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方向,根据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育人模式需求分析,提出了“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探索,依托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多主体协同育人、深化“三教”改革等,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岗课赛证;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多主体;“三教”改革
On"the"Comprehensive"Educational"Mode"Exploration
of"Integrating"\"Posts,Courses,Competitions"and"Certificates\"
—Taking"Coldchain"Logistics"Technology"and"Management"Major"as"An"Example
Liu"Chuan
Shandong"Institute"of"Commerce"and"Technology"ShandongJinan"250106;
Qilu"Medical"University"ShandongZibo"255300
Abstract:On"the"Comprehensive"education"model"of"Integrating"\"Posts,Courses,Competitions"and"Certificates\""is"an"important"direction"for"the"construction"and"reform"of"modern"vocational"education"system.According"to"coldchain"logistics"technology"and"management"major"of"the"education"model"demand"analysis,this"thesis"puts"forward"the"comprehensive"education"model"exploration"of"integrating"\"Posts,Courses,Competitions"and"Certificates\",relies"on"trainingnbsp;vocational"ability"of"students,constructs"curriculum"system,collaborates"multisubject"education,and"helps"deepen"the"reform"of"\"teacher,teaching"materials,teaching"methodology\""etc"so"as"to"improve"the"quality"of"the"education"for"technical"and"skilled"talents"comprehensively.
Keywords:Posts,Courses,"Competitions"and"Certificates;Vocational"Ability;Curriculum"System;Multisubject;Reform"of"\"teacher,teaching"materials,teaching"methodology\"
我国冷链物流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但仍面临一些困境,冷链物流很多现实难题仍需解决。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有助于补齐冷链物流短板,对冷链物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四五”总体规划指引下,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对高职物流类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育人模式进行探索。
一、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育人模式需求分析
(一)着眼行业发展,优化冷链物流岗位
随着冷链物流产业链日趋成熟,冷链物流已成为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政府和市场逐渐形成合力,共同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政府对冷链物流发展的持续推动,使冷链物流行业迎来新发展格局。由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总量不足,冷链物流区域分布不平衡,冷链物流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服务化岗位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冷链物流加快实行绿色发展,顺应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发展趋势,冷链物流岗位也出现了新的需求。
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对应的职业岗位,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学生缺乏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人才培养规格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没能达到冷链物流企业对岗位新的要求。
(二)紧跟企业发展,调整冷链物流课程体系
冷链物流需求日趋旺盛,冷链物流企业竞争力日益增强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企业需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从知识、能力到素养全方位的提升。冷链物流新技术、新模式的改变升级,使得部分本专业学生就业时先进冷链物流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综合能力仍需要加强,创新思维、信息素养、工匠精神、质量意识、自我管理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的提升还有很大潜力。
积极调整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内容,包括平台课程的公共课、专业课,模块课程的专业任选课,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从引入先进专业技术项目课程转化、企业先进管理及装备操作技能实践的提升,到团队沟通等综合素养的强化,着力打通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就业“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专业发展,积极参与大赛
政府对冷链物流的关注度越发高涨,使得数智化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积极进行行业调研分析,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是近几年成立的专业,学生能参与的专业赛项相对较少,学生参与的技术创新活动、能够展示技术创新成果不足;学生的工程实践、解决问题、创新等能力通过大赛培养得不够,还需要加强大赛引领,提高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
学校应突破面临的瓶颈,重视通过大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就业率。通过参加挑战杯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相关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相关专业行业赛、冷链物流专业校赛等,促进教师提升“双师型”能力,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大学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四)立足培养需求,融入职业证书
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人才培养应主动求新求变。目前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获取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比例仍需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训、实习场所有专业性、安全性、环境温度等要求,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还不足,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存在脱节的情况。
根据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反馈多数认为具有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对就业会起到促进作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1+X”证书制度,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通过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来检验学生对本专业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基本达到从事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技术技能工作的相关岗位要求,培养企业亟须的专业人才。
二、“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构建探索
(一)培养职业能力,“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
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构建探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弹性化的教学制度,切实发挥其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
结合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国家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简介、“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X”等级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施联合企业与学校协同育人机制、岗课融合、课赛证相通;强化基础技能、突出专项能力、重点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校企共同培养、面向职业教学过程、岗位化实习实训、立体化协同育人[2]。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通过冷链物流相关产教联盟和共同体,引入冷链物流企业师资,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优化学生实习实训项目的教育模式创新。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培养体系,把课程内容、职业岗位和“X”等级证书标准对接,通过调研、分析、建立面向岗位复杂多变工作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冷链物流仓储、运输和项目运营、冷链物流装备运维、冷链市场营销与客户管理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通过建立良好的融通机制,在全面发展的岗位要求、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专创结合的职业技能大赛内容、“X”等级证书标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
(二)结合专业实际,构建“岗课赛证”课程体系
结合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发展实际,构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根据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采用集约化教育教学管理,构建平台化、模块化、方向化教学的课程体系。
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优化培养目标、更新岗位要求,开展项目化课程;依托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参照“X”等级证书培训标准,结合职业技能大赛内容,融通“岗课赛证”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目标;从德行、能力、职业精神和创新理念四个方面,设计针对性和衔接性统一的课程内容;按照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实践模块定向培养,构建理实并重的课程结构;设计智慧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教学策略,设置差异化教学进程,实施多级监管督导机制,建立评价指标丰富、多维教学评价的课程活动。
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建设“岗课赛证”融通高效实用的课程资源,开展的专业基础课程有“货物学”“冷链物流管理”“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运筹学”等;开展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冷链技术与装备”“冷链物流设备维护”“冷链仓储与配送管理”“冷链物流运输”“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商务数据分析”“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等。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课前给学生提供“1+X”考核点的数字化资源,课中结合课程能力目标与职业等级证书的对应关系进行讲解并实践拓展,课后通过课堂表现、实操作业等情况进行教学平台数据诊断、改进,统筹安排教学过程。“1+X”证书制度和学分银行制度的有效融通,根据证书质量标准对X证书体现的学习成果提出建议学分,通过学分信息平台科学进行学分转换,相关信息监管、数据统计、过程监控,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拓宽高职教育人才持续成长通道[3]。
(三)多主体协同育人,促进“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构建
根据加快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通过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将拉近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和区域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多主体共同培养符合冷链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基本要求,受行业欢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利于构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
多主体共同搭建冷链物流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学校通过平台建立教师流动站,服务企业员工培训等;校企深度合作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学校与参与冷链物流相关职业技能大赛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企业合作,通过组织教学评价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提升教学装备等发挥产学研用各方势能,共同开展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融合的人才培养。
由于部分实践项目难实施、难观摩等条件限制,目前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现有实训环节的课程以模拟项目为主。基于“岗课赛证”融通,有效运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多主体共同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冷链物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积极整合优势资源,革新传统实训模式,全力创造便利条件,开展专精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可利用集中实训周进行职业技能大赛培训和职业技术证书培训,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四)实施“三教”改革,逐步完善“岗课赛证”融通模式
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部分教师缺乏企业的实际从业经验,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派遣骨干教师参与“1+X”证书、职业技能大赛等师资培训,鼓励教师考取冷链物流相关职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员证书;学校应加大在政策上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认真组织职业技能校赛、选拔赛等。以赛促学促教,促使教师知识结构重构,调整思维方式,贴近实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与学生同发展共成长。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还应该积极从企业引进兼职教师,组合课程团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深化“三教”改革,推动校企合作,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开发建设产教融合教材,使教材内容符合工作实际,面向职业岗位提炼应用情景,梳理实施“岗课赛证”融通应用中的技术技能,设计知识和技能的内容衔接和逻辑顺序[4]。健全教材选用制度,反映行业前沿技术,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发挥高质量专业教材的示范辐射作用。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如何应用学过的专业知识技能解决遇到实际工程问题,对实际工作情景、工作流程不熟悉。通过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方法改革,使知识结构与工程实际需求相结合,多角度融入“1+X”考核知识点,突出赛教融合,将每个课程模块要求细化为各个职业能力专题,引入行业典型生产案例,横向设置若干真实工作情景或问题,设计相关的过渡引导,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围绕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开展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包括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技能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岗位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基础上,共建教学资源库资源认证标准。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提升专业教学信息化水平,资源库“能学、辅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水平,为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服务。
结语
随着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为高职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学校在“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视角下进行探索,结合实际情况,使培养目标更加贴近产业需求,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深化“三教”改革,渗透融合“X”等级证书标准,通过技能大赛互促提升等,推动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职人才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曾天山.试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J].教育研究,2022(5):98107.
[2]李凤香,张莉.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标准与1+X证书制度标准优化融合的路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3):8688.
[3]王婧,徐涵.2010—2022年“岗课赛证”研究综述:内涵演变、基本特征及前景展望[J].教育与职业,2023(6):9298.
[4]乔冰琴,高翠莲.高职专科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新课程体系教学实施路径探索[J].山西财税,2023(10):2831.
基金项目:2022年全国高校、职业院校物流教改教研立项课题(课题号:JZW2022180)
作者简介:刘川(1989—"),男,汉族,山东淄博人,讲师,研究方向:物流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