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
- 探溯大鲜卑山
走,仿佛看见拓跋鲜卑祖先在这里游牧的足迹,仿佛可见河水里映衬出祖先用水时的情景……2007 年6 月,我去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 公里、嫩江支流甘河北岸的嘎仙洞采风。当我站在洞前,听导游介绍说这里是拓跋鲜卑祖先生活过的石洞时,目光与北魏“祝文”对接那一瞬,立刻被震撼了。走进天然形成的不规则的三角形洞内,漆黑一片,从洞口挤进的几缕阳光,只能照到洞口边上的石桌上,或许这就是拓跋鲜卑祖先议事的桌子吧!再往里走,通过手电筒微弱的光,可见这里是可容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3年7期2023-09-01
- 鲜卑金银器中的图腾文化
大学艺术学院一、鲜卑族与图腾文化鲜卑族原居住于我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腹地,后南迁到西拉沐沦河流域,并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继续南迁。公元2世纪中叶,鲜卑人“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扶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1],取代了匈奴在北方的统治地位。反映其文化特征的金银器,逐渐成为北方游牧民族地区金银器的代表。原始社会中,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一般选择与他们物质生产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2]。鲜卑族也曾经历过原始部落阶段,因此动物的造
天工 2022年28期2022-12-16
- 浅析鲜卑迁徙的原因
摘要:鲜卑民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了许多的国家,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以及战争的发生,鲜卑各部进行了一系列的迁徙。虽然迁徙的原因有一定的区别,但他们在迁徙的过程中,鲜卑必然会与其他各个民族有来往,使民族间增强了交流与融合,对其政治、经济与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键词:鲜卑;迁徙;缘由民族迁移,常指历史上一些民族的大规模迁居。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许多民族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
民族文汇 2022年4期2022-04-28
- 浅析隋唐时期中原音乐文化的鲜卑因素
其他民族的成分。鲜卑民族统治中原一百多年,与隋唐政权具有很深的渊源,对隋唐时期的中原文化包括音乐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隋唐时期中原音乐文化的鲜卑因素研究从鲜卑文化对中原文化产生的影响的原因出发,探讨了中原音乐文化中的鲜卑因素,有利于具体把握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成分,构建多元民族文化观。关键词:鲜卑;中原;音乐文化;隋唐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师范大学科研创新计划项目(2020XKT738)研究成果。从地理分布上来讲,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
美与时代·下 2022年3期2022-04-27
- 论社会组织形式对吐谷浑统属羌人的影响
吐谷浑出于慕容鲜卑,东晋时,西迁甘至青河湟一带,与当地同为游牧为业的羌人杂居。此前,生活甘青河湟一带的羌人先后受到过汉人和北方胡族的控制,从未建立过正式政权,然而吐谷浑作为长途跋涉的迁入者,种人不过万余,却在迁入后几十年内,建立起一个存续长达百年的政权,其影响因素当是多种多样的,关于政治及其与周边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原因,学界已多有研究,但除此之外,社会组织也当为一重要原因。【关键词】 吐谷浑;羌人;鲜卑;社会组织【中图分类号】K8 【文献
今古文创 2022年8期2022-02-26
- 黑龙江音乐史第二章 北魏鲜卑音乐(上)
北方少数民族中,鲜卑族这个源自黑龙江大兴安岭北段、嫩江中上游至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中第一个进入中原建立王朝的民族。鲜卑族不仅建立了政权,推动发展生产,促进民族融合,就其音乐而言,发展也是比较快的。鲜卑音乐最大的特点是在保持本民族原有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其他各民族的音乐元素,尤其是汉族音乐的精华,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因此,吴钊、刘东升在《中国音乐史略》中对鲜卑音乐给予很高的评价:它突破了原来结构较为简单的“舞曲”“歌曲”
黑龙江史志 2021年8期2022-01-08
- 鲜卑历史文化资源归纳及特征分析
吕昕娱摘要:鲜卑是我国古代东胡族系的重要成员,不仅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政权——北朝(北魏、北周、北齐)政权,还有效地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为隋唐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两个层面,对鲜卑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包括生产方式、建筑、社会习俗、宗教、思想等层面的内容,重点探讨鲜卑历史文化的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关键词:鲜卑;历史文化资源;归纳;特征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0期2021-11-29
- 拓跋鲜卑融入中华民族一体格局的思考
南北朝时期,拓跋鲜卑向中原汉族靠拢,北魏孝文帝大胆改革,实施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进程,搭建了汉族同拓跋鲜卑的交流、交往、交融的桥梁,使拓跋鲜卑和中原汉民族走向一体格局。拓跋鲜卑三次迁徙,既是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环境,也是在积极向中原汉文化靠近,用最短的时间拉近游牧文化同中原汉文化的距离。拓跋鲜卑人从大鲜卑山游猎大泽,从大泽迁徙到匈奴故地,再从匈奴故地迁至定襄郡盛乐,迁徙路线从东到西,从西到南。拓跋鲜卑历经三次大规模迁徙,逐渐向中原汉文化靠近,开始学习中原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1-29
- 鲜卑是黄帝的后裔吗?
代,最典型的当属鲜卑。鲜卑拓跋氏自称是出自黄帝轩辕氏,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后代。按《魏书·序纪》的说法,黄帝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分封到各处,有些处于华夏内地,有些封于荒蛮之处。鲜卑就是封到荒蛮之地的一支。《魏书》和《北史》当中都把鲜卑族的世系说得很清楚。说传到一位名为“始均”的人,还曾经从北国跑到尧帝那里,为尧帝服务,“入仕尧世”。这个人功劳很大,到了舜帝时期被任命为“田祖”,即农业神。由此可见鲜卑族与中原正脉的关系之近。黄帝与后世的北魏皇帝之间隔了多少代,北魏
南风窗 2021年21期2021-10-27
- 浅谈北魏兴起的“鲜卑旧墟石室”
嵩摘 要:文章从鲜卑族的祖先谈起,从三个部分、六个方面对鲜卑旧墟石室进行论述。从《魏书》中寻找关于鲜卑祖先的踪迹,对石室的传说、方位、内部结构以及石室内祝文和其史学价值的细部情况进行具体阐述,针对石室的保护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对于石室的开发利用也稍加分析,使之发挥最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关键词:鲜卑;石室;北魏;嘎仙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支小小的民族在各路英豪群星璀璨交相辉映之际,从东北边陲挥师跨过长城,跃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2期2021-08-09
- 现实版的《木兰从军》
木兰可能是古代的鲜卑族女子。这个观点最近得到考古学上的佐证:古代鲜卑族妇女确实有参军打战的传统。考古学家研究了蒙古国境内29座古代墓葬中的遗骸。这些墓葬属于三个游牧民族:大约2200年前开始占领该地区的匈奴人,大约1850年前接管该地区的鲜卑人,以及大约1470年前取代鲜卑人的突厥人。他们发现,其中三具骸骨属于鲜卑族妇女,其中具还可能是女战士。证据是,人一生中肌肉使用的程度(包括频率和力度)会在其附着的骨骼上留下痕迹。肌肉使用越频繁,力度越大,留下的痕迹越
科学之谜 2021年5期2021-07-27
- 北方草原地区鲜卑金银器造型艺术
在研究比较了许多鲜卑金银器的基础上,对鲜卑金银器的造型、装饰手法、纹饰题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鲜卑金银器随着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的改变,其分期的界定也被重新定义了,因此,本文对鲜卑金银器的造型艺术研究做了新的探讨。鲜卑金银器的造型、纹饰和工艺都结合了前代的特点,在前代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有的风格。鲜卑金银器的演变一共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的器型种类最多,纹饰复杂,工艺也十分精湛;第二期和第一期相比,器型相对单调,工艺手法有改进;第三期的器型更加单一,工艺更加优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期2021-04-18
- 大兴安岭鄂伦春族源研究
兴安岭森林的拓跋鲜卑人有着相同的地域:大鲜卑山,即大兴安岭;使用相同的语言,即通古斯语;有相同的生活习俗,即森林渔猎。古代拓跋鲜卑语言至今还保留在鄂伦春语中,如:“[iji],森林;[pj],人;[thuruun],头人、首领等词汇”[2],上述语言是通古斯-鄂伦春语。这说明生活在大兴安岭森林的拓跋鲜卑与鄂伦春族都是讲通古斯语言的民族①。1958年鄂伦春人未定居前,夏季居住的是“斜仁柱”②,冬季居住“地窨子”③。鄂伦春族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来源于渔猎、采集,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14
- 东汉时期呼伦贝尔地区拓跋鲜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历史作用
、魏晋时期,拓跋鲜卑与中原政权以及北方草原各部族频繁接触,有时和平交往,有时发生战争,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伴随交往交流,拓跋鲜卑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政治上积蓄力量,逐渐发展为中国北方一支主要的政治力量。本文仅讨论东汉时期拓跋鲜卑的民族交往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状况。拓跋是中国古老民族东胡的后裔,最初活动在中国东北,在鲜卑诸部中影响最大。呼伦贝尔是拓跋鲜卑人的摇篮。拓跋鲜卑先世在“大鲜卑山”(大兴安岭北段)繁衍生息七十余世,“爰历三代,以及秦汉……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1-13
- 呼伦贝尔地区早期拓跋鲜卑文化概述
021008)鲜卑,是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目前学界大致认同鲜卑族有两支:其一是驻牧于大兴安岭南段“鲜卑山”,因山名族的鲜卑,这一支习惯上被称东部鲜卑;其二是源于大兴安岭北段东麓《魏书》称之为“大鲜卑山”的北部鲜卑,也被称为拓跋鲜卑。以后出现的各支鲜卑大多为他们的分支。本文中的拓跋鲜卑即位于大兴安岭北段的北部鲜卑。一、“早期拓跋鲜卑文化”的含义从战国时代起,北部鲜卑即拓跋鲜卑在大鲜卑山(即今天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大兴安岭北段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1期2020-12-02
- 论中原王朝对早期鲜卑族的影响
马 颖鲜卑族,是一个拥有勇敢、智慧、坚毅、包容等多重民族性格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经历了从森林到草原,进而入主中原,并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的古代北方民族;鲜卑族先后建立了12个地方政权,在战乱不断、政权频繁更替的历史时期充任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华五千年历史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西晋时期,鲜卑族分裂为东、西、北三个部分。东部鲜卑有段部、慕容部及宇文部等;北部鲜卑以著名的拓跋部为代表;西部鲜卑有乞伏部、秃发部等。鲜卑族的早期历史即是不断南迁西进
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3期2020-06-10
- 浅析拓跋鲜卑和北魏的发展渊源
、遥远的传说——鲜卑民族的渊源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地区,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魏书》记载了鲜卑族最初的历史渊源,“昔皇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虽然《序纪》把鲜卑祖先追溯为黄帝的少子昌意,并强调其远祖在尧舜时候便入仕为官,但这种表述更像是一种传说,是后来北魏王朝统治者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为强调自身华夏正统而刻意附会而已。鲜卑族真正的形成
新丝路(下旬) 2020年4期2020-04-23
- 拓跋鲜卑第一次南迁的路线和原因探析
期,从而说明拓跋鲜卑先世在先秦时已经活动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部林区。《魏书》中记载“推寅立,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1]444-452,在推寅立为君长后,率部从起源地大兴安岭北段向西南迁至“大泽”,这是拓跋鲜卑历史上的第一次南迁,南迁之地“大泽”即今天呼伦贝尔境内的呼伦湖周围,南迁的时间,马长寿《乌桓与鲜卑》中认为应该在东汉初年,拓跋鲜卑在呼伦贝尔草原一直生活了近二百年,直到东汉末期[2]1。从上个世纪50 年代至今,在呼伦贝尔地区先后发现了十余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3-24
- 试论鲜卑人体金饰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郝柯羽【关键词】鲜卑;人体金饰品;数量统计;阶段性特征【摘要】鲜卑在不断迁徙和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众多遗迹,并出土了大量装饰人体的金饰品。文章将鲜卑金饰品的发展分为东汉、西晋十六国和北朝三个时间段,并对这些金饰品进行数量统计,发现不同时期金饰品的种类构成比有所区别。这种阶段性变化的产生与鲜卑不同部族在迁徙发展过程中受不同文化影响而造成习俗、信仰的差异有关。鲜卑是中国历史上的古老民族之一,原属东胡一支,按其部落起源可分为东部鲜卑与北部鲜卑(拓跋鲜卑)两大部[1
文物春秋 2019年3期2019-09-10
- 拓跋鲜卑迁徙过程中的文化转变
塔娜鲜卑作为我国的北方少数民族,其起源于大兴安岭,在历史上具有显赫的地位。在东汉初年鲜卑处于匈奴奴役下,后来随着北匈奴势力的不断衰弱,鲜卑势力逐渐强大后占据了原来北匈奴居住的漠北地区,同时漠北的匈奴部落也并入鲜卑,鲜卑得以强盛起来。并在檀石槐带领下建立起强大的部落联盟,檀石槐死后,拓跋鲜卑强大起来,并在游牧及迁徙过程中不断的吸收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文化,进一步提高了其综合实力。拓跋鲜卑过着游牧生活,主要分布在今天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嫩江流域及大兴安岭附近。后来
知识文库 2019年16期2019-08-30
- 东汉中期东汉与鲜卑之和战关系及其原因探析
宋佳摘 要:鲜卑在内附于东汉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东汉中期成为足以与东汉政权抗衡的一股势力。其与东汉时战时和,一方面是因为东汉政权在当时动荡不安,政权内部矛盾较为复杂,国力有所下降,致使对边境控制力下降,同时边疆政策也出现失误;一方面是因为东汉在解决匈奴问题时,鲜卑趁隙发展,使得其自身实力增加,另外民族利益的驱动也是其与东汉政府之间战和不定的原因。关键词:东汉;鲜卑;和战关系;原因鲜卑本东胡种,东汉初年,因势力较弱,曾依附于匈奴随其寇边。建武二十一年
山东青年 2019年5期2019-07-21
- 魏晋至隋唐时鲜卑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中,鲜卑族文化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术界关于鲜卑文化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但是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汉文化对鲜卑文化造成的影响,很少涉及到鲜卑文化对汉文化产生的影响,即使有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具备系统性。因此,对于魏晋至隋唐时期,鲜卑文化传播对中原地区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一、鲜卑文化传播分析(一)鲜卑文化的传播方式鲜卑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传播主要通过文化接触以及文化冲突这两种形式,实现不同文化的整合及创新,从而对中原地区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1期2019-03-17
- 从平城时期墓葬看云冈石窟鲜卑供养人像的流行
年)[1]流行的鲜卑供养人一直为佛教艺术研究者所关注。日人石松日奈子分析了鲜卑供养人像出现的原因,认为这与北魏政权变更对云冈石窟的影响,以及民众表达忠心的行为有关。[2][3]李雪芹根据图像材料,按服饰和年代特征对鲜卑供养人像进行了归类讨论。[4][5]彭栓红则从云冈石窟包含的鲜卑元素角度,对鲜卑供养人像做了分析。[6]上述研究揭示并整理了这批在中国艺术史中极具特色的鲜卑供养人像的基本信息。但同时,前人研究多从佛教艺术展开,一方面关于鲜卑供养人像的源流背景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2-09
- 北方古代鲜卑游牧民族墓葬壁画装饰艺术研究
010051)鲜卑作为中国北方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艺术方面有着世人不能忽视的历史和地位,墓葬壁画艺术就是鲜卑族展现其辉煌艺术的重要类别之一,其发展历程与演变规律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一、壁画艺术的自然题材选择鲜卑族以狩猎为生,繁衍生息于大鲜卑山。史料中记载的大鲜卑山就是今黑龙江省与内蒙古相连接的大兴安岭,这里自古就是浓密的原始森林,动植物极其丰富,鲜卑族世代在这里生活,其生活环境与生产方式直接成为鲜卑族艺术的创作源泉。如考古发现的北魏鲜卑墓壁画“敕勒川狩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7期2018-06-28
- 鲜卑部落联盟的分期与特征分析
联盟亦由此产生。鲜卑是曾生活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古老游牧民族,并一度建立了众多政权,这些政权的建立过程也大都经历了部落联盟阶段,可以说,鲜卑部落联盟是鲜卑国家建立的基石。关于部落联盟的研究,易建平先生开展得较早,其《部落联盟与酋邦——民主·专制·国家:起源问题比较研究》[2]一书对我国古代民族由部落联盟发展到酋邦的历程进行了探讨,也曾引发学界的讨论,但该作主要是对部落联盟整体情况的研究,缺乏对各个民族有针对性的分析。就鲜卑部落联盟而言,学者关注不多,研究成果也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6-02
- 探访嘎仙洞
晋南北朝时期拓跋鲜卑部的发祥地。洞内堆积有较丰富的文化层,对于研究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嘎仙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自治旗阿里镇以北的大兴安岭腹地,有个把小时的车程。鄂温克自治旗已在嘎仙洞周边建立了森林公园进行保护和管理。进入园中,只见茂树蔽日,绿色满目,又觉空气清新,沁人肺腑,于是暑气顿消,劳累解除。沿着栈道向林深处走去,陈年枯叶厚积,山谷中宁静而神秘,一条小溪潺潺流动着,仿佛在给我们讲述大森林故事,演奏古老的传说之歌。不久随着前面游人的
奋斗 2018年18期2018-05-14
- 吟唱在丝绸之路上的土族神歌《思不吾拉》
《思不吾拉》到《鲜卑山之歌》在马光星搜集并转译《思不吾拉》的基础上,2004年,吕建福著《土族史》,再整理出《鲜卑山之歌》,15组唱词,二者歌词大意相同,叙事形式、词句有一些变化。《思不吾拉》思不吾拉哟,头上顶着蓝蓝的青天;思不吾拉哟,额眉上有好多神灵在盘旋;思不吾拉哟,鼻子里有五谷的馨香弥漫;思不吾拉哟,嘴里十二样五谷衔满;思不吾拉哟,耳朵上吊着银子的耳环;思不吾拉哟,眼睛象亮明星一般;思不吾拉哟,左肩上担着北斗七星;思不吾拉哟,右肩上担着南斗六郎;思不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2-25
- 鲜卑文字形态及存无再辨
100)一、有关鲜卑文字研究的学术史回顾顾名思义,鲜卑文字是鲜卑人所使用的民族文字。然而,鲜卑文字之存无,至今争议不断。回顾既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早在清代,即有学者注意到了拓跋鲜卑的文字创制问题。清人陈毅在其《魏书官氏志疏证》中推测鲜卑文字应当是拓跋鲜卑借用华文创制的,其若金初无文字,使用汉人楷字自为本族文字。陈毅所言的鲜卑文字实际就是北魏始光元年所造的千余新字。①对于陈毅的见解,缪钺先生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在始光元年所造的千余新字,北魏另有编纂《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1-14
- 《通典》与《后汉书》不同视角下的杜佑政治、边防思想
十六中《乌桓》《鲜卑》两部分章节与《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卷九十进行校勘分析,探究杜佑著史特征,辨析中唐时代背景下杜佑的政治、边防思想。【关键词】杜佑 《通典》 《后汉书》 乌桓 鲜卑杜佑(735—812),字君卿,唐代政治家、史学家,在顺宗、宪宗两朝位居宰辅,久任理财大员,在中国古代史学家中极为罕见。关于杜佑的政治、经济、军事及史学思想,前人与学界业已评述颇多,毋需多论。本文仅从其著作《通典》出发,选取《边防十二》中的乌桓、鲜卑部分内容,与南朝刘宋史学家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1期2017-11-27
- 东汉名臣:保境安民,攻心为上
边境问题,匈奴、鲜卑和赤山乌桓等游牧部族多次联合攻入东汉边境烧杀抢掠。东汉朝廷虽然每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防御,但成效并不明显。面对这种形势,刘秀想起了祭肜,认为他有能力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于是在建武十七年任命他为辽东太守。祭肜到任后冷静观察了当地的局势,知道单靠武力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现在入侵者以为东汉朝廷软弱可欺,所以根本不愿意和谈,只有先灭掉他们的嚣张气焰,才能寻求长治久安之策。由此,祭肜决定采取对来犯的敌人先军事打击挫败其气焰,然后再派人进行招抚的“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5期2017-10-10
- 遥想鲜卑当年
生活。拓跋部这支鲜卑族人走出大山,奔向大泽(今天呼伦贝尔境内的呼伦湖)放牧起了牛羊,而后逐渐南迁,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沐冷风浴凄雨,直至阴山脚下扎稳了毡包,这一路逶迤而来,竟然走了150个春秋。他们填补了匈奴战败西去后在阴山南北留下的地域空白,后来以盛乐为都建立了北魏,那胡茄的呦呦低鸣代替了匈奴人鸣镝的尖啸。当我们走进盛乐鲜卑博物馆,只见一位大理石雕像的武士,身披铠甲,跨马扬鞭,直指南方。这便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旁边还有4位分别是拓跋立国的四世先祖,其一便是
老年世界 2017年4期2017-04-26
- 鲜卑族的崇山与祭天
+杨钊摘 要:在鲜卑族早期的历史发展中,鲜卑山不仅被看做是他们的族源祖源之地,更是他们观念中的神山。在鲜卑族各自走上独立之后,鲜卑山仍存在于他们的心中。鲜卑族崇山的核心意涵是对天的崇拜。在鲜卑族不断向南发展并汉化的过程中,原始自然的拜天祭天习俗逐渐融入到郊祀祭天礼中,形成了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郊祀祭天礼。拜天祭天的内涵由原始祈求保佑演变成宣扬王朝正统及突出皇权神授性和权威性。关键词:鲜卑;崇山;祭天中图分类号:K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2期2017-03-20
- 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鲜卑族
的少数民族 ——鲜卑族都永浩(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据史料记载,鲜卑族不是一开始形成就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鲜卑人是民族融合的产物,鲜卑文化是在不断兼收并蓄中发展和完善的,这些因素,造就了鲜卑人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和多元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拓跋鲜卑在进入中原前就实现了一次民族大融合,这对拓跋鲜卑的民族认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使得拓跋鲜卑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包容性、适应性和开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信息 2017年4期2017-03-09
- 拓跋鲜卑对鲜汉民族融合的影响分析
21500)拓跋鲜卑对鲜汉民族融合的影响分析哈申其木格(陈巴尔虎旗民族博物馆,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500)拓跋鲜卑是由我国北部鲜卑演化而来,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入建立了北魏王朝。在拓跋鲜卑南入过程中,受中原汉族文化影响大,并逐渐与中原汉族实现了融合。拓跋鲜卑;南迁;中原汉族;民族融合拓跋鲜卑起源于大兴安岭北段,后迁移到呼伦贝尔大泽,并在西迁过程中与匈奴部落混合后,形成拓跋鲜卑。其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个原始游牧部落,在南入中原汉地过程中建立了北魏民族政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2期2017-01-24
- 汉文化影响下的鲜卑体育文化转型
峰汉文化影响下的鲜卑体育文化转型隋东旭1,2,王韶峰2鲜卑民族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随着与中原地区汉族的不断深入接触,汉文化开始影响并逐渐改造鲜卑的民族文化,在这种文化的转型过程中,鲜卑的体育文化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对秦汉至十六国北朝时期鲜卑体育文化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研究表明:早期鲜卑社会的体育活动主要以骑射、乐舞为主,至十六国北朝时期,随着与中原地区汉族的深入接触与融合,汉文化开始深刻的影响鲜卑文化,鲜卑的体育
中国体育科技 2016年1期2017-01-04
- 鲜卑民族初探
有四:曰匈奴,曰鲜卑,曰丁令,曰肃慎。作为后起于匈奴的鲜卑民族,兴盛于魏晋南北朝之际,随着后周政权的灭亡而灭亡,其部众遂同化于中国,融入于汉,成为汉民族的一支来源。关键字:鲜卑;北魏;孝文帝;拓跋部1 鲜卑族源及族称问题鲜卑族,属于东胡一支,后汉书日:“乌桓、鲜卑,本东胡也,冒顿灭其国,余类保此二山,因名焉。”《三国志·乌丸鲜卑传》亦载到:“乌丸、鲜卑,即古所谓东胡也。”而所谓东胡,是以匈奴为参照点,将居其东者称为东胡,《山海经.海内西经》里解释:“东胡,
卷宗 2016年7期2016-09-26
- 从宇文泰诸子的小字看北魏鲜卑族名、字的汉化
子名为汉名,而以鲜卑名为小字,且小字中多带有“突”字。其名、字形式的构成与北魏政局的变迁以及该政权的汉化有着深刻的联系。这一历史细节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北魏鲜卑族名、字的汉化历程。关键词:宇文泰;鲜卑;姓名;汉化中图分类号:K2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宇文泰是西魏政权的建立者,其统治集团的主要成员来自汉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六镇地区,但汉化在这个统治集团中也有所体现。宇文泰诸子的名就深深地打下了汉化的烙印。史载,宇文泰共有十三子,他们虽然性格迥异,命运
西部学刊 2016年9期2016-06-17
- “拓跋”、“鲜卑”合称与拓跋氏族称问题
内容提要以“拓跋鲜卑”或“鲜卑拓跋部”作为北魏创立者的族称是学术界的通行做法,不过这些近代学界提出的概念并非当时所有的习称。“拓跋”一词在魏晋南北朝的史料中都是作为姓氏使用的,当时普遍使用的族称只是“鲜卑”。用以与其他鲜卑部族相区分的族称也不是“拓跋”,而是“索头”。“索头”称号最初也不是贬称,其起源与地名相关,与鲜卑系族称的命名逻辑一致。只是“索头”称号随着历史的衍化而原始语意消解,“拓跋”的词义则逐渐泛化并取代了这一原始族称。关键词拓跋鲜卑索头族称姓氏
人文杂志 2016年2期2016-05-31
- 试析鲜卑山时代鲜卑部落的族群结构
0018)试析鲜卑山时代鲜卑部落的族群结构苗霖霖(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摘要:史书记载的“鲜卑山”共有五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五处“鲜卑山”实际上指的是三座山,即鲜卑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朝阳附近、混有乌桓、匈奴部落的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和敦煌附近、以鲜卑为主体,包含乌桓、匈奴及氐、羌部落的吐谷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这三座山不仅是鲜卑族兴起和发展阶段的展示,更是鲜卑诸政权的摇篮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5-04
- 从大兴安岭走出的民族
地区先民们创造了鲜卑、渤海国、金源、女真等辉煌灿烂的文明,这其中以鲜卑文明最早登上中原的历史舞台,建立北魏政权,积极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鲜卑为东胡后裔。东胡为我国东北部古老游牧民族,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引服虔语说:“东胡,乌丸之先,后为鲜卑,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因此,东胡并非其自称,盖因匈奴自称为胡,处匈奴之东,成为东胡。《后汉书·鲜卑传》载:“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其言语习俗与乌桓同。……汉初,亦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与
黑龙江史志 2016年3期2016-05-04
- 《鲜卑部落联盟研究》评介
董 丹《鲜卑部落联盟研究》评介董 丹美国学者塞维斯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划分为群队、部落、酋邦和国家四个阶段,而部落联盟正是其中的酋邦阶段,这一阶段对部落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苗霖霖、杨昕沫《鲜卑部落联盟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对处于部落联盟阶段的鲜卑族历史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该书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黑龙江省出版基金和黑龙江历史文化研究工程的立项和出版资助,对于推进北方民族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鲜卑族是发源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北方文物 2016年4期2016-03-27
- 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鲜卑兴起的原因分析
汉末年至曹魏初年鲜卑兴起的原因分析萨如拉(陈巴尔虎旗民族博物馆,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500)东汉末年,由于政治越来越黑暗、国力不断衰弱,当时处于漠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多迁离蒙古高原,还有部分迁入到汉族人居住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鲜卑民族占据了匈奴故地,为鲜卑部落联盟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加之当时鲜卑人民加强了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交往,将中原文化和手工业制作工艺带入到鲜卑居住地,有效地推动了鲜卑社会的快速发展。鲜卑民族长期以来的军事掠夺也使其获取了一定的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8期2016-01-31
- 浅谈内蒙古地区出土的鲜卑牌饰上的动物纹
古地区出土了许多鲜卑牌饰。其中鲜卑牌饰动物纹均带有一种神秘色彩,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鲜卑饰牌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鲜卑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为后人留下了辉煌璀璨的一份历史文化遗产。一、内蒙古地区鲜卑动物纹牌饰出土地点鲜卑牌饰是鲜卑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纹饰丰富,造型多样,以流畅的线条和细腻的构图描绘了公元前1 世纪至公元6 世纪早期草原文化的众生百态,鲜卑牌饰文化是记录鲜卑历史的珍贵的资料。在这里,在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说清楚,即有的鲜卑墓葬发掘简报对
黑龙江史志 2015年2期2015-08-15
- 北魏王朝的前身
张国才摘要:拓跋鲜卑在建立北魏王朝之前,曾建立过自己的政权,称为“代”。本文主要探讨这个代政权的发展历程,为清楚地掌握北魏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理清头绪。关键词:代国;拓跋;鲜卑;北魏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崩溃,北方少数民族也纷纷南迁中原内地。258年,已经执掌鲜卑索头部三十九年的首领拓跋力微在四月的祭天大典上向前来助祭的各部领导宣告:我历观前世匈奴、蹋顿之徒,苟贪财利,抄掠边民,虽有所得,而其死伤不足相补,更招寇仇,百姓涂炭,非长久计也。从而开始了和曹魏政权的友好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6期2015-08-04
- 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史略
)“五胡”之中,鲜卑是建立政权最多的一个民族,也是与北方汉族融合最为迅速、彻底的一个民族。其中居于河西的鲜卑各部更是在推动河西开发、促进河西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缘此,对于河西鲜卑的研究,后世学者多有涉猎。然而,以往研究大多侧重于河西鲜卑的源流、族属以及与周边各族的关系等内容,对于其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涉及较少。因而本文以历史文献为基础,对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河西鲜卑进行较为详实地阐述。一、历史渊源河西,也就是金城黄河之西,包括今青海湟水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4-10
- 鲜卑史及其考古学文化相关问题研究
510075)鲜卑史及其考古学文化相关问题研究毛远广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510075)鲜卑族系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族源属东胡部落,兴于大兴安岭山脉。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曾归附东汉,匈奴西迁后尽有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最终成就代魏之业。笔者关注的重点在于鲜卑起源及早期社会状况、鲜卑与乌桓的关系和鲜卑墓葬及相关研究方面,以期探考鲜卑文化的些许问题。鲜卑起源 鲜卑与
大众文艺 2015年1期2015-01-28
- 浅论几个北方游牧民族的婚姻习俗
族:匈奴,乌桓,鲜卑。针对他们的婚姻习俗,结合历史资料和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简单的进行分析和探讨。[关键词]匈奴;乌桓;鲜卑;婚姻;风俗一、匈奴的婚姻习俗对于匈奴的婚姻习俗,《史记·匈奴列传》[1]的记载最为可信:“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嫂妻之”这也就是所谓的收继婚,其中最有名的莫过被称作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的例子,王昭君在西汉元帝时期出嫁匈奴,成为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并生下一子,两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要按照匈奴习俗,嫁给新即位的单于复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2014-11-11
- 慕容鲜卑早期历史考论
37009)慕容鲜卑为鲜卑族中的一支,一般与段部、宇文部合称为东部鲜卑,这是史学界对于慕容鲜卑族源的基本共识。①对于东部鲜卑的提法,林沄曾有批驳(参见《〈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序》,魏坚主编:《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Ⅴ-Ⅵ页);但亦有学者提出诸多反证,如张金龙《北魏政治史》(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等,因这一提法目前仍是学术界的主流用法,且与本文内容没有太多关联,故不对此专门设论。因其在十
地方文化研究 2014年4期2014-03-29
- 嘎仙古洞与党项的千古之谜
。 摄影/张涛大鲜卑山上的嘎仙洞从阿里河镇出发,车开了15分钟,我们就来到了嘎仙洞森林公园。远远望去,迎面就是大鲜卑山。你无法想像大鲜卑山的突兀陡立,暗褐色的岩石层层叠垒,嘎仙洞就在半山腰上,宽、高约摸有20多米,洞口有山泉滴流,通往洞口的,是一道近年人工凿的陡阶。洞内幽暗深遂,洞内如一座大厅,可容纳数千人。洞内正中有一块被称为“石桌”的天然石板,是古代鲜卑族人用来祭祖的。洞府是部落成员聚会的地方,洞内地面杂陈着碎石兽胄,有明显的火烧痕迹。洞内西壁上有北魏
中国三峡 2014年3期2014-03-15
- 鲜卑族口传文学的史料价值
不可或缺的资料。鲜卑族作为北方存在时间长,且建立多个政权的少数民族,有丰富的口传文学。学术界对于这些口传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价值和形式方面,对于其史料价值的研究尚显薄弱,主要有田余庆《〈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国史之狱的史学史考察》,认为《代歌》是拓跋鲜卑的史诗[1];黎虎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论》论及慕容鲜卑的《阿干之歌》,认为《阿干之歌》反映了慕容鲜卑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历史[2];逯耀东先生的《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研究鲜卑早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9期2014-02-12
- 鲜卑族口传文学的史料价值
130024)鲜卑族口传文学的史料价值孙楠(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鲜卑族口传文学包括传说和民间歌谣等,是研究鲜卑各部族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鲜卑族传说主要反映了祖先、族源、族名等问题,而歌谣主要反映了历史事件、民风民俗等方面问题,这些都是研究鲜卑族史学不可或缺的资料。鲜卑族;口传文学;传说;歌谣;史料价值各民族的口传文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要素,是研究各民族历史,尤其是早期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鲜卑族作为北方存在时间长,且建立多个政权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2-12
- 刍议鲜卑族服饰对南北朝戎服的影响
15123)刍议鲜卑族服饰对南北朝戎服的影响束霞平(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鲜卑民族逐步南迁,鲜卑族服饰便捷的功能逐步影响着戎服的形制。运用考古资料和图片分析等方式,分析南北朝时期戎服在鲜卑民族服饰影响下所发生的具体样式的改变。南北朝;鲜卑族服饰;戎服;袴褶;缺骻袍伴随着西晋的覆灭,北方游牧民族乘机大规模入侵中原,纷纷建立政权、独占一方,中国北方出现了五胡十六国的混战局面。频繁的权利争夺战之中,鲜卑族显得
丝绸 2010年10期2010-11-16
- 从六镇鲜卑看拓跋鲜卑的汉化过程
0000)从六镇鲜卑看拓跋鲜卑的汉化过程羊瑜(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100000)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急速转变、动荡复杂的时代。中原势力被削弱,边疆少数民族不断深入到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给原本单独活动的汉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民族融合的高峰。每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无一例外地进行了汉化。而拓跋鲜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拓跋鲜卑整个汉化过程中,六镇鲜卑不同于迁入中原的鲜卑,他们的汉化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汉文化与鲜卑文化在融合过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西伯利亚”名称溯源
方备乘》记载,“鲜卑音近锡伯,今黑龙江境有锡伯一种,……即鲜卑遗民。”又说:“东汉魏晋之鲜卑其庭幕在喀尔喀,而封畛则在北海,今俄罗斯东偏之锡伯利部咸为所兼并。”李文田《元朝秘史》注说:“失必即鲜卑之对音也……”这就是说,今天西伯利亚一名是源自我国东北古代鲜卑,或称山戎(鲜、山,古音相通),而鲜卑则是部落的名称。(摘自《外国史知识》1985年11期)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3期1986-11-01
- 赵苞
正巧这时有一万多鲜卑军,南下侵犯汉朝的边疆。赵苞的母亲和妻子经过柳城的时候,被鲜卑军队劫去了。鲜卑的军队就押解着赵苞的母亲和妻子,来攻打辽西郡。赵苞听到鲜卑入寇的消息,亲自统率两万骑兵抗敌。两军相遇,鲜卑的军队就把赵苞的母亲和妻子押解到阵前,要挟赵苞献城投降。赵苞看到了老母和爱妻心里十分悲痛,他哭着说:“儿子本想以微薄的俸禄供养母亲,不想倒给母亲招来了祸害。现在我是国家的大臣,镇守辽西,为国尽忠,是我的天职。我不能为了母子的私恩而毁坏了忠节。儿子的不孝就是
中国青年 1956年23期195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