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活教育”理念认为大自然是幼儿劳动教育的“活教材”,能够给幼儿带来无穷无尽的知识,使幼儿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为促进幼儿教育改革、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质量,文章围绕“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全周期种植劳动教育实践展开研究。文章认为,教育工作者应立足幼儿视角,引导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自主学习、和谐发展,同时通过组织播种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通过组织管理活动来增强幼儿的劳动体验,通过组织收获活动来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活教育”理念;劳动教育;全周期种植
中图分类号:G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7-1737(2025)04-0006-03
“活教育”理念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和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强调让幼儿在其中去“做”,鼓励教师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1]。在新时代背景下,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开展全周期种植活动成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活教育”理念无疑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新的方向。教师应深入研究“活教育”理念,结合全周期种植劳动教育展开研究,优化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在“动手”中“动脑”,初步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质。
一、组织播种活动,激发劳动兴趣
幼儿对生命的成长过程充满好奇。在“活教育”
理念的指导下,幼儿园可以基于园所环境开辟种植园。种植劳动教育作为幼儿园的隐性课程,能够提升幼儿对植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培养幼儿爱劳动、亲近自然、喜欢动植物等的情感,对幼儿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依托种植园,教师可以在春天组织幼儿参加播种活动,并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引导,激发其对于种植的兴趣,使其能主动参与到全周期种植活动之中,进而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
例如,在春天来临之际,幼儿面对种植园中长出的各种植物,在与教师、同伴的谈话中表现出了“种点什么”的想法。基于这一想法,教师组织开展了如下系列活动。(1)分享交流。在播种前,教师围绕“种点什么”引导幼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幼儿认为可以种萝卜,因为园里养的小兔子最喜欢吃萝卜;有的幼儿认为可以种玉米,因为食堂做的排骨玉米汤很好喝;有的幼儿想种番茄;还有的幼儿想种黄瓜……为了让幼儿充分了解不同季节适合种植不同的蔬菜,教师借助家园合力,由家长和幼儿进行调查和记录,并最终选出了幼儿最想种且适合种的三种蔬菜:白菜、番茄、黄瓜。(2)整理菜地。确定种植对象后就进入了播种环节。在此环节,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了翻土组和肥料组,随后开始小组讨论制订计划。在种植前,翻土组针对“怎么松土比较好?”“哪种工具适合松土?”
“松土时该注意什么?”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制订了翻土计划。随后,他们自主选择了工具和材料,来到种植园完成了除草、松土、打垄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产生了许多新的认知,如“大家挤在一起挖土时工具容易打到人,所以应该分散开”“最小的铲子和锄头挖不下去,不适合松土”“大锄头拿起来很费事,用小铲子比较省力”“大铁锹由两个人一起用力很容易能翻得很深”……这些认知促使幼儿不断反思、调整翻耕计划,丰富了种植经验,提高了劳动效率,积累了劳动智慧。(3)收集肥料。在除草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在教师的提示下产生了“这些杂草能不能变成肥料”的想法。为了让这个想法变为现实,教师鼓励他们回归生活、集思广益,向父母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经过一番努力,有的小组真的用杂草制成了肥料,并在活动中分享了制作过程和方法。还有的小组在家长的指导下将收集到的腐烂的果皮、兔子的粪便等制成了各种农家肥,为种植做好了准备。(4)选种种植。教师为此次活动提供了白菜、番茄以及黄瓜的种子或菜苗,引导各组自由选择,并教给了他们播种的方法:先用铲子挖一个洞,把种子或菜苗的根放进洞里,用土把洞盖住,再给种子或菜苗浇水。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经历了撒种、施肥、埋土、浇水等环节,完成了种植任务。
通过此次播种活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劳动技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幼儿在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真实的经验,体验到了种植和探索的乐趣,在大自然的“活教材”中收获了知识和技能。同时,土地、种子这些自然元素也给幼儿创造了发挥智慧的空间,给予了他们最丰富、最有意义的生活体验。在播种的过程中,幼儿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并对未来的收获产生了期待,从而对接下来的劳动产生了更大的热情,为全周期种植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作好了铺垫。
二、组织管理活动,强化劳动体验
在完成种植活动后,便进入了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种植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责任感是幼儿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石,它体现了幼儿积极主动、自觉完成任务的态度和担当精神[3]。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定期完成浇水、施肥、除虫、修剪等工作。这个过程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使他们树立对一件事情负责任的态度,培养他们的专注力、观察力和耐心。当然,在管理活动中,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引导他们体会劳动的价值、感受生命的意义,从而促使其发展健全人格,塑造良好品行。
例如,在将全周期种植活动融入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中,教师不仅组织幼儿参加了播种活动,还划分了责任区。幼儿通过自主选择伙伴、分小组讨论等,明确了自己小组的管理职责,并就此展开了行动。具体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1)浇水和除草。在各小组种下白菜、番茄、黄瓜等植物的种子或菜苗后,教师提出问题:“种下种子后它们自己就能发芽吗?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呢?”有的幼儿根据自己家中养花的经验表示应该给种子浇水,有的幼儿根据自己在农村生活的经验表示还要去除杂草。根据幼儿的提议,教师引导各组再分为浇水、除草两个小组,并让他们或根据生活经验,或通过请教他人来确定每天浇水的次数、浇水量、浇水的方式,
以及除草的方法。通过协商,各小组设立了“值日表”,确定了每日浇水、除草的负责人,并要求他们相互监督,共同参与种植管理工作。(2)除虫。幼儿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菜叶上有一些小洞,由此引发了讨论:有的幼儿认为是被小鸟吃掉的,有的幼儿认为是菜叶坏掉了,有的幼儿则认为是虫子吃的。基于此,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了实地观察和探究,最终在一些菜叶底下发现了菜青虫。因此,各小组开始了除虫任务。从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来看,幼儿对于除虫的认识较少,对于除虫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因此,教师设计了关于除虫的亲子调查表,以引导幼儿学习除虫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家长需积极参与其中,并通过亲子互动帮助幼儿查找资料,总结各种除虫方法。比如,有的幼儿与家长观看了自制驱虫水的视频,并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了反复试验,最终利用大蒜水、白菜水、橘皮水、洋葱水、白醋、白酒等制成了驱虫水;有的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糖水、糖醋汁制作了诱虫剂,又用胶水和纸板制作了粘虫板,组合成了“除虫武器”。在如何利用这些“武器”进行驱虫时,幼儿再次遇到了问题,如“驱虫剂怎么喷洒?一次喷多少?”“粘虫板应该放在哪里?怎样放置?”。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将探索的主动权再次交给幼儿,鼓励他们集思广益,同时给予了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启发,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使其在实践中锻炼思考和动手能力。(3)施肥。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与咨询有经验的农民,了解到施肥有很多学问。比如,植物在种植中需要使用磷肥,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如果土壤中磷含量不足,就会严重影响植物的发育,导致叶片细小,根系发育不良。对此,各组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利用蛋壳制作了磷肥原料。此外,还利用杂草、落叶、干树枝等制作了草木灰,定期施肥,满足了植物的生长需求。
如此,教师将植物生长管理的职责交给了幼儿,并始终贯彻“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思想,让他们通过与植物的密切接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潜能,让他们真正经历了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并从中获得了知识、磨炼了耐心、强化了责任意识[4]。
三、组织收获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基于“活教育”理念,教师应引导幼儿在接触自然和生活事物的过程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了让幼儿亲近自然,体验劳动与收获的快乐,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教师在全周期种植劳动教育实践中应该结合前期的播种、管理,激发幼儿的期待,并在秋冬季组织采摘、食品制作等活动,让幼儿真正体会收获的快乐。
例如,教师立足幼儿前期的播种、管理等活动,在秋冬季节组织了“秋收冬藏”特色活动。具体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探寻“秋收”。各组幼儿来到种植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采摘,收获了白菜、番茄、黄瓜等作物。然后,教师组织各组幼儿分享、讨论秋天的丰收成果,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等方式让他们体会大自然的馈赠,如番茄组通过观察番茄的外观特征,了解了番茄的形状、颜色、大小等;通过用手触摸番茄的表面,感受到了番茄表皮的质地;通过靠近番茄用鼻子闻,体验到了番茄的气味。之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了菜肴,品尝了白菜炒肉、番茄炒蛋、清炒黄瓜等美味,
分享了劳动成果,让幼儿深切感受到了劳动的获得感。而面对剩下的蔬菜,教师则引导幼儿思考问题:“这些蔬菜如果短时间内吃不完,该怎么防止蔬菜坏掉呢?”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想到了可以把它们放在冰箱里储存。教师则继续延伸,引出人们通过风
干、晾晒、腌制等多种方法来储存食物的习俗,由此引出“冬藏”活动。(2)解密“冬藏”。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先利用绘本介绍最为常见的冬藏方法——腌制。在生活中,腌制的美食无处不在,这些食物里面蕴含着的不仅是酸甜苦辣的味觉体验,
更是对祖先生活智慧的传承。在教师的鼓励下,各小组积极参与腌制活动,有的洗白菜、有的撕白菜、有的将白菜水分挤出、有的摆放晾晒、有的撒盐巴和调料。经过一番劳动后,幼儿和教师一起将腌菜罐做好记号,贴上时间标签。幼儿则需对腌菜进行跟踪记录。当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中制作腌黄瓜之类的腌菜,让幼儿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如此,幼儿通过采摘、制作美食、制作腌菜等活动,了解了“秋收冬藏”的农业活动,学习了食物储存的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者的智慧,从而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在“活教育”理念中,天地万物都是幼儿学习的课堂,而走进大自然参加劳动、获取实践经验是幼儿获取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幼儿的世界需要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只有他们自己实践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只有他们自己探索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5]。因此,在将全周期种植活动融入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应继续结合四季的变化来设计开发园本特色劳动课程,让幼儿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积累劳动经验、丰富劳动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总之,“活教育”理念为全周期种植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指导,能为幼儿提供在大自然中进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思考探索并获得进步成长的机会。未来,幼儿园应继续将劳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优化全周期种植劳动教育方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王露.“活教育”思想的“五育融合”意蕴辨析及其当代教育启示[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9(1):68-71.
何玉龙,王静梅.幼儿园造花园:“活教育”理念下幼儿种植玩学具模块化设计研究[J].装饰,2022(11):127-129.
王昭君,余咏梅.试论陈鹤琴“活教育”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0):167-169.
刘佳星.让“活教育”焕发时代之光: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内涵与启示[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4(Z2):23-25.
唐惠萍.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幼儿种植课程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策略[J].知识文库,2024,40(14):143-146.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全周期种植活动融入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xczx23-2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丁燕瑜(1991.4-),女,福建晋江人,任教于晋江市陈埭镇龙林中心幼儿园,副园长,
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晋江市先进德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