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探讨

2025-02-17 00:00:00柴厚华
小学科学 2025年8期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思考与实践小学科学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正在走进课堂。它强调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学科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考与实践,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4"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674-6317" " (2025)" 08" " 019-021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科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使命。然而,单一的学科教学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因此,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运而生,它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本文将围绕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展开讨论,探索其实施策略与效果。

一、小学科学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优化教学方法,跨学科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分科教学带来的局限性,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这种整合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跨学科教学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科学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时,学生更容易被吸引并参与其中,主动思考、提问以及分享自己的观点,强化了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随着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增长,学生会逐渐形成自我驱动的学习习惯,进而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爱学习”的人。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是跨学科教学的核心之一。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亲身体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制作能力,这种动手实践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跨学科教学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多元化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想,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素材和灵感来源。

(三)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需求,更要深入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兴趣、能力、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基于此,跨学科教学策略应当灵活多样,旨在创造一个包容性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和内容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进行调整。满足个体需求的核心在于识别并响应每个学生的具体需要,教师通过持续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感状态及潜在挑战,设计差异化的教学计划,比如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下有效学习。此外,跨学科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探索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与自身优势相匹配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这种自主选择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实现深度成长。

二、小学科学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丰富实践活动,提高跨学科教学实效性

在当今教育领域,跨学科主题学习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

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我们可以探索一系列富有创意且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这一自然现象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校园内外进行植物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自寻找并记录下各种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状态变化。比如,可以选择早晨、中午以及傍晚时分分别观察同一片叶子的颜色差异,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利用简单易得的材料如水培豆芽等开展小型实验项目,让孩子们亲手种植几株植物,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改变光照强度或时间长度,并定期测量植株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其对于影响因素的认识。为了丰富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可视化作品。例如,可以指导学生绘制一幅描绘“光合作用过程”的插图,或者用废旧材料拼装成一个模拟生态系统模型来展示植物如何吸收阳光能量制造养分的过程。也可以联系当地社区或环保组织,参与到植树造林活动中去。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向他们普及更多关于绿色生态的知识。此外,还可以发起“绿色小卫士”计划,号召大家共同维护身边的花草树木,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总之,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让不同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而是变成了一次次充满乐趣与挑战的真实体验,这样既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对相关科学原理的理解程度,又促进了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发展。

(二)融合各科资源,优化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之前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还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果。

以《生锈与防锈》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案,旨在让学生不仅理解铁生锈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还能激发他们对相关领域的兴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可以从历史上著名的桥梁坍塌事件说起,比如塔科马海峡大桥因风至颤振而坍塌的故事,引出金属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性以及维护的必要性,这样既增加了故事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深入到化学反应层面,解释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铁会生锈?这里涉及氧气、水和电解质等概念,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或者视频资料来直观展示这个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再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一步讨论温度、湿度等因素如何影响金属腐蚀速度;介绍电化学保护法如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的工作原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并相互学习。为了让课程更加生动有趣,可以设置一个创意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防止生锈”的方法。例如,绘制一幅使用油漆、镀层或其他防腐技术处理过的物体的画面;或者是利用回收材料制作小型模型展示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最后,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是否有容易生锈的物品,并思考如何采取措施避免其继续恶化。此外,还可以组织一次校园内的小型展览,展示大家收集到的信息及提出的解决方案,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完善教学评价,以评促改提升教学质量

完善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评价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为教师提供反馈,帮助他们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以评促改意味着通过评价过程激发教学创新,推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更新,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在《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学评价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首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学生在模拟水循环实验中,需要展示他们对水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来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技能。其次,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来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讨论水循环对环境的影响时,学生需要展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可以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度、创意思维以及最终的展示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的项目作业来评价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型的水循环系统模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进一步综合考查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创新设计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反馈的具体性,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应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计划,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如果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水循环的具体过程理解不够深入,可以增加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四)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新探索

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开展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新探索意味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跨学科学习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以《食物链》这一教学为例,这一课程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一主题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食物链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首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食物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绘制食物链图,并解释每个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作用。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科学绘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结合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如何影响食物链的平衡,如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行动,如减少浪费、垃圾分类等,以保护食物链和生态环境。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如建立微型生态系统,观察不同生物在食物链中的行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食物链的动态变化,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学科融合不当、主题建构不明等问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要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曹志申,祁建怀.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与开发[J].小学教学研究,2024(30):34-35,41.

[2]方同宾.小学科学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安徽教育科研,2024(26):79-81.

[3]王冰蕾.开展跨界整合: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生(上旬刊),2024(9):142-144.

[4]张悦.基于STEM的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4(9):29-30

猜你喜欢
跨学科主题学习思考与实践小学科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维特征、 设计逻辑与实践指引
体育学刊(2022年6期)2023-01-21 08:25:10
STEM教育何以落地中国
跨学科视域下高中化学HPS教学实践
以生态观引领“跨学科主题学习”
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青年时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3:04:32
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6:59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7:04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6:17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