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原创性贡献研究述评

2025-02-20 00:00:00任敏
党政论坛 2025年1期
关键词:中国智慧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 要]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原创性贡献的中国方案。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学界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其主要表现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发展,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超越建构,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承接拓展,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完善等五方面。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人类文明新形态;原创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深刻洞察人类命运前途,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学者们从各自的专业背景与研究视野出发,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了多维度立体化研究,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就是学界研究聚焦的重点内容。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何种程度上为实现人类共同进步做出原创性贡献是我们必须正面回应、给予深刻回答的时代课题。当前,学者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展开探析,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

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创性贡献研究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成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历史性实践。

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立足“人类社会”的哲学立场,始终热衷促进人类社会的真正“交往”,始终稳步推动全球生产力的均衡发展,始终积极创造“共同性”水平更高的人类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理论效应,创造诠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新路径 ①。旺信砚等人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沿着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逻辑展开,在推进现代性问题反思的同时,也对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即对如何处理当代人类矛盾问题作了深刻回答,建构了新时代矛盾观;对全球化时代人类解放问题作了深刻回答,建构了新时代发展观;对人类历史未来走向问题作了深刻回答,建构了新时代历史观,从而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变革全球化的“社会形式”,矫治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异化”关系,建立公平和正义的全球秩序;激活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生成制约和抗衡资本主义统治的阶级力量;修正世界历史的发展轨道,重塑人在世界历史中的主体性地位,为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③。

人类命运共同体克服了全球化初期的消解性难题,是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以世界各民族共同价值替代了西方“普世价值”,重构了全球化的普遍理念;克服了全球化历程中的单维物质主义,是生存价值与发展价值的有机统一;为中国道路的特殊性维度升华为普遍性维度提供了切实理论依据,是唯物史观时代化的光辉典范 ④。作为人类社会整体发展与世界历史前进趋势的正确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民族差异、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狭隘束缚,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创新成果 ⑤。只有立足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扎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论域,我们才可以从根本上把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来龙去脉”,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多维意涵,实现“我者”与“他者”利益的有效统一,在消解现代性难题进程中指引人类共同发展的正确前进方向。

二、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当代的创造性运用与创新性发展,学界围绕二者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界说。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思想逻辑上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通过人类命运与共的理念构建与实践推进,成功消除了共同体的异化样态,实现了责任共担、成果分享。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性地扮演了纽带角色,连接着人类从“虚幻共同体”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过渡,为全人类崇高理想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感知、可触及的中介 ⑥。使世界历史重回发展的正确轨道,进而找到推动“虚幻的共同体”演变的新动力;跳出服膺西方利益、彰显西方文化霸权和资本逻辑“普世价值”的视域局限,开辟了迈向“真正的共同体”的新路径,极力纠偏和校正全球治理的错误方向,提出体现“真正的共同体”精神的新价值 ⑦。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向度重构、路径创新、价值再诠释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超越性发展。从向度重构的角度来看,该理念在全面展示中国智慧力量过程中指明了世界未来的总体性进路,成功回答了个体与共同体、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对峙的两大历史难题;从路径重构上看,这一思想开辟了一条通往“真正的共同体”国家—全球治理的现代化路径,不仅超越“两种主义”之间的斗争对抗,还促进了不同民族国家间的共享全球化的物质财富与精神成果,从而革新了人类交往范式;从价值重释上看,这一思想成功展现了开放包容的现代社会精神,构建出“利益—文明—安全—责任—生态”共同体,彰显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⑧。

三、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原创性贡献研究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科学框架和哲学范式,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逻辑与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逻辑相结合的伟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承接与延续。

在“时代之变”与“历史之变”的宏大叙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冷战思维”的超越,意味着在开拓确定性“新局”过程中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可能之路;同时,也意味着在超越资本逻辑世界历史性框架中开辟了新的空间,并使其成为可能,进而开创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叙事图景 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当今世界历史进程步入总体性阶段的理论反映,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必然结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力拒斥了“逆全球化”思潮,内在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思维方式,为科学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既展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形象,同时也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⑩。

在历史发展主体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互助合作、携手共进,回应世界人民和平稳定期盼,满足世界人民美好生活渴望;在历史发展动力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汲取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与教训,努力调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为世界发展开创了新机遇,谋求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在历史发展指向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摒弃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清除中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打破各种发展局限,承认个体、民族、国家正当利益,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发展差异,以协商共建为途径,以共赢共享为目标,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1。从“逆全球化”思潮的有效拒斥到人类文明新形态道路的成功开辟,从零和博弈狭隘思维的坚决摒弃到合作共赢中国智慧的历史出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多维度立体化实现了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伟大贡献。

四、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原创性贡献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理论意义上的批判性道德理想,更是一种建构性、共享性的世界交往秩序体系,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人类的进步发展提供了“中华新文明”的视角。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倡导“世界多样、国家平等、文明互鉴、包容发展、共享普惠”,是对西方中心论、主客体对立、文明冲突论、依附发展模式的批判与超越。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指引,明确了方向,探索了可行路径,贡献了中国智慧,并促进了成果的共享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与人类文明走向的全球化新构想。首先,它促使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成为全球治理主体行为决策的最高准则;其次,它成功建立了平等民主协商框架,确保“全球治理”真正迈向多边共治,而非单一资本的独断专行;最后,它确立了一套普遍适用且具有约束力的规则体系,强调责任共担与成果共享,以前所未有的思想张力和大有作为的开放空间为全球治理新纪元的开创铺设了道路 !3。为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共存指明了现实可行的行动目标,并从“两制”和平共处的必要性、互利合作的可能性、命运与共的关联性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人类文明发展前途的深切关怀 !4。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方略,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革新贡献了一系列中国智慧与解决方案,展开和外化为:以消解发展赤字为目标,旨在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以消解治理赤字为目标,旨在优化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以消解信任赤字为目标,旨在增进全球信任的中国方案;以消解和平赤字为目标,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方案;以消解文化殖民为目标,旨在重构人类文明格局的中国方案;以消解制度霸权为目标,旨在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实现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学界的价值共识。不同学者立足不同视域,从“中华新文明”、全球化新构想、“两制共处”、消解“四大赤字”、“交往新格局”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原创性贡献。为在“两大变局”相互激荡、互为影响的时代背景下把握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全新视角。

总的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具创新性与创造性的表达,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与历史主动。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更好地延展研究深度与广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借鉴。未来,我们要一如既往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研究,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不断稳步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为人类社会发展与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中国的独特贡献。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建话语体系的建构逻辑和方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BDJ044

注释:

①刘同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

②汪信砚、冷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逻辑生成、理论特性和哲学贡献》,《江汉论坛》2020年第6期。

③黄炬、刘同舫:《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型全球化》,《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

④丁立群:《人类命运共同体:唯物史观时代化的典范——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哲学动态》2018年第6期。

⑤黄其洪、方立波:《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学术研究》2021年第11期。

⑥田鹏颖:《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期。

⑦王公龙:《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新与重构》,《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9期。

⑧刘荣军、张镭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东南学术》2022年第2期。

⑨吴宏政:《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叙事主题》,《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

⑩边飞飞:《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阐释》,《学习与探索》2021年第7期。

!1秦龙、刘禹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耦合——历史、理论与实践》,《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2韩庆祥:《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中国理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东岳论丛》2017第11期。

!3刘同舫:《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性重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4孙来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两制共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年第2期。

!5陈曙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真正的共同体”关系再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年第1期。

作者系铁道党校党建教研部讲师,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 熊易芳)

猜你喜欢
中国智慧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 02:18:59
深刻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
杭州(2021年14期)2021-08-24 07:34:50
“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
人民论坛(2021年21期)2021-08-23 02:46:49
马克思的“人的真正共同体”研究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理论导刊(2017年1期)2017-02-10 19:11:53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当代全球视野中的国学继承与创新
为世界奉献“中国智慧”
红岩春秋(2016年9期)2016-12-26 10:42:55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贾瑞的人物形象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9:04:54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经济师(2016年10期)2016-12-03 22: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