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下课了,学校侧门准时打开,我随着送菜的人潮拥进校园。
我拎着保温桶,坐在体育馆外的阶梯上等。下课铃声在校园里响起,学生们潮水一样涌过来,走近了,分成好几股支流,流向自己的家人。读高一的女儿也急忙赶来。打开保温桶那一瞬,女儿有点失望,说:“又是排骨汤啊。”我的厨艺不好,再好的食材到我手里,大多只能被扔进锅里,煮熟就算完事。若是我想逞强做一些煎焖炸烤的创新,食材的下场大多是死得很憋屈壮烈。
女儿吃了几口,看到树底下有要好的同学,她说过去讲句话。再回来时,女儿脸上满是羡慕地说:“婷婷妈妈做的饭菜好香啊,有芝士焗饭、炸虾球、可乐鸡翅……”她顿时感觉自己碗里的排骨索然无味,放下碗说自己吃饱了,背包离去。我知道,以前在自家屋檐下吃什么都香的女儿,终究在看到别人碗里的饭菜后,心理有了变化。
正当我想自己是否要去哪里学学厨艺时,旁边一个母亲迎来了她的儿子。儿子一打开饭盒就怒了,指责母亲带的饭菜不是他昨晚要求的。母亲解释说自己感冒起晚了,没买到他要的那家店的牛肉。儿子气冲冲地走了,饭也不吃。我看着那留在原地难过的母亲,后背有点发凉。是什么让那个孩子如此理直气壮,甚至都没有过问一句他生病的母亲?我很害怕自己的女儿也成为这样的人,我爱她,但我不愿成为这份爱的奴隶,不愿匍匐在地伺候她,养成她颐指气使的坏毛病,丧失感恩之心。
我决定干点什么,去缝补女儿那颗缺了边边角角的感恩心。我跟女儿说,最近要做课题,又要替休产假的同事上一个班的课,时间很紧,给她送菜的次数要减少了。女儿电话里的声音没啥波澜,反而漫不经心地说:“不来就不来呗,反正送的都是我吃腻的。”我狠下心来,送菜的次数从刚开始的一周三四次,渐渐减到一周一次,再到两周一次,到后来的三周一次。女儿电话里的声音终于有了情绪,问我啥时候有空去学校看她。我继续拿忙碌当理由,跟她说尽量挤时间。女儿竟然说开始想念我煮的排骨汤了。我知道,是时候换一套戏码了。
我再去送菜时,手指头上缠着五六片止血贴,提着两个保温桶。女儿一看到我就飞奔过来,给我一个大拥抱。女儿打开盖子看到里面煳了一点的可乐鸡翅,颜色不红的红烧肉,神色有点诧异。再扭头看到我手上缠着的止血贴,她的淡然绷不住了,关切地问:“妈,你手怎么了?做饭伤到的?”我不再藏着掖着为人父母的苦累,直接说太忙了没时间休息,做饭的时候走神伤到了。女儿的眼里有泪光,她摸着我的手指,叮嘱我以后还是不要忙菜谱的事了,像以前那样挺好的,买骨头,让店家切好,扔进电饭锅煮,这样做起码安全。我忍住内心的喜悦,逗着女儿:“你不是说排骨汤吃腻了吗?”女儿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吃什么都好,能看到妈妈就行。”
母女俩闲聊,我故意问女儿:“班上同学的家长都有经常送饭吗?”女儿告诉我,有不少同学的家在偏远山区,从家到学校,单程都得花两个多小时,他们的家长几个月都来不了学校一次。女儿自言自语着:“这样想想,其实我还是很幸福的啊,起码妈妈能经常来看我。”女儿抱着碗里的排骨汤,吃得津津有味,眼睛也不再往别人的碗里瞅了,她终于真正看见并感恩自己碗里的了。
心怀感恩,所遇皆美好。我很想让女儿知道,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看见每一份寻常付出背后的滚烫爱意,才能避免在日渐平淡烦琐的日子变得麻木不仁,才能看到花开,嗅到花香,让自己的心时刻被所遇见所拥有的美好感动着,进而让自己的生活芬芳满怀。
编辑|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