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新工科建设的背景,社会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开展对应问题分析,并提出对应解决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并开阔思维,本课程进一步丰富了实际案例,同时提出采用讨论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此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新领域知识点理解。通过课程改革、教学思路优化与探索应用三种不同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工程项目管理层面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且为课程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实际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Reform"and"Exploration"of"\"Engineering"Project"Management\"
Course"under"the"Background"of"New"Engineering
Liu"Xuefeng*"Wei"Yong"Xu"Xia
School"of"Urban"Construction,Changzhou"University"JiangsuChangzhou"213164
Abstract:In"the"background"of"the"construction"of"new"engineering"courses,the"society"provides"higher"capability"requirements"for"the"talent"cultivation"of"water"supply"and"drainage"science"and"engineering.To"address"this"challenge,this"paper"plans"to"focus"on"the"teaching"status"of"engineering"project"management,followed"by"identification"of"the"inherent"problem,as"well"as"providing"corresponding"strategy.Based"on"the"rich"curriculum"cases"and"proposed"discussion"teaching,students"may"enhance"the"comperhension"and"explore"more"ideas,resulting"to"strengthen"the"mastety"of"knowledge"points"for"student"in"new"fields.Through"three"different"ways"of"curriculumnbsp;reform,optimization"of"teaching"ideas"and"exploration,the"practical"application"ability"for"students"is"not"only"exercised"in"engineering"project"management,but"also"provide"a"fundamental"basis"for"the"diversification"of"curriculum"teaching"methods.
Keywords:new"engineering;project"management;teaching"reform;actual"case
1"概述
为了应对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层面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这一发展战略。基于此背景,高校教育的发展理念发生了变革,新工科建设将成为推动这一变革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中这一变革包括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发展路径和方向[1]。新工科建设理念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倡导培养综合全面发展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这种发展理念旨在适应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使高校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这一理念下,新工科建设积极推动高校课程的改革,将重点放在跨学科之间的融合上,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以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更是与新工科建设的理念相契合,专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科技人才,具备强烈社会责任感、沟通合作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这不仅符合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期望,也使得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更具有适应性和竞争力。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更加凸显了其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要性[2]。本课程不仅涵盖了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质量和工期等目标的控制方法,更强调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需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能力。这既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也强化了他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水平。随着新工科建设的快速发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改革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则是这一改革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新水平。这不仅有助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更好地融入新工科建设的大局,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3]。
2"课程概述及特点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核心基础课程,旨在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项目管理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课程内容涵盖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以及在给排水工程项目中的具体应用[4]。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概念,掌握项目计划编制、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关键技能。
该课程主要具备以下特点:(1)一次性和独特性的管理。工程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和不可逆性特征,决定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的特征。(2)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综合管理。(3)制约性强的控制管理。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条件下,每个工程项目都有严格的投资成本、质量和功能、时间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
3"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虽然在授课方面有一定的教学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改进。
3.1"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差
本课程涉及经济管理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且以理论知识为主,部分知识点抽象难以理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求将其灵活运用于工程项目中。目前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缺乏真实的工程项目案例分析,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5]。
为了把理论学习灵活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实际案例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1)引入更多的实际工程项目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中的理论知识。(2)安排实地考察和专业人士的访谈,使学生亲身感受项目管理的现实情况。(3)引入更多互动式教学方法。(4)教授并鼓励学生使用实际的项目管理工具和软件,让他们熟悉行业中常用的工具,增加实际操作的机会。(5)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通过综合应用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减轻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好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管理中。
3.2"跨学科整合有待加强
该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和项目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尽管强调了学科交叉融合,但在实际教学中课程可能过于专注于工程项目管理本身,而忽略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如商业管理、法律等,导致学生在特定领域中的深度理解不足,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整合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可以整合来自商业、法律等领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分析在实际项目管理中涉及的多学科挑战和解决方案。同时也可以设计跨学科合作的项目,要求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需要更多跨学科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项目管理的多元性。通过增强跨学科整合,学生将更全面地理解工程项目管理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3.3"实践能力培养有待突出
尽管课程强调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实践环节上还可以更加突出。通过更多的实地考察、实际项目实践等方式,加强学生在实际项目管理中的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理论知识,但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能力有限,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本课程可能过于侧重理论讲解,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无法真正锻炼实践技能。
通过对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改进方案,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6]。学校可以通过引入实际项目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项目的规划、执行和监控阶段。
4"教学体系改革
为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地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学体系改革方案:(1)强化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深入挖掘实际工程项目案例,建立与实际项目管理紧密结合的理论框架,促使理论知识更贴近实际应用。增加实际操作环节,使学生能够在模拟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2)跨学科整合加强。加强与相关专业的合作,引入跨学科的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性。通过设计专门的模块,涵盖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法律、商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培养学生在多领域协同工作的能力。(3)提高互动性。采用更多的互动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项目模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通过互动性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包括实地考察、项目实践等,以培养学生在实际项目管理中的实际操作技能。通过真实项目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工程实践的需求。
这些教学体系改革的建议,可以更好地强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更具实际应用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的专业人才。
5"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可采用讨论式教学。通过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运用分析授课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5.1"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引入实际案例尤为重要。可以选择涵盖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案例,包括污水处理厂建设、供水管网更新等,以展示项目管理在基础建设中的应用,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7]。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给排水项目在启动和规划阶段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与给排水工程质量和安全相关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可能遇到的供应链管理问题,从而理解供应链对项目成功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案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引导学生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共同规划一个给排水项目的启动和规划阶段,包括项目目标、范围、可行性分析和计划。部分小组主要针对工程项目中的潜在风险进行风险管理讨论,共同制定有效的风险缓解措施。其余小组主要对技术应用进行讨论,让学生小组就新技术应用在给排水项目中的场景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观点,从而挑选最佳方案。最后在班级进行方案讨论,让不同小组分享他们的分析、解决方案和经验,促进全班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通过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给排水专业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实际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5.2"考核方式
给排水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采用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教学评价机制需要更好地适应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原有的评价机制采用闭卷考试(70%)和平时成绩(30%)相结合的方式。然而,由于考试时间、试题类型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单纯闭卷考试难以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在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中,故而需要对评价机制进行优化调整。
当设计给排水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以全面考查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建议采用项目/案例分析演示与答辩、项目管理实践报告,以及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课程参与度和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项目/案例分析演示与答辩主要是组织一个综合性的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项目管理理论解决给排水领域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讨论案例,并在最后展示他们的分析、解决方案和团队合作能力,该部分占20%。项目管理实践报告主要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给排水相关的实际项目,并编写一份综合性的项目管理实践报告。报告内容可以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计划、执行过程、问题解决方案以及项目总结和改进建议,该部分占20%。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概念,该部分占50%。平时成绩主要考虑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参与度和课程作业,包括小组讨论、课堂问题回答等,该部分占10%。
采用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同时,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中的表现,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项目管理理论。
结语
通过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不仅仅是在传递理论知识,更是在塑造未来成功的工程实践者。在新工科背景下,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项目管理理论,更清楚自己的目标,同时也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中。因此,“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家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宋吉娜,王君成.“新工科”背景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1,8(87):4143.
[2]刘璐璐.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风,2023(23):123125.
[3]刘永泽,封莉,张立秋.新时代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工程项目策划与管理概论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1,7(S1):113115.
[4]王倩.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冶金管理,2022(07):181183.
[5]杨亚萍,李妍,宋祥龙.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以西安航空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25):176179.
[6]赵东升,张怡文.新工科背景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22(29):163165.
[7]温晓慧,刘将.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32):140143.
基金项目: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30803975185316);2023年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GJY2023002);2022年常州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通讯作者:刘雪峰(1991—"),男,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绿色低碳水处理与风险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