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要关注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方面发展。大单元教学通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可以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实现学科育人的宗旨。本文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关键点,探索了实践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走向了“探究式”教学。大单元教学基于“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单元主题,受到教育和熏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观察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情境创设
在大单元教学中,情境创设非常关键。何谓“情境”,《辞海》的解释是“社会环境”和“具体条件”。然而,大单元教学中的情境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环境”和“条件”,而是一种学习场域,教师需要结合单元教学主题、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学习场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单元主题,在具体情境下完成任务。
(二)任务驱动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创设任务至关重要。大单元教学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教师需要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完成多样化的实践,领悟单元主题。在大单元教学中,一个具体的目标任务可以分解成几个具有逻辑性、层次性的小任务。为增强任务对学生的驱动性,教师可以在任务形式、学习方式等方面改进,使任务的主题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
(一)制定目标,突出学科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应当明确教学主题,确定教学目标。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共五篇散文,分别是《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其中有写人记事类散文、托物言志类散文、阐发哲理类散文等不同类型,学生需要把握不同类别散文的特点,连接课内外的内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新课标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学生需要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所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写作手法,抒发情感。教师可以将教学主题设为“探索散文中的情感哲思”,并细化教学目标。第一,培养文化自信。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散文背后的文化意蕴,理解作者的文化观点。第二,深化语言运用。感受不同散文的语言特点,品味语言背后的情感。第三,提高思维能力。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考散文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探索作者阐发哲理的方式。第四,促进审美创造。体会散文的独特美感,重点领悟散文的形象美、情感美,获得审美体验。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创设单元教学的“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其中,“大情境”是指融合了单元教学内容的情境,在情境创设方法上,常用的手段包括多媒体技术应用、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课堂提问与互动等。教师需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情境创设方法[2]。
比如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选取单元内多篇散文的经典片段,用优美的音频调动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根据音频进行初步判断,这篇散文描写的对象是谁?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握散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情感。
(三)设计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系列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本单元中,教师可以结合五篇散文,为学生创设四个任务,再在四个任务下设计多个小任务,形成单元学习的任务群,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任务一:巧画图,展示独特结构
1.自主阅读单元内的五篇散文,初步分析每篇课文的类型、主题。
2.围绕五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展示散文的主要问题、写作思路。
3.思考散文当中的“人”与“物”,绘制散文中创设的形象。
任务二:深思考,小组展开提问
1.围绕五篇散文展开思考,小组同学互相提问,把有价值的问题总结下来。例如,针对《背影》,学生提问:“父亲买橘子很费时费力,为什么还要故作轻松呢?”又如,学生针对《白杨礼赞》提问:“楠木比白杨材质好很多,为什么作者鄙视它?”
2.思考散文中有哪些“反常”的地方,结合提出的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和讨论,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探索散文的艺术特色。
任务三:演练场,辨析作者情感
1.阅读《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思考作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人生追求,感悟生活哲理。
2.结合单元内的多篇散文,选取一个话题进行演讲,表达自己的情感。
3.鉴别本单元不同的散文类型,讨论散文类型与作者选题、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开展辩论。
(四)优化评价,提升单元学习效果
开展教学评价是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关键。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绘图、讨论、演讲等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学生在不同任务中会有不同的表现,产生多样化的学习成果。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直观反映教学效果。在评价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表现等方面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指导。除了教师评价之外,大单元教学还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教师需要组织小组互评、学生自我评价,让单元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明确单元教学主题,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未来,语文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整体化的教学方式,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教师需要对大单元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任务设计、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蕾.基于任务群思想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创新设计[J].人民教育,2023(01):78.
[2]陈家尧.实现结构化: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J].语文建设,2022(01):41-44.
作者简介: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开发区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