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德技兼修”的教学改革,有效整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应对新时代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包括更新课程体系、深化思政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时代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德技兼修;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G71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7164(2025)02-0114-04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会计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重新定义了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也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技术、技能上,更反应在道德素养和职业责任感的培养上。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保持专业教育的前瞻性与适应性,成为教育工作者、学界和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德技兼修”不仅是传统教育理念的传承,也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的教育更需与时俱进,整合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通过教学改革确保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从教育的背景出发,探讨“德技兼修”在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意义,既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现代诠释,也是对教育改革方向的深入探索。这种改革不仅关系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德技兼修”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经济:人才培养需求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新时代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经历了深刻变革。如今,企业不仅需要掌握传统会计技能的人才,更需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1]高职教育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培养能够适应新经济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这是对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直接推动力。
(二)市场竞争:提升教育和人才质量
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高职院校作为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其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会计专业教育质量,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以适应全球化经济的需求。
(三)政策响应:适应市场和技术趋势
国家政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和支持不断加强,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会计专业结合的教育改革方面。响应国家政策,积极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对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会计专业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必要路径。这不仅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积极响应,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我革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道德教育:预防职业风险提升形象
会计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对企业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通过将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职业风险,还能提升会计专业的社会形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这对构建诚信社会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二、“德技兼修”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存问题
(一)课程实践:与行业需求脱节
在高职教育中,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还停留在传统会计理论与基础操作的教学上,缺乏与当前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的实践课程。随着大数据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广泛应用,企业对能够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课程内容的滞后更新导致教学与实际工作技能需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思政融合:专业教育分离问题
尽管“德技兼修”的理念被广泛提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思政课程往往独立于专业课程之外,缺乏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实现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统一。这种分离不仅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也影响了学生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融入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活中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评价机制需更新
目前高职院校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重知识讲授而轻实践应用,评价机制过于注重理论考核,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评估。这种过时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四)师资建设:滞后需提升能力
高职院校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大数据技术和应用方面的知识更新不够及时,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面的能力也有待加强。这些因素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与时俱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成为改善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德技兼修”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一)课程更新: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当下的教育改革中,更新课程内容以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理论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而实践教学则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的掌握。尤其在高职教育领域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3]
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教学内容的更新应该着重结合当前行业内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趋势和会计实务的最新发展。例如,课程可以引入大数据技术在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和决策支持中的实际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大数据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背景和操作流程,还能够学习到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提高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进一步,课程还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这是“德技兼修”理念的核心。在教学实例中,可以包含企业在财务报告中通过数据操纵来美化财务状况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讨论这种行为对股东、投资者以及社会的潜在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责任感。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也是课程更新的重要方向。例如,通过分析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指出在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强调诚信、责任、公平和法治等原则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德技兼修”的教育目标。
通过这样的课程更新和改革,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的挑战,不仅具备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拥有了坚定的职业道德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其成为行业内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思政深化:融合专业教育实践
思政深化并融合专业教育实践,旨在通过紧密结合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实现学生德技并重的全面发展。这要求教育者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例如,为了更好地实现“德技兼修”的教学目标,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中,可以设计一系列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涉及专业知识的应用,还包括对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的探讨。比如课程中可以引入一个关于如何使用大数据技术在会计审计过程中发现财务舞弊的案例。在这个案例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分析技术在揭示财务不正当行为中的作用,同时探讨会计专业人员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应如何做出职业道德的选择。进一步地,这门课程还可以通过模拟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比如设计一个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财务审计项目。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大数据技术和会计知识,分析虚构的企业财务数据,识别可能的风险点和违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讲解技术和专业知识,还加入对职业道德的讨论,如何保持职业判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如何处理发现的违规行为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此外,课程还可以安排与当地企业的合作项目,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并参与企业的大数据分析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在这样的合作中,学生不仅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还可以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学习如何在职场中维护职业道德标准,如何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通过这些实例的设计和实施,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课程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深化了他们对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效地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教学创新:方法与评价体系改革
在教育领域,教学创新及其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这种创新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互动方式和评价标准的全面更新,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适应性。[5]
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教育者应该从实际出发,设计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包括将最新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引入课程,利用真实的商业案例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例如,通过与企业合作,获取真实的财务数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大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解决实际的商业问题。这种实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够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也至关重要。采用项目导向学习(PBL)和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教学创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方式已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因此,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自我评估、同伴评价、项目评估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测试等。这些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更符合“德技兼修”的人才培养目标。此外,将思政教育的效果纳入评价体系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道德判断、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展现,可以有效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创新改革,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出既具有高度专业技能,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标准的复合型人才。
(四)师资强化:提升综合教学能力
在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师资力量是基础也是关键。尤其是在“德技兼修”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能力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以及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师资的综合教学能力包括增强其专业技能、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和评价体系应用等方面。[6]
例如,教师应该定期参加专业技能和思政教育的培训,以保持与时代发展同步。在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了解传统的会计知识和技能,更要深入学习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会计教学中。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思政教育的最新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掌握并应用项目导向学习(PBL)、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的企业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如讨论在项目中遇到的道德困境,如何做出符合职业道德的决策等,从而实现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此外,教师还应该学习和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项目评价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包括思政素质、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而优化教学计划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德技兼修”教育,从而确保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在“德技兼修”的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价体系的改革以及师资队伍的强化,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璠. 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研究[J]. 科教文汇,2024(02):131-135.
[2] 栗洁. 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究[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5(04):90-92.
[3] 王兆琳.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2023(12):21-23.
[4] 元媛. 高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2):243-245.
[5] 杨若涵. 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研究[C]//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省德风文化艺术中心.2023高等教育科研论坛论文集.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2.
[6] 占发禹,张亚鹏,崔兴延,等. 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研究: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J]. 会计师,2023(13):119-122.
(荐稿人:杨嘉欣,宝鸡文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邵秋露)
基金项目: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1+X’证书制度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项目编号:YJ202206)。
作者简介:王文燕(1984—),女,硕士,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