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思维起点:激发学生课堂主动提问的探索

2025-02-20 00:00:00张飞
中小学班主任 2025年2期
关键词:主动提问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科学

[摘要] 学生主动提问作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基于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饮料的秘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巧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多样化活动,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提问的信心;建构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一系列策略,以期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全面成长。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主动提问;综合实践活动

过往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刻意地追赶教学进度,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学生主动提问的机会。随着课程改革走向深入,很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都意识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感。古有孔子的问答式教学,今有班级授课制度,或是近年来逐渐时兴的小班化教学。可见,古往今来如何引发学生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都显得十分重要,这是让学生的思维从“幕后”真正走向“台前”的重要标志。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学生主动提问的重要性

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学生提问都被视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行为。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者,负责传授知识、解答疑惑。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受到重视。学生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学生提问与知识的深入理解

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不仅表现在记忆和复述,更表现在应用、分析和评价,而提问便是达到这一层次的桥梁。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他们正在思考知识的本质、应用和限制条件。这种思考过程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机结合,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

2.学生提问与批判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对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估,并做出基于证据的决策。提问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他们就在挑战现有的知识、观点或假设,这种挑战可以促使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寻找答案,逐渐培养过硬的批判性思维。

3.学生提问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在当下数智化和人工智能浪潮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提问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他们就在寻找现有知识或方法的局限性,并试图找到新的解决方案,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学生通过不断提问、反复尝试,最大限度地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应对策略

基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和合理设计探究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学习。引发学生的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下面,以笔者参与研讨的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饮料的秘密”为例,探讨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思维的长足发展,让他们在主动学习和深度探究中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1.巧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提问是他们思考和探究的体现。一个充满问题的课堂,往往意味着学生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参与度高。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为他们创设现实、宽松、自由的问题情境。恰当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内驱力,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促使问题意识形成。在“饮料的秘密”课堂的开始,教师让学生在简单运动后自主选择教室进门处的饮料和矿泉水,随即当堂开展调查,有多少人选择了饮料,有多少人选择了矿泉水,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选择了饮料,饮料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这样的问题情境为后续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展开做好了铺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了关键要素——颜色、甜味、香味、气泡,那这些要素又是怎么生成的?当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抛出,全体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充分激发,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也就顺利开展了。可见,教师通过巧设问题情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饮料作为探究对象,从学生选择饮品入手,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思考的能力。

2.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问题的生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既然如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巧妙的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需要真正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讲授式、“填鸭式”等落后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的运用,让学生充分经历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实践探究经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准备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进行“饮料的秘密”相关问题要素探究的时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了关键要素“颜色、甜味、香味、气泡”这四点。在此基础上追问:究竟哪些问题是借助生活经验容易解决的?哪些问题又是需要通过深入开展实践活动才可解决的?教师要留足时间给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同时,教师不必严格按照预设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教学,而是可以利用希沃课件触发跳转功能,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顺序,根据课堂实际生成情况,依次解决学生的疑惑,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3.开展多样化活动,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是指“创设情境—问题刺激—提出假设—推断假设—实验验证”,这对传统“重知识、轻能力”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思维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通过学习不断进化,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这是一个在活动中深化的过程。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长期培养的准备,通过开展多样化活动,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在“饮料的秘密”课堂上,针对已经寻找到的四点关键要素,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四个相关活动——甜味的“推手”、颜色的“魔法”、香味的来源、气泡的产生。对于甜味,教师让学生想一想:饮料的甜是什么原因?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生成“是否加了糖”这个想法。那么,怎样知道是否加了糖?教师接着让学生观察桌面,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验。通过测糖仪的测量,计算出橙味汽水中的糖分含量,再联系生活,学生得以发现:糖类是人体必须摄入的营养物质,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所需能量,正常人群每天摄入糖分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平时,我们从一日三餐中就能摄取足够的糖分,如果过度饮用饮料,每天摄入的糖分就会超标。最终,这一系列探究过程使学生明白,饮料可以解馋,但不宜多喝。

有了先前的活动经验,学生在“颜色的‘魔法’”这一项活动中进行猜想,饮料的橙色是不是由色素形成的,进而利用色母片辨别饮料里的颜色。再到“香味的来源”“气泡的产生”两项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调用已有的知识架构,大胆猜想饮料之所以有香味和气泡,可能是香精和二氧化碳的原因。通过小组实验、请小助手利用大屏演示,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食用香精能增加饮料的香味,有些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是加了小苏打和柠檬酸后产生的。通过色、香、味、气泡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学生一步一步地发现饮料的“秘密”,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提问的

信心

新课标倡导“教—学—评”一致性。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教师有必要在提高“教—学—评”一致性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多元评价。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在学生提问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对于学生提出的优质问题和独特见解,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他们顺着这些想法深入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质量一般的问题,教师也应该给予积极回应,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避免打击他们的提问热情。

5.建构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设计预设问题的时候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这是因为,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探究。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抓住课堂预设与生成间的辩证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当学生明白“饮料的秘密”主要是来自食品添加剂后,进而又有学生提出:食品添加剂不是经常被爆料有危害吗,为什么还会被食品企业大量使用?教师第一时间肯定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表扬这位学生具有敢于质疑、勇于提问的优秀品质。教师抓住课堂临场生成的教学时机,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开展交流,从而认识到食品添加剂本没有错,错在滥用添加剂的人。可见,建构开放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一线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激发学生提问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习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在当今数智化时代下,教师要用跨学科、智能化、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才能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教师要摒弃传统过时的教学方式,改变自身角色定位,在课堂上不再是一个知识的展现者,而是助学者,更是转化者,让课堂教学、学科知识和学生之间形成有机联结。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充满活力、互动和探究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样态,让学生在其中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于伟玲,王园.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现状调查报告[J].教育,2024(03):16-18.

[2]王湘蓉.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学生的思维——专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政涛[J].教育家,2022(35):6-9.

[3]宋乃庆,徐冉冉,蔡金法.学习机会视角下的问题提出教学意蕴与实施路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01):34-41.

[4]李政涛.活在课堂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猜你喜欢
主动提问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科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法
未来英才(2016年14期)2017-01-12 16:44:47
初中生数学课堂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6:37:06
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有效途径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05:16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6:59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7:04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6:17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