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民阅读,青少年先行。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重要接续力量,通过阅读深刻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青少年具备更多优秀品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成长为国家栋梁。公共图书馆开展面向青少年群体的阅读推广应充分基于其年龄段的特殊生理、心理和需求特征,更多地采用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推广形式和渠道,提升服务质效。文章立足青少年阅读的现实需求,阐述了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主要内涵、现实意义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具体推广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青少年群体;传统文化;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8.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5)01-0039-03
青少年群体是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他们处在身体成长和知识获取的黄金时期,其阅读状况不仅深刻影响自身未来发展,更与国家和民族未来紧密相关[1]。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赓续前行的精神内核,强化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对于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为强化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我国连续多年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2017年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2025年基本构建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201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要求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面向青少年开展阅读指导和相关教育活动,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2]。
1 公共图书馆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内涵与意义
1. 1 主要内涵
根据阅读推广的组成要素,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主要由青少年群体、馆藏资源和阅读环境组成,三项要素协同发力能够使推广达到预期效果。同时,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持续性需要用户的参与反馈,使推广活动不断优化升级[3]。在整个推广过程中,开展活动策划、人员和场地协调是前提条件,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要在保障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追求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针对性,使整个阅读推广活动展现更强的生命力。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公共图书馆作为推广主体,要在各要素齐备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实施环节,强化过程管理,保障管理质效。创新长效发展是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在现有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创新,使推广服务与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相契合。
1. 2 现实意义
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重要现实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中华文明赓续。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应践行初心使命和“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固有职责,通过丰富多彩的推广活动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青少年群体之间的纽带,使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中华文明,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4]。二是构建文化服务体系。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培养的重视,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文件,指导和规范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等活动的开展,公共图书馆作为推广主体,能够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中充分发挥资源、空间和人才优势,逐步构建面向青少年的文化服务体系,形成特色推广品牌。三是促进自身职能拓展。公共图书馆依赖读者生存与发展,服务好读者是本质要求,在外部环境变化和社会关注等多重动力驱动下,面向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已成为阅读推广重要且长期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公共图书馆可通过优势力量调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升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水平,实现形式内容不断创新,服务功能不断拓展,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赋能阅读推广“生态圈”持续拓展。
2 现阶段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机遇和挑战
2. 1 时代机遇
我国非常重视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文件指导和规范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推广工作,同时,近年来不断迭代发展的数字信息技术也为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提供了赋能效应。在技术设备要素加持下,公共图书馆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打破了常规推广活动的时空限制,极大地拓展了服务的空间范围,并保证时效性,有效满足了用户的便捷化需求[5]。数字化推广服务平台的广泛建设使公共图书馆应用数字信息技术提升了碎片化信息服务能力,有效适应了青少年用户的阅读习惯,使传统文化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同时,数字推广平台使阅读推广具有更强的共享性和互动性,能够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为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提供了更加多元优质的渠道,公共图书馆能够通过图文和短视频等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嵌入其中,形成体量短小精悍的文化作品或内容丰富的情景剧,用户更易于接受,体验感更强[6]。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更多的文化遗迹和红色景区成为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重要研学内容,公共图书馆可加强与域内学校、景区景点的沟通交流,精心设计相关课程,使青少年在阅读和实践中更加深刻地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远大志向。
2. 2 供需挑战
面对升级的用户需求,公共图书馆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强化资源建设、创新服务形式、形成专业服务团队成为重要课题。首先,传统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面向整个社会,在资源建设方面需注重馆藏结构和资源的全面性,但目前多数图书馆尚未针对青少年传统阅读推广建设资源库。同时,近年来青少年的阅读习惯迅速由纸质阅读向数字化阅读转变,需要建设对应的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库,在馆内设立相应的智能服务终端,在线上提供相应的资源获取和阅读渠道,这对于很多公共图书馆而言是一项挑战[7]。其次,在服务内容和形式方面,当前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主要依靠馆内阅读经典文化作品或开展相关讲座的形式开展,内容单一枯燥,缺乏吸引力,一些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理念指导下组织开展了相关研学活动,但在实际组织过程中因策划不足,缺乏过程控制,导致研学活动变为旅游观光,失去了原有的阅读教育意义,如何有效创新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内容和形式,需要从业人员进行深入研讨[8]。再次,面向青少年的传统文化阅读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需求特征使用不同的推广服务手段,而目前公共图书馆具备心理、教育等相关教育背景或经历的馆员较少,与开展推广活动的服务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短时间内难以组建面向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专业化团队。
3 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策略
3. 1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机制
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一项持续时间长、系统性强的复杂工程,需要进行科学规范的顶层设计与贯彻落实。顶层设计主要来自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深度研读和广泛的用户需求调研,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组织专业力量进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深度研读,同时通过线下问卷、线上调查等形式广泛收集用户需求,形成基于供需关系的顶层设计[9]。首先,公共图书馆应主动联系地方政府,寻求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相关政策支持,有效提升推广活动开展的合规性、便利性,节约活动开展成本;其次,公共图书馆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服务于青少年传统文化推广工作,形成架构清晰、分工明确的组织团队,根据推广活动开展的目标制定对应的长效机制,并在不断的服务实践中加以优化完善;再次,公共图书馆应构建基于新媒体的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和宣传路径,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够通过当下受众面最广的线上平台接触和参与传统文化推广活动,提升推广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 2 创新内容形式,提升推广吸引力
青少年对一成不变的推广形式会感到枯燥,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公共图书馆应不断创新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内容与形式,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青少年群体普遍喜爱有趣味性和形式新颖的活动,根据这一需求,公共图书馆可采用游戏化的推广方式,在调查不同年龄段用户兴趣点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传统文化阅读的游戏场景,寓教于乐,使青少年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在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将青少年视为活动主体,提升他们的参与感,图书馆可根据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内容打造对应的场景,组织青少年以Cosplay、话剧表演等形式参与其中,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体验主人公的情感,深化阅读体验,同时构建线上阅读空间,提供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阅读参与渠道[10]。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可主动联系区域内的著名文化和旅游景点,对接域内学校,组织开展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通过阅读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使青少年阅读的文化内容在社会实践中得以深化并内化于心。需要注意的是,研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需要进行科学的策划与细致的组织,保证研学活动不会顾此失彼,要强化过程控制,使青少年群体学有所知、游有所得。
3. 3 注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效
面向青少年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涉及很多专业领域,需要具备较高专业素养与能力的馆员参与,青少年传统文化推广的品牌化建设更需要建立专业服务团队,人才培养是实现推广工作质效提升和品牌化建设的关键。公共图书馆可在现有队伍中选拔具备教育教学、心理咨询经历的馆员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同时邀请青少年教育专家对该团队开展专业化的培训指导,提升其综合推广服务水平。为保证推广活动的持续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公共图书馆应面向高校或科研院所引进具备多学科知识储备或专业技能的人才,将其培养成青少年传统文化推广团队的带头人,在长期的推广实践中总结经验、创新内容,构建机制,打造形成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品牌范式。此外,公共图书馆要合理运用考核评价手段调动馆员的服务积极性,采用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价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成效,引导服务团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庄迪.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J].延边党校学报,2023(6):85-88.
[2] 黄珣.公共图书馆面向儿童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实践探索:以江西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2022(6):75-80.
[3] 穆允军,于天指,许文迪.文化传承视域下大学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24(5):32-41.
[4] 汪全莉,邹雅婷,方诗.图书馆青少年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生命力评估及提升探赜[J/ OL].图书馆建设, 1-16[2024-04-17].
[5] 李新.融合传统文化的高校图书馆链式阅读推广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界,2024(1):28-33.
[6] 刘琳琳.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23(22):96-103.
[7] 黄颖,杨贺晴,李双鑫.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实践探索与启示:以东北师范大学具体实践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6):1-7.
[8] 陈魏玮,林世田,张立朝.传承文化根脉铸就服务灵魂:国家典籍博物馆服务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界, 2017(2):44-47,62.
[9] 闫永君.高校图书馆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以辽宁省本科院校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4(2):66-71.
[10] 李海燕.地方公共图书馆面向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实践探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4(2):44-46.
(编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