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光,照亮幼儿园文化传承之路

2025-02-14 00:00:00郑腊梅
安徽教育科研 2025年4期
关键词:开发研究园本课程

摘要:国务院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颁布了相关意见,强调要从幼儿园开始,在整个教育阶段传承非遗文化,并重点构建以中华文化为载体的幼儿园课程和教材体系。这充分说明,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非遗文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非遗文化凝聚了几千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此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在日益消退,所以,幼儿园更应当承担起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积极开发以非遗文化为载体的园本课程。本文从吴山非遗文化入手,研究园本课程开发路径。

关键词:吴山非遗文化" 园本课程" 开发研究

我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民俗风俗,各地的乡土文化也存在差异,经过长期的沉淀,此类乡土文化呈现出了丰富的内涵。目前,幼儿园在建设园本课程期间很少融入非遗文化资源,缺失非遗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各地幼儿园的特色、长久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以合肥市长丰县的千年古镇——吴山镇为例,以期在挖掘当地各种非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研究以非遗文化为载体的园本课程,从而推动非遗文化、特色园本课程的传承和建设。

一、筛选适用于园本课程的非遗文化

幼儿园要遵循如下原则筛选内容:第一是亲身体验。教师要生动形象地将抽象知识传递给幼儿,尽量做好环境和材料准备,用体验活动丰富幼儿的经验。例如“吴山铁字”内容不易被幼儿理解,此时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开展故事改编活动,利用有特色的千年古镇的人和事,组织幼儿自主创编故事,利用传统与现代、老技艺和吴山特色的碰撞与结合,便于幼儿深入了解吴山特色文化。教师也可以基于“吴山贡鹅”等传统文化故事,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传统文学魅力。第二是发展性。幼儿园要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不断发展自身的能力。如幼儿园可以为各年龄段的幼儿设置不同的非遗园本课程发展目标,注意要关注此类目标的整体性和动态发展特点,要结合幼儿实情作出相应的调整,切勿生搬硬套。第三是趣味性。幼儿园可以在园本课程中加入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以调动他们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促使幼儿积极参加各项主题活动。例如,幼儿园可以打造“舞龙舞狮”基地,以教师带幼儿或亲子活动等形式,组织幼儿参观各个博物馆,了解当地的特色物产和传统文化等。也可以由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吴山铁字”制作过程,与幼儿一起参与制作过程,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主题活动中融入吴山非遗文化

幼儿园可以在日常活动或亲子活动中融入吴山非遗文化,并打造与之相关的文化情境,在主题活动中无形渗透吴山非遗文化。

例如,幼儿园可以在国庆期间围绕“庆国庆、爱吴山”主题,开展幼儿绘画活动。幼儿教师要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置差异化的活动方案,以确保幼儿积极参与。教师要在活动开始前,结合幼儿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来设计活动。明确主题由来,搜集有价值的各项资源,设计可以满足幼儿发展需求,与其年龄特点相符的主题目标,并搭建相应的组织框架,在实践期间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为提升幼儿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教师可以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基于“任务驱动”形式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发挥真实情境的作用,放慢活动进度,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与他们一起完成各项有意义的任务,拓展活动主题内涵。幼儿在此类真实的情境中,需要以合作或自主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幼儿构建真知,推动他们的多元发展。

三、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渗透吴山非遗文化

(一)在美工活动中渗透吴山非遗文化

幼儿教师要重视创设主题环境,投放游戏材料,以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情境游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非遗园本课程更需要利用好区域活动,幼儿教师要利用周围有价值的各项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区域活动和吴山非遗文化内容,为幼儿打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环境,便于他们大胆地自主探索,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在大班幼儿美工区巧妙融合“扎染”和“品茶养生”区角,让点餐的幼儿品茶。幼儿起初只是想要喝茶,之后逐渐对茶艺制作产生了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将服装、泡茶工具、茶叶等道具提供给幼儿,用此类丰富多样的材料驱动幼儿积极参与区域游戏。许多品茶的“客人”纷纷开始关注身穿古香古色的服饰、头戴扎染头巾的幼儿茶艺师。接着教师可以变化不同的节气,向幼儿介绍不同的吴山节气习俗,为他们讲解不同节气适饮的茶叶。孩子们在了解各类茶叶的同时,也会了解更多有关节气的知识。他们可以在有品茶“客人”来时,主动向他们介绍茶品,并推荐当下节气适饮的茶。

(二)在游戏教学活动中渗透吴山非遗文化

幼儿一日活动离不开游戏,而幼师设计游戏时,应当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吴山本土有多种多样的民间游戏,如炒黄豆、拉大锯等。同时,幼儿教师也可以围绕一些本土特色民俗活动,进行幼儿游戏改编,如舞龙、京剧韵律操等。

例如,教师可以为中班幼儿编排融合民间舞龙和划龙舟的开场与退场特色的早操,并在其中引入一些经典诗词诵读。师幼在此类互动性极强的韵律操中,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开展合作游戏,或是变化队形等。这可以充分锻炼幼儿的腿部和手部肌肉,提升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也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质。

教师也可以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京剧韵律操活动,让小班幼儿伴随欢快的音乐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模仿小动物。用强劲有力的音乐配合京剧韵律操,不仅可以凸显京剧民族特色,提高其感染力,也可以驱动幼儿积极表现。教师还可以将游戏棒这一民间游戏材料作为船桨,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用游戏棒划小船退场,以提升早操的趣味性。

(三)在教学环境中渗透吴山非遗文化

吴山镇具有诸多地方特色的节日习俗,教师要利用好此类民俗活动,在幼儿园中创建节日氛围,让幼儿体会吴山镇当地的节日习俗。如吴山镇居民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会在家中供奉“灶王爷”,在灶台上放置一些“吴山麦芽糖”等特色美食,以祈盼家人平安顺遂。教师可以联系幼儿家长,让他们和幼儿共同制作“吴山麦芽糖”,学习吴山特色美食制作技能。在临近节日时,教师也可以和幼儿一起制作“吴山麦芽糖”、庄墓圆子、富平合儿饼等,也可以与他们一起设计舞龙头饰,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亲子舞龙大赛”,让他们在热闹的节日氛围中,拉近亲子的距离。

(四)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渗透吴山非遗文化

吴山镇的历史古迹诸多,源自各个时代,如吴山庙、吴山庙起义纪念碑,此类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属于中华文化瑰宝。教师可以开展名胜古迹参观活动,并将此类建筑的历史背景等介绍给幼儿,从而丰富他们的知识,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教师也可以在回园后让幼儿用绘画、捏橡皮泥、搭积木等形式,展示自己看到的历史古迹和传统建筑,并评出做得最像的作品。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根据一些网络图片进行制作,从而提升他们的动手和观察等能力。

(五)在幼儿活动中渗透吴山非遗文化

1.利用吴山小吃开展亲子活动

吴山镇有诸多具有精美外观的特色美味小吃。教师可以面向全体幼儿,开展吴山特色美食制作活动,用该活动强化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乡土情怀。如教师可以在六一儿童节邀请幼儿家长参加“吴山小吃体验会”,让他们与幼儿共同制作吴山贡鹅、吴山挂面、吴山贡圆等吴山特色地方小吃。可以将“美食街”搬到园内操场中,让幼儿充当买卖、品尝各类美食,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深刻认识吴山地方小吃。

2.利用物产资源开展美工活动

吴山镇有网红街,教师可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引入这一资源。如让幼儿以网红街为主题,开展绘画创作活动,并在美工区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也可以将卡纸和橡皮泥等材料发放给幼儿,让他们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根据自己画出来的作品在建构室和沙水区进行搭建。

3.利用传统工艺开展美术欣赏活动

吴山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绘画艺术流传至今,有诸多民间爱好者。当地形成了“吴山铁字”这一特殊文化,具有“中华一绝”的称号。民间艺人在传承“吴山铁字”的同时,发挥现代工艺的优势,通过雕刻、铸造等工艺,形成了诸多名家手迹,其中融合了铁和书法的刚劲和艺术之风,给传统铁字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教师可以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引入“吴山铁字”,深化幼儿对鬼斧神工的“吴山铁字”的感受;或让民间传承者现场为幼儿演示“吴山铁字”的制作过程,为幼儿打造一个“吴山铁字”工作坊,并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安全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亲自体验简单的“吴山铁字”制作过程。教师也可以在民间艺人文字取样、剪裁完成后,让幼儿尝试在铁皮上粘贴、排布文字,让他们在自主拼装中,体会古人的智慧。

(六)在幼儿文化教育中渗透吴山非遗文化

吴山镇汇集了诸多人才和文物,自古至今出现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其在不断地融合发展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吴山文化。吴山文化的底蕴十分深厚,具有显著的幼儿园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吴山民俗文化,改革以往的教学课程,围绕吴山传统文化,开展各类幼儿教学活动,让他们体会优秀文化的魅力,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1.用吴山历史名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吴山属于名人之乡,从古至今出现了诸多名人,如杨行密、杨濛、胡允恭和杨渥等,且吴山镇也非常关注文化教育。此类历史名人的故事各不相同,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此类故事的育人功效。教师可以在幼儿文化教育中引入此类名人事迹,如搜集与吴山名人有关的动画、绘本和影视剧等,组织幼儿参加名人专题教育活动,向他们讲述有育人价值的故事;也可以展示相关的历史事迹或作品,或组织幼儿参观名人故居,让他们现场感受吴山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让他们朗诵、背诵、欣赏与此类名人相关的诗词、书法和绘画作品。

2.利用吴山非遗文化开展非遗进园活动

吴山镇有诸多的非遗文化,例如长丰吴山庙会、“吴山铁字”“九曲黄河阵”等,且都被我国正式列入非遗文化名录中,它们是吴山更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为更好地传承吴山珍贵的非遗文化,幼儿园可以联合专业非遗传承者,让他们为幼儿讲述吴山非遗文化的独特之处。以“九曲黄河阵”为例,该灯会用游艺的形式展示灯的扎制工艺,不仅可以愉悦人心,还具有传承文明的功能,且它也是灯、戏、舞等表演的载体,可以拓展并推动其他艺术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可以联系“九曲黄河阵”传承人,让他们进入幼儿园,现场为幼儿展示长龙飞舞、狮子游街等非遗文化。也可以将“九曲黄河阵”的灯笼制作工艺引入幼儿美术活动。在灯笼制作过程中,要将福、禄、寿、福、安、康等立体字提到灯笼各个面,并将灯场、竹竿和绳子布置成方形和方角通道,从而形成九曲。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其制作过程,然后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以深化他们对吴山非遗文化的理解。

四、采用多元评价,强化幼儿的非遗文化学习热情

有效的评价机制是顺利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有助于幼儿积极参与非遗学习活动。在灯笼制作技艺学习和绘画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该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最终的绘画作品,对幼儿进行科学评价,从而进一步掌握幼儿学习质量。同时,有效的评价有助于教师深刻反思幼儿教学活动。

例如,在幼儿学习完灯笼制作技艺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自评、同伴互评等,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的灯笼制作工艺学习情况进行深入评价,并积极拓展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可以驱动幼儿主动进行二次创作,有助于幼儿深度学习灯笼制作工艺。教师可以用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展示幼儿绘制的灯笼制作过程,由民间艺人进行点评,以拓展幼儿的评价方式,提升幼儿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此外,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往的教学评价倾向于评价最终作品。然而在多元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评价幼儿绘制的灯笼制作过程,将评价工作渗透到灯笼制作工艺的各个环节,尽量正面表扬幼儿,让幼儿保持非遗文化学习热情。

五、结语

吴山有诸多非遗文化,其中包含音乐、戏曲、“吴山铁字”美术、“吴山庙会”民俗和“吴山贡鹅”手工艺等,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细节。幼儿园应当用幼儿感兴趣、易理解的途径将非遗文化融入课程中,筛选适用于园本课程的非遗文化,在主题活动和幼儿区域活动中融入吴山非遗文化,从而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厚植幼儿爱家乡、爱祖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基于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内蒙古师大实验幼儿园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2]牛玉霞,卞小燕.基于南通蓝印花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6):226227.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开发研究园本课程
中高职衔接模式下成本会计实训课程校企合作开发与研究
财会学习(2016年23期)2017-01-07 18:11:09
医疗保险辅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家园联手 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7:03:16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0:42:36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57:15
健康购药指导平台的开发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1:49:42
基于社区精神培育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7期)2016-09-30 16:21:46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5期)2016-06-18 17: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