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在景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成为一种有益探索,此举能取得拓展阅读推广范围和增加景区文化内涵的双重成效。特别是在当前景区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能为景区增加独特的文化元素,使游客获得身心放松和精神愉悦的双重体验。文章分析了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景区阅读推广的机理,阐述了当前景区阅读推广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优化建议。
关键词:文旅深度融合;公共图书馆;景区旅游;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8.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5)01-0053-04
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该文件明确指出要“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充分表明未来一段时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程度将进一步加深,景区的文化气息将愈加浓厚[1]。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当前,我国景区旅游的形式和内容呈现高度同质化的特征,导致很多游客产生了倦怠感,而独特的文化元素则会赋予景区旅游新的活力,形成强大的吸引力。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度发展,部分景区已意识到文化内涵对景区旅游转型提质的重要性,正在积极寻求文化机构参与其中[2]。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资源存储和传播中心,应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效形式在景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使游客获得身心放松和精神愉悦的双重体验,探索一条文旅深度融合新路径。
1 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景区推广发展机理
1. 1 政策导向
在文旅融合被正式提出之前,促进二者相互融合的描述就出现在相关政策文件中。2017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指出,国家支持在公共服务场所建立面向民众的阅读场所,并提供相关阅读服务。同年7月,原文化部颁布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促进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强化跨行业的文化资源整合[3]。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后,加快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与景区的结合,倡导建立具有旅游和文化功能的新型文旅空间,并明确提出游客聚集区域可以引入文化设施,这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景区阅读推广提供了政策基础[4]。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应在商业景区等地,结合图书阅读和文化展览等形式,打造“文化书房”“文化驿站”等全新文化业态,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景区阅读推广指明了方向。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描述,明确了景区文化服务要探索新道路,形成新体制,构建新机制。
1. 2 需求互补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衡量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公共图书馆是为民众提供教育、知识和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公共图书馆在长期的文化服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可以提供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展览等专业文化服务,能够在弘扬主题文化、促进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5]。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探寻公共文化服务质效提升的转型路径,通过积极发挥自身的资源、空间和服务优势建设文化服务新业态。景区是我国政府为民众打造的可供参观、游览的特定区域,包含自然景观、古建筑、历史遗址等,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基础上,旅游成为民众休闲放松的最佳选择。随着民众旅游频次的增多,不少游客发现全国多数景区的游览模式和内容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严重,游客倦怠感增强,亟须寻找提升旅游体验的新路径[6]。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转型需求和景区提升游客旅游体验需求在政策的引导下逐步走向合作共赢,力求实现“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的有机融合,双方的价值需求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从文旅深度融合角度分析,公共图书馆与景区的协作能够使游客在充分感受景区特有的景观、历史和人文气息后,还能享受讲座、展览等阅读推广服务,获得“身”“心”两个维度的沉浸体验。
2 公共图书馆景区阅读推广现状与问题分析
2. 1 推广现状
当前,公共图书馆在景区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主要分为传统模式和新兴模式两类。传统推广模式包含图书推介、图书共读、文化展览、主题讲座等,新兴模式主要包含服务介入、文创推广、技术创新等。传统推广模式主要通过“图书馆+景点”“图书馆+住宿”等形式,在游客需要身心放松的区域设置阅读服务点,或在景区的文化休闲场所举办读书、文化展览等相关阅读活动,提升景区旅游的文化气息,如浦东图书馆在傅雷故居打造的主题书房[7]。新兴推广模式相对于传统模式的体验感、趣味性和科技感明显提升,也是景区阅读推广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一些公共图书馆主动送服务到景区,通过开辟景区线上阅读推广服务通道、提供景区线下推广志愿服务等形式,让游客体验到沉浸式的文化服务感。文创产品在设计上具有独特性且具备一定的纪念价值,往往会迅速引发游客关注,部分图书馆将阅读推广元素印制在文创产品上,以文创带动游客参与阅读,如:福建图书馆设计了“宣和余韵”茶文化文创挂件,供景区游客选购。随着科技的进步,公共图书馆在景区阅读推广中逐步注入科技元素,主要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开展线上资源推送、打造数字阅读空间或平台、使用VR交互设备等,如:中山图书馆举办“美在斯——南粤风光3D图片展”,展示广东景点风光[8]。
2. 2 存在问题
从实践成果看,公共图书馆景区阅读推广开展成效显著,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景区游客的文旅体验,但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阅读推广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在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下,公共图书馆和景区将重点放在文化设施的共建上,在阅读推广内容和形式上投入的精力有限,导致景区的阅读推广活动主要集中在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方面,新兴模式采用较少,推广形式单一,总体上不够系统,形式大于内容。二是馆藏资源与景区文化内涵关联度不强。有些公共图书馆仅注重阅读推广的旅游效应,围绕旅游资源组织推广活动,忽视了自身馆藏资源价值的挖掘,有些图书馆则更加关注馆藏资源的价值释放,但与景区旅游主题不够协调,无法实现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的共赢效应。三是数智技术设备应用不足。现阶段,虽然已有公共图书馆在景区阅读推广活动中采用新技术设备,但总体案例偏少、比例较低,使用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推送服务较常见,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VR/ AR等数智技术的推广手段较少[9]。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趋势下,合作共赢是景区阅读推广工作开展的主基调,但目前公共图书馆在馆际合作、跨界合作中的意识不强、动能不足,需要深入探索,形成协同联动效应。
3 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景区阅读推广优化策略
3. 1 聚焦推广运营,打造精品活动
当前,多数景区的文化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公共图书馆要根据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要求,将精力转移到运营活动中,从阅读推广的内容、形式等入手,提升推广质效。在资源收集方面,公共图书馆要主动联系景区,深度了解当地旅游文化资源,制定系统全面的旅游相关主题资源收藏规划,丰富馆藏,优化资源架构,特别是要强化旅游特色资源的收集,形成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体系。在资源组织层面,公共图书馆要根据景区主题进行阅读资源的组织,强化旅游阅读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进程,主动开发线上阅读推广空间,同时强化图书馆线上资源和景区信息门户的对接,为景区线上阅读推广开辟快捷文化通道。在活动开展层面,公共图书馆要结合景区的类型和游客普适性文化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强化传统阅读推广活动形式的组合使用和新兴推广模式的适当应用,营造浓郁的旅游文化氛围,通过适当频次、丰富场景的阅读推广活动,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持续优化游客的文旅体验[10]。
3. 2 找准服务定位,寻求价值趋同
在景区阅读推广活动中,公共图书馆应找准自身的服务定位:一是找准服务的景区类型,二是找准自身服务的发力点。在“图书馆+景区”阅读推广活动中,公共图书馆适合在文博院馆、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生态公园等区域建设文化服务设施,开展相应的阅读推广活动,而寺庙观堂、自然保护区等因人文因素或地理空间的限制,不宜开展大规模推广活动。选取对应的景区建设文化设施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主要是为定位目标服务人群和深化馆藏资源利用。在确定合作景区后,公共图书馆要充分结合该景区的区位、景观、人文、历史、客流量等特征,强化馆藏资源的价值挖掘和释放,一方面根据景区的特征选取相应的馆藏资源,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服务优势,强化阅读资源的组织加工和推广策划,使阅读推广活动达到公共图书馆和景区双赢的效果。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输出和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之间形成了双向供需关系,图书馆要精准把握供需动态平衡,通过资源供给调整和活动组织等使阅读推广和文化赋能取得最佳成效[11]。
3. 3 强化科技赋能,升级智慧体验
当前,公共图书馆景区阅读推广活动对数智技术设备的应用水平较低,但从当前政策文件的要求不难看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是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主要趋势,景区的文化内涵也需要多样化的科技手段辅助宣传推广。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应借助新兴技术创新景区阅读推广活动,依托全新的设备和手段为游客提供便捷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首先,公共图书馆应强化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阅读推广平台开发,根据游客的游览位置和阅读需求推送定制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和目标书籍;其次,公共图书馆应在景区的不同游览观赏位置张贴阅读服务二维码,使游客能够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获取景区文化背景的详细介绍和语音导游服务;再次,公共图书馆在景区的固定文化场所可设置相应的VR/ AR虚拟交互设备,让游客可以利用科技设备穿越时空与空间对话、与历史对话,获得深度沉浸的文化体验;最后,公共图书馆可在线上和景区文化场所尝试投入智能服务机器人,为游客提供必要的旅游文化阅读资源和指导,提升阅读推广服务的灵活性。
4 结语
随着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公共图书馆景区阅读推广将朝着精品化、线上化、智慧化方向发展。为了满足新要求,公共图书馆要深度研读文旅融合政策,找准自身阅读推广供给和景区文化内涵需求之间的供需平衡点,不断强化推广运营、策略调整和科技赋能,逐步打造景区阅读推广品牌,形成“图书馆+景区”文旅深度融合成熟机制,实现文旅融合价值共赢。
参考文献:
[1] 陈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十五五”公共文化服务新篇章[J].图书馆论坛,2024(9):6-15.
[2] 张磊,周芸熠,尹士亮.图书馆+景区(公园):文旅融合背景下阅读推广的新模式[J].图书馆建设,2022(3): 113-121.
[3] 张磊,周芸熠,方炜.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景区(公园)”发展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5): 106-113.
[4] 孙祝丽.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模式的探索实践及转型路径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21(5):3-7.
[5] 顾文慧.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路径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2(7):82-85.
[6] 肖海清,黄萍,旷芸,等.文旅融合视角下图书馆阅读推广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J].图书馆,2023(7): 58-67.
[7] 毛开颜,房新越.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公园”阅读推广案例分析:以南京市公共图书馆为例[J].传媒论坛,2023(24):117-120.
[8] 何敏霞,陈小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图书馆+景区”发展模式研究:以高明区“对川书院粤书吧”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3):116-119.
[9] 崔萌.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路径[J].图书馆学刊,2024(1):91-93.
[10] 向海燕.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品牌建设新鉴:以遵义市图书馆“云读山水”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1):68-71.
[11] 江锦才.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J].图书馆界,2023(2):78-82.
(编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