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贩书偶记》的编纂特色探究孙殿起的目录学思想

2025-02-18 00:00:00李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目录学

摘 要:《贩书偶记》是孙殿起编著的一部版本目录学书目,该书共收录了清代以及少量宋、元、明代近万种书目,可作为四库全书的补编之作。在部类划分上,该书大体仿照《四库全书》体例,但也有自己的创新。文章介绍了该书的编制体例及内容,充分分析了该书的编纂特色及价值,旨在探究孙殿起的目录学思想,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贩书偶记》;孙殿起;目录学

中图分类号:G257.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5)01-0137-04

孙殿起,字耀卿,别号贸翁,直隶冀州(今冀州市)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卒于公元1958年[1]。孙殿起幼时只读过几年私塾,因生活所迫在北京琉璃厂书店当学徒,后来在伦明先生于北京开办的通学斋书店任职,经营古籍贩卖事业历数十年之久。他在与古籍打交道的过程中,自学成才,尤其精通古籍版本的鉴定和考证。孙殿起先生利用贩卖旧书之机,勤劳不息地将他所目睹、手经的书目逐一做了详细的记录,包括书名、卷数、作者姓名、籍贯、刊刻年代等,经数十年的积累,书目信息多达几万条。利用这些资料,孙殿起先后编撰了《贩书偶记》《贩书偶记续编》《丛书目录拾遗》《通学斋书目》和《清代禁书知见录》等。其中,在目录学界影响较大的是《贩书偶记》,该书原名《见书偷闲录》,收录图书近万种,内容丰富,简明实用。学者查阅乾隆以后的书籍,多参考《贩书偶记》和《贩书偶记续编》。目前,学界对孙殿起及《贩书偶记》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作者生平、成书情况及全书的编制体例等方面,故本研究对《贩书偶记》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究该书的编纂特色,反映孙殿起的目录学思想。

1 《贩书偶记》纂修概况

《贩书偶记》二十卷,共著录图书一万多种,它采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部下分类,共分四部五十九类八十三门。该书按照《四库全书》分类编次,据书中“略例”所述,该书规定凡见于《四库全书总目》者概不录,录者必卷数、版本有不同者。再者,该书所收图书大多系清代著作,亦偶兼及辛亥革命至1935年间关于古代文化的著作,但曾经目睹的善本也有著录,如元刊本《新编孔子家语章句》、万历甲辰刊《杜律一得》、小倦游阁写本《北溪字义》等。同时,该书也记录了许多清代学者的稿本和抄本,如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许多稿本及吕留良《晚村诗文集》旧抄本等珍贵的版本。

《贩书偶记》的部类划分与《四库全书》大致相同,但也有自己的创新,即在二级目录下增加了新的三级目录,这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中是比较少见的,如集部的“别集类”细分为汉魏六朝至明、顺治至康熙、雍正至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至民国、杂咏、时文、闺秀和方外。相比于《四库全书》,小说类增“演义”子目,著录有《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四卷)、《英雄谱》(二十七回)、《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等二十二部小说;词曲类增“曲选”“曲谱”“曲话”子目,“曲选”著录了《雍熙乐府》(二十卷)等七部书目;“曲谱”著录了《旧编南九宫谱》(十卷)等三部书目;“曲话”著录了《曲品》(二卷)等五部书目。

《贩书偶记》吸收古代著录的优点,于书名之下尽量注明作者年代、姓名、籍贯、版刻情况;如卷数版本有异同,作者信息需考订者,以及书之内容有待说明的也偶有备注。有些也记录了书本内容,如:《道古堂外集》二十六卷,下注“仁和杭世骏撰,乾隆戊申补史亭刊,卷一至三《鸿词所业》,卷四《经筵讲义》,卷五卷六《石经考异》,卷七至十三《史记考证》,卷十四《补经质疑》,卷十五《经史质疑》,卷十六《诸史然疑》,卷十七至二十二《三国志补注》,卷二十三《晋书补传赞》,卷二十四至二十六《榕城诗话》”[2]。

2 《贩书偶记》所收录图书及著录体例特点

《贩书偶记》依照《四库全书》体例收录书目,而孙殿起先生经营古旧书业的时间大多在民国时期,当时新学日益兴盛,在新思想、新学术的影响下,孙殿起的目录学思想有了自己的特点与创新。

2. 1 专门记录女性作品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下,孙殿起在书中体现了其思想的进步,如:在集部的“别集类”以及“总集类”下单独设置了“闺秀”子目,其中“别集类”的“闺秀”子目中收录一百二十四部女性作品,“总集类”的“闺秀”子目中收录了十三部女性作品,在古代目录学著作中专为女性著作设置类目是极少见的。孙殿起在书中除记录女性作品,有的也记录了女史作者身世。“《听松楼遗稿》四卷附录一卷,余杭女史陈尔士撰,道光元年刊,卷一《授经偶笔》,卷二序、述、传记、赞、题跋,卷三家书,卷四古今体诗、诗余、附录论。尔士,钱仪吉之室也。闺中工古文诗词而兼经学者鲜矣。”《听松楼遗稿》详细记载了陈尔士女史,其为浙江余杭人,是钱仪吉的妻室。《听松楼遗稿》还有不少有关经学的阐释,行文质朴,有乾嘉学派的治学风貌,孙殿起在此也表达了对陈尔士的钦佩:“闺中工古文诗词而兼经学者鲜矣。”此外,散落在其他篇目中的女性作品也有不少,经史子集各有分布。例如:经部·卷一“易类”有《易道入门》四卷附录一卷,古娄女史归褚氏张屯撰。古代女子不入学,而《易经》艰涩难懂,研究《易经》基本是男性的权利,可贵的是,清代女子张屯不但研究《易经》,还有著作流传于世。经部·卷三“尔雅类”著录有《尔雅古注斟》,该书为甘泉女史叶惠心撰,叶惠心是李祖望的妻室。

2. 2 记录外国人著作

民国时期,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著书籍涌现,有中国人翻译的外国文献,也有外国人写的中文文献,大都被《贩书偶记》收录,因此该书也为研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外国书籍提供了大量资料。在外国人所撰书籍中,以日本人撰最多,约五十部,分布于经、子和集部。经部·卷三“论语类”收录较多,体现了儒学在日本传播之广泛,研究之兴盛。史部·卷五“正史类”后所附“表谱之属”还著录了一部由来华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与中国学者严良勋、李凤苞共同编译的介绍西方历史的年表体著述《四裔编年表》。子部·卷九“农家类”记录了意大利丹吐鲁撰《意大利蚕书》、法国巴士德所著《养蚕新法》(原文为:“《养蚕新法》一卷,西洋巴士德原撰,光绪二十八年江浙官书局刊。”)。在清朝末年的国际丝绸贸易中,中国的丝价昂贵,出口日减;日本的丝绸价廉物美,出口日增。浙江海关税务司的康发达(英国人)指出:中国养蚕一是不研究蚕温,遇上年岁不好,传染厉害,病蚕生子,就出病种;二是不讲求优良配种和选种,蚕种出丝率低,以致丝价昂贵。而日本之所以进步神速,其妙诀无他,就在于采取外国养蚕法,因此当时政府创建养蚕学堂,翻译外国养蚕书籍[3]。《贩书偶记》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学习先进养蚕技术、振兴养蚕事业的史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 3 记载众多版本术语

对于目录书如何著录版本信息,著名版本目录学专家余嘉锡先生曾详细论述说:“余谓欲著某书之为何本,不当仅言宋刊本、明刊本也。刻书之时有不同、地有不同、人有不同,则其书必不尽同。故时当记其纪元干支,地当记其州府坊肆,人当记其姓名别号。又不第此也,更当记其卷帙之分合、篇章之完阙、文字之同异,而后某书之为某书与否,庶乎其有可考也。”[4]孙殿起从事古旧书业,对书籍的版本信息了如指掌,故而在记录这些书籍时,更注重版次、版本、刊刻机构、字体以及纸张形式等的记录,这些信息非常有助于人们了解书籍的版本信息。

按刊刻机构分类,古籍大体分为官刻本、私刻本和坊刻本。古人在刻书时往往会注明刊刻单位,《贩书偶记》中详细记录了有关信息,因此在书中出现诸多刊刻的书斋室名、书局和官府衙门,如:“《说文辨疑》一卷,元和顾广圻撰,光绪三年三月崇文书局刊。”“《慎独斋吟剩》四卷,山阴童凤三撰,道光甲申含清堂刊。”其他出现的刊刻机构有:三近堂、大观楼、可仪堂、石竹山房、鹤阴书屋、燕山书屋、三余书屋、资敬堂、世经堂、桂香书屋、江楚编译书局、浙江官书局、江苏书局等。这些记录保存了非常宝贵的刻书机构的史料信息。

《贩书偶记》不仅详细记录了书籍的版本类型,还记录了印刷工艺(铅字排印本、木活字本、武英殿聚珍本等)、印刷颜色(朱墨套印本、三色墨套印本、蓝墨印本等)及非雕版印刷的类型(底稿本、拓本、旧抄本、原稿本、手稿影印本、原稿影印本、传抄本、石印本等)。

3 孙殿起《贩书偶记》的学术价值

3. 1 比较版本优劣

不同的版本,内容不一定相同,最常见的是文字方面的差异。不了解版本就无从判断书的好坏。清代版本学家顾广圻在《石研斋书目序》中特别强调了版本的重要性:“同是一书,用较异本,无弗复若径庭者。每见藏书家目录,经某书,史某书云云,而某书之为何本,漫尔不可别识,然则某书果为某书与否,且或有所未确,又无从论其精粗美恶耶?”[5]辨别版本优劣,可知道哪种版本的书内容完整、文字准确。孙殿起经手无数古籍,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注重记录版本特点,如:“《十经文字通正书》十四卷,嘉定钱坫撰,嘉庆丁巳文章大吉楼刊,此书凡两次刊本,年代仍相同,一四围墨线较宽者佳。”《贩书偶记》对版本的比较鉴别信息记录较多,这得益于孙殿起先生深厚的版本鉴别方面的学识。

3. 2 提供了作者的身世、交友、其他著作等可靠史料

孙殿起在《贩书偶记》中把作者身世、著作、交友等信息尽可能地详细记录下来,这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6]。例如,卷十七“别集类”第一条记录仪征阮元著作《揅经室集》,在后面记录了阮元的其他著作。原文为:“元著有《论语论仁论》《孟子论仁论》《诗书古训》《经籍籑诂》《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曾子注释》《仪礼石经校勘记》《积古斋钟鼎款识》《华山碑考》《定香亭笔谈》《石渠随笔》《小沧浪笔谈》《广陵诗事》《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诂经精舍文集》《两浙輶轩录》《浙士解经录》《淮海英灵集》《八砖吟馆刻烛集》《广东通志》《云南通志稿》。”又如,《贩书偶记》记载了张维屏的主要著作《听松庐诗钞》(十六卷),也详细记载了他的其他著作:“维屏著有《国朝诗人征略》《松心诗集》《庐秀录》《读经求义》《松心十录》《桂游日记》《经字异同》《海天霞唱》《玉香词》《花甲间谈》。”

3. 3 记录了不少同书异名的情况

我国古籍数量庞大,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改朝换代之后避讳当权者、为吸引注意或刊刻者修改等,书名多有变动,因此出现较多同书异名的情况。孙殿起注意搜集整理同书异名的信息,并记录在书目的提要中。例如,《成均四书讲录》又名《胡此庵讲录》,《九经集解》又名《介庵经说》,《明季五藩实录》又名《明末五小史》。

3. 4 增加了考证信息

在《贩书偶记》的提要中,孙殿起利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对书籍版本进行考证,辨疑解惑,使人们更加了解古籍的真实信息,如:“《经义述闻》十五卷,高邮王引之撰,嘉庆二十二年刊,此书封面刊有‘嘉庆丙子阮元著’等字,盖出坊间讹造无疑。”这条信息记录了《经义述闻》是高邮王引之所撰写,而此书封面的“嘉庆丙子阮元著”是讹传。关于《经义述闻》,在《贩书偶记》中共有三条记录,除上述《经义述闻》(十五卷)外,另有《经义述闻》(无卷数)、《经义述闻》(三十二卷)。正如《贩书偶记》略例中所说“一书有见于前而仍见于后者,必系卷数不同,或有他较异之处”,而这三条《经义述闻》正是卷数不同。

4 结语

《贩书偶记》出于书商之手,虽然没有像《四库全书》一样写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提要,但孙殿起依据自己长期眼观手经的大量一手资料,翔实地记录了不同著作的客观信息,如版本、作者身世、著作、交友情况等,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目录工具书。孙殿起根据自己的学识,对有些书目做了有理有据的考证,这些内容成为非常宝贵的史料资源。孙殿起生活在新旧文化交融之际,在思想上相较于传统目录学家、收藏家有进步的地方,不拘一格地记录了大量女性著作和外国人著作,这为人们了解此类著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贩书偶记》凝结了孙殿起先生几十年心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古典文献的整理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衡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衡水市志(下)[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1349.

[2] 孙殿起.贩书偶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7.

[3] 张彬.浙江教育发展史[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 206.

[4] 余嘉锡.余嘉锡文史论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7: 534.

[5] 来新夏.古籍整理讲义[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9:91.

[6] 冯汉才.孙殿起《贩书偶记》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目录学
学思想史:回顾与反思
呼唤21世纪的新目录学——柯平教授访谈录
图书馆(2022年10期)2022-11-27 05:44:33
西方目录学课程实践及其对中国目录学教育启示∗
——以谭瑟勒的《目录学概论》课程为例
两校合编目录学教材:从《目录学讲义》到《目录学概论》*
传承与融合并重,创新与超越相继
——管窥彭斐章先生目录学思想
1720年版《弥尔顿诗集》的排版、插图和导字——分析目录学案例研究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的目录学思想探究
山花(2015年16期)2015-02-05 09:12:58
国内外数字时代的目录学理论体系研究进展❋
图书馆(2014年6期)2014-02-12 00:51:54
《孟子》在我国目录学中的地位变迁及原因
天一阁文丛(2012年1期)2012-10-13 07:58:29
数字时代目录学发展的趋势
图书馆学刊(2011年9期)2011-03-18 04: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