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
- 心理蜕变的递进性
饰演的反派男主角高启强得到业内外广泛认可,他通过扎实的生活积累、细致揣摩人物角色心理,把高启强这一角色塑造得血肉丰满。其中,通过每个阶段不同事件的发生,将这一人物的心理蜕变富于层次性地传递出来。人活下去的希望早已为我们熟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高启强和弟弟妹妹是万千普通百姓中的一员,他们只是想本本分分地过日子。即便遭遇戴着红袖标的所谓市场管理员唐家兄弟的刁难,高启强想着能忍即忍。直到遭
心理与健康 2023年9期2023-09-08
- 《狂飙》:是“扫黑”的故事,更是“人”的故事
多人都在热议着“高启强”与“张颂文”、“安欣”与“张译”、“强盛集团”与“刀哥”,甚至剧中警察安欣曾经推荐高启强阅读的《孙子兵法》与《红楼梦》也跟着“沾光”被讨论。该剧以2000年至2021年间的中国经济社会变迁为叙事背景,以新时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基本题材,讲述了一个名叫“高启强”的卑微小人物如何成了掌控“京海市”诸多经济资源、官场资源甚至他人荣辱与生死的所谓“大佬”的故事。而同样普通平凡的警察“安欣”,与“高启强”展开了长达20年的“对手戏”。“高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6期2023-07-04
- 《狂飙》:正邪之间的角色戏剧张力
缕阳光,他对鱼贩高启强的关心,阴差阳错被高利用,成为高集结社会闲散力量的“第一桶金”;他为狱中的老默做亲子鉴定,女儿给了老默生活下去的勇气,也给了老默服从高启强的软肋,老默在“清道夫”的路上一骑绝尘,干净利落的为高除掉一个个眼中钉,最终为了女儿甘心完成自杀式袭击,结束了悲怆罪恶的一生。在善与恶的纠缠中故事不断推进,网友忍不住在弹幕上戏谑:安欣成为所有涉黑涉恶人员心中的白月光。但是没有人能说安欣最初的善意是错的,就算蝴蝶扇动翅膀最终引起了海啸,你能因此让蝴蝶
走向世界 2023年20期2023-06-18
- 独特的“这一个”与“这一对”
讲述了20 年间高启强一步步走向黑化升级的整个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他和警察安欣之间微妙的情感渐变。作为一部警匪剧, 《狂飙》把社会属性强化进去,还原真实的社会生活,用写实的手法去塑造人物,推进剧情发展。刚出场时,高启强是旧厂街一个普通的小鱼贩,父母双亡,独自拉扯着弟弟妹妹艰难度日。他老实本分,渴望靠自己的小生意供弟弟妹妹读书,早日走出旧厂街。在旧厂街这个相对独立的权力真空地带,唐小龙、唐小虎兄弟俩以菜市场管理员的身份欺行霸市,牟取暴利。高启强忍辱负重,却惨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8期2023-05-06
- 继父子关系可以随意解除吗
带着儿子晓晨嫁给高启强。多年后,陈书婷车祸身亡,留下晓晨跟着继父高启强生活。按照法律规定,晓晨还是高启强的儿子吗?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会发生变化?北京海淀法院法官助理秦鹏博表示,我国民法典规定,继父或者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所以高启强与晓晨的继父子关系不能当然解除(自动解除)。因为晓晨7 岁左右,他的母亲与高启强再婚,改随继父姓高并长期共同生活,形成抚养教育关系,构成了继父子关系。如
新传奇 2023年7期2023-04-05
- 看《狂飙》读《孙子兵法》
去看望曾被欺负的高启强,并对高启强说,要提高文化素养,做生意就像打仗一样,要读读《孙子兵法》。到了第15集,《孙子兵法》再次出现。此时已经成为集团老总的高启强在办公桌上阅读和做笔记,在弟弟的询问中,高启强向他展示手中因为勤于翻看已经读得破旧的《孙子兵法》。于是,这本撰寫于2000多年前的古籍冲上了各个图书网站的热销榜,各种版本、注本的《孙子兵法》均在热销榜中跻身前列。在微信读书平台,《孙子兵法》相关的讲解书籍也位列该平台飙升榜前排。热评:其实《孙子兵法》一
求学·理科版 2023年4期2023-03-08
- 纠缠的经典化评价历程:高启诗歌评论的传播与接受
文学史中,一提及高启(1336—1374),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四库馆臣的一段话: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镕铸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此则天实限之,非启过也。特其摹仿古调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譬之褚临褉帖,究非硬黄双钩者比,故终不与北地(李梦阳)、信阳(何景明)、太仓(王世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23
- 高启:“明代第一诗人”与出版
文/高虹飞高启画像。高启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元至元二年(1336)生我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明代洪、永年间出版与文学关系研究》。论文在充分考察洪武、建文、永乐时期出版情况、出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出版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属于跨中国印刷史、古籍版本学、明代文学史的交叉性、综合性研究。在写作中,我不仅努力考据六百余年前高启、宋濂等文人的创作过程,亦思考今天的我们如何与媒介共处。下面,不妨让我将这篇论文中的一节,讲给你听。“明代第一诗人”
大学生 2022年8期2022-08-22
- 最高楼
刘庆邦高启云一心要在高家楼盖一座全村最高的楼房,可以说这是他的志向,也是他今生今世的一个情结。果树上的事,是有果先有花。人世间的事呢,是有果必有因。高启云想在村里盖楼房的动因,说起来话可能有些长,扯得可能比较远,可是,话的由来越长,就越有历史感,扯得越远,也许更有分量。高启云的祖上在明王朝和清王朝都在京城做过官,先后都受过王封,在老家的县城建有长亭、牌楼和祠堂。随着高氏后代越繁衍越多,县城原来的地盘容纳不下,他们的先祖就在离县城十八里远的地方置买了上千顷外
当代 2022年2期2022-03-23
- 地方认同与文学传统:论高启的苏州书写
明初的著名诗人,高启历来受到很高评价,甚至被认为是有明第一诗人。在近年来的元明诗学研究中,对高启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前人对高启诗的版本源流、高启与“北郭十子”等诗歌群体的关系,以及高启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等方面,都做了很多研究。[1]但若翻阅高启诗集,很容易发现的一个现象是,集中存在大量的书写苏州风土的诗作。如何从社会史和文学史的演变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如何看待高启的苏州书写在形式上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何总结吴中文学传统对高启苏州书写的影响,这些都是本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2-27
- 高启辞官原因新论*
兴312000)高启短暂的一生,留下了众多待解的疑问,如高启的死因、高启为什么辞官、高启与张士诚政权的关系等。其中,探究高启辞官的原因,对于深刻揭示高启的死因有直接的启发作用,对于厘清高启的生平行迹、深入研究高启的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一关于高启辞官的原因,考察历来文献资料,可概括为以下四种。(一)“年少未习理财”说此说来自高启的自述。高启《志梦》载:“至(洪武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暮,出院还舍,有控马驰召余二人,上御阙楼俟焉。既见,奖谕良久,面拜启户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2-05
- 论王夫之《明诗评选》评高启诗歌
歌,尤其是刘基、高启等人的诗歌。王夫之在评价高启的《秦筝曲》《过白鹤溪》等诗歌时,对高启的诗歌及高启本人评价极高,如“季迪乐府起八百余年之衰”“左挹玄晖,右拍太白”“真才子、真诗人”等。此外,在评论高启诗歌的同时,王夫之还提出了自己对于诗歌史的看法。诚然,王夫之的诗歌批评理论与批评有过人、独到之处,但是他对高启诗歌的评价是否公允,高启又是否能够当得起他“真才子、真诗人”的盛赞,还有待商榷。一、季迪乐府起八百余年之衰王夫之对高启的乐府评价极高,他在《明诗评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1-16
- 高启诗学理论发覆
刘召明高启被誉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陈田163),“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永瑢等1472)。其诗学理论集中见于《独庵集序》,散见于《缶鸣集序》《匡山樵歌引》等其他序记。目前学界虽已对高启的诗学理论有较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某些缺憾: 对《独庵集序》关注多,对其他序记关注少;对理论内涵阐发多,结合作品落实少;对诗学内容关注多,对形成原因揭示少。其结果导致对高启诗学理论的总结不够全面,原因揭示有待深入。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高启的诗文创
文艺理论研究 2020年5期2020-11-18
- 被腰斩的明朝伟大诗人
底的悲剧,他就是高启。1961年11月6日,为查找高启的《咏梅》全文,毛泽东一天内给秘书田家英连写了三封信。查到后,毛主席郑重地用草体书写了全诗,并在右起处大大地写上“高启”二字,还注明:“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少年才俊”高启高启出生在元末明初这个激烈动荡的时代,他生在殷实之家,本应衣食无忧,但在童年时期,不幸便接踵而来,父母双亡,从此无依无靠,家道中落。根据记载,以当时的标准,高启在18岁的“高龄”,还没有讨到老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单身狗,但他文
阅读时代 2020年3期2020-09-10
- 高启:被朱元璋处以了腰斩之刑的明初大诗人(下)
元1368年),高启与同县的一位名叫谢徽的书生被地方官推荐给了朝廷。朝廷的诏书很快就到了,要他们入朝,编修《元史》。启本不想入朝,但听说这位朱皇帝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他召你去,你要是敢不去的话,十有八九会引来杀身之祸。过去,高启是孑然一身,如果不想去的话,还能自己找个地方躲起来,但现在,他已经有家了,总不能让老婆孩子跟他躲入深山吧。高启入朝后,便被授予了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复命教授诸王。洪武三年秋的一天,朱元璋来到国史馆,见到正在修书的高启和谢徽,就和他
北广人物 2020年35期2020-09-08
- 论高启儒家思想的存与灭
阳550025)高启(1336-1374),字季迪,别号青丘子,以诗闻名,生于元末,卒于明初。和封建时期大多数文人一样,高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儒家文化有着忠诚的信仰。其一生虽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然以儒家思想为主。同乡陈璋为高启文集《凫藻集》作的序中曾言:“青丘子生于吴,当元、明易代之会,兵革乱离,伏处江上,不就币聘,惟潜心于六经百家诸书,日夜含咀之,……”[1]1024高启希望用儒家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以此来济世安民,哪怕是在隐居时期,依然如
怀化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19
- On the Necessity of Taking People as An Element for Landscape and Designing
Gao Qi (高启, 1336-1373) writes in his poem Song of Tea Picking (采茶词),"Thunders gone white clouds return to warm Qi Hill.On top of tea shrubs new shoots are still.Wearing silver hair pins maidens sing songs in duets.To compare whose
中国园林 2020年4期2020-01-19
- 从《摸鱼儿》《青丘子歌》看高启在元末的心态和文学思想
李铭泰摘要:高启生逢元末乱世,元顺帝至正十八年(1358),隐居吴淞江之青丘。他此时期创作的《摸鱼儿》和《青丘子歌》等作品充分反映了他在末世的心态和文学思想。由于社会政治、文化、地理的影响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童年经验内在因素的影响,他情感上对时局淡漠,决心退出政治舞台,尝试建立自己独特、潇洒、单纯的精神世界,并为之宣扬和自豪。在此心态之下,他的文学创作直接脱离出政治的圈子,不再作为社会服务的工具存在,他把诗歌创作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从中寻求自我、表达自我,在
艺术大观 2019年36期2019-11-16
- 夺命红水蛭
?你丈夫是不是叫高启瑞?”欧阳云宏突然想起省公安厅下发的案情通报,去年底在舞阳市洑水县发生了一起歹徒入室杀人案,至今还没有侦破。“是的。您知道我丈夫?”戴淑娟有些惊讶地问。欧阳云宏没有回答,用商量的口吻说:“请你把整个事情的详细经过讲一讲,好吗?”这是欧阳云宏的特点。哪怕是审讯犯罪嫌疑人,他也常常用这种商量的口吻,然后在聊天似的对话中捕捉他所需要的东西。戴淑娟沉吟有顷,端起茶几上的水杯喝了几口水,这才缓缓讲述了去年底那个寒冬之夜,发生在她家里的至今令她不寒
今古传奇·单月号 2019年2期2019-06-11
- 梅花诗人高梅
名诗句,其作者是高启。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今苏州市。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高启著有《高太史大全集》。文人墨客咏梅写梅历史悠久。《诗经》中有记载“山有佳卉,候栗候梅”。到汉朝就有了《梅花落》曲调(《梅花三弄》据《梅花落》改编)。后来南朝的大臣江总写有“长安少年多轻薄,两两共唱《梅花落》”。从先秦到明清,歌咏梅花的诗不下千首。唐宋梅花诗达到鼎盛,王维、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杜牧和李商
黑龙江粮食 2019年2期2019-03-11
- 论高启词与诗的互文关系
200433)高启作为明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位诗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两千余首诗歌,“实居明一代诗人之上”[1]1472。历来研究者也多将关注点放到其诗歌上,对高启词的关注则少之又少。相对于诗歌数量,高启词的创作确实显得“微不足道”——流传下来的高启词只有《扣弦集》一卷(见《高青丘集》[2]),收录词32首;中华书局2004年版的《全明词》[3]159-165收录的高启词,除《扣弦集》32首之外,另增入《御选历代诗余》[4]所收高启词三首(《竹枝》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3-07
- 论高启的“诗余”之词
200433)高启作为明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位诗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两千余首诗歌,“实居明一代诗人之上”[1]1472。因而,历来研究者多将关注点放在其诗歌上,对其词的关注则少之又少。相对于高启诗歌数量,高启词的创作确实显得“微不足道”:流传下来的高启词只有《扣弦集》一卷(见《高青丘集》[2]),收录词32首;中华书局2004年版的《全明词》[3]159-165收录的高启词,除《扣弦集》32首之外,另增入《御选历代诗余》[4]所收高启词三首(《竹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9-01-18
- 高启七律的艺术风格
201210]高启是公认的明代第一天才诗人,他虽然只活了短短三十九年,却凭借其独特的天赋,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成就。《四库全书提要》评其云:“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无数名流巨匠如谢徽、刘昌、王达、杨慎、李东阳、王世贞、王世懋、王兆云、胡应麟、陈子龙、朱彝尊、袁枚、赵翼等甘愿序其诗、评其诗。胡应麟亦赞高启“风华颖迈,特过诸人”,此言并无夸大之处。本文拟从《高青丘集》中的七言律诗入手,对高启七律的艺术风格作一个概述。高启诗歌总体风格,曾有前人
名作欣赏 2018年33期2018-07-13
- 新批评的启示与践行
用这种批评方法对高启《登金棱雨花台望大江》进行分析。【关键词】英美新批评;高启;《登金棱雨花台望大江》作为新批评的奠基人之一,托马斯·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出“诗歌非个人化”理论,他认为历代文学作品自成一个客观体系,构成一个理想秩序,每个作家的创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个人是受传统制约的。诗歌并非诗人用来表现自己情感和个性的工具,而是客观事物的象征;诗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离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他认为诗人的任务是将个人的生活情感和经验转化
智富时代 2017年8期2017-10-18
- 高启枫桥诗品读
104]诗文品鉴高启枫桥诗品读⊙徐 静[苏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 苏州 215104]高启是元末明初“吴中诗派”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其诗主要抒发个人情怀,追求精神自由。枫桥位于姑苏城外寒山寺旁,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古桥。品读高启的枫桥诗,管中窥豹,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浪漫诗人高启的个性和命运。高启 枫桥诗 品读明初洪武七年,在阴云笼罩的南京,当时最有声望的诗人高启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残忍地腰斩于市。苏州震惊,举国震惊!这是一个政治事件,由此,最高统治者朱元璋向不愿顺从
名作欣赏 2017年27期2017-09-18
- 我的同桌
高启腾我wǒ的de同tónɡ桌zhuō胡hú庭tínɡ宽kuān是shì班bān上shɑnɡ的de体tǐ育yù委wěi员yuán。他tā非fēi常chánɡ爱ài动dònɡ,一yì天tiān到dào晚wǎn停tínɡ不bú下xià来lái,总zǒnɡ是shì乱luàn跑pǎo、乱luàn动dònɡ。胡hú庭tínɡ宽kuān不bù知zhī道dào吃chī了le多duō少shǎo块kuài巧qiǎo克kè力lì,喝hē了le多duō少shǎo瓶pínɡ运yù
作文大王·低年级 2017年6期2017-07-07
- 从高启诗歌看“诗可以观”
元瑞[摘要]研究高启诗歌了解“诗可以观”的目的在于找到高启诗歌中反映其生活的元末明初时期政治、军事等问题的元素,从而了解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本文介绍了“诗可以观”的内涵及高启的生平,分析了其诗歌中反映诗人个人漂泊际遇与社会动乱、政治黑暗问题的内容。[关键词]高启;诗歌;“诗可以观”[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172-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3期2017-01-03
- 惊才绝艳,时乖命蹇
——明初诗人高启的人生悲剧
蹇 ——明初诗人高启的人生悲剧●江西 黄金富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1961年11月6日,毛泽东曾专门让秘书田家英查找这两句诗的出处。能写出如此佳句,并让毛泽东念念不忘的诗人,他究竟是谁呢?这个人就是高启。这两句诗出自高启的 《梅花九首 (其一)》: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究竟好在哪里?大雪满山,月明林下,一派澄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3期2016-12-06
- 耙犁·农人
高启蓉耙犁·农人高启蓉一条蜿蜒千里的路一部延续万古的史诗一行从田头到田头蹒跚而行的足迹一路鞭声吆出的碧绿与橙黄是老农手中的耙犁犁耙 磨瘦了老茧的土地磨瘦了昨夜的日子鞭杆甩响了稻子的沉甸那沉甸甸的稻穗甩响了老农躬耕田亩的虔诚一行诗 转载了数千年一路歌吆喝出亿万个沉甸挥不去的影子依然凝重甩不出的鞭子依然执着古老的耙犁犁出了弯弯曲曲的田亩风风雨雨的人生犁出了春的碧绿秋的金黄冬日的雪白如老农的花发那洋溢田间的粗犷的笑声那踯躅田亩的古老喘息属于昨夜的灿烂与辉煌在老农
中国火炬 2016年11期2016-11-27
- 从《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读高启
,如事先不知道是高启之作,竟疑出自李白之手。细读之下却也不全然似李白,诗中多是模拟前人风格。高启的诗体制不一,学习汉魏晋唐诸体,均有模拟的痕迹。《独庵集序》有云:“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但高启死于盛年,未能达到自成一家的境界,不过因其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这首《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气势豪放,音韵铿锵有力,文笔纵横随意,有时也能看到模拟前人词句的影子。“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似乎是苏轼“大江东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2016-10-08
- 老百姓的“主心骨”
——记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高启
宁省优秀共产党员高启◎文//李颖张冲他是一位默默扎根偏远农村20多年的资深老书记。为了家乡的这片热土,他两次放弃转为乡镇机关干部的机会,将全部青春年华和满腔热忱都无私地奉献给了这里。他用勤劳的双手,将一个债台高筑、脏乱不堪的偏远贫穷小村,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村、示范村。他就是开原市八宝镇李家窝棚村党支部书记高启。“只要父老乡亲信任我,我愿意为我的家乡当好家、领好路。”这是高启上任时说的话。1991年,村里的十多名老党员带着全村父老乡亲的重托,给他出了一道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14期2016-08-13
- 高启诗歌中的酒意象
”主题是明代诗人高启诗歌的最重要的内容,高启笔的酒折射出高启不同时期不同心境和情致,将“酒”意象和诗人短暂的生命历程和所处的特殊的时代和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可以窥探诗人的内心的精神世界。关键词:高启;酒;意象作者简介:孙亚君(1992.8-),女,籍贯:山东省枣庄市,汉族,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诗词。[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1酒自古就与诗人有着不解之缘。杜甫《可惜》“宽心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4期2016-04-29
- 高启与“梅花诗”
井雪静摘 要:高启是元末明初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咏唱梅花是其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材。他的梅花诗既有对两宋以来咏梅诗的继承,也有摆脱了自宋朝以来的咏梅形式,融了自己的独特的心境,蕴含了其复杂的精神世界的创新。关键词:高启;梅花诗;明朝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20-01一、宋代以后主流的咏梅套路自两宋以来,赏梅咏梅成了一种潮流,一种时尚。范成大《笔记六种 梅谱》曰“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年4期2015-10-14
- 高启诗歌研究
——以沈德潜对高启诗歌批评为视角
350007)高启诗歌研究 ——以沈德潜对高启诗歌批评为视角林新萍(福建师范大学 仓山校区文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清代沈德潜在《明诗别裁集》里,评价高启诗歌“蹊径未化”,“未能直追大雅”。以这一评价为视角来反观高启诗歌,可视为一次对高启诗歌另类的审视。沈德潜作为诗论家,自有其评价“大雅”的标准,但其“大雅”标准过于狭隘,不能正确评价高启诗歌。其实,高启诗歌拥有秀逸的辞句,清新的音韵,齐全的体例和洒脱的气度,而这些方面的特色符合更广泛意义上的“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9-01
- 敢对皇帝说不的明朝第一诗人
“明初四杰”之首高启笔下赞美梅花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高启以其才思俊逸,稳占着明朝第一诗人宝座,清代大学者纪晓岚就曾经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赞誉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毛泽东对高启亦评价甚高,当其读到高启所作《咏梅诗·琼枝只合在瑶台》后,大为赞赏,不仅书录了全诗,而且在诗前注:“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在“伟大”下面,还重重画了一道横线以示强调。然而,不幸的是,高启之死在明朝诗人,乃至中国诗人中,也是最惨烈的。高启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6期2014-08-14
- 明 代 诗 风 的 开 启 者
——十年来高启研究综述
寂寥的明朝文坛,高启应该说是被后世评价最高的一个,对明代的诗风具有开启之功。被评价为“有明一代诗人,终莫有能及之者。” 、“一涉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亦关有明一代文运。论者推为开国诗人第一,信不虚也。”(《瓯北诗话·卷八》)。从其实际创作来看,高启被授予这样的称赞无可厚非,仅以诗歌而论,在世短短三十九年间,他就留下了二千余首诗。并且高启好学勤奋,从学于多位当时著名的诗人,作品呈现出多样的风格,“青丘才力、天分、工候,皆极其至,所为诗,自汉、魏、六朝及李、杜、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3期2011-04-13
- 再论高启之死
10053)再论高启之死贾继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浙江杭州 310053)自明初迄于当代,关于高启之死原因的观点主要有:以诗得罪说、辞官得罪说、苏州人身份说和政治斗争牺牲说。这些观点都不能解释高启之死的真正原因。其实,高启之死是明初众多文人罹难一个简单的例子,其死仅仅是因为在明初刑用重典和朱元璋反复无常及雄猜好杀的背景之下因“魏观案”连坐而死。高启之死的原因变得扑朔迷离,一方面是因为时人因政治忌讳隐晦其辞,后人更热衷于附会;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3-19
- 辞官与颂圣*
——高启“不合作”说之检讨
史洪权学界论及高启之于朱元璋及其明政权的态度,一言以蔽之曰“不合作”,尤以钱伯城先生的观点最具典型性:“明太祖之所以蓄意要把高启置于死地的真正原因,不是别的,乃是高启作为当时东南地区士大夫阶层中一个代表人物同张士诚政权的密切关系,以及他对明朝政权的依违态度。后者似乎尤为重要,依违态度说到底就是不合作态度。这对一个刚建立的新政权来说,是不能容忍的。”①钱伯城:《诗人高启之死及其诗歌评价》,《中华文史论丛》第30辑,1984年,第153页。按:宋佩韦《明代文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2-10
- 杀头的另外一个理由
枪手比较有名,叫高启。高启是个诗人,不少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高启是“吴中四杰”之一。洪武三年,朱元璋的新政权准备委任高启为户部右侍郎。不过,这位高诗人对做官不感兴趣。古往今来,热衷功名利禄者如过江之鲫,不爱功名的人却很少。所以拒绝了朱皇帝之后,高启的名声就更大了。现在,高诗人接到苏州知府的约请,很顺利地就完成了任务。他的这篇文字,叫做《郡治上梁文》。这本来是一篇非常普通的文章,但是,却让朱皇帝颇为不爽。原来,苏州知府魏观修建办公大楼的时候,所选的地址居然是
杂文选刊 2010年6期2010-05-14
- 真正做生意看长不看短
底图的是什么?一高启民晒得黑黑的,像农民;他一开口,却语惊四座,绝非“农民”!高启民语录之一:农民做生意,广告上必须下功夫。广告有三方面,一是杂志,二是网络,三是展会。高启民语录之二:真正做生意,看长不看短。2004年春节,高启民坐在炕头上替亲哥哥拢账:十亩地种了一年大苞米,只赚了1万多。他掰着指头劝哥哥:“守着闻名全国的花乡,开春种花吧,你看:金娃娃一个芽子就卖两毛五,一亩地净收入5000元,十亩地一年就是5万,比你现在强多了!”哥哥却死活不敢投钱:“看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0年5期2010-05-14
- 美的爱恋者和殉情者
刘民红摘 要: 高启是世所公认的明代诗坛巨擘,其文学成就的取得与诗人对美的执著追求密不可分。用诗歌表现美、用生命捍卫美既构成了高启人生的核心主题,又演绎了他生命悲剧的美学意义。高启短暂的生命旅程折射着人类追求美的理想光辉。关键词: 高启 美 生命悲剧 美学意义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是元明之际世所公认的诗坛领袖,“始变元季之体,首倡明初之音”[1]P1090,开启明一代诗歌新风,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高启诗歌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美
文教资料 2009年15期2009-07-23
- 不合作即死
关系,把朱元璋和高启作为个案,似乎并不相宜。实则不然,把朱元璋与高启放到“皇帝与文人”这个话题中,其典型性一点儿也不逊色于汉光武帝刘秀与严光、乾隆与纪晓岚,因为从朱元璋时代起,从高启被腰斩开始,就标志着皇帝与文人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在苏州发生了一个大案。苏州知府魏观本是一个才子,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尤工词作,同时也有事务之才。苏州前知府陈宁待民苛刻,当地百姓呼为“陈烙铁”,魏观赴任,尽改其所为,“以明教化,正风俗为治”,颇得
百家讲坛 2009年10期2009-06-01
- Proton-exchange Sulfonated Poly(ether ether ketone)/SulfonatedPhenolphthalein Poly(ether sulfone) Blend Membranes in DMFCs*
Qijun (高启君), WANG Yuxin (王宇新), XU Li (许莉), WANG Zhitao (王志涛) and WEI Guoqiang (卫国强)Proton-exchange Sulfonated Poly(ether ether ketone)/SulfonatedPhenolphthalein Poly(ether sulfone) Blend Membranes in DMFCs*GAO Qijun (高启君)1,2, WA
- Proton-Exchange Sulfonated Poly (ether ether ketone) (SPEEK)/SiOx-S Composite Membranes i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Qijun (高启君), WANG Yuxin (王宇新), XU Li (许莉), WEI Guoqiang (卫国强) and WANG Zhitao (王志涛)Proton-Exchange Sulfonated Poly (ether ether ketone) (SPEEK)/SiO-S Composite Membranes i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GAO Qijun (高启君)1,2, WANG Yux
- 朱元璋缘何杀高启
,即宋濂、刘基和高启。宋、刘的主要成就在散文,高启的名气则在诗歌。三人仕历、地位、人品不尽相同,但结局却极其相似,即不得善终,尤其是高启之死,一直引人争论。高启明初诗名享誉文坛,其作品为人所称道。他于元末无心仕进,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潜心学问。他少时聪颖,与文士杨基、张羽、徐贲齐名,为“吴中四杰”。明朝开国后,朱元璋曾招揽高启等名士入仕,初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擢户部右侍郎。别人升官均要撰表“谢恩”,他却自陈年少,“不堪重任”,坚辞不受职,恳请回
知识窗 1998年6期1998-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