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
- 论清代甘肃竹枝词中的陇右民俗文化
枝词》、祁韵士《陇右竹枝词》《河西竹枝词》、叶澧《甘肃竹枝词》等。清代甘肃本土诗人歌咏家乡的竹枝词也不断涌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雷和《正宁竹枝词》、张澍《槖驼曲》、牛树梅《正月思乡竹枝词》、马世焘《兰州竹枝词》、陈钟秀《洮州竹枝词》等。这些竹枝词歌咏甘肃风物,吟唱丝路风情,成为中华竹枝词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也是中国地形颇为复杂、生态较为多样的一个地区,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不但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也有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和西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8-16
- 石堡城:盛唐最后的脸面
投笔从戎后,追随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与吐蕃较量的第一次大战,双方伤亡均是数以万计,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虽然剧情与历史有些出入,但足见石堡城对大唐政局的影响。自开元十七年至天宝八年整整二十年间,为争夺石堡城,大唐、吐蕃相继投入数以百万计的兵马,攻守交替几次大战,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惊涛骇浪。1天宝六年(公元747 年)春,得知皇上(李隆基,庙号玄宗)已诏令王忠嗣分兵接应董延光攻打石堡城的消息后,李光弼一边整备兵马,一边等候忠帅的号令。时年四十一岁的王忠嗣是皇上十分
青海湖 2023年12期2023-08-15
- 唐代陇右道研究综述
学历史文化学院“陇右”一词是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学界常将其与“河西”对举,大体指陇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也称“河陇”。历史上,不同时期,河陇地区所涵盖的范围各有不同。贞观元年(627),唐太宗依据各地山川地貌将全国州县划分为十道,陇右道为其中之一。目前,学界已取得一些对陇右道研究的成果,现以此为依据对陇右道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述。在“贞观十道”中,陇右道以其地处陇山之右而得名。自西汉至唐代,陇右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抵御西北外族势力的重要防守之地,也是西北外族进入
文化产业 2022年22期2022-11-10
- 杜甫陇右诗的盛唐西北边郡印象①
30030)杜甫陇右诗,指的是杜甫去华客秦、寄寓同谷、度陇入蜀过程中所作的一百一十多首诗作。杜甫的陇右诗作,可以说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因此冯至先生说:“在杜甫的一生,759年是他最艰苦的一年,可是他这一年的创作,尤其是‘三吏’‘三别’以及陇右的一部分诗,却达到了最高的成就。”[1]这些诗歌,在登临怀古、忧国忧民、感时伤乱、抒发忧愤、山光水色等描写之外,还包含着民族交融、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内容,由此毗连一体,构成了其陇右诗的盛唐西北边郡民族文化交融印象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3-17
- 汉代陇右的多元民族管理建置探析*
721013)“陇右”作为地域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陇右”等同于唐代“十道”时期陇右道的辖域,狭义的“陇右”仅指今甘肃省黄河以东、青海省青海湖以东至陇山的地区。本文所述“陇右”是依据《陇右文化概论》所指“陇右”的地域范围,即包括了陇东地区在内的甘肃省以东地区,或者是甘肃省东部地区。[1](P20-21)秦在陇右设有陇西和北地二郡。两汉时期,陇右的政区建置有所变动,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 , 从北地郡分置出安定郡,从陇西郡分置出天水郡。汉武帝元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03
- 安定梁肃—未留经典作品的思想家
刘正平“陇右”,即陇山(六盘山)以西,历史上,其所指范围颇有不同。今天,我们多以“陇右”指甘肃。在泱泱大国的版图中,陇右正好牵连、襟带着西北地区,河西走廊更像是一条大自然特意留出的廊道,供民族迁转、商旅往来;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提供新鲜血液的前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无不以陇右地区为黄金段,陇右地区因此而成为连通西北、扈佑关中的战略板块。陇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是马家窑等史前文明的植根之地,也是周秦文化的发源地;这里不仅曾发生着中国历史上最深入的民族融
博览群书 2021年8期2021-08-30
- 挖掘校本内涵 厚植家国情怀
的诗作多,题材涉陇右山川,地域契同的适合陇右学子处其境品其韵《王权李恭诗赏析》是对谨选自王权、李恭入选《陇右近代诗抄》中的诗作所作的赏析,一则《陇右近代诗抄》筛选作品相当严谨,正如路志霄、王干一在该书“初印缘起”中云“发前修之规范,示后学之阶梯。虽收诗微多,意在兼顾;且选人稍严,或难尽适。譬入山采宝,惟读者之善择焉尔”;二则该书所选均陇右名家名作,正如韓瑞麟言“均以鸿才硕学,冠冕全陇,所为诗歌,咸能出入三唐,方驾两宋”;三则该书旨在“冀因此引起同人敬恭桑梓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3期2021-08-27
- 杜甫诗歌创作与地域文化的影响
方宦游,后来又在陇右这个地方客居;晚年的时候在西南漂泊。在漂泊的时候他完成了很多诗,至今还保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诗基本上都是在那个时候完成的。从诗人的诗歌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经历的京城、陇右以及巴蜀等地方对他的诗歌创作影响非常深。杜甫诗歌创作的风格以及形式就特别受这三大地域文化的影响。杜甫在长安、中原、陇右还有巴蜀、湖湘这些地方都游历过,在漂泊的时候他完成了很多诗歌的创作,尤其是长安、陇右,还有巴蜀这些地方,在他的一生中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和意义,他在那些地方的遭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2期2021-06-01
- 《陇右文库》首期成果《方志库(一)》发布 暨2021 年《著作库》编纂出版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
委宣传部部长,《陇右文库》编委会主任(蓉主编)王嘉毅代表《陇右文库》编委会向甘肃省图书馆和甘肃省博物馆捐赠了首期编纂出版成果2021 年4 月9 日上午,《陇右文库》 首期成果《方志库(一)》发布暨2021 年《著作库》编纂出版工作会议在兰州市宁卧庄宾馆隆重召开。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陇右文库》编委会主任(总主编)王嘉毅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陇右文库》编委会副主任(副总主编)王成
社科纵横 2021年2期2021-05-24
- 先秦秦汉时期陇右地区的族群互动与认同
710127)“陇右”这一区域地理概念的较早提出是在东汉,而且往往是与“河西”这一概念相对而言的(1)《后汉书·申屠刚列传》载:“(申屠)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015页。以下所引《后汉书》均为此版本。《后汉书·窦融列传》载:“帝闻河西完富,地接陇、蜀,常欲招之以逼嚣、述。”第799页。与“河西”相对的“陇”,应当就是隗嚣所据之“陇右”。。东汉的“河西”大体指黄河以西的金城郡、武威郡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03-04
- 唐代诗歌中陇右地理书写的意象特征
代行政版图来看,陇右处于边塞之地,具有拱卫京畿之职。正如《甘肃通志》记载:“厚泽深仁,普被南朔东西之广,惟兹甘肃,远处西偏,邠邑邰乡,旧是公刘之国,流沙弱水,昔传禹贡之区,金城为陇右襟喉,连延湟鄯。玉门为关西锁钥,控扼羌番。由朔方以至敦煌,长城屹峙于北,自岷山以至积石,大河横贯,其中祁连青海,天设险以为屏;疏勒、伊吾,地资生而作辅。自汉武开疆,分置凉州刺史,自唐宗辟土,兼统河右,诸军礼乐文明之薮,未逮中州,制防形势之规,独当三面。”[1]的确,陇右为保卫关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08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
——以甘肃省陇右地区为例
300)1、前言陇右地区民族传统文化是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在历史长河发展中先辈的不断提炼而来,更是后人的不断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得出的优良民族体育文化。为使陇右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发展与时俱进,本文主要通过对陇右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探讨分析,探寻在陇右地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新思路,提升陇右地区的文化软实力。2、陇右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优势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振兴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一个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4期2020-12-31
- 陇右地下党组织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
张亚红陇西中共陇右工委纪念馆,甘肃 陇西 748101陇右,是一个历史名称,又是一个地理概念。陇右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业绩,是甘肃人民革命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陇西是陇右革命的根据地和大本营,从1947 年2 月中共陇渭支部成立到1949 年底陇右全境解放,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边区派来的几名党员播真理、扩组织、惩匪顽、促解放,使陇右地下党组织发展到400 多个,地下党员发展到4300多名,武装力量达2000人左右,仅陇西就建立了党组织63 个,发展党员
山西青年 2020年10期2020-12-07
- 浅议陇右革命精神
念层面的东西。在陇右地下党组织酝酿建立及党组织建立后所进行的艰苦斗争中,逐渐形成了“根植群众、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陇右革命精神。关键词:陇右;革命精神;革命斗争一、植根群众是陇右地下党组织的生命线群众永远是革命的发端和依靠的主要对象。陇右党组织,就是根植于群众中的典范。1943年,甘肃南部农民起义失败后,面对敌人的血腥镇压,留存下来的起义骨干人员没有被敌人的屠刀吓倒,毅然勇敢的站立起来,同国民党黑暗势力展开了殊死顽强地斗争。在斗争的同时,这些骨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2020-07-09
- 陇右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理性思考
吉桔平摘 要:陇右文化的多样性,为地方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以陇右文化为背景,在对陇右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意义认识的基础上,就基本思路进行了论述,提出陇右地方课程资源开发要确立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课程开发理念。关键词:陇右文化;地方课程资源;思考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20)12-0187-0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
学周刊 2020年12期2020-04-20
- 杜甫与武威
”,即切哥舒翰镇陇右以御吐蕃事。《资治通鉴》云:天宝六载,“(哥舒翰)累功至陇右节度副使。每岁积石军麦熟,吐蕃辄来获之,无能御者,边人谓之。翰先伏兵于其侧,虏至,断其后,夹击之,无一人得返者,自是不敢复来”。诗言“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点明了高适从军的地点和他的身份。高适从军的地点是武威,据《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下:“凉州,隋大业三年改为武威郡,废总管。隋末丧乱,陷于寇贼,武德二年讨平李轨,改为凉州,置河西节度使。”高适的身份是
古典文学知识 2020年2期2020-04-16
- 明清陇右文人书法审美的地域性特征*
体性特征。一、“陇右”及其地理文化属性陇右地区处于黄土高原西部,界于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结合部,自然条件独特。历史上无论是政区划分、民族分布、人口构成还是经济形态、民风民俗,均有较多联系和相似之处,故一直以来在地理、人文、社会等各层面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单元。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陇右既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与商贸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历代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统驭西北边防的前沿地带。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并生发出由当地各族人民创造、传承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2-10
- 主持人语
州路,寻访杜甫在陇右的萍踪,研讨杜甫诗作对陇右文化丰富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在天水本地学术团体、学术阵地和一代代学人的多年努力下,加之以两次主题鲜明的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杜甫及其在秦州的诗歌创作,对陇右文化不断丰富其内涵,不断提升其层次、不断扩大其影响,均有值得广泛拓展其视野、持续深入其研究的意义和前景。在2014年的研讨会上,有的学者就认识到,杜甫创作的陇右诗,使历史上无人专门咏写过的陇右山川风物得到了全景式描绘,为陇右文化研究的拓展延伸提供了一个“武库”;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09
- 杜甫陇右诗马意象研究
甫研究会编《杜甫陇右诗注译与评析》的统计:“老杜极善咏马,马的形象伴随了他几十年。他一生中作有咏马诗十五首,在秦州所写就占了三首:一为著名的《病马》,一为《遣兴》二首之二,另一首就是这首‘天马’。”[1]26观诗可以知人,通过对杜甫陇右诗马意象的考察,可以从一个角度了解杜甫流寓陇右时期的心态。但迄今尚未见专门针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面世,兹不揣侧陋,对此做一浅探。一、杜甫陇右诗马意象蕴含的思想情感意象是“意”与“象”的有机统一体。正如敏泽《中国古典意象论》所言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09
- 唐诗镜像中的陇西
是陇西地面,又称陇右,从内地视角又称“陇外”。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十道,开元年间增置至十五道,都以陇山以西至敦煌(沙州)的地区为陇右道,兼统西域,辖今甘肃、青海湖以东和新疆地区。景云二年(711)以黄河为界,以西置河西道,以东为陇右道。于是“陇右”之地域范围便有广狭二义。广义范围即“十道”时期的陇右道,狭义范围指今黄河以南、青海湖以东至陇山的地区。①今陇山以东的平凉、庆阳二市习称“陇东”,但就其隶属关系和历史文化传统而言,与陇右地区颇多相似,故亦属“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4期2019-12-14
- 明清陇右文人书法创作生态摭谈
方面的影响,明清陇右文人书法虽有大致相近的风格倾向,但创作尚处于自发的低层次状态,没有构建起接近专业化的创作生态,故没有形成成熟的地域书风。关键词:文人书法 书法生态 地域書风“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心雕龙·时序》)任何艺术从萌芽、发展到繁荣都需要适宜的环境,作为在汉字书写中孕育而生的中国书法,虽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显于世情的熏染,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繁衍嬗变,期间也经过若干分流、合流、甚至有激流或潜流,呈现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最终汇成
艺术研究 2019年5期2019-12-10
- 唐代中期吐蕃侵占陇右及其后收复经过
趁边防空虚,侵占陇右广大地区。面对强悍的吐蕃,国势转衰的唐王朝任其长时期占据。终唐一代,除秦州属吐蕃屯兵主动归附和清水县及成、武(阶)两州部分地方有所收复外,其余广大地区直到北宋时才陆续回归中原王朝。期间从765年吐蕃兵大举东出攻略今青海东北诸防屯军起,至1109年最后收复廊州西部止,历时长达353年,创历史上周邻部族占领内地时间之最,也成为陇右地区不堪回首又值得记述的一段历史。一、吐蕃兴起与唐代前期双方关系吐蕃为公元7~9世纪在今西藏等地所建政权名称。其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4-22
- 浅论杜甫辞官西走之原因
秦州;弃官西走;陇右[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在刚做了一年的华州司功参军后,离任西走,携家搬至秦州.开始了“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西走秦州是杜甫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而极力追求政治理想的杜甫为何要离开自己多年来所追寻的官场,历来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一、弃官说弃官说,是流传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观点。在《杜工部集》、《新唐书》、冯至先生的《杜甫传》、朱东润先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2018-09-17
- 唐代陇右诗歌中丝路文化的表征
引 言唐代前期,陇右地域在隋代的基础上进一步修建和开拓了沟通东西的交通道路,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经济繁荣。以敦煌为界,丝绸之路可以分为东段和西段,陇右地域内的“丝绸之路”属东段,分别有北路、中路和南路三条。三条路线皆是从长安出发,途经北、中、南不同方向的驿站后,穿过河西走廊,过敦煌,后接西域。因陇右地域不可替代的位置,使陇右的经济发展跃入富庶区之列,进入了鼎盛时期。据《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玄宗天宝十二载:“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2-10
- 明清时期陇人对内地文人咏陇诗的“纠正”
(天水师范学院 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甘肃 天水 741001)陇右地区历史文化悠久、类型多样、底蕴厚重。考察历史不难发现,如果没有陇右地区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流撞击,中华文化远没有今天如此璀璨夺目、波澜壮阔。明清时期,虽然陇右地区成为荒陋边远地区,但整个社会普遍的文化水平仍然有长足发展,生活在其间的陇人倒也自给自足、淡泊从容。随着明清政府对西北边疆地区的重视,宦游陇右、考察塞外、西域的中原人士不在少数,他们也留下了大量咏陇诗,成为陇右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1-29
- 唐代文学专题研究
军(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主持人语:唐代文学研究向来被认为是古典文学研究的“热门”领域,近二十年来,研究日新月异,无论是文学现象的阐发,还是资料的发掘整理,均已臻“精耕细作”之境,要找一个新颖而又很有意义的的确更困难了。可喜的是,本期刊发的3篇文章在选题还是论述方面均有新的进展。于俊利教授《从敦煌本,〈甘棠集〉看晚唐幕府公文创作特征》一文,从敦煌写卷P.4093《甘棠集》入手,对《甘棠集》此类“how to”类公文创作范式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1-28
- 敢与刘秀争雄的他, 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莽势盛时,出身于陇右(今甘肃天水一带)豪族的隗嚣因才华出众、孝名远播、卓有政绩而被王莽的国师刘歆以国士的身份邀请到了新朝的帝都长安,初来乍到的隗嚣锋芒毕露,深得刘歆赏识,后来因刘歆叛逆被诛,隗嚣亦因株连而逃归故土——陇右。毫无疑问,历史曾给了又一位乱世枭雄隗嚣一展抱负、成就伟业的机遇,但可惜的是每每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在幸运之神频频降临的时候,他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天赐机缘失之交臂,冥冥中印证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的箴言。如今反观那个曾
领导文萃 2018年24期2018-01-15
- 中小学开展陇右经典诗歌诵读的实践研究
刘伟【关键词】 陇右;经典诗歌;诵读【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6—0090—02陇右经典诗歌诵读是选择陇右诗歌中的经典篇目作为地方文脉传承的载体,以师生诵读的形式开设凸显地域色彩与校本风格的古代诗歌课程的学习活动。在中小学开展陇右经典诗歌诵读,是甘肃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开设的积极尝试,既契合重塑民族自信的时代精神,也符合继承优秀传统的教育方针,更迎合大众追求高雅的文化需要。“在中小学开
甘肃教育 2017年16期2017-09-30
- 汉魏南北朝时期“河陇”政治地理之演变
——以“陇右”观念为中心
之演变 ——以“陇右”观念为中心宋 翔(厦门大学 历史系, 福建 厦门 361005)汉唐立基于“关中”,“陇右”为其重要门户,亦是沟通“关中”与“西域”乃至域外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故对这一区域概念的梳理可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古时期西北地区的战略、交通格局。“陇右”一名初见于两汉之际,作为一种宽泛的地理观念,常与“河西”对举,大体指陇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十六国时期,“都督陇右诸军事”一职的频繁出现,使得“陇右”一词开始向大区专名演变。且其所指地域亦不断扩大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6-08
- “2016杜甫与秦陇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和陇南两地召开
。秦陇文化产生于陇右这一特定的地域空间,由早期秦人兼收并蓄东夷文化与西戎文化等多种文化要素所创造,因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刚健凌厉,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居陇时期的秦人和其创造的早期文化,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不仅是秦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也对整个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贡献。并认为,杜甫陇右行对杜甫诗歌创作影响深远。从杜甫的陇右诗来看,多次写到秦州及周边的山川风物、历史掌故和人文传说,据此可推知,杜甫到秦州后对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说有更多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3期2016-11-26
- 南宅子泰山石敢当刍议
地域流变,是研究陇右石敢当遗存和传播路线的重要史料。[关键词]南宅子;石敢当;灵石崇拜;陇右;天水 ;传布一、南宅子泰山石敢当当前,石敢当题材的影视让神话传说人物“石敢当”进入大众的视野。此外,大家有时在街衢要道路口或民居宅基墙根,可以看见一块半埋于地面的小石碑,上面写着“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字样。关于石敢当的文化考证,从《淮南万毕术》、《小国赋》、《荆楚岁时记》、《急就篇》、《舆地碑记目》、《继古丛编》、《南村辍耕录》、《岐海琐谈》、《茶香室续钞》等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7-20
- 浅析宋代陇右石刻碑文的记忆功能
要:宋代石刻是陇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立足于宋代陇右石刻,参考西方记忆理论,试图探讨宋代陇右石刻独特的记忆功能。关键词:宋代;陇右;石刻碑文;记忆功能[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1石刻碑文的凝固性决定了它可以成为记忆储存的容器,但这种“承载”也是有所选择的。宋代的理学思想基调决定了不同地域文学的整体样态。“从曾经刻石的文学作品来看,宋代石刻对于所传播的内容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期2016-05-09
- 陇右地域文化与唐代陇籍作家的传奇创作
100088)陇右地域文化与唐代陇籍作家的传奇创作汪子玮(新学校教育科技研究院,中国 北京 100088)唐代陇籍作家的传奇创作在当时文坛有重要影响。而养育他们的陇右风土人情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对陇籍作家的传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陇土生活为唐传奇创作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素材;二是陇右民风民俗对陇籍作家传奇创作的“惊奇”叙事的推动。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惊奇”是由叙事文学的“突转”形成的。唐代陇右地区盛行的杂记魔术等民俗、尚武勇敢的民风正有助于陇籍作家传奇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2-13
- 北朝的农业政策与陇右农业的曲折发展
北朝的农业政策与陇右农业的曲折发展张琳,杨小敏(天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北朝时期,执政者尊崇农业,推行增加政府劳动人手、调整土地政策、劝农督课与良吏治陇等有利于生产恢复发展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但陇右地区民族问题复杂,局势跌宕起伏,正常生产秩序时被扰乱。即便如此,其经济仍然冲破各种阻力和困难,在艰难曲折中继续向前发展。北朝;农业政策;陇右农业;曲折发展陇右位于泾、渭两大水系的上游地区,地势东高西低,与关中毗邻。关中自古“膏壤沃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2-13
- 陇右民歌中的民间教育
215500)陇右民歌中的民间教育钟晓燕,郭建耀(1.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2.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陇右民歌是陇右各族人民创造的体现与智慧的结晶,是民间进行知识传递、情感培养、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其在传唱过程中,不仅向广大劳动人民传递了节气物候、农业生产、历史、社会交往等各类知识,还在培养人们爱情、亲情、乡情等良好情感,进行贤孝、勤俭、修身等伦理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陇右民间进行社会教育的教本。陇右民歌;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2-12
- 英语专业学生陇右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能力现状调查
1)英语专业学生陇右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能力现状调查杨晓春,郭晓英,王桂芳(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天水741001)随着地方课程的开发,陇右文化成为众多教师、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陇右文化的目的之一是弘扬中华文化,将这一地域文化更全面、更系统地传播出去。英语专业学生是传播陇右文化的重要群体,因此,有必要了解英语专业学生陇右文化知识掌握情况及其英语表达能力现状。通过调查问卷、测试、访谈三种途径调查了英语专业学生陇右文化知识掌握情况及其英语表达能力现状,调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9期2015-12-13
- 简评《秦州上空的凤凰——杜甫陇右诗叙论》
空的凤凰——杜甫陇右诗叙论》 (下文简称《叙论》)一书,于2013 年11 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既集此前天水杜诗学界杜甫陇右诗研究之大成,又开拓了杜诗学界“杜甫——凤凰”学术命题之新津,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自成一格,为杜甫陇右诗研究之扛鼎力作。全书以“凤凰”为杜甫的精神图腾,并以“凤凰意象”展开对杜甫陇右诗的叙论,获得了一种堪称高出云表的观察视角。在此叙述基点之上,全书“一喉两歌”, “叙” “议”璧合,形成了“有骨,有神,有力,有魂!骨肉
杜甫研究学刊 2015年1期2015-11-14
- 非英语专业学生陇右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能力现状调查
)非英语专业学生陇右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能力现状调查王桂芳,李昌盛,郭晓英,杨晓春(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天水741001)随着地方课程的开发,陇右文化成为众多教师、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陇右文化的目的之一是弘扬中华文化,将这一地域文化更全面、更系统地传播出去。非英语专业学生是传播陇右文化的重要群体,因此,有必要了解非英语专业学生陇右文化知识掌握情况及其英语表达能力现状,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测试、访谈三种途径调查了非英语专业学生陇右文化知识掌握情况及其
长治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10-22
- 社会学视角下的陇右地区民间民族体育乐舞——旋鼓舞的价值分析
生改变,因此探索陇右地区民族体育乐舞——旋鼓舞的社会功用价值是实现陇右地区民族体育乐舞的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一、陇右地区的代表性民族体育乐舞——旋鼓舞“陇右”作为地域概念,最早约出现于汉末魏初,在《三国志》一书中“陇右”一词已频繁出现,其义大约泛指陇山以西一带地区。陇右地区位于我国内陆黄土高原西部,介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中间。这里东通关中,西连河西、青藏,北接塞上,南达陕西、巴蜀,是我国南北与东西之间文化的交汇处。陇右地域辽阔,自古就是
社科纵横 2015年10期2015-08-15
- 张维与《陇右金石录》——《陇右金石录》校点序例
十馀年,为其从事陇右文史的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甘肃通志稿》上起远古,下至民国十七年(1928),包括甘肃、宁夏、青海分省以前的历史,全书450万言。鸿汀先生除参加《甘肃通志稿》的编纂之外,也留下大量著作。已出版的有:《甘肃人物志》(1926年陇右乐善书局交和通印刷馆印刷,1988年由赵萤、牛得权校点作为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出版)、《陇右方志录》(2册,1933年北平大北印书局,1934年、1941年兰州共三次印成),《甘肃地理沿革图表》(一卷,1934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2-13
- 论天水鞭杆舞的历史渊源及价值
水鞭杆舞是流传在陇右民间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追溯天水鞭杆舞的起源,无疑会将我们的思绪带回遥远的先秦时代。天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西晋时始称秦州,秦州得名源自秦人、秦族、秦文化。天水是秦人的发祥地、秦文化的源头,亦是秦人的复兴地。据史记载,秦人肇始于东夷、兴起于西北。由于秦人的祖先有过失姓亡国之辱。被周驱往西戎,后来一直定居天水。[1]秦人以牧马善馭而享名商周,《史记·秦本记》记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2-13
- 从陇右看中国
102200)从陇右看中国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 昌平 102200)天水霍志军先生忠厚勤勉、孜孜矻矻,曾经著有煌煌大作《唐代御史与文学》,并高等学校公选课教材《唐代御史制度与文人》,选题命意、取材法度差堪比拟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在古代制度与文学研究中独树一帜。2015年9月,笔者在贵阳花溪主办“2015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期间,霍君适来与会,以新著《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书稿见赠。此书与他此前研究规行矩步常规路径颇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2-12
- 杜甫陇右诗二题:寺院诗与云鸟意象
(759)杜甫的陇右之行,既是他人生境遇的转折点,也是他思想与诗歌创作的转折地。正如林继中先生所说:“去两京而客秦州,是杜甫离开朝廷政治中心的决定性一步,从此不再回头。这是杜诗一大关节。”[1]杜甫人生以及诗歌的转关就发生在陇右。陇右之前杜甫思想上充满积极用世的儒家情怀,所以积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其诗歌充满战斗性和现实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虽然这一时期也接触过赞公,并游历过好多山林寺院,但对其思想的冲击并不深。而到陇右,杜甫有明显的山林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8-15
- 凸显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跨文化教育研究
的重要举措。2.陇右文化与跨文化交际陇右文化是指陇右大地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传统文化。陇右以其源远流长、文明内涵丰富和地域特色鲜明而成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对于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史上,陇右曾长期是半农半牧经济区,特殊的区域位置和人文格局,使其成为中原王朝的国防前哨与战马基地,又是民族融合的熔炉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在此背景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陇右文化,既多元汇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又兼容开放、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它既是
英语研究 2014年1期2014-08-15
- 始祖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天水师范学院 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甘肃 天水 741001)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工程”将重点建设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和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依托悠久厚重、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把华夏文明的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展示、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中“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没有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8-15
- 薛世昌、孟永林《秦州上空的凤凰:杜甫陇右诗叙论》一书出版
空的凤凰——杜甫陇右诗叙论》一书,2013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杜甫公元759年立秋后辞官华州西向秦陇为叙述起点,以杜甫是年冬离开同谷、步入蜀道而南下四川为叙述终点,以杜甫在甘肃土地上近半年时间的生活与创作为叙述时空,再现了杜甫当年的陇右行旅,梳理了向来杜甫陇右诗研究中的学术歧见,展开了大量专题性的讨论。本书特点之一是文学性描述与学术化表达时有穿插、读来张弛有序,枯润相间;特点之二是拓展出杜甫陇右诗研究的一些新颖课题,如杜甫陇右诗的民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5-04
- 诸葛亮的北伐战略
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1]P1003这个方案与诸葛亮的先取陇右再图东进的构思相反(姑且将诸葛亮的计划称为“陇右方案”),先以奇兵袭取长安,然后长安据点稳固,则曹魏军力便无法援救陇右一带,则“咸阳以西”可不攻自降,如此则断曹魏一臂。如以日后陇右魏军的考虑来说,“子午谷方案”确实有较好的战略意义。首先,在刘备死后,蜀汉数年间都没有在北方有大动作,因此曹魏对于西北国防有所轻忽,此时出兵北伐,无论是“子午谷方案”或是“陇右方案”,曹魏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3-31
- 北朝时期陇右农业政策探析
000)北朝时期陇右农业政策探析张 琳(天水师范学院 文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0)鲜卑拓跋氏统一北方后逐步向中原推进,其生产和生活方式相应地发生变化,由以牧为主转为农牧并举或以农为主。北朝在陇右地区推行重农政策,使陇右农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为隋唐时该地的富庶奠定了基础。北魏;西魏;北周;陇右;重农政策陇右位于泾、渭两大水系上游、陇山以西地区,为古秦地的一部分。此地与关中毗邻,在秦汉时期已为著名的农业区。陇右农业经济发达,地理位置险要,自然成为兵家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5期2014-03-29
- 陇右民间教育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41001)一、陇右民间教育学的涵义民间教育学是相对于系统化、学科化的专业教育学而言的,是以观念形态或实践形态存在于民间的教育学知识,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教育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它虽未进入科学化教育理论体系和制度化教育学实践系统,但却包含了朴素的教育信念、基本的教育常识和教育方法,并通过教育生活本身的不间断性得以传承和发展,常常成为人们进行教育活动的指南[1]。民间教育学是民间教育智慧的浓缩和体现,是存在于民间的教育文化,包括可以相互转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2-12
- 晚清至民国期间甘肃方言专著四种*
中前期李鼎超的《陇右方言》、民国后期李恭的《陇右方言发微》、慕寿祺的《甘宁青恒言录》四种。一 张澍的《秦音》张澍,字介侯,甘肃武威县人。嘉庆己未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屏山、江西永新、陕西武功等县知县。张澍博学强记,精考据,有《续黔书》、《二酉堂丛书》、《姓氏寻源录》、《辨误》、《说文引经考证》、《秦音》等二十多种书刊行于世。《秦音》,见于《明清未刊稿汇编初辑》中,屈万里、刘兆佑主编之《张介侯所著书》第十七册。另,南京图书馆藏有清末《秦音》
图书与情报 2013年4期2013-11-15
- 论陇右的地域文学意蕴及其意义
730070)陇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古史上占有显赫地位。传说中的人祖伏羲和抟土造人的女娲,其活动领域就在今甘肃天水一带。位列五帝之首的黄帝亦在今陇东黄土高原上留下了许多遗踪。大禹治水,履迹遍及陇右大地。为华夏统一奠定历史基石的周、秦部族,其发祥地就在今甘肃东部。《史记》、《汉书》所书秦皇汉武出回中、登笄头、巡陇西、达祖厉,均在今甘肃东境。陇右也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地处中原通西域的要道上,战略及交通地位十分突出。陇右多高原山地、沙漠戈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2-15
- 书生穷眼:杜甫陇右“目生活”论略
9年他翻关山、度陇右、下四川,再后来他沿长江东去,在楚湘一带流离往返而最终客死旅舟……他的人生阅历堪称丰富,他的“目生活”也堪称丰富!而且,杜甫的“目生活”与一般人的“目生活”还有所不同,因为他的“目生活”是一个诗人的“目生活”。一个诗人,贵在有一双“诗眼”——诗歌之眼:诗歌的观察之眼与发现之眼。而围绕着这种诗歌之眼的,就是一个诗人与众不同的“目生活”:从它的举目四顾之渴望,到它的如饥似渴之饱览,从它的面对观察之摄取,到它的刻骨铭心之存留,到最后在诗歌创作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2-15
- 贫贱忧戚 玉汝于成——杜甫流寓陇右对其诗歌艺术的影响
,开始了“流寓”陇右将近半年的生活:十月间从秦州南下成州,十二月初一离开成州南行,年底到达成都。居陇时间虽然不足半年,但在杜甫的生活、思想、创作上,却具有重要的标志意义。一言以蔽之,它是杜甫一生的“转折”:生活道路的转折,思想追求的转折,诗歌创作的转折。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诗人之一,其诗歌艺术的成就和旺盛创造力,莫不与他人生这一转折息息相关。杜甫在陇右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在秦州,主要是靠卖药和旁人的周济度日;但居无定所,四处“流寓”;阴历十月,“无食问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2-15
- 杜甫陇右诗与盛唐晚期审美文化风尚
【河洛文化】杜甫陇右诗与盛唐晚期审美文化风尚张文静(天水师范学院 文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杜甫陇右诗在主题趣味和艺术风貌上展示了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与诗人的现实经历与处境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盛唐晚期独特的审美文化风尚息息相关。杜诗里诗学精神的变化也对中晚唐乃至宋代的诗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陇右诗;审美风尚杜甫创作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冬的117首陇右诗,是整个杜诗中相对独立的模块。其中呈现了杜诗思想艺术的重要新变:内容上,此前杜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4-07
- 略论汉唐陇右开发的成效和局限
001)略论汉唐陇右开发的成效和局限王宏谋(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01)“陇右”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地域概念。汉唐对陇右的开发和经营主要集中在西部,亦即“大陇右道”下的“河西地区”。这与陇右整体的历史地位是不相称的。对狭义“陇右”的开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汉唐时期“陇右”开发存在的许多缺陷,对后世颇具启示意义。陇右;概念;文化;开发“陇右”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地域概念,主要指陇山以西、黄河以东之地。大致上包括今甘肃省全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
昌吉学院学报 2011年5期2011-08-15
- 一字之工
《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这首诗时,发现在“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一句中,“鸟”字的后面少了一个字。陈舍人仔细看了好几遍,始终断定不了□处原本是个什么字。有一天,几个要好的朋友来看望陈舍人。他们都是文人,经常与陈舍人一起谈诗论文。陈舍人见了他们非常高兴,马上从书架上取出《杜甫诗集》放在桌上,翻开《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一诗让大家看,并说道:“老杜这首诗赞美蔡希鲁都尉的武艺高强,写得很好,可惜中间脱落了一个字,不知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各想一个字来补,看哪个补得最恰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04年10期200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