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

  • 昭君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文化育人体系的路径探索
    010051)昭君文化是呼和浩特的地方特色文化,对其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呼和浩特地区的历史文化,厘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传统学界对昭君出塞的研究,多从文学角度予以解读、诠释,也有学者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赋予昭君出塞更多的政治寓意和文化内涵,总体上当前学界的研究集中于“历史昭君”“文学昭君”和“文化昭君”三个层次。本文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出发,分析昭君文化中蕴含的独特而丰富的教育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5期2023-09-13

  • 昭君文化在当代的文化价值及意义
    表彰大会上称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等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历史佳话。昭君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昭君文化蕴含的“和”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契合。一、昭君文化的历史意义(一)昭君文化与民族团结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出生在湖北兴山县的一户平民之家,为西汉元帝时汉宫宫女。公元前33 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再次来到长安朝觐天子,并自请为婿。在汉元帝应允后,王昭君自愿担当

    戏剧之家 2023年6期2023-03-22

  • Interface effect on superlattice quality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InAs/GaSb type-II superlattices grown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un Liu(刘昭君) Lian-Qing Zhu(祝连庆) Xian-Tong Zheng(郑显通) Yuan Liu(柳渊)Li-Dan Lu(鹿利单) and Dong-Liang Zhang(张东亮)1The School of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2,China2Key Laborator

    Chinese Physics B 2022年12期2022-12-28

  • 湖北“昭君”状摹凤凰之子
    被丁玲誉为湖北“昭君”的聂华苓,她于1971年用英文写就《沈从文评传》,这部英语世界的第一部沈从文传记,对沈从文及其作品在海外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沈从文评传》一书正文共十一章,其中第八、第九两章是作者对沈从文作品的分析、解读和阐释,既深邃精辟又颖拔奇异,体现出作者对沈从文艺术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深入思考。以“三生三世”经历加身的聂华苓主张“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最好的作家”“在为人和写作方面沈从文是我仰望的天空”,因而其在书中一方面概要描摹了沈从文的殊绝旅痕

    书屋 2022年12期2022-12-28

  • “米姆”式传播:昭君形象经典化建构路径再探析
    独特的文化景观,昭君和亲不仅见于正史记载,而且在民间拥有众多的读者,无论是精英文人还是村野大众都持续、热情地参与书写、增色,大量的诗歌、书画、戏剧、歌舞、传说等不断被创作、被改写、被传播。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广为流传的过程,就是昭君文化演变为一个参与范围最广、持续关注时间最长的强势米姆的过程。米姆式传播,让昭君形象日渐经典化,昭君文化越来越受关注。一、昭君文化米姆建构路径昭君文化米姆的生成,是全社会参与交流、讨论昭君和亲这一政治事件的过程,承载着多维度的意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2-06

  • 历代昭君作品中昭君故事的演变特征
    ,再到杂剧传奇,昭君故事的发展特征非常明显。其故事从史料中的简单记载到民间文学及戏曲中对其人其事的深入探究,人们对其和亲背后的政治作用进行深入探索,将昭君和亲与朝代的衰败、统治者的昏聩无能相联系,塑造了一个极具政治性功能的昭君。此外,昭君故事在形成及演变时还借鉴和运用了历史上其他和亲公主的故事,昭君更是成为和亲公主的代表。一、从简单记载到深究内因从《汉书》《后汉书》等史料文学中出现,到民间文学对它的扩充和延伸,再至昭君詩对其的不断开拓,再至元明清戏曲对其赋

    青年文学家 2022年5期2022-03-25

  • 昭君出塞与其文学书写研究
    马婧璇昭君出塞的故事自汉代起就进入了文学家的视野,从史传到民间传说,再到文人创作,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文学资料浩如烟海。昭君出塞本是一项政治活动,文学家将其写入文学作品中,必定有言政治的需要。单一因素的政治活动往往很快就被文学家们抛弃,而“昭君出塞”正是因为其自身的复杂性,其所包含政治因素的多样性,被文学家们一次又一次写入文学作品中。一、“昭君出塞”中的政治因素与文学书写(一)昭君出塞与家国天下和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清代,仍有各种形式的和亲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7期2021-08-09

  • 马冀新解“昭君文化”
    郑从彦《王昭君昭君文化》马冀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王昭君昭君文化》一书,是昭君文化研究会原会长马冀先生潜心研究四十余年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回顾自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以来的昭君文化传播和研究情况,深入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昭君研究、传播的成果和特点,力求全面审视昭君文化遗存,深入挖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廓清历史迷雾,阐明现实价值。两千年来,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传奇和信仰。马冀先生在本书序言开篇处特地给“和亲

    藏书报 2021年40期2021-05-30

  • 以君为寄青衫湿 ——宋代咏昭君诗的承续与衍变
    25)一、宋代咏昭君诗的承续王昭君,最初只是史书上一个寥寥几笔的人物,却因其个人的独特经历,为后世文人提供了更多想象和阐发的空间。从诗歌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宋代是咏昭君诗创作的顶峰,宋前关于昭君题材的诗歌作品相对来说数量不多,唐代是昭君诗创作的第一个小高潮,内容也略为单调,多为关注昭君远嫁匈奴的悲剧,宋代关于昭君的诗文数量大幅增加,昭君本人的形象也更立体丰满。当然,宋代咏昭君诗的繁荣是建立在承续前代创作成果基础之上的。1.昭君形象昭君虽然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

    中文信息 2021年11期2021-03-27

  • 中日古典诗词中的王昭君形象及其演变*
    26019)关于昭君出塞的史料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班固《汉书·元帝纪》,昭君出塞的故事约在公元8世纪时经由遣唐使传入日本,开始在日本汉诗与和歌当中频频出现①。随着唐日文化交流盛况空前,昭君故事不仅在中国文人墨客的笔下绽放,更在日本汉诗作品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异域痕迹。一、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王昭君形象自汉代开始,涉及昭君题材的古典诗词多以“昭君怨”为主题,将其塑造成一个离乡远嫁的薄命女子。后随时代变迁以及社会发展演变出“爱国忠君”“敢于反抗”等形象。(一)离乡远嫁的

    大众文艺 2020年16期2021-01-27

  • 昭君文化的旅游意蕴
    身为名垂千古的王昭君,也造就了她的不朽人生。昭君故事的传播与再创作,都与旅途结下了不解之缘,寄托着旅行者的情感与期许。昭君故事、昭君文化本身也经历了在人们头脑中旅行、加工、成长、壮大的过程。在当代,昭君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旅游元素,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可以说,昭君的一生、昭君故事的传扬、昭君文化的意蕴,都与旅途密切相关。一、旅途造就的不朽人生昭君出生在美丽的香溪河畔的一个普通的殷实农家,“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1]294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22

  • 从“互文性”看清代昭君诗之新变
    1﹚汉元帝时期王昭君出塞和亲是真实的史事,这一事件派衍出各种传说,流传甚广,成为历代诗人吟咏不绝的主题。据现存文献统计,从晋至清,吟咏昭君的诗歌有770余首(1)鲁歌《历代歌咏昭君诗词选注》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0页。本文所引昭君诗皆据此本,下不另注。,其中“清人题咏王昭君故事多达400余首”[1]38。数量众多的昭君诗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多侧重于总体观照和唐宋昭君诗研究(2)主要论文有:朱杰人《宋代的昭君诗》﹙《上海师范大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3-03

  • 《王昭君变文》之新变及其影响
    敦煌写卷中的《王昭君变文》(法藏伯希和二五五三号卷子),分上、下两卷。其中上卷前半部分残缺,现存抄本开头部分写昭君出塞沿途所见,极写自然环境之恶劣,介绍胡地风物习俗,最后写昭君被封为阏氏,至此“上卷立铺毕,此入下卷”。下卷则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段写单于为了让昭君开心,带昭君围猎,然昭君终因思国念乡而生病,最后抑郁而终;第二段写昭君死后,单于悲恸,“一依蕃法,不取汉仪”,为昭君举行国葬;第三段写汉哀帝所派使者和单于的问答以及使者在青冢前凭吊昭君的祭词。《王昭

    语文学刊 2020年6期2020-02-23

  • 民族团结视角下的昭君文化
    石。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不仅促成了汉朝与匈奴间较长时期的和平,更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其精神永不过时,历久弥新。昭君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文化精神直到今天仍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从民族团结的视角,探索提出昭君文化的现实意义与文化传承。关键词:昭君文化;民族团结“昭君文化” 是人们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产生良好影响的宝贵文化财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一、昭君文化的内涵昭君文化最重要的内涵是“和”,这个“和”是从昭君和亲这一历史事件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2019-09-10

  •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故。“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同时昭君出塞、身死塞外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深入了解王昭君。二、倾情诵读并正音1.注音万壑(hè)赴(fù)荆门明妃(fēi)朔(shuò)漠青冢(zhǒng)2.朗读、背诵(体会昭君绵绵无绝期的怨恨之情)三、赏析诗歌首联——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8期2019-09-10

  • 近七十年昭君文化传播和研究的思考
    010021)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两千年来不但在中国,而且在周边国家广泛传播,研究成果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年是王昭君研究、传播翻天覆地的七十年。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和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同仁多年来密切关注相关情况,2012年出版了《昭君文化研究和传播大事记》[1],笔者为此书撰写了长篇前言,回顾了自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至2010年之前的传播、研究情况和特点。2010年之后的资料,现在正由昭君博物院的同志收集整理。笔者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思考近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2-11

  • 浅析声乐作品《昭君》的艺术特征
    要:千百年来,“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户晓,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传奇性,不仅文人墨客常吟诵,在声乐作品中,词曲作者也常把“昭君出塞”做为题材,以此歌颂她的大义胸怀和英雄气节。《昭君》是一首较新的创作歌曲,2015年青歌赛上由王庆爽首唱,一经亮相,便吸引了无数歌者的目光,成为专业院校广大声乐学习者的必唱曲目。关键词:艺术特征;演唱技巧;《昭君》一、创作背景1.词曲作者简介宝谙,著名词作者,文学功底深厚,他的歌词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代表作有:《红颜知己》、《昭

    大东方 2018年9期2018-10-21

  • 《双凤奇缘》的忠义英雄形象研究
    ,由于此书主要为昭君立传,故又名为《昭君传》。《双凤奇缘》可谓长篇英雄传奇,其中的英雄形象本身就是此书内容的支柱,但由于对书研究本就少,因此对英雄形象的研究更谈不上多。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双凤奇缘》忠义英雄形象,对此类英雄形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关键词:双凤奇缘;昭君;英雄形象一、引言昭君身为四大四大美女之一,其为国和番之事传唱千年未歇。许是因为出塞和番本就带有为国牺牲之意,“昭君出塞”在多年传颂之下已然成为忠义之事的代表,昭君也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被塑造成另一

    青年时代 2018年18期2018-09-17

  • 昭君出塞
    iáng),又叫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节选自《昭君出塞》,有改动)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18年13期2018-05-24

  • 浅析艺术歌曲《昭君出塞》的二度创作
    )一、艺术歌曲《昭君出塞》的创作背景王昭君(约前52年-约8年),名嫱,字昭君,西汉元帝时的和亲宫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所谓沉鱼落雁中的“落雁”便是指王昭君。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请求娶汉人为妻。元帝遂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艺术歌曲《昭君出塞》便是根据该历史典故为背景所创作。整首歌曲歌词诗情画意,韵脚平整对称,旋律缓急分明、与歌词巧妙契合,颇具民族特色。整首曲子为ABA’

    黄河之声 2018年20期2018-01-24

  • 她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的心灵,她就是王昭君。本以为她只是凭着美丽的容颜而随意被皇帝当作彩礼送给匈奴罢了,但当参观完昭君故里后,我深深地被她吸引住了,甚至产生一种崇高的敬意!昭君的故里原来如此美丽。进入大门,一片绿意盎然映入眼帘,正盛开的三角梅的花香引诱着游客往里走,花香里带着丝丝甜味,好像在告诉我,昭君的童年有多么甜蜜,也好像在告诉我,兴山的水果有多么甘甜,好像还在告诉我,昭君就是用这三角梅做成香香的脂粉来梳理红妆。往里走,是她的书房,作品室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品味。昭君家庭富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7年48期2017-12-11

  • 昭君出塞”中的琵琶考
    唐博画作“昭君出塞”是国人熟知的四美图之一,其怀抱琵琶的动人画面成为绘画、诗歌等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作为一种历史研究方法,“诗画证史”近年渐渐得到重视和认可。昭君出塞究竟有没有带琵琶?作为一段历史公案,今天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诗画的研究找到答案。黃庭坚《梦李白作竹枝词》云:“一声望帝花片飞,万里明妃雪打围。马上胡儿那解听,琵琶应道不如归。”注诗家认为,黄庭坚是引晋人石崇《明君词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云云。往前

    看历史 2017年11期2017-12-05

  • 昭君的变化
    ○江苏 周游昭君的变化○江苏 周游终于,我走进了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的内蒙古大草原,走进了那别有风味的蒙古包,听到了那浑厚动人的马头琴,看到了剽悍的赛马,尝到了飘香的奶茶……此刻,我正走近位于呼和浩特城南大黑河畔的青冢。青冢历经风霜雪雨、飞沙流石,历经时代的变迁、历史的云烟,依旧傲然兀立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在飙风拂北斗、飞雪弹长城的悠悠千载的咽咽琵琶声里,几经损毁、几经修缮,至今芳草萋萋、祭花点点,唁笺如雪、游人如织。青冢的

    吐鲁番 2017年4期2017-11-25

  •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入新课课前播放《昭君出塞》视频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形容什么的吗?[美貌]知道都是在说谁么?(生答)美就能给人带来好运么?(不)哦,大家想起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自古红颜多薄命”,《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不就是这样吗?我们学过的《马嵬》中的杨贵妃不也是这样吗?还有<<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不都是这样吗?今天,让我们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看看昭君的悲剧是否也是这样的……(板书课题)二.补充,鉴赏咏史诗的

    文学教育 2017年7期2017-07-08

  • 昭君眉豆
    昭君眉豆是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镇的特产。昭君眉豆口感上佳,既可鲜食又可干制,易储存,是筵中的美味佳品,也是炖鸡肉、炖排骨等的煲汤佳品,在民间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称。昭君眉豆产于昭君故里兴山县海拔1000~1500米的高山地区,是一种传统的地方特色菜豆。因豆荚成熟时,荚果颜色变白并附有鲜艳的红色花纹,且豆荚形状似弯弯的眉毛特别漂亮,故名昭君眉豆。昭君眉豆是宜昌市蔬菜類中第一个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俏红颜牌昭君眉豆基地位于兴山县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内,与

    农村百事通 2017年7期2017-04-26

  • 琵琶文曲《昭君出塞》的人文情怀和艺术表现
    00)琵琶文曲《昭君出塞》的人文情怀和艺术表现赵 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如何才能演奏好《昭君出塞》,展现其艺术魅力,是每一个琵琶演奏者的希望和目标,笔者在大量阅读理论资料,认真训练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对琵琶文曲《昭君出塞》的人文情怀和艺术表现进行了梳理。并行之成文,希望能对琵琶演奏者及爱好者提供帮助。昭君出塞;人文;艺术;琵琶引言琵琶文曲《昭君出塞》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表达的情感基本以“哀怨”为主。使闻者为之心伤。给听众带来了美的享受,为

    北方音乐 2017年9期2017-01-28

  • 马蹄与哀怨的完美结合 —— 广东汉乐《昭君怨》意境浅析
    —— 广东汉乐《昭君怨》意境浅析文|范永干广东汉乐《昭君怨》通过描述王昭君对命运的悲伤怨恨,表达了人们对昭君出塞的同情和感慨。在人们的想象中,把这样一位汉族美女送到荒野受苦,哀怨必然伴随她的一生。用一首乐曲来描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其情绪变化是很难表达的。《昭君怨》乐曲抓住了昭君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记述了昭君出塞的全过程。乐曲共有68板,沉重而缓慢的马蹄节奏贯穿始终,整首乐曲就是马蹄声与哀怨声的完美结合。乐曲第1—8板,旋律端庄深沉,刻画了昭君出塞时的悲伤情景

    岭南音乐 2016年5期2017-01-17

  • 艺术歌曲《昭君出塞》的创作特色及情感体现
    〔摘 要〕歌曲《昭君出塞》是一首以歌颂传统女性的优秀品质为主的女声独唱曲目。歌曲旋律抒情婉转,结构严谨规整,演唱情绪及音区跨越非常富有戏剧性。本文将从作品创作的背景及对歌曲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处理对歌曲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涵以达到演唱的真正目的和真正意义。〔关键词〕情感 表演 昭君昭君出塞讲述了西汉传奇女子王昭君的故事,歌曲塑造了王昭君以国事为重,坚韧而美丽、具有献身精神的汉代传奇女子的光辉形象,既反应了对昭君出塞的颂扬,也表达了人们对平复民

    艺海 2016年12期2017-01-13

  • 《汉宫秋》昭君形象之我见
    35)《汉宫秋》昭君形象之我见邢春蕾(梅兰芳纪念馆 北京 100035)《汉宫秋》中的昭君,由一个美丽的农家女子走进皇宫后院,又从一个孤闷的冷宫妃子成为深得皇帝宠幸的明妃,最后出塞和亲,避免了两国刀兵和生灵涂炭,但她更主要的是完成了为个人爱情的殉死。马致远在金元之际,选择昭君和番的历史题材,消极地塑造了王昭君的悲剧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他对历史和人生的体悟。汉宫秋;昭君形象;马致远《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该剧写汉元帝听从中大夫毛延

    戏剧之家 2015年18期2015-10-16

  • 透过历史文化还原昭君的多维价值
    政治上的安稳。王昭君这个原本“轻微”的女子因为政治的需要登上历史的舞台,成为后世瞩目的对象。历史上的昭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后世文学及文化视野中的昭君又是如何?蒋方教授《汉月边关万古情》一书为我们做了最为周详的解说。该书以详尽的史实和缜密的考辨还原着历史的真实,也以细腻真诚的笔触,系统探讨了昭君形象的流变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史书留给昭君的记载少而又少,后世关于昭君的民间传说和文人作品却是不计其数。历史的昭君更多地被演绎成了文学和传说中的昭君。蒋方教授开篇

    博览群书 2015年11期2015-09-10

  •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昭君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和成长[3]。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民族团结的和平使者,是湖北鄂西生态文化圈的重要历史文化名人。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快推进昭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繁荣昭君名人文化,增强昭君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 现状与问题剖析昭君文化影响最大的区域集中在“昭君故里”湖北兴山县和“和亲之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两个地区,这两个地区已将昭君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产业融合现象明显,主要体现在昭君文化旅游、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4-04

  • 对比分析两首不同版本的声乐作品 ——《昭君出塞》
    声乐作品 ——《昭君出塞》林若瑜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1级音乐学 福建福州 350000)由刘麟词、王志信作曲的声乐作品《昭君出塞》和张太旗词、王祖皆、张卓娅作曲的声乐作品《昭君出塞》运用不同的创作手法写成,把王昭君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呈现出来,彰显了昭君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英雄气概,弘扬了民族精神。对比分析;声乐作品;《昭君出塞》两首声乐作品《昭君出塞》分别由刘麟词、王志信作曲;张太旗词、王祖皆、张卓娅作曲;两首作品均塑造了一位才貌双全、深明

    大众文艺 2014年3期2014-09-16

  • 昭君的孤独与寂寞
    斗篷、一把琵琶是昭君的经典造型,而斗篷又永远耀着夺目的红,琵琶又永远奏着哀怨的曲。那一袭斗篷所温暖的昭君是如何的美丽,隔着岁月的尘埃,我已失去了亲近她的机会,哪怕一睹芳容,也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与梦想。我只能从那些美丽的图画以及诗句中去捕捉昭君的美丽与传奇。站立于宏伟的昭君墓前,我的脑海里闪动着的依然是那一个美丽了千百年的昭君形象。身披斗篷、怀抱琵琶,幽怨的目光穿过岁月的风尘,透视着历史的无奈与沧桑。昭君不朽的美丽占去了我的所有思想,我也让自己的内心植满了对

    草原 2014年3期2014-03-14

  • 昭 君 思 旅
    黎明香溪地关于王昭君的籍贯,《后汉书·南匈奴传》说“南郡人”,文颖注《汉书》称昭君为“南郡秭归人”。宋代记载更为具体,《太平寰宇记》载:“兴山县,本汉秭归县地……香溪在邑界,即王昭君所游处。王昭君宅,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村连巫峡,是此地。”《归州图经》提到昭君的乡人因思念她,就在她的家乡香溪立昭君庙纪念她。这里提到的秭归和兴山,现在是不同的两个县级行政区划,但就其地域而言,山水毗连,且古代时曾并为一个行政区划,所以暂且按今天的县制认为王昭君是宜

    中国三峡 2012年12期2012-09-11

  • 昭君文化散论
    □王绍东昭君文化散论□王绍东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和亲是中华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汉代来看,与少数民族和亲,王昭君不是创始者,也不是终结者,但绝大多数远嫁他乡、和亲异族的妇女,其姓名事迹都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唯有和亲匈奴的王昭君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情、赞扬和歌颂,并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一、昭君——文化融合的符号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也是华夏族群与周边少数民族不断碰撞、冲突、渗透、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文化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1年4期2011-12-27

  • 浅议王昭君与汉朝的和亲政策中的文化
    ,人们就会想起王昭君。王昭君的身上积淀了许多后人赋予的情感意蕴,昭君也逐渐成为一个历史符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历史人物。同时,王昭君也是汉、匈和平的象征。但是,有许多人认为王昭君是汉朝和亲政策的政治牺牲品,她就是一个历史悲剧,如唐代的施肩吾写的《昭君怨》:马上徒劳别恨深,总缘如玉不输金;已知贱妾无归日,空荷君王有悔心,表现了昭君出塞后无尽的哀怨。但实际上昭君出塞后是否过的是一种怨妇的生活吗?虽然《王昭君变文》继承了汉魏六朝以来悲怨的主题倾向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1年3期2011-05-10

  • 昭君神化的民间特色
    下和民间传说中,昭君形象各不相同,体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2008年,昭君传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凸显着不同于史书和文人墨客的民间文化特色,文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民间传说中的昭君形象特点王昭君是一个生活在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记载王昭君的正史有《汉书》和《后汉书》,野史有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等。《汉书·元帝纪》: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①樯即嫱,王樯即王嫱、王昭君。[1]南朝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4-11

  • 昭君“家家”(外婆)家在巫山考 ——兼论巫山昭君村地名及传说
    404700)昭君“家家”(外婆)家在巫山考 ——兼论巫山昭君村地名及传说黄权生1,向承勇2(1.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宜昌 443002; 2.重庆巫山政协文史办,重庆 404700)对王昭君出生地在兴山和“家家”(外婆)家在巫山进行历史考证,探讨巫山两个昭君村的地理方位及其文化影响,认为昭君“家家”家在巫山的传说是昭君文化在跨省域(蜀楚)三峡地域间,由于经济文化(婚姻)的交往形成的昭君地名及传说,说明昭君文化是三峡地区共同的文化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