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对国内已经实施的一系列全民阅读数字平台服务工程建设情况展开调研分析,考察其建设成效与存在不足,并结合北京特色资源优势,对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即“依托北京优秀历史文化内容优势,构建融媒体资源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阅读服务精准性”“加强与北京社区书屋等阅读阵地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开展数字阅读需求与习惯调研,更好地服务于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首善标准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指明了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方向,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同年6月,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书香京城的重要决策,将促进全民阅读工作作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精神和关于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指示,在首都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相关主体应积极促进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的高质量发展,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公共阅读服务的赋能作用,推动涵盖本地、辐射全国甚至面向世界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章通过调研国内已经实施的全民阅读数字平台服务工程建设情况,分析各平台的总体架构、内容资源建设和功能设计等特征,总结其有效经验,旨在为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并结合首都特色资源优势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一、国内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建设现状
当前,媒介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倾向于通过数字阅读平台获取知识和文化信息,因此打造更加完善的数字阅读平台已经成为推进全民阅读的应有之义[1]。国内部分地区已上线全民阅读数字平台(见表1),并在总体结构、资源建设和功能设计上形成自身特色。例如:“浙里办”App将全民阅读服务整合进浙江政务服务平台,打造“浙里办”全民阅读在线平台,有助于高效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协同;“山东全民阅读在线”数字平台和书香河南公共文化平台都聚焦整合多元媒体形态的数字资源和构建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传播网络;“书香武汉”全民阅读综合服务平台依托数字农家书屋App构建而成,以服务乡村阅读为核心,注重发挥新媒体矩阵的传播作用。
总体上,国内一系列优质全民阅读数字平台服务工程相继实施,呈现以下几点特征:一是数字内容资源规模和形态都较为丰富,主要汇集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杂志、有声读物、网络视频等多模态数字化阅读资源;二是数字平台发布形式多元,各省都构建了PC端、移动端、一体机、大数据屏等多端应用矩阵,并借助小程序、App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播内容;三是数字平台基本都设置了登录注册、查询检索、在线阅读、在线购买及支付、相关推荐、在线互动、个人中心等功能;四是数字平台基本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覆盖省、市、县、乡、村等多级渠道,依托新华书店、图书馆、农家书屋、城市书房、社区书屋等各类阅读空间,定期开展阅读活动;五是数字平台利用先进技术,如AI技术等,实现推荐图书分众化、精准化、定制化。
二、国内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建设效果与存在不足
(一)平台建设效果
目前,各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在公众反馈方面,全民阅读数字平台从海量内容中甄选优质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为青少年、老人、特殊群体等用户提供公益性内容服务,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例如,“浙里办”全民阅读在线平台上线仅半年就拥有实名注册用户超105万人,日活用户超2万人,最高日活18万人,贯通各类阅读空间2万余个,归集阅读活动信息9万多条,阅读服务好评率达96%[2]。第二,在政府部门评价方面,部分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甚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的高度评价。其中,“浙里办”全民阅读在线平台获得浙江省委宣传部最高的五星评价,中宣部《宣传工作》简报专门刊发文章《浙江打造“全民阅读在线”提升全民阅读体验》,予以全国推广。第三,在社会影响方面,一些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建立以后,提升了当地全民阅读综合发展水平。例如,2022年4月,“书香武汉”全民阅读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后,当年武汉市居民的阅读总指数上升至78.21点。此外,浙江省在全民阅读数字融合方面表现突出,在线下组织开展了遍及26个边远乡镇乡村的阅读活动,成功打造了多个地区广泛参与且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在线上举办的阅读活动则通过电视、电台、手机App等多种渠道向用户传递不一样的书香韵味[3]。
(二)平台建设存在不足
当前,国内多数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建设时间较短,成效不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其一,数字阅读内容亟待丰富,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对传统出版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的力度较为不足。尽管各地出版单位具有丰富、优质的存量书报刊资源,但是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上架情况来看,还有大量传统出版物未被数字化开发利用[4]。另一方面,新形态的数字内容规模较小。当前,全民阅读数字平台主要提供的数字阅读内容形式有电子书、有声读物和视频课程,而对元宇宙阅读、数字动漫、互动视频及交互游戏等新兴内容形式的开发尚显不足。其二,服务定位有待完善。这主要表现在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在提供阅读服务时存在供需对接不精准、不匹配的问题,尚未构建为用户选好书、推好书、借好书、买好书以及推送阅读活动的智能化、个性化服务体系。全民阅读数字平台亟须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为阅读服务提供定向引导,促使各级单位推出更为匹配、更为精准的阅读产品和服务,缩短用户和服务的距离,以更加精准触达用户[5]。其三,多方资源未有效整合。这主要表现为各类阅读空间、阅读活动、阅读推广队伍较为分散,不同主管部门管辖的阅读阵地尚未形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体系。相关主体需要通过推动数字融合进程,建立多跨协同机制,加强多方资源合作来实现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其四,对用户的数字阅读需求和习惯掌握不够充分。这主要表现为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对未成年人、成年人等不同用户群体的数字阅读动机、偏好等尚未形成清晰认识,尤其是对用户在使用数字阅读平台及载体方面的接触情况了解不够全面,难以有效支撑全民阅读数字平台的建设[6]。
三、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依托北京优秀历史文化内容优势,构建融媒体资源库
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应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旗帜鲜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出一批质量上乘、影响广泛的高质量数字阅读精品,构建优质、丰富的融媒体资源库,旨在将正确导向贯穿于全民阅读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当前,基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抗战精神等红色精神的生动实践,一批主题鲜明、质量上乘、影响广泛的优质出版物不断涌现,如“纪录小康工程”丛书(北京卷),以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党的十九大以来首都发展纪实》《党支部工作法:北京市优秀党支部工作案例选编》等。同时,一批少儿精品出版物的面世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包括“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第三辑)、“我们做新时代接班人”丛书、《时间里的中国:为了去远方》等优质少儿读物。基于这些优质传统出版内容资源优势,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应积极拓展有声读物、电子书、知识库、在线课程、漫画、阅读类短视频等多形态数字阅读业务,充分挖掘内容资源、作者资源,打造和提供体现北京特色的数字精品内容和多业态优质数字阅读服务;筛选一批主题明确、导向正面、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优质数字出版项目与平台,以及网络文学、网络广播剧等佳作,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数字阅读精品服务包,该服务包需要紧密贴合全国文化中心的战略定位[7]。同时,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应聚焦北京历史文献数字化、古都文化大众化普及、北京非遗数字化普及、传统名著数字化推广、传统医学和中医药数字化传承发展等领域,充分利用前沿科技及丰富的数字阅读资源,以立体丰富的形式为北京文化、红色文化等主题图书增添活力,为用户带来新颖的数字化文化体验。
(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阅读服务精准性
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应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阅读服务的精准性,提高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水平,推动全民阅读由“积极倡导”到“深入推进”。精准阅读服务供给机制主要指利用大数据技术智能分析用户行为,进而构建实时感知与预警反馈的闭环系统,即利用AI模型库,多维度抓取、分析并清洗中央要求、省委部署及群众期望的数据信息,实现出版单位在选题策划及出版全链条中的实时审读监控。该系统还涵盖省级主管部门的审核转报、中宣部CIP的核发流程,并能即时反馈市场评价,最终形成一个针对主题出版的实时感知、导向监管与预警的闭环机制[8]。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尤其要发挥数据聚合、精准画像的优势,为高质量内容创作提供科学有效的选题策划、营销推广指导,以数据反哺内容生产,促进内容创作由传统方式向数据驱动下的精准选题转变,提升出版单位的创作生产能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能推送好书、同城活动导读导购等阅读服务,打通全民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以解决好书信息、读书活动触达难题,提升全民阅读公共服务能力。
(三)加强与北京社区书屋等阅读阵地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应着重强调共建与共享的特性,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凝聚社会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阅读权益的实践者和引领者。一方面,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应加强与在京学校、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职工书屋和农家书屋等阅读阵地的合作交流,推动上下游产业有机链接、形成合力;将各阅读阵地数据资源整合起来,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以便于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并据此指导生产工作。同时,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应推动宣传、网信、教育、文旅、社科联、文联等部门,以及市、区、镇、村等管理层级实现业务协同与数据协同,以切实提高书香京城建设的引领力和影响力[9]。另一方面,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应深化与互联网企业等各界力量的合作,推动文学与音乐、戏曲、影视、游戏等文艺门类的多向转化、统筹联动[10];积极与微信读书、咪咕阅读、喜马拉雅等数字阅读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融合丰富的媒体内容资源;通过更广泛的产业融合、技术融合,提升首都全民阅读公共服务能力,突破资源力量整合的难点,为不断推出数字出版精品、满足大众阅读需求提供不竭动力。总体上,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宣传部的支持指导下,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可积极探索“企业运营、业界共建、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阅读资源共享机制,以推动全民阅读的广泛普及。
(四)充分开展数字阅读需求与习惯调研,更好地服务于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全民阅读活动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推广,实现了从活动转向战略、从理念转向实践、从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变革,基本上实现了“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然而,从现有的全民阅读评价体系来看,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仍存在普适性弱、数字阅读指标少等问题,这主要归因于其对用户的数字阅读需求与习惯掌握不充分,导致难以有效评估全民阅读效果。鉴于此,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应面向全体北京市民开展数字阅读需求与习惯调研工作,分析用户对不同媒介数字出版物的数字阅读接触率与阅读量情况,以及数字阅读平台与载体接触状况,并研究成年人群体与未成年人群体的数字阅读动机、偏好,以及对数字阅读资源与服务的期望等,在全面了解用户的数字阅读需求与习惯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全民阅读评价体系,从而推动自身朝着优化数字出版内容消费服务模式、增强公众数字阅读意愿及提升用户满意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奇志,王球云,杨沉.全民阅读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作用关系及其运行机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3(12):50-56.
[2]丛全滋,孙娇.专业阅读推广驱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J].图书馆,2024(01):83-88.
[3]程雅倩,金晓祥.我国儿童阅读推广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2012-2021)[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6):144-150.
[4]张莹.全民阅读事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23.
[5]郭芙蓉,周鹏,杨金焕,等.全民阅读背景下儿童家庭早期阅读发展与支持策略:基于江苏省4088个儿童家庭的调查[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3(12):57-63.
[6]杨方铭,邹鑫.全民阅读发展水平的测度体系、演进特征与发展障碍[J].出版发行研究,2023(10):63-69.
[7]董娜,毛韶华.全民阅读背景下机关读书活动推进策略:以天津市机关读书活动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12):105-106.
[8]宗蕾.新时代全民阅读服务路径探索[J].新阅读,2023(11):6.
[9]黄莹.全民阅读推广联盟的构建模式与发展途径分析:以大庆地区为例[J].参花(下),2023(12):104-106.
[10]吴迪,刘志朝,郭雨丝,等.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跨界与民间阅读组织合作阅读推广模式研究:以燕赵地区为例[J].大众文艺,2023(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