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赛事管理体系研究

2025-02-14 00:00:00赵心茹秦宇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年3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学校体育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赛事管理体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构建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赛事能够积极回应学校体育发展需求、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以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实践中,体育赛事体系管理存在赛事管理体系混乱、赛事水平不高、赛事目标发展失衡以及竞赛管理机制相对落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对策:不断优化青少年赛事发展理念,以青少年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体教融合为引领,不断推动赛事融合式发展;构建系统科学的青少年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竞赛水平;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赛事体系,完善青少年联赛制度。

关键词:体教融合" 青少年赛事" 学校体育" 青少年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5)-03-032-3-ZQ

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颁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将体教融合作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拉开了深化体教融合改革的序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围绕“教、练、赛”来推进。“赛”就是组织开展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无赛不成体育。要想达到理想的体教融合效果,抓好“竞赛”环节至关重要,打造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将成为推进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的龙头。体育竞赛是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渲染和谐竞赛氛围、促进青少年运动员技术水平及普及程度的提高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学校体育不断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体育竞赛已成为检验学校体育发展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整体上已建立了较为系统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涵盖多层面、多角度,已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教融合为新时期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明确了青少年体育竞赛发展内涵、价值理念以及实施路径。然而反思当下青少年体育竞赛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赛事管理体系进行研究,以期促进青少年体育竞赛更好发展。

1、构建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赛事管理体系价值

1.1、积极回应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需求

体教融合强调要发挥体育赛事在立德树人中的积极作用,开展体育赛事,丰富学生体育活动,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近些年来,在我国诸多政策引领下,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得到了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赛事数量不断增多、赛事水平提高,已成为促进学生体育参与的重要途径。体育赛事具有综合带动作用,一方面既能够活跃学校体育氛围,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构建活力校园;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参与意识。目前我国诸多地区高度关注青少年体育赛事,构建了系统完善的赛事体系,包括多项竞赛项目,能够有效满足当前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参与兴趣。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于不断扩大学校体育竞赛规模,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赛事并享受体育赛事带来的快乐,达到健全人格、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例如,某小学长期举办多样化体育项目联赛,定期进行比赛,学生赛事参与率远高于其他学校。

1.2、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政府高度关注我国青少年发展事业,强调学校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重视德育建设,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积极贯彻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不断发挥不同学科的育人价值,发掘学科育人元素,推动学生全面成长。青少年体育竞赛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校体育又是立德树人建设关键的一环。相关实践证明,体育竞赛能够有效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体育竞赛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通过竞赛能够培养学生养成多种优良品质,如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等。通过参与竞赛,学生能够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独特体验,形成良好的观念意识。体育竞赛作为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相较于单一的体育教学活动,其自身德育价值更为丰富,能够对学校原有的德育体系进行有效补充,不断发挥多元德育功能。

1.3、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参与意识

义务教育体育新课标明确表示,学校体育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体育参与兴趣,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对于学生体育参与而言,培养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更为重要。体育竞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竞争欲望,使其在比赛中拼尽全力,为了胜利而不断努力。学生为了争得比赛的胜利,会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提高比赛能力,从而能够在比赛中展示出优异表现。目前青少年体育竞赛已形成内容丰富的竞赛项目,涵盖多样化体育项目,能够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参与需求。此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过设置多样化体育竞赛,既丰富了学生体育参与形式,同时又能够活跃体育课堂氛围,给予学生更为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例如,江苏省某小学通过定期举办轮滑、花样跳绳等比赛,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体育参与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体育赛事管理体系混乱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主要有两套管理体系,分别是体育部门主管的赛事以及教育部门主管的体育赛事,两套赛事共同构成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从体教融合所指向的发展目标来看,体育部门以及教育部门两套赛事本应协同发展,但实践中两套赛事体系各自为政、管理混乱,在赛事目标、赛事承办、赛事等级报名等方面缺乏有效协同,导致实践中诸多问题不断出现。体育部门举办的青少年赛事主要包括各类U系列赛事、青少年锦标赛等,教育部门举办的主要包括阳光青少年体育赛事、全国学生运动会等。目前两项赛事报名以及运动员等级认证方面存在较多壁垒,尤其在赛事相互认证等方面,不利于青少年体育参与。例如,教育部门举办的部分赛事,青少年学生在申报运动员等级证书时,无法获得体育部门的认可。因此,从长远来看,未来体教融合重点依然在于解决青少年体育赛事发展不健全的问题。针对赛事体系混乱问题,应不断建立健全统一化赛事体系,推动学生参赛朝向可持续发展层面。

2.2、青少年赛事水平不高

从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发展目标来看,其均着眼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助力立德树人建设的价值归宿。然而,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赛事还承担着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任务,强调把竞技人才培养融入学校体育中去,发挥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价值。因此,体育赛事已成为选拔优秀青少年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水平整体不高,尽管在部分项目赛事上取得了诸多成就,为我国人才选拔提供了诸多途径,但整体上来说赛事水平不高,甚至部分项目竞赛水平已多年止步不前。因此,从当下来看,青少年体育赛事依然难以有效胜任当下重任,未来依然需要加强治理。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训练水平不高,训练体系不健全,现有的体育师资力量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竞赛水平,尤其在高水平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中,学生竞赛成绩往往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水平整体上滞后于国外体育强国,训练理念以及训练方法体系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未来亟需构建更有针对性的青少年训练体系。

2.3、赛事目标发展失衡

我国诸多政策文件中明确表示,青少年体育赛事发展要以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为中心,贯彻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因此,体育赛事目标应落实到促进青少年成长层面。实践中,体育赛事发展目标呈现出显著失衡状态,突出表现在赛事目标单维化,为比赛胜利而违背相关客观规律。从青少年所在学校层面来看,部分学校急功近利,为了夺取比赛胜利而造成学生出现严重的“学训矛盾”,过于关注体育训练造成学生文化课程滞后、成绩不理想,长期专注于比赛与训练,以求能够获取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荣誉。从教练员层面来看,训练体系不合理,忽视学生身体发育规律,盲目追求大负荷训练,训练内容与方法过于成人化以及专项化,造成学生“早衰”,后续成长乏力。从教育部门以及体育部门来看,二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赛事发展目标方面各异。体育部门寄希望于通过比赛选拔体育后备人才,促进本地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教育部门更希望通过体育增强学生体质,活跃校园体育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因此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体育赛事发展目标存在“各自为营”的现状。

2.4、竞赛管理机制相对落后

管理机制是学校体育竞赛稳定发展的制度保障,但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的相关制度却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阻碍了学校体育竞赛体系的完善。首先,管理制度存在冲突。从管理方式来看,我国学校体育竞赛依然采用传统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渐进改革”的管理模式,虽然可以充分发挥我国体制的巨大优势,但是也导致组织运行僵硬,管理效率较低。其次,青少年体育赛事管理机制整体上存在。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赛事体系复杂,在赛事管理部门中设置较多非核心部门,导致赛事信息传递不畅,相关赛事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流动。目前绝大多数青少年赛事存在显著的赛事体系不健全,尤其在大型青少年体育赛事中,往往部门较为烦琐,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赛事发展。同时,由于部分赛事信息化建设滞后,在赛事报名、等级认证、资源调配等方面存在效率不高等问题。

3、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管理效能的路径

3.1、不断优化青少年赛事发展理念,以青少年全面发展为中心

青少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储备力量,不断推动青少年发展工作建设能够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大背景下,教育工作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五育并举。体育赛事属于青少年发展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尤其在当下学校体育快速发展背景下,不断优化赛事体系、重塑赛事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树立全面发展的办赛理念。无论是赛事组织方还是学校,都应把握青少年发展理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赛事思维,将相关工作向青少年发展层面靠拢。例如,对青少年参赛报名、后勤保障等环节进行优化,给予青少年更好的发展环境。第二,关注青少年身心协同发展。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敏感阶段,无论教练员还是赛事管理者,都应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一方面关注训练计划建设,不断更新训练理念;另一方面不断优化赛事发展的诸多方面,优化赛事理念。

3.2、以体教融合为引领,不断推动赛事融合式发展

体育部门以及教育部门作为当下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的重要推动主体,在实现体育强国以及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新时期体育部门以及教育部门各自能否充分履行主体责任将决定着青少年赛事发展质量。基于此,作者认为今后应重点从教体两大部门着手,构建协同工作机制。第一,明确办赛目标。如前所述,教育部门以及体育部门在办赛目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体育部门以选拔优秀竞技人才为主要目标,教育部门则以活跃学校体育氛围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为主。因此,较大的办赛目标差异造成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冲突。今后双方应不断明确自身办赛理念,无论对于教育部门还是体育部门,都要落实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层面,推动学生全面成长。在此过程中,双方应积极协商合作,共建共享,不断重视双方本体利益,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赛事体系。例如,围绕运动员等级认证,双方应建立相关赛事互认机制,实行协同化办赛,共同促进青少年发展。第二,不断细化青少年赛事相关事件措施。针对赛事承办与发展,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教体两大部门在此过程中的主体责任,不断细化工作领域,同时强化双方部门之间工作交集点,促进赛事融合发展。

3.3、构建系统科学的青少年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竞赛水平

第一,引入高水平教练员进校园。目前学校体育竞赛教练员主要以学校专职体育教师为主,相对而言其训练能力有限,尤其在高水平竞技中,教练员训练水平将决定着运动员竞赛水平。因此学校在招聘教师过程中可试行探索引入高水平教练员进校园,尤其对于体育强校而言,通过社会性招聘引入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等,能提高竞赛水平以及训练水平。此举能够有效提高学校训练以及竞赛水平。第二,构建科学化青少年训练体系。青少年并非微观意义上的“成年人”,同时其生理机能与成年人有着较大差异,决定了训练中教练员应采用更为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与手段,遵循青少年身体发展规律。因此,今后应加强对基层体育教师以及教练员的培训,针对青少年训练专题,进行系统性培训,提高教练员综合训练能力,循序渐进提高训练水平。第三,构建专项训练大纲。不同项目具有自身个性化训练方法以及训练手段,决定了训练需要进行针对性调整。因此,今后我国应出台相关训练大纲,针对不同项目训练特点,对其进行阶段性划分,包括训练强度、周期、内容等方面,让基层教练员训练中能够有据可依。

3.4、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赛事体系,完善青少年联赛制度

我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大学、中学和小学,构成了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基础。青少年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全面性,推动大中小学赛事一体化与协同化建设,构建由下向上的纵向衔接赛事体系。首先,重点发展基础性的小学体育赛事。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培养体育兴趣、提高运动技术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内通过关注赛事发展,能够有效实现赛事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能够在今后不断实现自身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从目前我国青少年赛事发展来看,小学阶段赛事作为重点,同时亦是难点,整体上显著缺乏重点设计,在赛事内容、赛事服务等方面较为欠缺。其次,构建赛事晋升机制。今后应重点推动大中小学赛事晋升机制,打通上下连接渠道,为学生升学等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1]杨蒙蒙,吴贻刚.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竞赛体系价值、困境与完善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1(10).

[2]钟秉枢,李楠.以数字化赋能体育与健康课程高质量发展[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03).

[3]王姝萌.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05).

[4]于方方,郝文鑫,王戬勋.体教融合视阈下青少年“三大球”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体育教育学刊,2022,38(04).

[5]曲广征,由世梁.体教融合背景下NYBO赛事对促进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发展路径研究——以沈阳赛区为例[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2022.

[6]王云升.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01).

[7]薛鹏飞,曹景川.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49(03).

[8]水杉斌,姚远.教体融合视阈下青少年体育竞赛多元共治实现路径探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1,43(05).

[9]陈市昌,许郭智.我国退役运动员转型体育教师的逻辑动因、发展困境及纾解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11).

[10]赵晓东,刘振,柯勇.基于补短板视角下学校体育赛事发展的现实审视与路径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21(08).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学校体育
新形势下体教融合对南宁市滨湖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要求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当下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中学生体育课堂事故的影响因素及管理
探析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22:27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19:18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2:03:44
如何上好一节乡镇体育课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42:30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