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老

  • “做人要有一种责任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叔瑜的长寿经
    但精神依然矍铄。冯老长期从事工程爆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提出的大爆破药包布置理论和计算参数、定向爆破筑坝设计理论及坝体抛掷堆积计算法等被工程界广泛应用,在工程爆破地质学、城市控制爆破技术中作出重要贡献,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全国建筑科技成果交流交易会金质奖等。“做人要有一种责任感,无论干什么工作,要干就把它干好。”冯老说。冯老的高寿,与他的谦和、敬业、经常用脑等有关。冯叔瑜“有能力就尽量帮助别人”熟悉冯老的人都说冯老是一个谦和的人。在同事眼

    保健医苑 2023年8期2023-08-26

  • 刻画始信天有工
    承和发展现状后,冯老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并鼓励杜平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酷爱收藏的冯老熟悉并喜爱古玩市场里的刻铜墨盒等小物件。这次他慧眼如炬,看上了杜平精心雕刻的一个装饰盘,便让秘书悄悄替他买下。事后得知实情的杜平唏嘘不已,连连感叹冯老的君子之风。自此,杜平和冯老渐渐相熟起来,非遗申报时,杜平按照冯老的建议把“阜阳刻铜”的项目名称改为“杜氏刻铜”。说起来冯老真是杜平的贵人。当然,冯老能看上眼的艺术家,都自有其独到的艺术天赋和一番作为。在全国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3年4期2023-04-26

  • 博古研今,通痹有方
    还需要倒背如流。冯老一直坚持着“中医理论是根基,熟读经典是源泉”的原则,在他的办公桌上,常年摆着很多古旧的医学书籍,不仅时常翻看,温故知新,还经常大段背诵各种医学著作、各种药方。其实,这些书籍的内容早就烂熟于冯老心中,坚持阅读、背诵都是他当年学医时留下的习惯,现在也就一直保持了下来。“我家祖上无人行医,我是我们家第一个从医的人。”谈及为何学医,冯老笑着说都是“歪打正着”。当年,年轻的冯兴华最大的志向就是上大学。然而,高中读了大学预科,想着预科读完就能直接上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2年12期2022-12-08

  • 变相图
    )都黑着脸,看着冯老冯老视而不见,拿着喷壶浇花。马旅、赵亮在墙根窃听。冯老:镜子呢?杜鹃:爹!我嫁到你们家落什么好了?日子苦成啥样你也清楚!而且这孩子马上就出生了……我们现在连个房子还没买。冯老:我问你镜子呢!冯伟才本来是蹲着的,一下子站了起来。冯伟才:卖了,怎么样?冯老转过身:卖了?你这逆子!冯伟才:逆子?我是大孝子!冯老气得举起手里的喷壶,就要砸过去。冯伟才闪身躲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指了指杜鹃的肚子),这不有后了吗?冯老把手中的喷壶狠狠地摔在地上

    电影文学 2021年4期2021-11-14

  • 时尚老人冯逸萍
    。”邁进新时代的冯老,有了更多赶时髦的机会,穿西装依然是他的最爱。他每天和老伴上街买菜、去超市购物,都会穿戴整齐,临出门前还要为自己和老伴喷上一些香水。冯老说:“年纪增长,体力下降,这是客观规律,但老年人要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讲时尚,追潮流,也是我们的权利。心态年轻,振作精神,有益身体健康。”门球运动现今在当地老年人群体中流行,自然少不了冯老的身影。他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躺在床上将全身按摩一遍,洗漱后到公园散步、打太极拳。吃了早餐后,他穿戴整齐,踏上白色运

    老友 2021年8期2021-09-09

  • 冯其庸先生赐我墨宝
    出版。次年夏天,冯老南下出席学术研讨会,逛书店买了一本《寒柳》。他读毕写了首诗,抒发他的读后之情,并用宣纸写成条幅。当时与他同行的有个自称是安徽人的人,自告奋勇地请求冯老将赠我的诗幅交他,由他负责转交给我。可我没有收到。三年后的1992年,我才收到这幅珍贵的礼物。却不是他当年写的那幅,而是重新写的,送它给我的人,也非自称是安徽人的那个人,而是安庆石化厂工会的一位先生。冯老买书赋诗托人带给我的故事就是这位先生告知我的。他是因中国石化总公司庆祝成立十周年,抽调

    世纪 2021年2期2021-04-06

  • 冯志荣从肺脾肾养生经验析要
    冯志荣(以下简称冯老)是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冯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 余年,精研医理,囊括百家,诊治经验极为丰富。冯老对中医“治未病”思想领悟颇深,提倡“摄养于无疾之先”,注重通过日常养生方法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现将冯老从肺脾肾养生经验整理如下。1 理论基础1.1 肾与养生《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为先天之本,主藏先天之精及五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4期2020-12-25

  • 少年书
    黄昏,喊大喇叭的冯老秃忽然放出口风:“唱大鼓的要来了!”冯老秃大名冯茂才。秃子是他的外号,其实也不算外号,而是……怎么说呢,他真的是秃子,而且他的秃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的家族里得了秃头顶的病,他父亲秃,大伯秃,二伯秃,轮到他,也秃,他的二儿子冯文学也秃。因为他这个缺陷,人们自然而然叫他秃子。别人叫他时,他也答应着。时间久了,三里五乡的都知道董村有个冯老秃,反倒忘了他的本名“冯茂才”了。那时候,冯老秃在大队部当保卫,负责看管存放在大队部里那些

    当代人 2020年5期2020-08-03

  • 法定继承公证中继承人法律地位保障探讨
    的遗产。案例三:冯老(男)与郑某(女)结婚后只育有女儿三人,冯大、冯二、冯三。郑某死亡后,冯大与冯三不愿赡养冯老冯老便与冯二一家共同生活。2008年冯二死亡,冯老仍与冯二的丈夫李某共同生活,由李某照顾冯老的生活起居。2015年冯老死亡,冯大、冯三向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冯老名下遗产的继承权公证,冯二的丈夫李某及独生子李小表示自己也是继承权人,申请追加其为冯老遗产继承权公证的申请人。经当事人各方确认冯老生前未留遗嘱,冯老的继承权公证,按法定继承办理。冯大、冯三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2期2019-12-13

  • 缘聚
    关注度,其实都在冯老身上,出发前都怀揣着冯老那段鲜为人知的“同窗”往事和“践约”佳话。冯老看上去鹤发童颜,一双眯缝的小眼睛呈豆芽状,薄薄嘴角整天上扬着,布满沧桑的面庞,始终带有一种老顽童般的俏皮。从冯老的眼神里,很容易读出鲜活的东西。这一行人,只有他是带着那段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真实故事出发的,是他与她《同窗》30年之后,《践约》20年之后,又将在香港再次重逢。我是先听吕老讲过他的故事,又看过他散文和诗歌里的那段故事的。《同窗》(节选)卧铺车厢里我和她们同一扇

    金山 2019年11期2019-12-11

  • 冯其庸与他的“瓜饭楼”
    院长去看望了他。冯老的院落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二层小楼。院内树木掩映,花草盛开。冯先生和夫人夏菉鹃教授早早就站在门口等候着我们。进门后我刻意浏览了一楼下房门厅两边的走廊里堆积着的一摞摞书籍,有些已经变了颜色,但书香味很浓;里屋客厅的书架上也摆满了书籍和古盘陶罐。夏教授似乎发现了我的兴趣,很亲和地说,这小楼里几乎都是先生的书房,一楼有两个,一个收藏的是戏剧和明清小说,另一个收藏着各种古董和艺术珍品,并兼作画室用。二楼上的四个房间,全是文学作品和书画作品。

    散文百家 2019年11期2019-11-21

  • 情动乎中,而形于文
    ,而形于文。然则冯老乃父辈之同龄长者,且素昧平生,缘悭一面,“情”何由而“动”?概言有三:一曰景仰之情。余幼年时,曾师从著名书法家杨树谋蒙学书法。先父将珍藏的冯老之墨宝悬于案前,作为临摹范本,并讲述其十岁时即笔走龙蛇,蜚声武汉,以及辛亥革命鬻书助饷和深受黎元洪之钟爱而收为义女等佳话轶闻。因而在我幼年的心灵中,即播下了无限景仰的种子。正如杜诗所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般的景仰之情,值逢编辑文史的“当春时节”,其情就油然而发,其文也应运而生。二

    书屋 2019年10期2019-10-28

  • 红学大师石头记
    学会冯其庸会长。冯老风尘仆仆到达青岛,莅临展会,为展览活动增色。沈宽先生尝至冯宅拜访冯老。当谈及石文化收藏,冯老兴致勃勃地说到,他采风到徐州,见村里猪圈上有石,花纹奇特,他当即购石,“砌猪圈的石头能被您看上”,主人笑言到,“这块汉画像石可谓‘石’至名归了”。前年《中国石谱》设“名人石”栏目,沈先生至冯宅表明来意。其见冯老藏石多有砚石,便选中在角落的一方造型石,并摄像刊于《石谱》。由此,我们可窥冯老赏石之一斑。当代赏石概始于上世纪80年代,京城文化学者参与其

    宝藏 2019年1期2019-03-20

  • 冯友兰的“慢养生”
    急。作为哲学家,冯老胸怀宽广,气度坦然。这不仅体现在面对生死的大命题上,他很推崇北宋哲学家张横渠的话:“存,吾顺事;殁,吾宁也。”更表现在对待生活小事的态度上。一次,冯老在子女陪同下游览美国新泽西动物园。返回途中不巧车子坏了,一时找不到地方修,只能向过往车辆求助。经过漫长旅途颠簸,虽已非常疲倦,但冯老仍像平时那样,安安静静地坐在车内,不急不火,这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动不已。重境界。在西南联大时,一天,冯老穿着长袍,走在校园里,路遇一位学者。那人西装革履,问道

    益寿宝典 2018年7期2018-08-17

  • 忆冯英子先生
    同意后,由我陪同冯老前往马市与会。于是天赐机缘,和冯老以“杂文”为缘,度过了令人难忘的几天。为期四天的马鞍山之行,笔者与冯老下榻于马市富园饭店。在和冯老相处的日子,他的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待人接物的长者风度和对杂文创作的精辟见解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冯老祖籍江苏昆山,少小失学,他自嘲:“最高学历是小学五年”。因家境贫寒,为生计所迫,他十一二岁便外出谋生。1932年被江苏《昆南报》录用为通讯员。从此以后,他“凭着一颗赤子之心,一点爱国之志”,开始了他的长达半个

    散文百家 2018年2期2018-07-11

  • 冯友兰的“慢养生”
    急 作为哲学家,冯老胸怀宽广,气度坦然。这不仅体现在面对生死的大命题上,他很推崇北宋哲学家张横渠的话:“存,吾顺事;殁,吾宁也。”更表现在对待生活小事的态度上。一次,冯老在子女陪同下游览美国新泽西动物园。返回途中车坏了,只能向过往车辆求助。经过漫长旅途颠簸,虽已疲倦,但冯老仍安安静静地坐在车内,不急不火。重境界 在西南联大时,一天,冯老走在校园里路遇一位学者。那人问:“芝生,到什么境界了?”冯老随口而应:“到天地境界了。”言罢,俩人会心一笑,各自扬长而去。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7期2018-05-14

  • 冯亦代与黄宗英:合奏夕阳恋歌
    上,黄宗英见到了冯老。冯亦代曾是黄宗英和赵丹的挚交,当年文艺界都尊称他为“二哥”。当时冯亦代的夫人己过世,由于没有妻子的照料,一向衣冠整洁的“二哥”给黄宗英的第一个印象是有些邋遢。回去后,黄宗英就给哥哥写了一封信,她说:“我想跟冯亦代结婚,如果同意的话,就把这封信转给二哥;如果你们不同意,算我没说。”在小妹再婚的问题上,大哥很赞成,有的朋友虽然不反对黄宗英再婚,但对于她为什么要找一个年纪比自己大一轮的人很不理解。而黄宗英认为:“正是因为他老了,没人照顾,我

    现代妇女 2018年3期2018-03-15

  • 我与冯老的出版缘
    庸老(以下简称“冯老”)是当代著名大学者、红学家。我与冯老却是因出版而结缘。2003年春天,原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司在中宣部出版局、财政部科教文卫司指导与支持下,在中旅大厦召开了《中华大典》出版工程论证会,邀请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冯老也应邀参加了此次论证会。在论证会的茶歇期间,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专门嘱咐我,他说:“晓宏,冯老的一本书在出版上有点儿麻烦,你帮助协调一下。”我尚不知是什么麻烦,赶紧安排出时间,在论证会期间

    中国出版 2018年21期2018-02-08

  • 冯友兰的 养生启迪
    种精神鼓舞之下,冯老终以95岁的高龄,让众多养生爱好者艳羡不已。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他的养生之道。顺天理。作为哲学家,冯老在面对生死的大命题时,自然有比常人更为深邃的思考。他曾引用北宋哲学家张横渠的话:“存,吾顺事;殁,吾宁也。”受此影响,生活中的冯老,逐渐形成了顺势而为、坦然面对的处事态度和积极开朗、乐观豁达的性格情操。一次,在子女陪同下游览新泽西天然动物园。返回途中不巧车轮坏了,一时找不到地方修,只能向路边过往的车辆求助。在众人急切等待的一个多小时里,太

    养生月刊 2018年2期2018-01-27

  • 冯昌汉主任医师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证经验*
    尽之矣”[3]。冯老认为,治疗咳嗽,当首辨病因,外感咳嗽,应重视风邪,多夹寒、热、燥、湿等邪,常按鼻咽、咽喉、气管、肺的病位之不同明辨表里及病势;内伤咳嗽,则以痰、气、瘀为主,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胃等脏腑相关,久则及肾;故临床以祛风、化痰、降气、调肝、化瘀为治咳大法,分型论治,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冯老,获益颇丰,现择要介绍冯老治疗顽固性咳嗽的独到经验,以飨同道。1 从“风”治咳《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谓“风咳”乃十咳之一[4],是风邪乘肺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0期2018-01-21

  • 冯老的正能量
    庞德来冯老的正能量庞德来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湾林中学宿舍里,5个孩子在聊天,其中一个孩子唱起了一首儿歌:“路边有个布娃娃,你为什么不回家,布娃娃呀布娃娃,你是不是没有家,没有爸爸和妈妈……”另几个同学也跟着唱起来,孩子们忧伤的歌曲让人听着心酸。一个叫阳阳的孩子说:“这学期我可能坚持不下来,就要退学了……”另外几个孩子边擦眼泪边说:“我们跟你一样,学校是个家,家虽好,可不属于我们,家里的老人实在无力供我们上学。”这5个孩子,有3个是父母双亡,靠爷爷奶奶抚养,有

    中国火炬 2017年3期2017-11-23

  • 小时候的模样
    要两个小时,于是冯老先生就经常奖励我,主要是满足我能够提出的愿望。如我想见见《保密局的枪声》里的男女主角演员,他居然就帮我安排去拜见陈少泽和向梅两位老师。他还查看我的作文,发现我基本上写的都是“动物的观察”,他觉得我应该同时多多了解植物,就让我去上海植物园拜访一个叫邬志星的园艺工程师。1984年,冯老年事已高改任名誉所长,他居然又把继任的所长杨雄里院士介绍给我,说是有啥问题随时可以去请教。杨院士英语极好,几乎没有他不能翻译的。那年我高二,改革已经从农村包围

    新民周刊 2017年45期2017-11-23

  • 『谈天说地』冯玉忠
    午,笔者应邀来到冯老先生的家,有幸聆听他对一些问题的独到看法和见解——向世界多宣传辽宁今年已经85岁的冯玉忠先生很幽默,他调侃笔者:“你们记录,我喜欢‘谈天说地’……”他说:“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80周年。抗战时期我是儿童团团长,我曾亲眼看见日本‘鬼子’杀害中国人,国家不强大就要被人欺负,这是血的教训。我认为,我们的抗战文化要认真加以挖掘、整理和研究。值得我们骄傲的是,辽宁有一批专门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和有关抗战时期的文物。这是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要利用

    侨园 2017年8期2017-09-19

  • 冯其庸:寻源问道终不悔
    特色是求真问美。冯老从学六十余年,逾一甲子,是什么信仰支撑了他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1963年,他在故宫文华殿看到《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一面之缘后便一直记挂于心。后来一个偶然的机缘,他见到了《五庆堂老谱》的抄本,便一路追踪查找,从而得到一大批文献资料,丰富了红学研究的史料基矗为验证曹雪芹的祖籍,他四次前往辽阳,并在河北涞水县张坊镇沈家庵村找到了五庆堂的曹家大坟。他说:“真实的史料往往经得起任何细节的验证。”我们浏览冯老的文集常常能感觉到,有一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4期2017-05-02

  • 二月河与冯其庸先生的师生情
    愿意向可亲可敬的冯老倾诉,冯老为他找资料,出主意,释疑解惑,排除干扰,一步一步实实在在地帮着,尽己所能,无所保留。二月河说:“没有写小说经验,怕写不好。”冯老说:“谁生下来就会走路?你只有写出来才能知道行不行啊。”二月河初写《康熙大帝》,刚写了一段时间,有人说,“康熙大帝”本身就讲不通,“大帝”是个外来词。他深受打击,很是苦恼。冯老鼓劲说:“不要受别人影响,不要打乱自己的思路,写出来不行再改嘛,有什么了不起!”二月河信心大增。后来他写到三十万字的时候,又写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2期2017-04-10

  • 三谒瓜饭楼
    先生,时隔一年,冯老仙逝,人去楼空,令人唏嘘。回想去年我将冯老题写书名的拙著《万里行记》奉送给他,冯老一页一页翻阅,交谈一小时有余,而如今天人永隔,怀想无尽……”瓜饭楼是冯其庸先生的书斋名,其寓意是铭记父母之恩,不忘根本。因冯先生出身农民家庭,童年生活艰苦,常常吃不上饭,只能以南瓜充饥,故名。冯先生常常回忆起幼年求学的经历,母亲节衣缩食供他上学,但迫于生计,加上兵荒马乱,还是一再辍学。因此,这个书斋名可谓辛酸而悠远。冯先生的许多著作,包括诗词、散文、《红楼

    传记文学 2017年3期2017-03-29

  • 回忆冯其庸先生二三事 ——深切悼念冯其庸先生
    人。1979年,冯老把我从文化部机关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懵懂的无知小子。几十年来,正是在冯老的教育、培养下,我逐渐成长为一名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回想几十年里追随冯老左右的时光和经历,不禁思绪万千。冯老的去世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不少媒体采访我,都要问两个问题:一是冯老对红学有哪些贡献;二是你跟冯老之间有什么要说一说的事情。这两个问题确实都值得说一说。说到冯老对红学的贡献,我认为他是当代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红学大家,是新时期红

    传记文学 2017年3期2017-03-29

  • 八旬考古学家冯永谦:健康源于好心态
    目明,身体健康。冯老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中午不休息,晚上11点钟睡觉,这些时间,他都用来写作。现在全国各地也有很多考古现场清冯永谦先生过去“掌眼”,即使在路上,冯老也是白天出现场,晚上写作。这么大的工作量就是年轻人也会觉得累,而冯老却说:“我习惯了,不觉得累。”冯老总结自己的健康秘诀主要是做到了以下这几点:最重要的是心态好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不计较,不往心里去,也不记仇,每天都能保持快乐的心情。上班以后冯老遇到“文革”,他就把《红旗》杂志翻开,放在他读的考

    中老年健康 2017年1期2017-03-24

  • 冯老,永远的丰碑
    章。我第一次见到冯老,是2012年5月8日,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冯其庸九十诗、书、画展”,当时能见到冯老,就已经是福分了。 同年12月9日到无锡参加“冯其庸学术馆开馆庆典”,我第一次亲聆冯老讲话,感受到了一位学术大师、文化巨人的朴素谦逊和赤子情怀。2013年9月30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我和校长巴易尘先生一起,专程到“瓜饭楼”拜访冯老。在冯老的学生、青年雕塑家纪峰先生的引荐下,我们见到了冯老。当时我刚编写完校本教材《冯其庸画传》初稿,想聆听冯老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3期2017-03-16

  • 冯老是一把燃烧的火焰
    冯老是一把燃烧的火焰杭州市长桥小学 吴嘉屹革命老战士冯国仁爷爷,曾参加过辽沈战役之塔山阻击战、平津战役之康庄追击战等,荣立赫赫战功;1990年,他牵头创办杭州市第一所市民学校和少年军校,共培训了1800多名学生。如今,88岁高龄的冯老仍担任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宣讲团浙西分团副团长、杭州市长桥小学少年新四军军校校长,我们亲切地称他“冯老”。身为校长的冯老,时刻关注着我们的成长。他不顾年老体弱,无论风霜雨雪还是严寒酷暑,每次活动他都坐公交车来,并总是提早一个小时

    大江南北 2017年3期2017-03-09

  • 冯亦代黄宗英合奏夕阳恋歌
    家、作家冯亦代。冯老同著名表演艺术家、作家黄宗英共结连理,大家很熟悉,算不得新闻。一般人原以为,这不过是一对老朋友升级为“老伴儿”,更便于相濡以沫、互相照顾罢了。等我们走近他们时才发现,这是一种正在燃烧着的爱情。这火热的爱,会让热恋中的年轻人也感到羡慕甚至嫉妒。热恋中的年轻人的爱,有点儿像香槟酒,而冯亦代和黄宗英的爱,则是陈年花雕,它也许没有年轻人的热烈和喧嚣,但在沉稳、执著、后劲充足上,又是年轻人之间的爱不可比拟的。蓝天扑向大海的怀抱1980年赵丹英年早

    金秋 2017年24期2017-03-06

  • 冯昌汉应用升降散临证经验
    得良效。[结论]冯老应用升降散的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升降散;郁热;气机失调;治法;冯昌汉;医案;名医经验冯昌汉主任中医师是第三批国家级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学验俱丰。今就其常用的升降散治疗经验作一介绍,与同道分享。升降散源于明代龚廷贤所著《万病回春》的内府仙方[1],后得清代医家杨栗山的发挥,载于《伤寒瘟疫条辨》[2]一书中,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黄酒、蜂蜜组成,具有升清降浊、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8期2017-01-11

  • 抒写生命的歌
    楼北塞诗选》序)冯老的诗词,我们无需过多的举例说明,只要翻开《盈雪楼北塞诗选》,有几十首诗词刊发在《中华诗词》《中华辞赋》和《诗国》等大型刊物上,就足以说明他诗词的份量。我曾写了几篇评论文章,极力向广大诗词爱好者推荐冯老的诗词。然而,现在看还不够。对于这位成绩卓然的两栖作家来说,应该认真总结他的创作经验,以启示后人,特别是北塞的诗词作家群。文学(诗词)作品,犹如万象纷呈的世界,作为评论家,应尽力去发现它闪闪发光的亮点。那么,冯老的诗词亮点是什么?或者说用以

    骏马 2016年6期2017-01-09

  • 红学家冯其庸,行走玄奘路
    险家。“应该说,冯老演绎着中国传统文人某种理想化的生活。”有人这样概括。江南才子,年少辍学“江南出才子”,在这山水毓秀之地江苏无锡, 1924年,冯其庸出生于此。童年时的冯其庸,因为家贫,小学只读到了五年级,10岁便开始在家种地,历时数年,凡田间农事,他无一不能。他的双手结满了厚茧,左手手指及手背,至今还能看到当年的镰刀割痕。如今的冯老,回想起儿时生活,最大的印象便是,苦寒岁月,怎一个“饿”字了得!全家经常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祖母和母亲愁得直掉眼泪。到了青

    金色年代 2016年1期2016-10-21

  • 冯友兰 慢些有时会更快
    国回来的金岳霖。冯老说的“天地境界”,就是他提出的人生“四重境界”中最高的一重。他说:“人们大多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却不知道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他认为,只有达到天地境界的人,才能够“养吾浩然之气”,度越有无,勘破生死。因此,达到天地境界的人行善的意志更坚,韧性更强,作为也会更大。 “不着急”的养生之道,与冯老“天地境界”的深沉高远息息相关,他将之贯穿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修身养性之中。冯友兰特别欣赏宋儒程颢的人生态度,推崇他“闲来无事不从容”的著名诗句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5年6期2015-09-10

  • 鞋匠老冯
    个老头不寻常!”冯老,我在心里决定这样称呼他。我开始经常光顾冯老的小屋。冯老大多数时候很清闲,他在屋里摆了一张小床和一台小电视,午饭晚饭都在这里吃,对着电视喝一盅小酒,平静惬意。他果然与我所料略同,退休前是国企干部,因为父亲是位老鞋匠,手艺家传,他退休后为了打发时间也操起了这项活计。他的顾客大多是居民区的老人和周边的打工者,而年轻人大多都像我开始时一样,被他的坏脾气吓跑了。渐渐地,我和冯老以及附近的大爷大妈们都熟悉了。原来,冯老在这一片还挺有名的,大家直接

    家庭百事通 2015年2期2015-05-30

  • 敬爱的冯老一路走好
    冯老走了”,瞬间惊住了我!是那个天天笑容满面的老头吗?是那个把快乐、豁达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的老头吗?是那个始终不离不弃腐植酸事业的老头吗?我宁愿相信不是真的。冯老走了,带着亲朋好友无尽的思念和牵挂走了。冯老走了,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挥之不去。在工作中,多次与冯老接触,他是那么平易近人。无论是从报纸上、电视上还是其他渠道,只要是看到、听到腐植酸相关的信息,冯老都会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记下,寄到协会。有时担心我们看不清楚,还亲自打电话来交代。讲起腐植酸,冯

    腐植酸 2015年5期2015-04-16

  • 拥抱智者常开怀——纪念冯老驾鹤西归!
    。今年年初,我去冯老家里看望他老人家,那时见他的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两腿要靠行走器来迈步。可是灵识如新,谈话如故,还是一样情切感人。有一个特别的动作,发生在临别前,冯老深深地拥抱了我,就是这个拥抱,成了我与冯老最后的诀别。后来,想起这个拥抱就感觉像似拥有了智者。回归现实的忙碌,每每想起那一幕,使我无法忘怀,这是心与灵的交汇,是含养我永不退却的精神力量。祝冯老安好!愿冯老音容常在!

    腐植酸 2015年5期2015-04-16

  • 冯骥才,与时间赛跑的人
    在和形态。”熟悉冯老的人都喜欢称他为“大冯”。一是他个子高,一米九二的身高,作家群中数第一;二是他做的事儿令人尊敬,这个曾经在文坛炙手可热的作家,在最近十余年为了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奔波于乡间地头和政府会议之间,俨然成了文化保护的代言人。来到青岛,冯老也从未停止探寻的目光。他首先关注的是青岛的城市文明,比如市民交通意识、城市卫生环境以及博物馆的情况等。他肯定了青岛的卫生和交通情况,更将参观老舍故居一行喻为朝圣之旅,在老舍先生的院子里心生敬畏。他认为一个城市

    商周刊 2015年23期2015-02-24

  • 冯树国老人的黄埔情缘
    撰写的,描写的是冯老的黄埔戎马生涯和书法艺术的造诣。冯树国,1919年生人,黄埔17期学员,曾任黄埔同学会大连联络组负责人。虽已95岁的高龄,但冯老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行动自如。在与笔者几个小时的交谈过程中,老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军人坐姿:两脚分开,双手自然放在膝上,挺胸抬头;言谈之间,透溢出淡然从容、儒雅谦让之气,令人难以忘怀。说起当年为了抗击日寇而报考黄埔军校和后来组建大连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事情,老人的眼神变得凝重而激动。报国从戎投身黄埔军

    团结 2014年4期2014-12-25

  • 向老兵致敬 访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冯仁昌、刘万传
    月17日的战斗是冯老先生(以下简称冯老)参加的最为激烈的战斗,同时也是冯老第一次打仗。冯老在参战前一夜失眠了,心理的紧张与不安使冯老久久不能入睡。“心里主要是犯合计,上战场谁不怕死,但主要还是紧张。”“那天战斗很激烈,但是我们并不清楚整体情况,后来连队内有传言说我们与越南的苏联顾问团打起来了!”当时苏联人主要是担任顾问,指挥越南人作战。当庭毫山的战斗打到凌晨3点时,苏联人看防守无望,就跑了。“对了,还有一件事。我们部队在开战前就已经部署在中越边境,团部经常

    现代兵器 2014年5期2014-06-06

  • 冯奇:“三乐”葆青春
    精彩传神的表演。冯老虽已耄耋之龄,却精神矍铄,老当益壮。若以养生之道相问,则答曰:“养生贵在养心,常乐永葆青春”。知足常乐。冯老对当今的“政通人和,生活安福”十分满足。他将自己和老伴儿的两室一厅唤作“安乐窝”。想到自己和同甘共苦的老伴徐淑敏已歡度“钻石婚”,且均身心双健;孙女冯瑾已成才就业,对爷爷奶奶十分孝顺,冯奇自称为“知足之乐漾心湖”!从容自乐。每天清早买菜,晚餐喝适量黄酒后定然散步一小时,以活络怡神。时而兴至,哼唱几段京剧老生戏《空城计》、《甘露寺》

    中老年健康 2014年6期2014-05-30

  • 八旬离休税干的情怀
    ,又是数九寒冬,冯老这是要来干什么?”几位办税人员有些疑惑。只见冯老依然是精神矍铄地径直走向办税服务厅的第5个窗口。“冯爷爷,新年好,您老还是那样神清气爽呀,今天有什么事吗?”年轻税官彭慧敏客气的问道。“是这样的,我是来缴税的,你帮我核实一下税款,还有……”冯俊夫说话时,双手已有些颤抖。“您老慢慢讲,别急,您来区局就是回家了呀,是帮别人办理还是……”小彭安抚的说道。“是我缴税。”冯俊夫肯定地回答道。事情原来是这样,冯老说:“2009年,我自创的“农村文化科

    税收征纳 2014年4期2014-04-09

  • 冯英子:警钟永世长鸣
    ,经文友引荐终与冯老联系上。好在冯老从不端架子,有求必应。久而久之,我便以尊师相称冯老。2001年,我首次将十多年来刊发的散文、杂文汇集成《马蹄放歌》一书,首先想到的是请冯老能为我的处女作作序,善解我意的冯老一口答应。2001年7月2日在长宁路冯府与他交谈的约两小时中,各路媒体的约稿电话接踵而至,其中大多数是关于揭露日本侵华罪恶行径的文章和采访。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印象中,每逢“九·一八”卢沟桥事变,“八·一三”淞沪抗战之类的纪念日前后,冯老声讨、揭露

    上海采风月刊 2014年8期2014-03-07

  • 初识“瓜饭楼”
    画家冯其庸先生。冯老居住在一个环境幽雅的二层白色小楼里。楼房和门楼都体现着江南水乡的建筑特点,线条优美,清雅柔和。大门与楼门之间是一条方砖铺地的甬道。甬道两旁是珍奇的树木和名贵的花草。门楼左侧那棵梧桐迎风招展,树下的小溪流水潺潺,几十条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楼前老先生亲手栽植的那棵据说有18年树龄的海棠已亭亭如盖,结满了硕果;桂树、桃树、南方竹、樱花、白玉兰、紫蔷薇展现着特殊的自然美感。冯老听说我们要来看望他,早就候在一楼的书屋里。他的书屋不大,东墙是书架,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2期2014-03-04

  • 心印情契意所随——二月河拜师红学泰斗冯其庸的际会因缘
    愿意向可亲可敬的冯老倾诉,冯老为他找资料,出主意,释疑解惑,排除干扰,一步一步实实在在地帮着,尽己所能,无所保留。二月河说,“没有写小说经验,怕写不好。”冯老说,“谁生下来就会走路?你只有写出来才能知道行不行啊。”二月河刚写《康熙大帝》,写了一段时间,有人说“康熙大帝”本身就讲不通,“大帝”是个外来词。他深受打击,很是苦恼。冯老鼓劲说,“不要受别人影响,不要打乱自己的思路,写出来不行再改嘛,有什么了不起!”二月河信心大增。后来他写到30万字的时候,又写不下

    躬耕 2013年11期2013-08-15

  • 一棵真正的劲草——怀念冯英子先生
    院歇息了。我曾为冯老的仙逝深感悲痛,他出走天堂已过去两年多,我却难以忘怀他给我的扶持和呵护。上世纪90年代冯英子在寓所书房(沈飞德摄)因《张玉良传》而结缘我与冯老相识于1984年。缘起于小作《画魂-潘玉良传》(原题《张玉良传》)。《张玉良传》首发在1982年第4期《清明》文学季刊上,当时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冯老写了一篇七千多字的长文《中国艺术家的骄傲——读传记小说〈张玉良传〉》,刊在1983年第4期上海社科院的《社会科学》杂志上。编者想让我读到冯老的文

    世纪 2013年1期2013-04-27

  • 冯克华峥嵘岁月,如歌的行板
    博闻强记”,用在冯老身上再合适不过,尽管每年都在全世界飞行穿梭,要接触各色人等,但他仍能在第一时间叫出我们编辑部每一个同事的名字,并且没有误差地说出和他们认识的具体年份和时间。从重庆机场接到冯老回市区的车上,我问他:“您老这是第几次来重庆啊?”他告诉我:“来了几次,但这还是第一次不用考虑工作的旅行,很开心很舒服啊!”我一边劝他别为工作操太多心多给自己放放假应该到了安享晚年幸福的时候了,一边又想,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在各大展会上看不到冯老忙碌奔走的身影,那又是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2年3期2012-01-12

  • 注册商标 让百年“爆肚冯”获新生
    佳。1954年,冯老正式操持店面。两年之后,公私合营。直到1985年,他最小的儿子冯云亭,于前门廊坊二条经营“爆肚冯”。1986年,大儿子冯秋生在厂甸又开了一家,反响也不错。溥杰老先生曾到爆肚冯品尝了几次,并给予很高评价。当时的北京副市长孙学凌亲自为开业剪彩。1985年,“爆肚冯”生意火爆。这时,在天桥、虎坊桥、蒲黄榆、二七剧场路分别发现了冒充“爆肚冯”的店面,要么自称是冯老的侄子,要么自称是冯老的儿子。1996年,在北个协的帮助下,冯广聚注册了“爆肚冯”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0年11期2010-05-14

  • 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一) 冯友兰:天人合一 笑看风云淡
    来的关键性人物,冯老经历了坎坷而漫长的一生。在当年的历次文化运动中,他都被裹挟其中。面对强大的政治和生活压力,冯老没有神智失常,更没有放弃生命,而是顽强地坚持生存下来,坚持不懈地进行他的学术思考和写作。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他的头脑居然能够始终清醒地坚持着他的哲学思考,并最终渡过难关享有高寿,可以说冯老不但创造了学术上的奇迹,也创造了他生命的奇迹,而这不能不引起世人的关注:冯老的长寿有什么秘密吗?“要忘却成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如果把成败看得太真,就要感到许多

    药物与人 2009年1期2009-06-04

  • 冯昌老人书法养生
    就像60岁左右。冯老推崇古人“挥毫千钧力,寿从笔中来”的健身之术,坚持每天练字一个多小时,坐则头正身挺,臂开足安;站则体势若太极站桩,柔中有刚,松中有紧,静中求动,动中致静,练脑练心。冯老练习书法的体会是:书气相通。气是贯通于字里行间的书法艺术生命的本源,它是人体精气通过书法而融于笔墨的一种生命的灵光,它可使气脉畅通无阻,祛病强体。神情俱兴。书法讲求精、气、神,写字首先要精神饱满,要有一种神情俱兴的气概,将心中的豪情壮志书于笔端,而将郁闷之情泄于笔外,使人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09年4期2009-05-25

  • 传奇笛手孙晓阳
    大师冯子存先生。冯老也是阳原人。当时。已近七十高龄。1953年,冯老一曲《喜相逢》和《放风筝》,将北派笛子的高亢明亮带给了国人,之后,他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文革开始,广大教师遭到迫害,冯子存出生贫苦,成份较好,他们找不到冯老的小辫子,便以战备疏散为由,将冯子存一家遣散到老家阳原。这才有了少年笛手寻访花甲大师的佳话。虽然当时的孙晓阳还是个学生,自己没有收入,但毕竟不能空手而去。他给冯老买了两盒当时的冬梅牌香烟。提起这事,也是颇为有趣,孙老师说:等见到冯老,才

    当代人 2009年5期2009-04-29

  • “诗书伴我度天年”
    。冯亦吾的爱人在冯老六十五岁时病逝。儿女各自成家,冯老个人独居,一切生活自理,直至96岁时因多病缠身,才雇人照顾他。他在《自咏》诗中写道:三男四女各成家,老作鳏夫兴不差。逐日临池书个字,随年入夏架棚瓜。闲将旧籍添新注,闷汲清泉灌晚花。总是无愁兼好事,亲调菜酒自煎茶。天天忙,永不老。冯老就是没有闲着的时候,读书、写字、著书、写诗,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生活中处处充满希望。尽管很忙,冯老还是一直保持着有规律的生活。一日三餐两睡眠,每天要睡7个小

    大众健康 2002年11期200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