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联动机制现状及发展策略

2025-02-20 00:00:00唐文佳 张璐 金蕾
党政论坛 2025年1期
关键词:党建引领志愿服务

[摘 要]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的联动关系对于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搭建党建引领下医务社工主导的志愿服务框架,发挥党对社工和志愿者的思想引领作用,构建完善招募管理、督导培训、多科室协同、服务激励、品牌运行等五项机制,有助于推动医疗领域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党建引领;医务社工;志愿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公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更有效回应民众对健康服务的期待,众多医院积极探索并采纳创新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鼓励医务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参与医疗工作,共同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的联动关系对于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政策背景与实施意义

2024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强调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党的二十大强调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志愿服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医务社会工作和新型医院志愿服务模式率先在上海出现,探索构建现代化医院新型服务体系的新载体是满足社会大众对于全面健康需求的有效途径 ①。上海从2000年至今陆续推出《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上海志愿服务条例》等政策文件,将志愿服务纳入公立医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将组织管理医院志愿者列为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职责之一。

从实践层面看,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服务的联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志愿服务能为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经验基础;另一方面,医务社会工作更能够从专业角度出发,整合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专业志愿服务管理,将来自医院内外的不同志愿者整合,推动医院志愿服务朝向专业化、科学化发展,有效保证服务的输出质量。但同时,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服务联动依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与挑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 ②。本研究旨在探讨党建引领下上海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联动机制现状与发展策略,为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上海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联动机制现状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设计相关问卷,对上海市公立医院社工部门相关专业人员开展调查和访谈(包含38家三级医院,8家二级医院),深入了解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在党建引领下的工作现状及认知。

(一)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联动机制的现状

43家受访医疗机构中,独立设置社工部门者占比近40%,社工部隶属或合署于其他部门超过50%;社工部门专职社工人数区间为3-6人;95%受访医疗机构都属于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有近九成的医院社工部门负责运行医院所有或大部分志愿者管理工作;已开展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联动下的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医疗机构占93%。这说明上海市医务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壮大。

通过调研,发现在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联动的运行机制中有两个运行特点:一是医务社工在大部分联动项目中占据主导地位。有85%的医疗机构表示在联动型志愿服务项目中医务社工更占据主导地位。医务社工不仅是项目的策划者与推动者,更是志愿服务质量的把关者与提升者。以钢琴志愿服务为例,社工作为策划者,负责设计志愿服务的整体框架设计;作为组织者,要协调好志愿服务与医院需求的匹配;作为评估者,要综合评估钢琴志愿服务对医院环境和患者情绪的影响,持续调整项目实施策略以提升服务效能。二是联动项目服务内容主要聚焦于健康服务和支持陪伴。在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联动的服务内容上,主要为健康服务类和情感支持与陪伴类,包括就诊流程、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情绪疏导等多个层次的志愿服务,旨在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而这些也对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党建引领”模式的现状及医院认知

在部门归属上,65%的医院社工部门属于党务系统,有超过六成的医院已建立党建引领下的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联动机制,且认为“党建引领”在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工作中“非常必要”。在对于党建引领优势的理解上,大部分医疗机构均认为“党建引领”模式响应了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有助于促进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和共享,并能够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超过九成受访者认为,在构建和发展党建引领模式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在于完善的组织架构和保障体系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并应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创新活动形式和强化队伍建设进行提升。

(三)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联动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是资源整合与协同机制待完善。尽管超过六成的医疗机构已建立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联动机制,但是有受访者表示资源整合与协同机制仍显不足。例如,跨部门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志愿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协同不够紧密,志愿者受培训不足等。

二是品牌化运行有待加强。在党建的引领下,医务社工和志愿服务的联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品牌建设、宣传推广和持续运作方面还有待提高。近四成医疗机构尚未建立宣传平台,且影响力有限,部分项目存在服务特色不突出、知晓率和认可度低等问题。

三是医务人员志愿者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超过六成的医院志愿者队伍中,医务职工志愿者的占比不足40%,其中以党员志愿者参与为主。这反映出医院社工部在动员和利用志愿者资源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部分医院可能更重视医疗业务指标,职工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也存在可能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职工缺乏志愿服务参与渠道等问题。

三、加强党建引领下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联动模式的发展策略

(一)搭建党建引领下医务社工主导的志愿服务框架

党建引领是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制度安排 ③。党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的组织化逻辑,形成了“共治”向下沉淀、“自治”向上拓展、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④。社会工作则突出以人为本,立足于一种自下而上的生成逻辑,积极推动社会公众的深度参与、自助互助以及共享发展 ⑤。在党建引领下,社会工作能够融合党的群众工作传统与现代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进而促进社工与志愿服务联动服务的综合效能与质量。因此,要加强搭建党建引领下医务社工主导的志愿服务框架。在部门设置方面,应进一步推进医院党委对社会工作部门的管理,优化党务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的结合,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医务社会工作的全过程。在制度建设上,建议完善党管医务社会工作的机制和规章制度,明确党管医务社会工作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此外,医院还应积极利用党建引领在资源优化整合方面的专业优势,形成党建引领、社工牵头、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发挥党对社工和志愿者的思想引领

加强发挥党对医务社工和志愿者的思想引领,是确保服务工作正确方向和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教育中党的思想教育与引领。依托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成立,建议将党建教育纳入社会工作课程体系中,通过开设相关思政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加深社工专业学生对党建引领作用的认识,使其能够系统认识中国社会工作事业本土化与党建引领之间的重要关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工作的真善美 ⑥。对于在职社工,应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医务社工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其次,要加强党对志愿者的思想引领。应鼓励党员志愿者在医院志愿服务中戴党员徽章亮身份,增强其作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党支部可定期与社工部联动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志愿服务工作与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保持高度一致。

(三)强化医院公益慈善文化,营造“人人都是志愿者”的医院氛围

医院党委要在医院内强化公益慈善文化,通过积极倡导和定期组织公益活动,提高职工对志愿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完善激励机制,设立志愿服务奖励制度,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提高职工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明确志愿服务意义和目标,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以瑞金医院为例,医院通过共青团组织,组建“蓝小医”志愿服务队,倡导青年医务工作者人人都是“蓝小医”、人人都是志愿者的良好氛围,让志愿文化在医院形成持久的力量,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志愿服务力量。

(四)创新和深化社工主导的志愿服务管理

招募管理机制。良好的志愿者招募管理是确保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关键之一。首先要建立明确的招募标准,设定资格条件、专业技能要求和岗位责任标准。其次,通过多渠道的招募方式来执行志愿者招募,如在医院自媒体平台,以及卫健委、街道社区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招募后,社工部要注重对志愿者的筛选和管理,通过面试、培训、试岗等方式评估志愿者的身体状况、志愿服务动机、服务频次、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适应性等,确保志愿者能够胜任服务。

督导培训机制。根据志愿服务多样化特点,医务社工应建立一套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志愿者督导培训机制。可以包括常规化督导、专项化督导和服务理念督导三个层次。常规化督导旨在确保志愿者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使志愿者能够与医务社工建立紧密联系,为提供服务奠定基础。专项化督导则针对特定服务项目和服务的特殊群体,如手语等,提供更加深入和专业的培训。服务理念培训则着重于深化志愿者对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以及强化党建引领在服务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积极提升其在服务过程中的同理心与人文关怀能力。

医院多科室协同机制。在志愿服务中,多科室协同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医院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很多志愿服务的开展,不仅需要社工的引领,也需要医教研等多部门的共同支持。为实现有效协同,应在党组织的协调下,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流通和资源共享,明确协同工作流程和责任分配。此外,还可通过党建、团建活动,促进不同科室间的默契配合。

服务激励机制。为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具体可以包括信息化服务记录、服务积分、身份标识和职业发展挂钩等。医院可以通过建立“时间银行”志愿者积分项目,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与积分管理,并按志愿服务总时长设置志愿者等级。同时,可通过将公益志愿服务与职业发展挂钩,进一步激发职工参与志愿服务的动力,激励职工更加积极地参与志愿服务。

品牌运行机制。要促进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联动项目的影响力度,还应积极推进医务社工联动志愿服务发展的品牌运行机制。要树立服务品牌标识,确保志愿服务项目能够持续、高效地运作,并在公众中建立起积极的品牌形象。可以通过着统一志愿者服装、标识及宣传材料,增强品牌识别度;通过自媒体等多元化渠道,广泛传播志愿服务内容,加强品牌影响力;通过举办服务品牌主题活动,增强公众认同度;通过建立品牌监督与反馈,持续优化、确保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此外,社会工作相关行业协会和管理部门也可在构建医院志愿服务品牌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宣传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鼓舞医务社工和志愿者的服务热情。

注释:

①代文瑶、罗俐敏、计芳:《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联动发展新方向——从〈志愿服务条例〉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工作》2020年第27期。

②王彤等:《上海市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服务联动现状分析》,《中国社会工作》2017年第9期。

③黄晓星、丁行琴:《党建引领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党群服务的实践类型及机制分析》,《江海学刊》2022年第2期。

④黄晓春:《党建引领下的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⑤郭小发等:《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中国社会工作》2021年第36期。

⑥黄晨熹、韩见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应对措施》,《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精神文明办(社工部)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志愿服务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对当代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15:57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5: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46:07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9:58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