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包容: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困境与弥合

2025-01-22 00:00:00马逸云王少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5年1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

[摘 要]在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数字社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当下发展趋势的同时,却将农村老年群体排斥在信息技术红利之外,导致他们面临着严峻的数字鸿沟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数字包容视角下,探索弥合农村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及弥合路径。研究发现,农村老年群体面临着多重数字包容困境,即工具包容困境、空间包容困境和文化包容困境,需要通过完善包容性政策制度、优化农村数字化硬件供给、推动适老化改造以及营造包容与支持文化氛围等措施弥合数字鸿沟,保障农村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权益,打造高数字包容度的老年友好型社会,提升农村老年群体的数字归属感。

[关键词]数字鸿沟;数字包容;农村老年群体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5.01.054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5)01-0189-04

1" " "问题提出与文献述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1]毋庸讳言,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在万物互联互通的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已与现代生活密不可分。然而,数字化、智能化在成为当下发展的趋势、便利年轻人生活的同时,却将农村老年群体排除在数字化红利之外。对此,国家陆续出台《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等文件,强调要打破城乡数字鸿沟、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从而努力解决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严重落后于城市的问题。同时,数字化时代消弭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让农村老年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建构数字包容型老龄社会的重要举措。

面临“年龄”与“城乡”双重因素叠加,农村老年群体成为被排斥在数字红利之外的重要对象,如何消弭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成为刻不容缓的治理难题,亟待解决。

当前,学界对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问题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1.1" "关于数字鸿沟的类型划分

一是接入沟,即能否接入信息通信技术[2];二是使用沟,即不同主体在使用信息通信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上存在的差异所造成的信息贫富分化问题[3];

三是知识沟,即数字鸿沟不只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差距,更是信息与知识获取和利用能力的差距[4]。

1.2" "关于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

有学者指出,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是数字融入能力欠缺、设备可及性不足、政策法规保障缺位、市场环境引导以及数字文化包容度低等多主体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也有学者认为,数字弱势群体社会融入困难在于受技术、市场、法律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影响[6]。

1.3" "关于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困境与策略

学者们认为老年数字鸿沟困境主要体现在老年群体内部异质性增强、制度设计碎片化、数字包容的社会服务短缺[7]。对此,应从提升数字融入能力、扩展硬件供给、优化制度建设[8]、开展公共信息教育服务[9]等措施着手来逐渐填补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

综合而言,现有研究对于老年数字鸿沟问题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已有研究更多关注整个老年群体,较少关注面临更为严峻的数字鸿沟困境的农村老年群体,且较少从数字包容视角来探讨如何建构数字包容型老龄社会。有鉴于此,本文从数字包容视角出发,厘清当前我国农村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进而探讨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弥合农村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使其共享数字红利与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 "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现实困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城市互联网覆盖率达到85.1%,农村覆盖率只有60.5%;此外,我国60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占非网民总体的比例为41.9%,从年龄来看,老龄人口触网率最低[10]。从统计数据来看,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群体是我国非网民的主要构成群体。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数字鸿沟问题更为严峻。具体来看,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困境主要体现在工具包容、空间包容以及文化包容三方面:

2.1" "技术接入壁垒导致的工具包容困境

数字基础设施是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包容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当下农村地区仍有大规模的老年群体面临“无网可上、无力负担”的数字化接入困境。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覆盖率与普及度明显不足,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资源禀赋限制,农村地区老年群体缺乏固定的收入来源与完善的社会保障,因而难以负担高昂的电子设备购置费用与持续缴纳的网费;此外,数字设备的适老化程度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老年人无法适应复杂的操作指令,仍然以使用功能单一的老年机为主,种种现实原因导致农村老年人缺少融入数字时代和网络技术的信息工具基础,加剧了农村老年群体因无法实现接入而造成的工具包容困境。

2.2" "公共服务获取受限导致的空间包容困境

支付方式数字化影响线下日常活动的支付办结:即使是在我国农村地区,数字支付方式也实现了高度化普及,几乎涵盖了线下各个店面甚至是摊铺,老年人在购物消费时对于扫码支付等电子化支付方式不甚了解的话便会在如今数字消费时代寸步难行。大部分老年人更依赖现金支付方式,还可能面临着收款方现金找零困难的局面。另一方面,出行方式智能化影响空间可达性:现实中关于农村老年人初到城市因为对于智能化、数字化的出行方式一头雾水的实例不计其数……订票时难以操作订票软件,无法通过线上购票方式预订车票;乘车时获取数字大屏的指示信息、车票班次信息、座位信息有困难,可供他们选择的更简单方式仅有客运车,而客运车适用于短途出行,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长途出行的难度过大,种种空间转换的困难使得农村的老年人不得不偏居一隅,活动空间大大受限。

2.3" "社会支持薄弱导致的文化包容困境

选择最大消费者市场,用有限投入获得高收益是利益驱动逻辑的必然选择[11],农村老年人数字消费意愿和能力低,投资者对于农村老年市场望而却步;其次,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空间更为封闭,老年人数字化习得能够获取的外部支持更为薄弱,主要依赖子女反哺、邻里互助等单一途径。然而,农村老年群体的子女大多迁移至城市,当长辈遭遇数字鸿沟难题,子女难以通过视频语音对其进行长期性、精细化的技术知识指导,邻居朋辈也难以做到持续性、手把手的辅导;再加之村组工作人员对数字鸿沟问题关注不足、宣传帮扶流于形式,无法在社会层面形成实质性的数字知识文化反哺。因此,农村老年人面临着由于缺乏来自家庭、市场和社会等多方主体的支持而加剧了数字鸿沟的文化包容困境。

3" " "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消弭对策

3.1" "构建包容性制度与政策支持,保障“银发”数字权

数字鸿沟问题无法自行破解,因而需要发挥公共政策在矫正社会不平等以及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要价值,以制度包容来引导结果包容,为农村老年群体提供数字化保障。一方面,政府要在明确各方主体权责的基础上发挥顶层设计对数字包容的主导作用,引领农村地区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问题的破解;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地区老龄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出台包容性政策条文,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保障其数字融入的权益。此外,政府要制定与数字时代发展相匹配的数字安全法律法规,加快数字时代的法治化进程,强化对数字平台的监管,对强迫使用数字技术的行为进行治理纠偏,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为农村老年人营造安全可信赖的数字融入环境。

3.2" "优化农村数字化硬件供给,给予数字接入权

消除互联网设备和资源供给障碍是提升农村老年人互联网接入率的前提条件。政府是保障农村数字可及性与网络可负担性的主要投入方[12]。首先,政府要大力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向乡村地区下沉和普及,提高数字基础设施的覆盖度,完善乡村地区相对薄弱的数字化硬件条件。其次,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鼓励数字企业开展适老化、无障碍设备的开发,依托税费政策手段推进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等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地区老年群体的补贴与优惠力度,切实降低农村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门槛,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数字终端的普及率,打通农村老年群体实现数字接入的“最后一公里”。

3.3" "推动包容性适老化改造服务,提高数字融入度

建构数字包容型老龄社会并不是数智化技术的堆叠,并迫使所有群体适应各种数字化手段,而是增强数字服务的可选择性与易操作性,进而使得不同群体都能借助数字技术更好地实现社会参与。为使农村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政府应鼓励技术企业对既有应用程序进行适老化改造,在适老化改造上做加法,例如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中应增加语音播报辅助、操作步骤引导等功能,老年模式下子辈可一键代操作,帮助长辈实现远程代预约和操作,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应关注不同主体的服务诉求,坚持线上和线下双重服务提供方式,为老年群体设立人工服务窗口,同时提升公共服务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素养和意识,为遇到数字操作难题的老年人提供引导和帮助,创建更具温度的老年包容型数字服务环境。

3.4" "营造友好包容型文化氛围,获得数字归属感

数字包容型老年社会的构建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更要以人为本。首先,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宣扬积极老龄化的价值理念,塑造老年友好的数字包容文化氛围,减少社会对乡村老年人的数字歧视。为弥合乡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问题,构筑家庭与乡村社会支持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要以乡村党组织为抓手,动员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以讲座答疑、亲身示范、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向老年人传授具有强现实性的数字知识,给予农村老年人充分的人文关怀,同时鼓励家庭、朋辈数字反哺,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数字运用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农村老年群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其自主学习数字化技能与知识的意愿,提升农村老年群体对于数字社会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4" " "结束语

数字化是信息时代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建构数字包容型老龄社会是农村地区银发群体共享数字红利、获取数字赋能的关键所在。然而,数字鸿沟问题的破解不会一蹴而就。未来消弭农村地区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仍需要不断优化数智化帮扶制度,在提升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覆盖率和老年群体设备接入率方面下足功夫,在营造全社会数字包容的文化氛围上持续加码,加快农村老年人数字融入的进程,保障农村老年群体能够在共享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获得包容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习近平作出最新部署[EB/OL].[2021-10-19](2023-11-22). https://news.cctv.com/2021/10/19/ARTIUYmuXsJ9fXqLt6mRlnFy211019.shtml.

[2]孔文豪,吴佳宜,黄思颖. 数字鸿沟与相对剥夺感:微观证据与影响机制[J]. 电子政务,2021(1):110-124.

[3]陈艳红.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应对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5(6):60-63.

[4]赖茂生.信息化与数字鸿沟[J].现代信息技术,2000(12):84-86.

[5]于慧,娄成武.多元协同视角下农村老龄群体数字鸿沟成因与弥合[J].农业经济,2023(12):93-95.

[6]王张华,朱柳.“数字弱势群体”社会融入:内涵表征、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电子政务,2023(11):94-103.

[7]匡亚林,蒋子恒.政府负责任创新下数字包容型老龄社会构建研究[J/OL].电子政务:1-10[2024-05-11].

[8]于慧,娄成武.多元协同视角下农村老龄群体数字鸿沟成因与弥合[J].农业经济,2023(12):93-95.

[9]徐倩.老龄数字鸿沟根源剖判与数字包容社会构建方略[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2):94-101,112.

[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23.

[11]刘奕,李晓娜. 数字时代老年数字鸿沟何以跨越[J].东南学术,2022(5):111.

[12]冉晓醒,胡宏伟.城乡差异、数字鸿沟与老年健康不平等[J].人口学刊,2022(3):55.

[收稿日期]2024-06-24

[作者简介]王少辉(1977—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政务与数字治理。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
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学实践应用的影响
科技传播(2016年22期)2017-03-01 13:27:57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声屏世界(2016年10期)2016-12-10 20:55:56
浅析互联网时代知识沟
商(2016年28期)2016-10-27 08:32:31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财税月刊(2016年5期)2016-08-03 20:49:40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财税月刊(2016年4期)2016-07-04 09:40:01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及其夯实路径
理论导刊(2016年4期)2016-05-16 13:05:15
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
新闻界(2015年11期)2015-11-30 10:16:42
弥合数字鸿沟,构建公民社会
新闻界(2015年10期)2015-11-13 10:21:00
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