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公共图书馆事业面临多重危机与挑战,大力开展学前儿童服务,培育“下一代读者”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积极应对挑战的共识。文章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美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服务的情况,并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经验,提出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服务的开展路径。
关键词:美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5)01-0095-04
本文系2023年度苏州市图书馆学会一般项目“读写萌发视角下美国公共图书馆参与学前儿童教育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3-B-04。
面向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公共文化服务是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之一,其中就包括保障学前儿童群体的公共文化权益。关注与推广学前儿童服务、保障儿童阅读权益、建设儿童友好型图书馆,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的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对学前儿童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忽略了图书馆参与学前儿童教育的优势和潜力,忽视了学前儿童的话语权,在图书馆儿童服务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服务的有益经验,探究我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服务的实践路径,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美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服务概况分析
1. 1 服务战略长期化
美国是全世界图书馆法制建设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是最为重视儿童阅读服务的国家之一。美国《公共图书馆标准》明确规定:将儿童置于与其他成年人相同的服务地位,强调保证儿童的读书乐趣,考虑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符合儿童心理与生理特点的空间与设施。美国公共图书馆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全力保障学前儿童的受教育与阅读权利,同时为儿童创设各类条件,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如:婴儿出生便可获取图书馆借阅证件,学前儿童借阅不收取任何费用等。此外,美国公共图书馆注重为所有儿童的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提供帮助,将服务场所转向社区与家庭。许多美国早教专家认为阅读对儿童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及专注力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1]。
1. 2 服务设施人性化
美国公共图书馆注重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通常会在图书馆软件与硬件方面不断创设最佳条件,吸引儿童及其家长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美国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公共图书馆中的儿童图书约占全部藏书的35%,充分表明美国公共图书馆对儿童的重视及对“儿童优先”理念的贯彻。美国公共图书馆专门设置儿童区,依据儿童年龄将儿童阅读资源细分为低龄幼儿图书、学龄前幼儿图书、小学生图书等;在资源配备、空间设计、环境布置等方面与成人区均有显著差异,并由专人负责儿童区的咨询与服务工作。儿童区除了配备儿童桌椅、沙发等,还堆放着拼图、积木等玩具,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策划形式各异的主题活动,以增强对儿童的吸引力[2]。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公共图书馆针对儿童身心特点,开展创意设计工作,在儿童区配备学习中心资源、同声展示、儿童外文书籍等,以提高儿童参与度为出发点,注重为儿童打造情景化的体验式图书馆。
1. 3 服务内容多元化
美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服务注重为儿童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不仅为儿童提供积木、拼图等基础玩具,还注重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儿童早期学习教育与游戏相融合。许多美国社区图书馆通常会开展“Story time”(故事时间)活动,即由专业幼儿教师带领阅读绘本,教师在阅读过程中会选择主题图书并设计知识问答、游戏互动等环节,引导儿童边学边玩。一些公共图书馆开展以玩为主的“PlayLearn Time”(学和玩时间)活动,在该类活动中,图书馆通常免费向儿童提供较大的空间,将玩具分类放置在不同区域,由儿童自主选择喜爱的区域玩耍,对于儿童来说,此时的图书馆已然是一个小型的游乐场。例如,美国华盛顿州温哥华社区图书馆的儿童馆如同一个大型室内游乐园,除了阅读区与故事活动区,图书馆还设置有早期学习中心,为儿童提供免费的游戏场所。此外,美国公共图书馆还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教育信息中心的角色,从婴幼儿养育、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为家长提供帮助[3]。
1. 4 运作模式成熟化
美国公共图书馆积极与社会企业、行业协会等展开合作,加强与社区、家庭等的融合,积极与托儿所、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学前儿童服务机构合作,面向学前儿童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确保在满足学前儿童文化学习、社交娱乐等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展图书借阅服务,有效缓解图书馆在资金、人员、场所等方面的压力[4]。美国公共图书馆始终实行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设置专门的儿童馆员岗位。儿童馆员具备学前儿童教育专业知识,既能为家长、看护者及相关教育者提供专业的信息咨询服务,也能独立开展面向学前儿童的各类阅读服务活动。
2 我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服务现状及问题审视
我国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不断优化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模式,在儿童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馆藏资源日渐丰富,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公共图书馆均在打造具有特色的儿童阅读服务新模式。例如,首都图书馆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充分融合儿童需求与服务,上海少儿图书馆新馆将馆内空间设计与“儿童友好”理念充分融合,广州将“图书馆之城”未成年人服务体系化建设作为自身特色。数据显示,我国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已经突破150家,分馆1,300余家,少儿图书馆书库面积已经超过11万平方米,馆藏资源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文献存藏总量超过5,700万册,除普通纸本图书外,电子图书、视听文献逐步成为儿童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5]。目前,公共图书馆存在学前儿童服务均衡化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缺乏系统规划。我国图书馆针对学前儿童(5岁以下)的阅读服务开展较晚,尚未形成严格规范的标准体系,数字化虚拟场景和童创童话空间建设不足,优质内容相对较少,阅读的随意性较大,层次较浅。图书馆服务主要集中在亲子阅读和家馆共育方面,不同主体间的协同配合不紧密,阅读服务效果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学前儿童阅读服务的整体推进速度较慢。
其次,服务类型单一。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馆及独立的少儿图书馆开展的儿童服务日趋丰富多样,如:苏州图书馆实施的“悦读宝贝计划”、杭州图书馆推出的“小书虫阅读包”等,但从整体看,面对儿童日益增多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针对儿童的阅读服务活动较少,形式较单一,以讲座、夏令营为主要方式,难以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受图书馆空间及人员因素的影响,图书馆针对低幼儿童的阅读服务更是少之又少。
再次,服务缺乏人性化。目前,一些公共图书馆仍然实行“借阅区面向年满13周岁的读者开放”的借阅政策,甚至“一刀切”地谢绝儿童进入,采取年龄“硬隔离”措施。一些图书馆儿童阅览区的阅读环境对儿童并不友好,如:“朝九晚五”的开馆时间、儿童阅读区容易受周边环境干扰、儿童书架设置未能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群体的特殊性,阅读氛围、空间营造对低幼儿童缺乏吸引力。
最后,缺乏专业化队伍。公共图书馆开展学前儿童服务,需要馆员既具备图书情报、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也具备与儿童、家长友好沟通交流的能力。我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服务普遍缺乏该类专业人员,大多聘用年龄较大的退休人员从事该工作。同时,针对儿童阅读服务所需要的安全防护、设备维护、后勤保障人员也多由兼职人员或志愿者组成,缺乏专业的服务人才队伍。
3 我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服务的完善路径——基于美国图书馆的启示
3. 1 更新服务理念
首先,树立“阅读从零岁开始”的理念。我国公共图书馆要将“阅读从零岁开始”“阅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服务中,积极联合服务低幼儿童的机构,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阅读礼包”等成功经验,为学前儿童提供多元化的亲子阅读、家庭教育等专业服务,真正做到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将阅读融入其生活。其次,坚持儿童为本。公共图书馆应坚持儿童为本的理念,适当把话语权交给儿童,高效开展儿童阅读服务,提高儿童参与积极性。因此,公共图书馆应以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设计服务内容,引导儿童主动读、看、思考和表达,将阅读的选择权交给儿童,由儿童选出最喜爱的童书,真正地让馆藏资源变成他们的“心中所爱”,引导儿童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3. 2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首先,公共图书馆可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习惯,打造儿童专属的阅读空间,如:在书架定制陈列方面确保让每一位儿童都能在视线范围内找到书目,在馆舍家具陈列方面确保安全性与便利性。其次,公共图书馆应全面提升阅读服务空间的趣味性与流畅性,有效借助AI、VR等数字化手段,构建多元丰富的“阅读+”场景,将幼儿空间打造成融合各种游戏元素、富含各类服务体验的活动实践场景。例如,温州市图书馆少儿馆专为学龄前儿童打造了沉浸式绘本阅读体验空间“花婆婆绘课厅”,该绘课厅是以经典绘本为主题创作元素,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的集观影、阅读、游乐于一体的数字体验场景空间[6]。
3. 3 提供多元服务
首先,提供立体化服务。我国公共图书馆可有效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的“Story time”(故事时间)“PlayLearn Time”(学和玩时间)等学前儿童服务经验,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吸引儿童及其家长参与。例如,公共图书馆可开展亲子阅读、馆员讲故事、智慧宝宝手工等活动,培养学前儿童早期的阅读习惯;举办亲子共读经典公益大讲堂、国艺团、国学社等活动,传播传统文化;开展“阳光陪伴”活动,关注特殊儿童群体;实施科创阅读计划、文创阅读计划,致力于提高学前儿童的创新意识与综合素养。其次,提供个性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智慧化手段展示特色儿童文献资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跟踪、分析,进而为每一位儿童提供个性化阅读参考服务[7];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儿童心理、生理进行科学分析,为不同年龄段儿童提供分级阅读指导服务。再次,提供精准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可打造儿童研学基地,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把阅读服务带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引导更多儿童走进阅读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接受熏陶;推出家庭亲子阅读计划,倡导亲子共读,营造“小手牵大手,家庭共阅读”的家庭阅读氛围;提供精准阅读指导,结合儿童年龄设计分级阅读指导礼包,如“零岁阅读包”“学步阅读包”与“家庭阅读包”等,通过专业指导促进家庭阅读。
3. 4 推动合作共赢
我国公共图书馆要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的运作模式,推动儿童服务走深走实,加强与家、校、馆等各方利益主体的合作互动。首先,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与学校、社区、出版机构及社会组织的合作,丰富儿童阅读服务的形式与内容,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建设儿童友好型阅读资源库,构建多样化的阅读资源采购模式,助推精细化服务的高效开展。例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专为小读者打造了“中少快乐阅读平台”,并与200余家公共图书馆与少儿图书馆建立紧密联系,为学前儿童及家庭提供优质的数字资源阅读服务,同时联合各地图书馆举办专题讲座、图书阅读会、互动体验等阅读教育活动,助推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建设。其次,丰富儿童阅读服务参与主体[8]。公共图书馆应更新管理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图书馆理事会、社会监督员等社会治理机制的作用,让儿童深度参与图书馆建设、管理及服务,提升办馆效能与服务水平。例如,公共图书馆可成立“童言会”,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儿童“小理事”,集思广益,引导其参与活动策划、宣传、推广等工作,有效发挥阅读在儿童成长中的积极作用,真正展现“我的阅读我做主”的服务宗旨。
3. 5 组建专业的服务队伍
专业人才队伍是公共图书馆开展优质学前儿童服务的重要保障,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学前儿童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确保专人专责,推动各项活动的高效开展。首先,加强馆员培训。公共图书馆应注重对儿童服务馆员进行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儿童文学等方面的培训,开设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儿童馆员培训课程,并设置相关的从业资质标准。其次,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公共图书馆可打造“亲子志愿家庭”社交平台,由家长与儿童组成志愿服务队伍,推动亲子阅读推广和文化志愿活动的融合。再次,培养阅读推广人。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与社会机构的合作,为学前儿童服务提供人才支撑,有效弥补图书馆专业馆员不足的缺陷。例如,中山纪念图书馆在探索设立低幼阅览室的基础上,开展“童心故事会”等低幼亲子阅读活动,并联合教育部门推出“树精灵使者团”项目,培养优秀的阅读推广人,为儿童阅读服务提供了专业的人才支撑。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学前儿童提供服务是当代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业务之一。面对学前儿童服务的诸多短板,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充分借鉴吸收美国公共图书馆相关服务的先进理念与丰富经验,构建良善、友好的学前儿童阅读学习空间,打造资源友好、服务友好、环境友好的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贯穿儿童成长的重要时光。
参考文献:
[1] 任睿,杨溢.我国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刊,2021(8):107-112.
[2] 李佳.中国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1):31-34.
[3] 吴凡,吴淑芬,黄朋月,等.美国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游戏服务及其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4(2): 75-79.
[4] 柯平,张瑜祯,邹金汇,等.基于“儿童优先”原则的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评估标准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5):37-45.
[5] 冯华倩.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的实践与策略:以深圳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12):49-51.
[6] 赵文萱,顾敏,李孝滢.公共图书馆儿童友好型阅读服务研究:以南京市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百家少儿图书室(阅读空间)”为例[J].图书馆研究,2024(1):62-67.
[7] 郑光凤,郑蓓怡.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儿童绘本阅读推广实践探索:以南京图书馆“南图姐姐”故事汇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4(1):47-51.
[8] 张丽.从“关注儿童”到“聚焦家庭”:美国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发展路径转变探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4):106-111.
(编校:孙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