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型
- 青藏高原老芒麦穗部性状年际差异分析和穗型划分
较大的供需矛盾。穗型包括穗的长短、颈穗弯曲角度、轻重等,可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将穗型按各种分类方法划分[10]。通过穗型分类,进一步比较作物的农艺性状,有助于了解不同穗型的农艺性状与种子产量的关系,也有利于优良种质的培育。单穗重比较直观,综合性强,与产量关系密切程度大,目前以单穗重划分穗型的研究居多。马均[11]按照水稻(Oryza sativaL.)的单穗重划分为轻穗型(小于3 g)、中穗型(3~5 g)及重穗型(大于5 g);房振兵等[12]基于穗重将长江
核农学报 2023年9期2023-09-07
- 不同叶位功能叶片对不同穗型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步灌浆型主要是多穗型品种;异步灌浆型主要是大穗型品种,表现为“阶梯式灌浆”或“两段灌浆”等[5-6]。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粳稻生产区,其中辽宁省拥有更加优异的光热资源,选育的超级稻品种穗型以半直立大穗型为主,灌浆上存在明显的异步灌浆特征,而籽粒灌浆充实度主要取决于弱势粒,因此在增加穗粒数扩库容的同时也相对增加了弱势粒数量;由于着生在穗底部开花迟的弱势粒灌浆迟、速率慢、粒质量小,结实率不稳定,限制了大穗型水稻品种的库容装载能力,这不仅限制了产量的理想发挥,也
河南农业科学 2023年8期2023-09-04
- 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穗型中籼杂交稻高产群体农艺特征
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穗型中籼杂交稻高产群体农艺特征陶士宝1柯 健1孙 杰1尹传俊1朱铁忠1陈婷婷1何海兵1尤翠翠1郭爽爽2武立权1,3,*1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合肥 230036;2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芜湖 241000;3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 210095探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穗型中籼杂交稻产量成因及高产品种群体共性特征。以120个中籼杂交稻为材料, 于2019—2020年在安徽舒城农科所开展品种评比试验, 并根据每穗粒数排
作物学报 2023年2期2023-02-10
- 谷子EMS矮秆突变体的产量性状分析
该品种米色金黄,穗型为纺锤形,抗旱性强,抗逆性优于晋谷21[25],采用1%的EMS诱变浓度处理10 h,旨在建立以晋谷40为背景的突变体库;同时,为了筛选出高产、早熟、矮秆和适应机械化的谷子材料,本试验以筛选的晋谷40矮秆突变体材料为背景,测定成熟期不同诱变材料的主穗长、穗粗、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分析产量指标的差异变化,以期为育种家和遗传学家提供优异的突变材料。1 材料与方法1.1 种子处理以晋谷40号为试验材料,由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
核农学报 2022年12期2022-10-29
- 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粳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与设计试验以弯曲穗型品种沈稻7号、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05和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47为试材,田间试验采用裂区方式,肥料为主区,品种为副区,共设5个肥料处理,所有处理施氮量均为150 kg/hm。5种肥料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全化肥(CF)、有机肥替代10%化肥(OR)、有机肥替代20%化肥(OR)、有机肥替代30%化肥(OR)。施用的氮肥为尿素(N含量46%)。有机肥为沈阳树新畜牧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有机肥(N 1.00%、PO1.16%、KO 1.10%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19期2022-10-28
- “十三五”浙江省常规晚粳稻育种的进展
禾247为半直立穗型品种,穗大粒多,2 a区试平均单产比对照增产9.3%,显示出较高的产量潜力。浙江育种界的共识——没有类型的突破就没有产量的突破[4]。水稻穗型按穗整体呈现的形态可分为直立穗型、半直立穗型和弯穗型3种类型[5]。浙江省“十三五”育成的20个晚粳稻品种,大部分为直立穗型,只有3个半直立穗型品种、3个弯穗型品种(表1)。因此,在高产水稻育种攻关中,增加品种的类型、育成多种穗型的品种,是水稻产量突破的途径之一。表1 “十三五”育成常规晚粳稻品种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10期2022-10-10
- 大穗型品种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研究
00)0 引言大穗型品种分蘖少、每穗粒数多、灌浆期长,后期遭遇极端天气的风险大,结实率在年季间差异较大,因而产量表现不稳定,这极大地限制了大穗型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已有研究认为提高水稻分蘖能力、增加有效穂数是高产稳产的一个方向,多穗型水稻分蘖能力强,籽粒灌浆成熟比较一致,适宜机械化轻简化种植[1]。然而,汤玉庚等[2]研究认为大穗型品种的增产潜力高于多穗型品种,且品种遗传改良也是朝着不断增加每穗粒数和扩大扩容方面发展的。ZHU等[3]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水稻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21期2022-08-22
- 种植密度对匀播冬小麦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究匀播条件下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适宜种植密度。【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设置不同小麦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对匀播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关系,为新疆南疆冬小麦匀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试验于2019年10月~2020年6月在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农学试验站(40°32′20″N,81°17′57″E)进行,试验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10℃年有效积温为4 113℃,年平均降水量50 mm左右,海拔1 015 m
新疆农业科学 2022年6期2022-07-13
- 生物炭对不同穗型粳稻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食作物[12],穗型是水稻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徐正进等按穗颈弯曲度划分为直立穗型、半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13],近年来直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进一步提高单产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14]。 但当前关于生物炭的研究多集中在生物炭种类、施用年限、环境条件等方面,针对不同穗型品种的北方粳稻研究还很少。 因此,本试验选择直立穗型和半直立穗型粳稻品种作为试材,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不同穗型粳稻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生物炭在北方粳稻生产应用上提供依据。
辽宁农业科学 2022年3期2022-07-09
- 穗肥施氮量对不同穗型超级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穗肥施氮量对不同穗型超级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机制刘 昆 黄 健 周沈琪 张伟杨 张 耗 顾骏飞 刘立军*杨建昌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 225009施用氮素穗肥是水稻增产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但其用量对不同穗型超级稻品种的增产效应及其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选用3个穗型(以每穗粒数表示)差异较大的超级稻品种南粳9108 (小穗型)、扬两优6号(中穗型
作物学报 2022年8期2022-05-29
- 粳稻产量性状、粒型性状及穗型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影响[3-5]。穗型是水稻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 不同研究均表明,水稻穗型与产量性状、籽粒性状均有密切关系[6-10]。因此,对粳稻品种产量性状、粒型性状及穗型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其相互关系,可为性状综合改良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试验材料为来源于不同地区的265 份粳稻品种,试验于2020 年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试验田进行。每份材料4 行区,单株栽植,行长3 m,行株距为30.0 cm×13.3 cm, 栽培管理与生产田相同。1
北方水稻 2022年1期2022-04-06
- 小麦穗型突变体(库)的创制、鉴定及其遗传分析
缺的因素[5]。穗型是构成小麦穗部的重要性状,与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密切相关[6];小麦穗的正常发育与成型关系到小麦籽粒的发育与成熟,直接影响到小麦的品质与产量。研究表明,小麦wbh1基因的表达量与穗型发育有关,降低其表达量,可以改变小麦穗部形态,提高小穗数和穗粒数[7]。因此,开展穗型的遗传及其发育研究,对于控制小麦穗型重要功能基因的遗传解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其穗部相关性状遗传改良也具有应用价值。研究证明,运用突变体作为材料研究植物的功能
种子 2022年1期2022-02-24
- EMS 诱变对高粱种子萌发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褐色颖壳,中紧穗型,纺锤型穗形,无芒,分蘖弱。11476B株高138 cm,生育期128 d,穗长34.7 m,穗粒质量68.6 g,千粒质量27.8 g,红粒,褐色颖壳,中散穗型,长纺锤型穗形。甲基磺酸乙酯(EMS)由美国Sigma公司生产。1.2 试验方法试验于2019 年在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筛选11494B 饱满种子 500 粒 /份,共计 15 份,分别用 0(CK)、0.20%、0.25%、0.30%、0.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7期2021-07-20
-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201403)穗型与水稻产量和群体结构等关系密切,是水稻理想株型育种和栽培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水稻穗型主要包括穗长、枝梗数、每穗粒数、着粒密度和粒型等[1-2],增加枝梗数和穗粒数或增大籽粒是选育超级稻新品种、获取水稻超高产重要途径之一。细胞分裂素是影响水稻穗发育和生长重要激素。研究表明,幼穗发育受激素调控,特别是与细胞分裂素代谢密切相关[3]。高温下幼穗中激素代谢紊乱,特别是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降低,抑制颖花形成[4-5]。OsLOGL2和OsLOGL3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12期2021-01-15
- 钾肥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试验选用两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研究钾素施用量对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氮素同化关键酶基因GS1:3 及调控淀粉精细比例相关的GBSS1、AGPL2、SSSⅠ、SBEⅡb、ISA1 和转录因子RSR1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旨在阐明钾素营养对水稻碳氮代谢分子调控机理,为建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与试验处理选用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及穗数型国标一级优质米品种龙稻18号,于2018年和2019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盆栽场开展盆栽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9期2020-10-13
- 不同穗型品种与移栽密度对再生稻产量、 发苗能力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的基础,但是不同穗型品种对移栽密度的响应规律不一致,探索不同穗型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成为提高再生稻产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研究进展】大面积生产上,再生稻整体产量还不够理想,主要限制因子穗数不足,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成为再生稻增产的关键。周奥等[7]研究了品种对再生稻的影响,通过选择再生力强的品种来增加穗数。徐富贤等[8]研究了栽培密度对再生稻的影响,通过增加单位面积基本苗来增加穗数。邹丹等[9]研究了发苗肥与发苗水层对再生季发苗的影响,通过增强再生季发苗能力来
灌溉排水学报 2020年5期2020-06-16
- 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理想株型育种
株型育种——直立穗型品种创新与应用。水稻株型主要分直立穗型、弯曲穗型、半直立穗型三种类型[1]。直立穗型品种株型紧凑、叶片及穗直立,穗长16 cm 左右,通风透光好,光能利用率高,抗倒伏,高产,但食味品质一般[2];半直立穗品种性状特征多趋向于直立穗型品种;弯曲穗型品种叶片较长,穗长20 cm 左右,省肥、生长快、品质优、抗性好,通风透光性、抗倒伏性、产量普遍低于直立穗型品种。大粒品种高产被认为是一种普遍趋势[1],但大粒品种普遍存在结实率低、籽粒饱满度差
中国稻米 2020年3期2020-06-12
- 陇西县谷子新品种引进品比试验初报
考种项目有株型、穗型、穗松紧、株穗重、株粒重、株草重、千粒重等,成熟时全区收获测实产,折算产量。3 结果与分析3.1 不同参试品种(系)的主要性状从表1、表2 可以看出,029-5-1-1-1-1 生育期121d,中晚熟,穗紧密度为中,穗型纺锤型,穗长22 cm,穗粗3.0 cm,株高161 cm,单穗重22 g,穗粒重15 g,千粒重2.54 g,籽粒黄色;9414-3-2 生育期119 d,中晚熟,穗紧密度为紧,穗型棍棒型,穗长23 cm,穗粗2.7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5期2020-06-03
- 黍和稷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
了黍、稷种质资源穗型、花絮色、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籽粒营养品质和出米率的统计比较[4],并分别归类,得出了黍和稷种质资源在主要农艺性状中存在的差异,以便为黍、稷种质资源在育种、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利用中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黍、稷起源和遗传多样性中心,山西的黍、稷种质资源在全国也最具代表性[5]。2013—2016 年在国家种质资源平台和农业部保种项目的支持下,黍稷种质资源研究课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2019-11-21
- 赤峰地区不同光温敏型糜子开花习性研究
间(d)方差分析穗型 编号品种名称 均值标准差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早熟1狼山46235.20.4472lJ散2千沟黄糜子35.80.4472lJ3Jan-5536.00.0000lJ4内糜8号37.40.5477kI密5土黄糜37.60.5477kI60000427137.60.5477kI7宁城直黄黍33.40.5477mK侧80000427233.00.0000mK90000427933.40.5477mK中熟10太原316451.21.4832
种子 2019年10期2019-11-07
- 密度和氮肥运筹对2种穗型小麦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影响
董召荣摘要 以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穗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烟农19的中密度(300×10 4株/hm 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5∶5互作处理、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的高密度(412.5×10 4株/hm 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7∶3互作处理有利于群体叶面积指数的提高,产量最高,分别为8 682.97、7 440.35 kg/hm 2。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区,多穗型小麦种植密度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7期2019-10-09
- 覆膜方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结实特性和粒位效应
同覆盖模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结实特性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模式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减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抗性冬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的分部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2种穗型的冬小麦品种主茎穗与分蘖穗的籽粒结实数、小穗重与单粒重在不同小穗位间的分布都呈二次曲线变化,表现出籽粒发育的近中优势。在保证下部粒位粒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中下部粒位的粒重潜力,可以使小麦实现高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6期2019-09-10
- 基于着粒密度的湖北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研究
确定出着粒密度的穗型划分标准;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着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并对穗型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4个水稻(Oryza sative L.)品种的穗部性状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着粒密度、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的变异系数超过10%;74个品种按照着粒密度划分为3类穗型,着粒密度大于7.96粒/cm的为密穗型,小于6.85粒/cm的为稀穗型,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穗型;这3种穗型的品种在穗长、穗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2019-07-22
- 不同株穗型水稻品种研究进展
笔者从水稻株高和穗型的分类、株高的遗传基础、穗型对生理特性的影响、穗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株穗型对品质的影响角度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状况,为水稻丰产优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 株高与穗型分类株高和穗部性状是水稻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米质的两个重要因素。一般在生产上将株高分为高杆、中杆、矮杆3种类型,也有研究根据需要将株高细分为高杆、中杆、半矮杆和矮杆4种类型[4]。穗型包括穗的形态、长短、颈穗弯曲角度、轻重等,可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将水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6期2019-03-14
- 千阳县山旱地小麦新品种展示报告
粒重38.2克,穗型纺锤形,穗层较整齐,穗长5.8cm,籽粒中等,成熟落黄一般;品种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抗旱、抗倒伏。亩产360.0公斤,位居参试品种第7位。(2)西农319:该品种生育期253天,中熟品种,属冬性,幼苗匍匐,分蘖性强,成穗率较高,叶色绿色,叶片适中,株高85cm,千粒重39.8克;穗型长方形,穗层整齐,穗长6.3cm,成熟落黄一般;品种抗病、抗旱、抗倒伏。亩产429.2公斤,位居参试品种第2位。(3)长旱58:该品种生育期256天,中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21期2018-12-27
- 氮肥用量对浙北地区不同类型晚粳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参试品种为半直立穗型品种甬优538(B1)[2]、弯穗型品种嘉禾 218(B2)、直立穗型品种秀水 134(B3)[3]、半直立穗型品种甬糯34(B4)、直立穗型品种秀水121(B5)。试验用氮肥为普通尿素。1.2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法,以氮肥用量为主区,品种类型为副区。氮肥设3个水平:A1,尿素20 kg/667 m2;A2,尿素 30 kg/667 m2;A3,尿素 40 kg/667 m2。1.3 试验方法试验设在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5组高
中国稻米 2018年5期2018-10-18
- 2017年水稻品种综合性状比较试验
号2个品种属于大穗型品种,其中Y两优900平均每穗总粒数达到257.8粒,大穗可达到300粒以上;宁粳7号平均每穗总粒达到191.0粒,大穗可达到200粒以上;其他粳稻品种属于穗粒并重型品种。其中以镇糯19、镇糯20、武育粳35、隆嘉粳85穗型较大,平均每穗总粒数均超过130粒;鹽粳13、扬粳805穗型查对较小,平均每穗总粒数在100.2~116.2粒之间左右。扬粳103、镇稻18穗型介于两者之间,平均每穗总粒在120粒左右。参试品种中,以Y两优900、宁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7期2018-10-13
- 栽培密度对直立穗型籼稻NF11产量性状及生长的影响
有重要现实意义。穗型的多样性一直是水稻育种者关注的热点,但因直立穗型水稻品种出现较晚,使得过去许多在水稻株型方面的育种研究多以茎秆和叶片性状为主。20世纪80年代,直立穗型的发现谱写了水稻株型育种的新篇章[10]。与弯曲穗水稻相比,直立穗型水稻株型差异显著,进而通过群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来影响稻谷产量[11-13]。在我国,直立穗型品种首先在北方粳稻种区被发现[14],北方粳稻区中直立穗品种研究较深入、推广面积较大[15-17],籼稻类直立穗型水稻品种的相
广东农业科学 2018年8期2018-09-11
- 减库对不同穗型水稻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
点】本试验以不同穗型材料(弯曲穗、直立穗)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穗型水稻再减库处理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分析,探究不同穗型水稻物质积累及转运规律,阐明直立穗与弯曲穗物质积累差异,从而研究存在于水稻中较普遍的库对其物质运输及转运的影响规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作物高产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本试验以野生型水稻品种蜀恢498 (R498,弯曲穗)和突变型水稻品种R221(直立穗)为试验材料,以上材料由四川农业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提供
西南农业学报 2018年1期2018-02-28
- 基于穗重对长江中下游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研究
准,确定出穗重的穗型划分标准。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穗重与产量的关系,最后进行穗型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4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穗部性状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穗重、有效穗、结实率、穗长;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以及参考前人的划分标准,74个品种按照穗重分为3类,穗重大于4.25 g的为重穗型,穗重小于3.60 g的为轻穗型,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穗型;重穗型的穗长、穗粒数、结實率、千粒重、穗重与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24期2018-02-27
- 水稻突变体库的构建及部分性状分析
、株高、抽穗期、穗型、粒型等方面。这些材料作为新的种质资源,将有助于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及遗传育种。关键词:水稻;突变体诱变;叶色;株高;穗型;粒型中图分类号:S511.035.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8)11-0016-07Abstract Using different technologies to create mutant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tudy crop genetic im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2018-01-17
- 株行距配置对水稻群体生态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以辽宁稻区3种穗型水稻为试材,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水稻群体生态和抗倒伏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各冠层叶面积指数为中间最高,向上、向下均呈下降趋势,密植和稀植使群体叶面积指数升高;各冠层消光系数整体上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株行距配置对水稻倒伏性的影响与品种有关,在试验中设置的株行距配置下,辽粳401无倒伏风险,但密植下单位面积穗数增长有限,使其产量下降,而辽粳294在密植和辽优5218在行距为23.3 cm时有倒伏风险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7期2017-11-15
-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小花发育成粒对氮肥的响应*
50002)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小花发育成粒对氮肥的响应*赵 丽1, 杨家蘅1, 李胜楠1, 查菲娜2, 远 彤3, 段剑钊1, 朱云集1**(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郑州 450002; 2.河南省气象局 郑州 450048; 3.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郑州 450002)为探索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小花发育成粒对氮肥的响应, 本试验以大穗型品种‘周麦16’和多穗型品种‘豫麦 49’为供试材料, 设置不同施氮水平 0 kg(N)·hm-2、180 kg(N)·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7年11期2017-11-06
- 直播条件下行距对不同穗型粳稻产量及倒伏性状的影响
条件下行距对不同穗型粳稻产量及倒伏性状的影响董立强1,王 术1,高光杰1,刘丽华1,周婵婵1,贾宝艳1,黄元财1,王 岩1,冯 跃2(1.沈阳农业大学 农学院,农业部东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866; 2.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6)为探索直播条件下行距对不同类型粳稻产量的影响,以3种穗型粳稻品种通禾833、铁粳7号、沈稻506为试材,研究了直播粳稻在5个不同行距水平下的产量以及乳熟期(齐穗期后25 d)、蜡熟期(
华北农学报 2017年4期2017-09-12
- 水稻Ds标记的曲穗突变体的分子鉴定
本研究结果可能在穗型的遗传及发育以及改良优质高产水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关键词:水稻;穗型;遗传;发育;改良;Ulp1;Ac/Ds;3′-RACE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1.0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1-0026-03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利用半矮化育种及水稻杂种优势技术,水稻产量有很大的提高,但近年来,水稻产量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株型育种是水稻超高产遗传育种的重要方向,而穗型与水稻株型密切相关,是影响水稻产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1期2017-08-12
- 不同穗型小麦小花生长发育及同化物分配变化的差异
50002)不同穗型小麦小花生长发育及同化物分配变化的差异郑春风1,任 伟2,孙克刚1,朱云集3(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2;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2; 3.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 450002)为了解小麦小花发育成粒特性与同化物分配间的关系,以大穗型品种周麦16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分析了两种穗型小麦小花发育成粒特性及同化物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
麦类作物学报 2017年6期2017-06-27
- 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种株型特征比较研究
早熟品种主要是弯穗型、轻穗型,中熟品种多为直立穗型、重穗型品种,晚熟品种以半直立穗型、重穗型品种为主;不同熟期品种叶长差异不显著,叶宽表现为中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但叶基角正好相反;二次枝梗结实率表现为早熟品种>中晚熟品种>中熟品种,二次枝梗贡献率表现为中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穗型指数均以下部优势粒为主。水稻;株型;熟期;穗部性状1968年,Donald提出作物理想株型的概念,其是指植株个体间竞争强度最小,而籽粒的同化物积累尽量增大的株型[
中国稻米 2017年2期2017-04-28
- 不同穗型粳稻品种(系)稻曲病粒在穗内粒位上的分布
的发病原因及其与穗型的关系,利用54个直立、半直立和弯曲穗型粳稻品种(系),研究不同穗型品种(系)稻曲病粒在穗内不同粒位的分布。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系)的发病机率较大,而且发病严重,损失较大。直立穗型品种(系)每穗稻曲病粒数最多,半直立穗型品种(系)次之,弯穗型品种(系)最少,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3种穗型品种(系)的2次枝梗上总病粒数都比1次枝梗上的多。直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系)病粒数表现为穗中部>穗下部>穗上部,而弯穗型品种(系)则是穗下部>穗中部>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6期2017-04-26
- 寒地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加工及外观品质的比较研究
聚类分析,分为重穗型、中穗型和轻穗型3种穗型,并对不同穗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进行比较研究。关键词:寒地;水稻;穗型;加工品质;外观品质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的基本情况和供试材料试验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856农场现代农业研发中心进行。试验地土壤为白浆土,土地平整,肥力均匀,土壤碱解氮含量243,8mg·kg~1,有效磷含量29mg·kg~1,速效钾含量194mg·kg-1,有效硅含量103,33mg·kg-1,有机质含量48,7mg·kg-1,土壤
新农村 2016年12期2017-01-12
- 不同穗型高原粳稻品种的产量分析
3.com)不同穗型高原粳稻品种的产量分析王云华1徐峥嵘2刀勇3李应菊4闻高能1潘涛芬1李贵勇5*(1陆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陆良655600;2玉溪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玉溪653100;3宾川县宾居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宾川671606;4楚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楚雄67500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5;第一作者:1109032703@qq.com;*通讯作者:liguiy980200@163.com)以高原粳稻
中国稻米 2016年5期2016-10-28
- 寒地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水稻干物质生产与转运研究
om)寒地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水稻干物质生产与转运研究马瑞 (黑龙江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作者:www.jmsfy@126.com)摘要:对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生产转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穗型水稻苗期充实度差异达显著水平,直立穗型高于弯曲穗型;营养生长期直立穗型干物质积累有高于弯曲穗型水稻的趋势;两种穗型水稻茎鞘输出率截然相反,弯曲穗型输出而直立穗型却有积累;两种穗型水稻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
中国稻米 2016年2期2016-06-29
- 2015年贵池区单季杂交稻品种展示试验
17cm;(2)穗型:Y两优1998穗长最长,徽两优898最短;(3)产量:隆两优理论产量、实产分别为700.42kg/667m2、590.58kg/667m2,为最高,Y两优900理论产量、实产分别为430.21kg/667m2、471.20kg/667m2,为最低。该品种产量低的原因,从产量结构上看,主要是结实率过低,仅为62.69%,其它品种均在80%以上,徽两优898达到94.30%。3 品种评价选择实产排在前6位的品种作以下概述,后4个品种不予评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7期2016-05-03
- 泗阳县2015年机插优质粳稻新品种展示报告
稍矮。株形紧凑,穗型半直立,群体通风透光性好,苗期叶色淡,长势旺盛,分蘖性中等,叶姿挺直,后期转色快,熟相好,抗倒性强。中感穗颈瘟,白叶枯病中抗到中感,条纹叶枯病发生较低。大田综合抗性表现较好,种植安全可靠。每667 m2有效穗数19.8万穗,结实率90%左右,每穗实粒数122粒,千粒重27.8 g,每667 m2实收单产528 kg,产量居所有参展品种第1位。2.2 淮稻11该品种系中熟中粳稻,全生育期153 d,株高103.9 cm。株形紧凑,长势较旺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5期2016-03-27
- 国内发现赤霉素参与水稻穗型调控新机制
现赤霉素参与水稻穗型调控新机制近日,PLOSGenetic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研究组题为The QTL GNP1 Encodes GA20ox1,W hich Increases G rain Number and Yield by Increasing Cytokinin Activity in R ice Panicle M eristem 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水稻穗型调控机制中可能存在的赤霉
中国农资 2016年44期2016-02-15
- 外源生长调节剂对直立穗型近等系农艺性状的影响
来,直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进一步提高单产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直立穗型能够改善水稻灌浆期群体结构,降低冠层反射辐射损失,提高群体生长率等生理生态特性[1-4]。因此,对直立穗型的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一些学者成功对直立穗型基因进行了定位,发现直立穗基因(EP)能使稻穗变短、向上直立、着粒密度增加,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5-7]。有研究表明,水稻植株高度与赤霉素(GA3)含量有密切关系[8-10],并且 GA3能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穗颈维管束数和
种子 2016年5期2016-01-15
- 2013—2014年平湖市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较好、株型适中、穗型中等偏大、穗层整齐、成穗率低、抗倒性较好、秆硬、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丰产性较稳、抗赤霉病中等。3.2 扬麦11苗期叶色深绿、叶片长软、耐湿耐冻性好、拔节早、株型适中、穗型中等、始穗期早、穗层整齐、秆硬粗、结实率高、袜饱、千粒重高、熟期早、后期熟色好、丰产性较好。3.3 镇麦8号苗期叶色中等、叶片宽、耐湿耐冻性好、分蘖强、株型适中、穗型中等、杆粗硬、穗较粗、成穗率中等偏高、千粒重高、田间赤霉病发病指数中等偏轻、后期熟色较好。3.4 扬麦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期2015-04-02
- 黑龙江省两种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子粒灌浆特性
s方程对两种不同穗型的地方主栽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不同粒位子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两类主栽品种的灌浆特性,以期明确不同品种在年际间整精米率相差较大的原因,并通过栽培调控措施提高其加工品质。结果表明,弯曲穗型品种龙粳29的产量略高于半直立穗型品种龙粳31,而整精米率明显低于龙粳31。龙粳29的二次枝梗子粒较多,导致其充实度较低,结实率下降,出米率不高。半直立穗型品种龙粳31的6种粒位的灌浆速率峰值出现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步灌浆特征明显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12期2015-01-06
- 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凑,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成穗率高;穗大,长芒,白壳,红粒,粉质。为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2.3.2 西农979折合667m2产量393.15kg,居参试品种的第六位。半冬性,幼苗直立,叶色深绿,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成穗率高;穗型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角质。为半冬性早熟小麦品种。2.3.3 郑麦9023折合667m2产量396.35kg,居参试品种的第四位。弱春性,幼苗直立,叶色深绿,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成穗率较高;穗型纺锤形,长
天津农林科技 2014年6期2014-12-30
- 2013—2014年度平湖市新埭镇小麦新品种大区试验研究
、推广;扬麦20穗型最大,粒数多,千粒重高,赤霉病抗性最强,可作为下一年度新埭镇重点示范品种。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浙江平湖;新埭镇;2013—2014年度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0-0047-02为了筛选出适应平湖市新埭镇的小麦新品种,开展大区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应当地的小麦新品种。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参试小麦品种7个,分别为镇麦168、镇麦8号、扬麦19、扬麦20、扬辐麦4号、苏麦188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20期2014-12-18
- 两种插秧密度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耐密性研究
水稻划分为直立棒穗型、半直立耐密型、弯穗型3种穗型,以目前在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半直立耐密穗数型水稻品种和苗头品系为研究材料,在25 cm 、30 cm两种密度水平下种植,比较研究一些重要的性状因子的差异,以期为水稻高产育种和配套栽培提供理论依据。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设计试验于2013年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哈尔滨试验站水稻试验田内进行,选熟期基本一致的不同穗型的常规粳稻14个(其中直立棒穗型品种3个:松粳3号、垦选20124
土壤与作物 2014年1期2014-06-12
- 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农机购置补贴产品
米收获机 3行摘穗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4YZ-3 收获行数:3;幅宽:1800mm玉米收获机械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3行摘穗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4YZ-3H 收获行数:3;幅宽:2130mm玉米收获机械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3行摘穗剥皮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4YZ-3B 收获行数:3;幅宽:1800mm玉米收获机械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4行摘穗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4YZ-4A 收获行数:4;幅宽:2130mm玉米收获机械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4行摘穗型自走式玉米收获
河北农机 2012年3期2012-09-03
- 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
62”属弱春性多穗型中熟品种。长势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对春季低温敏感。半矮秆,抗倒伏能力强。株型半松散,穗层厚,穗多、穗匀,码稀,旗叶长、略披。根系活力较强,较耐后期高温,灌浆较快,熟相好。千粒重45克左右,产量三要素协调。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长圆形,大小均匀,容重高,饱满,光泽度好,黑胚率低,商品性好。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
农村百事通 2012年16期2012-04-29
- 不同穗型水稻强弱花势子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分折
验材料,其中直立穗型 品种为垦鉴稻10号,散穗型品种为空育131.正常塑料大棚内育苗:每一品种取3000粒左右种子,用1:50的甲醛溶液消毒3h,之后用清水冲洗多次后再放在清水中浸泡48h,让其充分吸水,放在温室内保湿催芽3d后在大棚内真空行旱育苗。5月20日插秧,株行距30㎝~10㎝,每个品种10行,调查时随机取样。试验小区同围分别设2行保护行。对不同穗型在开花时间相同的单茎,在穗顶部强势颖花开花当日挂牌,标记开花日期,于7月24日第一次取样,每次随机取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3期20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