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才
摘要:
拓跋鲜卑在建立北魏王朝之前,曾建立过自己的政权,称为“代”。本文主要探讨这个代政权的发展历程,为清楚地掌握北魏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理清头绪。
关键词:代国;拓跋;鲜卑;北魏
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崩溃,北方少数民族也纷纷南迁中原内地。258年,已经执掌鲜卑索头部三十九年的首领拓跋力微在四月的祭天大典上向前来助祭的各部领导宣告:我历观前世匈奴、蹋顿之徒,苟贪财利,抄掠边民,虽有所得,而其死伤不足相补,更招寇仇,百姓涂炭,非长久计也。从而开始了和曹魏政权的友好交往。261年,鲜卑族索头部首领拓跋力微派太子沙漠汗到洛阳朝贡。待到司马氏接管曹氏政权时,索头部继续与司马氏保持良好的关系。沙漠汗本是拓跋力微最宠爱的儿子,但因他长期不在父亲身边,其他几位兄弟日夜争宠,同时由于卫瓘的离间,还是导致他被年事已高的父亲因听信谗言而杀掉。卫瓘的离间,不仅除掉了拓跋力微的优秀继承人沙漠汗,还造成了他统治下的部落离散,势力因此锐减。277年,已经104岁的拓跋力微在部族崩溃的边缘死去。待到他的后人拓跋珪建立雄踞北方的北魏王朝时,他被追认为始祖神元皇帝。
父亲死了,儿子们继承他的事业,继续为家族的存亡而努力。拓跋悉鹿、拓跋绰兄弟相继领导着部族艰难前行。二人执掌权力时间都不长。拓跋绰死后,艰巨的任务落到了沙漠汗的小儿子拓跋弗身上。他“聪哲有大度”受到各位叔父的推重,执政“崇宽简”为百姓们心悦诚服。但天不假年,领导部族仅一年就去世了。这个任务就由叔父拓跋禄官接手了。
295年,拓跋禄官把治下的领土划分为三个部分,由自己和哥哥沙漠汗的儿子猗迤、猗卢分别统领。拓跋猗卢善于用兵,他向西出兵攻打匈奴、乌桓各部,所向披靡。这时统治全国的西晋王朝正因权力之争战争频繁,大量的百姓四处流亡。拓跋氏兄弟俩又采纳代人卫操的建议,招纳西晋流民,吸引了众多晋人前来归附。随后几年,拓跋猗迤再次向西扩张,吸附二十余国。
305年,匈奴人刘渊造反,拓跋猗迤出兵协助西晋军队取得成功,被晋帝委任为大单于。不巧的是,他在这一年去世了。307年,叔父拓跋禄官去世。在这种情况下,拓跋猗卢将三大部合并,一人统领,同时与慕容廆通好。
310年,拓跋猗卢出兵协助晋并州刺史刘琨打击匈奴,取得成功。在刘琨的申请下,晋怀帝任命他为大单于,并封为代公受领代郡。这是这支鲜卑部族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代”产生了关系。但是,拓跋猗卢意识到这片封地和自己固有的领地相隔太远,民不相接,于是向刘琨要求获取陉北那一片土地。而刘琨压制不了拓跋猗卢,并且还有求于他出兵援助,于是只能答应。获得了大片土地,拓跋猗卢的势力、部众更加强盛了。
312年,拓跋猗卢出兵协助刘琨打击刘聪、石勒。这一年,很不幸的晋怀帝司马炽被匈奴人刘聪俘虏。侄子司马业被臣下立为皇帝。315年,晋愍帝司马业晋升拓跋猗卢为代王,可以自设官属,并把代郡和常山郡都划给他。
至此,可以说拓跋猗卢的事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在家庭事务上,他还是失败了。这个失败,导致这支鲜卑部族又一次趋于崩溃。作为父亲的拓跋猗卢宠爱幼子,准备废长立幼。316年,他率兵攻打长子拓跋六侑,反被击败。逃到民间躲藏,却被人认出,还是死在了儿子六侑的手里。
317年,拓跋弗之子拓跋郁律被族人拥立为首领。《魏书》称他“资质雄壮,甚有威略”。他上台后为部族带来了一些振兴。318年7月,他击溃了前来侵略的匈奴人刘虎,迫使刘虎的族人路孤率部归降。这一仗,让鲜卑拓跋部再次强大了起来。《魏书》称“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资治通鉴》称“士马精强,雄于北方。”320年,东晋皇帝司马睿派遣使节来招抚通好,拓跋郁律毅然予以回绝。他大力发展自己的军队,计划向南扩张。不过在他雄心勃勃之时,生命也走到了尽头。321年,他那位强悍的大娘——拓跋猗迤的老婆惟氏——发动政变,对他下了杀手。
惟氏让自己的儿子贺傉登上代王位,而实际大权则由自己把持。从这时开始,拓跋鲜卑的领导层出现动荡,直到338年,郁律次子什翼犍登位。
在惟氏政变中,还是婴儿的什翼犍在母亲王氏的藏匿保护下幸存。哥哥翳槐执掌权力期间,他被当做人质留在后赵。受哥哥临终遗命他继任代王。
338年年底,年仅十九岁的什翼犍登上代王位,改称这一年为建国元年。他在位共三十八年,于建国三十九年去世。这三十八年间,他定都盛乐,收集亡散。继续前代国策与前燕慕容部和亲,保持和平友好关系。打击匈奴部众,迫使其臣服。国力恢复并较往日有很大的发展。不过匈奴人并不是那么容易被臣服。经受多次打击,仍然努力反叛。375年,匈奴首领刘卫辰向前秦皇帝苻坚求援。苻坚于376年派遣大司马苻洛率领二十万大军入侵,结果是代国战败。就在这紧要关头,本已有病在身的什翼犍被庶长子拓跋寔君刺杀身亡,致使代国又一次陷入内乱。
苻坚以他的霸气率领强大的前秦击溃了前燕与前凉后,打算借着代国战败及拓跋氏内乱之机,打算把法定继承人拓跋珪迁往长安。这是苻坚的一步狠棋,对代国和拓跋氏来说都关系到生死存亡。幸亏有一人出面保住了代国和拓跋氏的一线生机。这人就是代王长史燕凤。他向苻坚请求:“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遗孙冲幼,莫相辅立。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变,皆不可独任。宜分诸部为二,令此两人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敢先发。此御边之良策。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施人惠于亡国也。(《魏书》燕凤传)”苻坚采取了他的意见,以黄河为界,把代国分东、西两部,分别由刘库仁、刘卫辰统领。
年仅六岁的拓跋珪在母亲贺氏的监护下辗转投靠了刘库仁。他对待拓跋珪“恩勤周备,不以废兴为易意”,并不将他当做一般孩子看待,常常叮嘱自己的几个儿子:“此儿有高天下之志,必能恢隆祖业,汝曹当谨遇之。”(《资治通鉴》卷一百四)
经过十年的过渡期,到386年春,拓跋珪就任代王。同年四月改稱魏王。这是拓跋珪最初以“王”的身份用“魏”作为国号,到他以皇帝身份正式确立这一国号,又经过十二年的时间。
尽管拓跋珪恢复了昔日代国在当时中国版图上的存在,但这个鲜卑政权的内部政局并没有因此而稳定。就在拓跋珪就任代王前一年,刘库仁的儿子刘显在取得部落的领导权后就想杀掉拓跋珪。这支匈奴部落和新代国——魏——形成了敌对。在386年八月,刘显又抬出一个人来对拓跋珪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个人就是拓跋珪的叔父窟咄。前面提到,376年苻坚在击垮代国时想把拓跋珪迁到长安,这是被燕凤劝止了的。拓跋珪是没有被带走,但他的叔父拓跋窟咄被带走了,后来被西燕慕容永任命为新兴太守。刘显把拓跋窟咄拉出来,并且配以重兵向新生的魏国南部开进。这个形势给魏国造成了极大了影响,民众开始观望,人心浮动,并且已经有人开始联络一些部落头领密谋响应。不过这个事情很快就暴露了。拓跋珪采取了双重镇压措施。对内,他先发制人杀掉了为首的几个人,而没有展开大规模杀戮。对外,他出访贺兰部,同时派安同、长孙贺找后燕慕容垂请兵支援。慕容垂派儿子慕容贺驎领兵赴援。到十月份,拓跋珪亲自领兵和慕容贺驎会师。结果是拓跋窟咄兵败逃亡,投奔刘卫辰后被杀。387年六月,拓跋珪再次联合慕容垂的力量亲征刘显。刘显被击溃,投奔慕容永,他的部众都被拓跋珪兼并。
388年开始,拓跋珪发动对库莫奚、高车、柔然及其他不安定的鲜卑部落的征讨,积极对外扩张。截至391年十二月,另一支匈奴——刘卫辰部被消灭,“自河以南诸部悉平,获马三十馀万匹,牛羊四百馀万头,国用由是遂饶”。被苻坚一分为二的代国实现了重新整合,并且力量超过了以前。
拓跋珪在重建并壮大自身势力的过程中与他一向借助力量的后燕的矛盾逐步产生。早在386年拓跋珪联合慕容垂消灭拓跋窟咄后,慕容垂就曾打算任命拓跋珪为西单于,被拓跋珪拒绝。这已经显现出拓跋珪不甘于在慕容垂之下的心思。388年八月,拓跋珪派自己的侄子九原公拓跋仪出使后燕,乘机观察一下慕容垂的动向。拓跋仪回来向伯伯报告:“燕主衰老(约已74岁),太子闇弱,范阳王(慕容德)自负才气,非少主臣也。燕主既没,内难必作,于时乃可图也。今则未可。”拓跋珪采纳了这个意见。而后燕方面,多次领兵与拓跋珪合作的慕容贺驎也于391年六月向父亲表示了自己的发现和处理意见:“臣观拓跋珪举动,终为国患,不若摄之还朝,使其弟监国事。”不过年迈的慕容垂没有采纳这个意见。这一年七月,拓跋珪派到后燕朝见供奉的弟弟拓跋觚被扣留,当做要挟换取良马的条件。后燕的这个举动导致了拓跋珪的正式决裂,他拒绝了贡献良马的要求,并转而向西燕慕容永联络通好。
395年,后燕发动征讨魏国的战争。双反于11月在参合陂展开激战,最终是强大的后燕惨败。这一战颠覆了后燕与魏的力量对比,从此后燕走向消亡,魏国更进一步走向了强大。396年,拓跋珪在大臣们的强烈呼声下称尊号、建天子旌旗。398年六月,拓跋珪召開会议要求大臣们议定国号。多数大臣的意见都是维持以“代”为国号,“周、秦以前,皆自诸侯升为天子,因以其国为天下号。汉氏以来,皆无尺土之资。我国家百世相承,开基代北,遂抚有方夏,今宜以代为号。”而黄门侍郎崔宏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昔商人不常厥居,故两称殷、商,代虽旧邦,其命维新,登国之初,已更曰魏。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也,宜称魏如故。”这个意见得到了拓跋珪的采纳,并被昭告天下。“魏”这个国号得到正式的确立。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