煽动僧尼制造骚乱事
西藏研究 2018年5期2018-01-23
- 平常见深刻
派般特去给附近的僧尼讲经说法。那些僧尼对般特的愚笨早有所闻,所以都很不服气,私下说:“这样愚钝的人也会讲經说法啊?”但他们表面上仍然很有礼貌地接待般特。般特惭愧而谦虚地对僧尼们说:“我生来愚钝,只学到一个诗偈,现在讲给大家听。”接着,般特就念起了那首释迦牟尼佛祖教的诗偈。他刚念完,僧尼们就大笑起来,嚷道:“竟然是一首启蒙诗偈,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还用你来讲吗?”但般特不动声色,仍然从容地往下讲。他讲得头头是道,还说出了很多新意,从一首看似普通的诗偈道出无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8年45期2018-01-18
- 唐代僧尼服装颜色浅谈
表性,因此,唐代僧尼的服装颜色在当时展现出多样化和世俗化的特色来,这与佛教戒律的规定有所不同,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关键词】唐代;僧尼;服装颜色关于佛教僧尼的服装颜色,戒律中有比较详细的规定,但由于佛教在传人中国以前,其服装款式主要以三衣、五衣这样的法衣为主,因此,关于僧尼服色的规范也主要是在法衣的范畴中。佛教传人中国后,服装的款式出现了较大变化,逐渐融入汉地俗服的元素得以逐渐世俗化,常服的种类也有所增加,再加上统治阶层的干预,僧尼服装的颜色也多样起来,突破
资治文摘 2016年11期2017-07-14
- 北朝十七位帝后出家之谜
17位帝后出宫为僧尼,实在是世所罕见。这成了我国佛教史和北朝发展史上一个极为奇怪的现象。那么,何以造成这种现象呢?有人从我国的佛教传说来分析,用帝后佞佛来解释它,认为这是媚佛、迷信佛的结果。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先始于洛阳。汉末曹魏时在河南地区得到初步传播,西晋十六朝时得到迅速传播和发展,北魏时达到鼎盛。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由于门阀世族的推崇,进一步得到统治阶级的扶植和推广,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再加上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之说具有很大的诱惑性,因而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1期2017-03-01
- 联合国专家妄评中国“驱离僧尼”
藏区主要宗教地区僧尼的行为”,信中提到两处地点: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和白玉县亚青寺。28日,《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两位去过上述两地的中国专家,他们均对信中的内容提出批驳。《纽约时报》的报道称,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学院,约有2万名僧侣生活在该学院周围。亚青邬金禅林主要由尼姑组成,约有一万人。去年夏天起,中国政府开始驱散生活在两地的僧尼。中国官方称,这一行为是为了改善当地的安全状况,因为那里人口太密集了。2014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大
环球时报 2017-03-012017-03-01
- 北朝十七位帝后出家之谜
17位帝后出宫为僧尼,实在是世所罕见。这成了我国佛教史和北朝发展史上一个极为奇怪的现象。那么,何以造成这种现象呢?有人从我国的佛教传说来分析,用帝后佞佛来解释它,认为这是媚佛、迷信佛的结果。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先始于洛阳。汉末曹魏时在河南地区得到初步传播,西晋十六朝时得到迅速传播和发展,北魏时达到鼎盛。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由于门阀世族的推崇,进一步得到统治阶级的扶植和推广,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再加上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之说具有很大的诱惑性,因而
文史博览 2017年1期2017-02-16
- 漫谈小说中破色戒的僧尼形象
:小说中破色戒的僧尼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暗中行事,完全沉溺其中,毫无悔意,不可自拔,以《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为代表;二是追求佛性,却又无法摆脱人性,在二者之间苦苦挣扎,以《鸠摩罗什》中的高僧鸠摩罗什为代表;三是超越清规戒律,不受任何束缚,在佛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着人性的作用,以《受戒》里的众僧形象为代表。关键词:僧尼 破色戒佛作为一种精神信仰存活于广大信徒的崇敬膜拜之中,他们参破生死空色,度苦救厄,佛门弟子也因此多了几分圣洁的意味。然而在小说当中,却时常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6年12期2017-01-21
- 漫谈小说中破色戒的僧尼形象
谈小说中破色戒的僧尼形象⊙ 蔡莹[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小说中破色戒的僧尼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暗中行事,完全沉溺其中,毫无悔意,不可自拔,以《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为代表;二是追求佛性,却又无法摆脱人性,在二者之间苦苦挣扎,以《鸠摩罗什》中的高僧鸠摩罗什为代表;三是超越清规戒律,不受任何束缚,在佛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着人性的作用,以《受戒》里的众僧形象为代表。僧尼 破色戒佛作为一种精神信仰存活于广大信徒的崇敬膜拜之中,他们参破生死空色,
名作欣赏 2016年35期2016-07-12
- 为何日本和尚能结婚生子?
纪,日本已经是“僧尼半天下”。大量动机不纯的“出家人”在寺里喝酒吃肉,僧尼合宿,尼姑怀了孩子就回家待产,奶完孩子就回来继续念佛(躲税)。面对这种状态,当时的天皇不是没想过对策。著名的“鉴真东渡”动机就源于此。天皇希望持戒甚严的高僧鉴真的到来能让礼佛风气为之一正。公元10世纪以后,昙花一现的天皇中央集权解体,靠边站的天皇彻底丧失了整肃僧尼纪律的能力和意愿。而在风雨飘摇、每个人地位都朝不保夕的幕府时代,日本贵族们自己也养成了没事儿就出家避祸的习惯,许多风云一时
文史博览 2016年7期2016-04-20
- 为何日本和尚能结婚生子?
纪,日本已经是“僧尼半天下”。大量动机不纯的“出家人”在寺里喝酒吃肉,僧尼合宿,尼姑怀了孩子就回家待产,奶完孩子就回来继续念佛(躲税)。面对这种状态,当时的天皇不是没想过对策。著名的“鉴真东渡”动机就源于此。天皇希望持戒甚严的高僧鉴真的到来能让礼佛风气为之一正。公元10世纪以后,昙花一现的天皇中央集权解体,靠边站的天皇彻底丧失了整肃僧尼纪律的能力和意愿。而在风雨飘摇、每个人地位都朝不保夕的幕府时代,日本贵族们自己也养成了没事儿就出家避祸的习惯,许多风云一时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3期2016-04-14
-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僧人
的佛教经典中寻找僧尼爱国护国的事迹作为历史例证。抗战期间最为著名的是震华法师的《僧伽护国史》。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僧尼放弃他们对佛教的承诺和承担,肩负起国民护国的义务。学佛的政府高官参与动员清末民初,社会知识分子虽对僧团一般都持批评观念,但对佛教哲学思想和文化却甚感兴趣,有的甚至成为佛教徒,如梁启超、谭嗣同。在国民政府中,林森、戴季陶、于右任等人都对佛教哲学思想表示好感和兴趣,他们亦都积极呼吁和支持佛教界参与抗日救国的战争。朱子桥将军等在北方组织僧伽救护
新传奇 2016年1期2016-03-23
- 《二拍》中僧尼形象探究
段新颖《二拍》中僧尼形象探究○段新颖《二拍》是明代拟话本中的重要作品,它属于文人独创型小说,反映了晚明的社会状况及作者的创作观点,具有重要的价值。僧尼人物在《二拍》的78篇小说中占了23篇,共计33人。其中具负面形象的僧尼人物占了17篇,共计21人,可分成放纵情欲、荒淫无度和贪欲无艺、唯利是图两种类型,就数量而言,负面形象多于正面。关于僧尼人物负面形象的成因,可以从沿袭宋元小说的传统、僧尼数量的过度膨胀、肯定人的生理欲求、迎合接受者的喜好趣味四方面来做分析
现代语文 2016年22期2016-03-04
- 古代僧侣犯法谁来监管?
立即报官。同时,僧尼道士的行动还受到当地宗族组织的监控。正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频繁前来进香祈愿的香客往往能发现僧尼道士的不轨行为。例如明代江南一座寺庙里,曾有一个叫了圆的和尚只不过给尼姑递上一枝荷花,就被一个姓高的老媪发现并以通奸的罪行对其控告。官府查清虽无通奸之实,但涉“瓜田李下”,依旧判了两人“合杖”之刑。僧尼犯法由谁审?东晋以来,国家在行政方面设立了僧官制度用以管理僧尼。所谓僧官,就是“国家从僧侣中选拔任命、以管理监督佛教教团为目的、统管僧尼
奥秘 2015年12期2015-09-10
- 珠康:藏传佛教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1787处,寺庙僧尼4.6万多人。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寺惠僧措施,使僧尼的修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自治区出资推进寺庙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区70%以上寺庙实现通路、通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切实改善了寺庙僧尼的生活、修行条件;积极开展“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进寺庙”活动,进一步加强寺庙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免费为全区20座寺庙配置价值120余万元的全民健身器材;自治区出台实施《西藏自治区寺庙僧尼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拨付1300余万元为全区在编僧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5年9期2015-09-10
- 圆仁亲历的会昌佛难
崇信道教从而打击僧尼,这样的认识情有可愿,但不能苟同。牛致功先生曾撰文,提出灭佛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灭佛的重要原因是政治问题,儒家重现世忠孝,佛教重来生业报;灭佛的直接原因是佛道矛盾,道教重生,佛教重死,道教在教义上输于佛教,于是在政治上打击佛教。李文才先生从个人信仰方面分析武宗斥佛原因,认为:武宗是个虔诚的道教徒,对道教非常迷信。未即位便颇好道术,及即位竟将道士接进后宫,对道士玩弄的骗人把戏深信不疑。而所谓“上恶僧尼耗蠹天下,欲去之。”只不过是武宗要废
黑龙江史志 2015年9期2015-07-10
- 甘孜藏区寺庙僧尼社会保障的实证研究
)甘孜藏区寺庙僧尼社会保障的实证研究曹群勇(四川警察学院 警察管理系,四川 泸州 646000)甘孜藏区将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寺庙,覆盖到僧尼,避免寺庙僧尼边缘化。甘孜藏区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僧尼纳入城乡低保或“五保”供养,启动僧尼参加社会保险工作,实施困难僧尼大病医疗救助,开展困难僧尼临时生活救助及敬老院建设。僧尼社会保障的实施能够从制度上解除僧尼对养老的后顾之忧,增大社会资本存量,改善寺庙党群关系,创新寺庙社会化管理机制。由实地调研数据测量可知,甘孜藏区僧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3-07
- 珠康:藏传佛教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1787处,寺庙僧尼4.6万多人。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寺惠僧措施,使僧尼的修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自治区出资推进寺庙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区70%以上寺庙实现通路、通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切实改善了寺庙僧尼的生活、修行条件;积极开展“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进寺庙”活动,进一步加强寺庙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免费为全区20座寺庙配置价值120余万元的全民健身器材;自治区出台实施《西藏自治区寺庙僧尼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拨付1300余万元为全区在编僧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5年9期2015-01-07
- 宋代佛教政策管窥
方面又要严格限制僧尼人数过多等不利因素。宋代政府对待佛教的政策因时局而不断调整,总体表现为理性的良性政策。二、度牒度牒是封建王朝颁发给僧尼的剃度批准书和身份凭证,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度牒发放时间和数量掌握和控制佛教的发展。同时也是整顿僧尼秩序的一种手段。另外,僧尼持度牒可受到政府保障,还可以免除赋税、徭役。宋朝的度牒制度,延续前朝,并不断调整,对佛教界和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宋初颁发度牒的目的更多出于政治考虑。一般度牒的获取都是通过考试,还有一种由祠部填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1期2014-12-12
- 魏晋僧尼 “复除”特权辨析
一个新的问题,即僧尼的复除,佛教僧尼是否可以凭借其身份免除国家赋税、徭役的征调。关于这一问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何兹全先生发表《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1]一文,认为当时人民之所以疯狂投入寺院,“唯一的原因是因为寺院僧尼有免除对国家役调的特权,国家人口为逃避国家的役调及租课才投寺为僧尼”。谢重光也认为“朝廷听任寺院度僧,同时就认可了僧尼免税复役的特权”[2]。高敏先生专门就魏晋南北朝时期免除赋役的各类人群做了分析,同样也认定僧尼人口在此之列[3]。其他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2期2014-08-15
- 论唐朝对佛教事务的法律规制
念存在严重分歧;僧尼出家剃度是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孝之始也”的传统儒家观念的违背;只跪佛陀不跪父母君上的做法更当视为“不孝”“不敬”,列在“重罪十条”之中;二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讲究“亲亲尊尊”,等级观念极为森严,而佛教教义却倡导众生平等,拒绝君父至上的封建观念和规则,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种对君权父权的挑衅。当然,中国传统礼教根基极为深厚,一个外来宗教不可能对它产生根本性的动摇;中国的君权政治十分强大,也不会允许这种动摇。因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8-15
- 唐宋僧尼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出家者的证明书。僧尼以此牒为身份凭证可以得到政府的保护,免除地租和徭役。度牒也还可以起旅行护照的作用。僧籍是记录僧人姓名、年龄、籍贯等的簿籍,相当于现在的户口簿,由国家统一管理。寺籍即记录寺院兴建的年代、名称、情况等的簿籍。唐宋以来,寺院的兴建都得经过政府的批准,寺院名称也由政府颁发。一、身份证件管理制度。所谓僧尼身份证件,主要指度牒、戒牒等证件。(一) 度牒。度牒是官府颁给出家僧尼合法剃度的证明书,实际上是政府发给合法剃度者的一纸身份证明。据文献确考,度
山东青年 2014年2期2014-04-11
- 镜头下的深山禅乐
些音乐是由寺里的僧尼们用西洋乐器——大、中、小提琴和贝司演奏的。这支西洋乐队名“天台寺广玄艺术团”。这个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支全僧人禅乐艺术团,由40多名僧尼组成,他们的年龄在7岁至26岁之间,其中有1名留学美国的海归和8名大学毕业生。平日里,他们早晚诵经礼佛,其他时间就是学习器乐、声乐和舞蹈,上山植树、采茶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天台寺,年轻的僧尼们不用手机和网络,远离城市的喧嚣,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礼佛悟禅。2012年9月,这条新闻和图片出现在网络和纸媒上
新闻前哨 2014年1期2014-03-12
- 唐代《道僧格》再探
——兼论《天圣令·狱官令》“僧道科法”条
养老令》中存有《僧尼令》一篇,在《养老令》的注释书《令义解》、《令集解》中明确记载“道僧格”、“唐格”等字样并留有部分遗文,而日本律令研究者们亦认为《僧尼令》乃据唐代《道僧格》为母法而制定,由此开始了唐代《道僧格》的复原及其与《僧尼令》异同比较的研究。1998年发现、2006年全文公布的《天圣令·狱官令》唐11规定:“诸道女(士)、女冠、僧尼犯罪,徒以上及奸、盗、诈脱法服,依律科断,余犯依僧道法”。[注]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课题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6期2013-11-20
- 古代僧尼遗产处理的文献分析——以敦煌愿文为例
)佛教僧团对亡故僧尼财产的处理,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如后秦·弗若多罗译《十诵律》卷二十八《七法中衣法》;敦煌文献亦有一定数量关于处理亡故僧尼财产的文书,如P.3410《沙州僧崇恩析产遗嘱》;对以上文献资料,谢和耐、何兹全、张弓、谢重光、郝春文等先生都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1]-[5]敦煌愿文作为敦煌文献之一种,亦包含有关于亡故僧尼财产处理的材料,只是被人们忽略了。佛教认为,布施乃是为自己或他人累积功德、获无上果报之法。《佛说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第二:“尔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12-22
- 佛道身份证:昂贵的硬通货
国后,由于出家为僧尼者可以享受免除赋税和徭役的优惠待遇,导致南北朝时无数百姓投身佛门,减少了纳税户数,进而减少了税收,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因此,为了确保国家财政收入,自南北朝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建立僧籍制度,以有效控制僧尼数量。唐代,僧尼身份证称度牒。它是政府发放给出家僧尼的资格证书,上面详细记述僧尼的原籍、俗名、年龄、所隶属的寺院、师名以及官府有关职掌宗教人员(相当于现代的宗教局官员)的连署,称为祠部(相当于今宗教局)牒,绫素钿轴,制作考究。开始时政府
浙江经济 2012年13期2012-09-06
- 论萧梁诗文对汉译佛经之容摄
千八百四十六所,僧尼八万二千七百余人(不含后梁),为孙吴、西晋、东晋、刘宋、萧齐历朝数量最多者。佛经内容及形式对汉地人的思想、言行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遂非常多地表现在其诗文中。二、容摄的内容与量的多少从佛经方面而言,汉地诗文容摄的佛经内容及形式是由该佛经内容在佛教体系与汉地人思想认识中的重要性、该形式的表现力决定的。佛经内容在佛教体系与汉地人思想认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佛教的传播、宣扬阶段,必然是被传播、谈论的,必然进入传播、谈论的有效、重要载体——诗文。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1-21
- “三言”中的僧尼形象研究
一、“三言”中的僧尼形象冯梦龙的“三言”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书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在120篇的作品中,僧尼形象在全书四分之一左右的篇目中出现过,僧尼形象作为一种社会阶层,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冯梦龙的“三言”中,僧尼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得道僧尼(1)超尘脱俗者。他们恪守佛教的清规戒律,虔诚地信仰佛教,具有四大皆空、普度众生、悲天悯人、品德高洁等特点。如《喻世明言·月明和尚度柳翠》中的月明和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2011-03-20
- 宋代试经剃度制度述略
展。试经;剃度;僧尼;童行试经剃度制度是中国宗教发展中一项重要且特有的制度,它对宗教的组织结构和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学界对于宋代宗教管理领域的研究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就对宋代试经剃度的研究而言,游彪在《宋代僧尼试经制度初探》中认为,宋代的僧尼试经制度比唐代更为完善和健全;施行试经的背景一是宋代僧尼来源极为复杂;二是宋代先进的印刷术为试经提供了有利条件。宋代的试经方式与科举的明经制差不多,主要靠死记硬背,但这并不能改变僧尼冗滥不堪的局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8期2010-08-15
- 宋代僧道数量考察
员的主体是佛教的僧尼,其中僧人居绝对多数的地位,社会影响最广泛;道教的女冠最少,影响微弱。关键词:宋代僧人尼姑道士女冠数量作者:程民生,1956年生,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宋代研究所教授。宗教是一种社会行为,都有其自己的专业神职人员,带领广大信众从事宗教活动。以佛教、道教为代表的宋代神职人员究竟是一支多大的队伍?按类别各有多少人?数量发生了那些变化?如此等等,既是宗教史的重要问题,反映着其盛衰程度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又是社会史、经济史和人口史中的重要问题。因
世界宗教研究 2010年3期2010-07-01
- 中国古代的“灭佛”事件
,北魏境内的大量僧尼遭诛杀,寺院被拆除,经像被焚毁,劫后余生的僧尼逃奔南方。六年后,太武帝死,文成帝即位。文成帝认为佛教讲的道理正确,有助于国家的治理,有益于人们仁智善性的增长,于是解除了佛教禁令。此后在历代北魏帝王的支持下,佛教在北方又获得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北周武帝“灭佛”北周武帝(561~578)统治时期,北方佛教势力急剧膨胀,僧尼人数达到200万,佛寺3万多所。由于僧尼享受免税赋徭役的特权,武帝要富国强兵以统一北方,就必然采取“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
百科知识 2009年7期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