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及提高决策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国医疗机构在设备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建立线上评审专家数据库及评分系统,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采购效率;构建供应商线上报名系统,扩大优质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建立供应商库及评价体系,提升供应商的管理质量和信誉;加强采购合同的系统化、信息化管理,确保信息一致性与准确性;实现医疗设备采购全流程可视化,增强各环节的协调性和时效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不断深化,以适应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全流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5.01.027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5)01-0096-04
0" "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信息化建设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提高决策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医疗设备采购领域,全流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还可以显著降低医疗错误和成本,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1]。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2020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已达到594.8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1 097.6亿元[2]。然而,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医疗机构在设备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如系统功能不全、数据孤岛、信息安全等问题。为此,本研究探讨医疗设备采购全流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以期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 "医疗设备采购管理问题分析
1.1" "项目立项决策难度大
在应对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的复杂场景,特别是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中,项目立项决策的难点尤为显著[2]。这一挑战源于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作用,当科室基于自身发展的规划提出年度性设备需求时,尽管这体现了科室间的主动求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带来了需求碎片化和缺少整体协调的问题。每个科室都希望推进自己的学科建设,往往导致对设备的需求数量和种类扩大。作为整体的医院,其财政预算是有限的。在年度性计划的制订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每个科室的需求叠加在一起,通常超出了医院财务的承载能力,从而在预算分配上出现困难[3]。此外,在面临临时性计划的不可预见性和紧迫性时,要求医院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和资金调整,这对医院的资金管理和决策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临时性计划通常关系到临床工作的直接需要,这种“紧急”与“重要”之间的权衡,进一步加剧了立项决策的复杂度。
1.2" "供应商报名方式繁杂
当前,多数医院采购部门要求供应商以纸质资料形式提交报名信息,这一做法虽根植于传统流程,但在现代医疗采购管理中却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首先,纸质文件系统在资料检索和管理上效率低下,且容易因物理存储条件不佳而遭受损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档案管理的负担[4]。其次,手动将纸质资料与对应采购项目关联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工作量,还可能因人为错误导致资料错置或遗漏,从而影响采购决策的准确性。最为关键的是,这种报名方式对供应商而言存在较大的不便,尤其是对于那些地理位置较远的供应商来说,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前来提交资料,这无形中降低了供应商参与的积极性,缩小了医院在选择优质供应商方面的空间。
1.3" "采购评审公信力不足
在医疗设备采购评审的过程中,公信力不足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当涉及医疗设备这种高度专业性和特殊性的设备时,申请使用的部门往往在采购阶段拥有过多的发言权。这种情况下,虽然确保了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采购,但也让整个决策过程容易被个别部门的偏好和专家的认知局限所左右。另外,众多医院在采购评审阶段仍旧依赖于纸质文档处理,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缺乏足够的公信度,容易激起厂商的质疑。为了避免风险,一些医院采取了最低价中标的策略,尽管这一策略旨在减轻医院的财务压力,却以牺牲产品质量和服务为代价[5]。医院无法获得适宜、高质量和配置齐全的医疗设备,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医疗质量的下降。
1.4" "供应商管理欠缺
在医疗设备采购领域,供应商管理的关键性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那些人员流动性高的供应商公司,较高的员工离职率造成一个棘手的问题:即使在保修期限内,医院也可能难以找到相应的服务人员来维护或修理医疗设备,这直接导致售后服务的质量大打折扣。再者,某些信誉不足的供应商在收到款项之后,往往忽视了设备的后期维护,或是无法按照合同中的条款保证质量,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医院的权益。由于缺乏一个全面的供应商管理和评价系统,一些医院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监管盲点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情形下,监控供应商的行为、评估其表现或对那些不负责任的供应商进行有效的制裁变得异常困难。
1.5" "采购合同系统性管理弱
在医疗设备采购领域,合同管理是保障设备质量、维护双方权益的重要环节。由于医疗设备通常涉及多种配置选项,这增加了采购流程的复杂性。缺乏系统的采购合同管理会使医疗设备的验收及后期管理变得尤为困难,影响整体运营效率[6]。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合同金额常常低于预算金额,对于这种状况,如果没有适当的管理系统进行监控和调整,会导致医院难以有效掌握全年预算的使用和执行情况,从而使得预算执行率的统计变得复杂且不精确。
1.6" "医疗设备采购流程脱节
在医疗设备的采购过程中,即使项目已经医院集体审议并批准立项,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采购项目众多、流程复杂且涉及人员广泛,加之时间跨度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信息传递可能出现延误,从而让整个采购流程的效率和连贯性受到影响[2]。手动操作依赖使得每一步骤都需要经办人员逐步登记,这不仅增加了工作负荷,还可能引发信息重复或记录不全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详尽地管理和查询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及其进展变得非常困难,这对后期数据的动态分析造成了不小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整个采购项目全局性的把握。
2" " "医疗设备采购全流程管理信息化对策
2.1" "建立线上专家数据库及评分系统
在当前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信息化策略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线上评审专家数据库及评分机制显得至关重要。该数据库不仅汇集了众多领域的专家,还对他们的专业领域进行了精细划分,旨在拓展专家团队的知识深度与专业广度。与此同时,开发的线上评分系统为处理庞大而多元化的年度采购计划提供了有力支持[7]。系统根据医院的具体需求,从不同科室选拔专家,这些专家以促进医院全面发展为目标,基于临床需求,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对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评估。专家们独立提出意见,并依据既定规则评分。系统整合了专家们的意见和评分,能更全面地调和医疗设备实际需求与预算限制之间的矛盾。此外,线上评审方式大幅简化了传统纸质评分的烦琐统计过程,减少了潜在错误,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在院内评审论证阶段,通过随机抽取专家进行线上评分,进一步提高了评审的公正性与效率。
2.2" "建立供应商线上报名系统
在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流程管理信息化对策中,构建一个供应商线上报名系统是推进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步骤。项目立项后,通过在互联网上公开医院拟采购的项目细节,为各供应商提供了一个直接了解和响应医院需求的平台。进一步地,采购部门与医院信息部门的紧密合作,使得供应商的在线报名信息能够被自动录入对应的项目,这种自动化的数据录入方法减少了手工操作的错误,提升了整个报名过程的准确性与效率[2]。在此基础上,采购部门有能力对参与报名的供应商进行细致的资格预审,涵盖销售资质、财务状况以及信誉状况等多个维度。通过这种方式,医院不仅扩大了供应商的报名范围,还优化了竞争环境,使得更多具备条件的供应商能够参与公平竞争。
2.3" "建立供应商库及评价体系
医院通过逐步完善供应商库,结合信息化手段建立供应商管理和评价体系,可以更系统地对供应商进行多维度的动态评估。具体来说,从供应商产品推介的实际性、价格的合理性、设备到货时间的如约性以及培训和售后服务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并记录存档,可以及时地识别并剔除那些不诚信或不守信的供应商。对于表现不佳的供应商,通过实行约谈和警告,并在必要时将其纳入采购环节的评分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供应商的诚信度和竞争性[3]。此外,及时有效地更新和维护供应商信息,确保所有供应商的销售资质处于良好状态,并能在需要时快速找到合适的供应商提供售后服务,是保证医院医疗设备采购质量安全的重要支撑,这不仅有助于医院在采购过程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也为医院的后期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4" "加强采购合同的系统化、信息化管理
强化合同的系统化与信息化管理将预先录入经法律团队审核的合同范本,当确定中标供应商后,可直接利用已维护的供应商资料填写合同,减少了手动输入数据的错误及工作量。此流程不仅简化了操作步骤,还确保了信息的一致性与准确性。此外,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更新合同状态,并将必要的合同信息及时传输给相关验收工程师,使得设备验收过程更为流畅,通过精确掌控设备采购的每一个环节,医院可以更有效地监控预算使用情况,确保资金被合理且有效地使用。
2.5" "医疗设备采购全流程可视化
在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信息化对策中,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采购流程的全程可视化至关重要。将采购过程细分为八个关键阶段:立项、确定采购需求、供应商报名、评审论证、合同签订、设备安装验收、入库及支付完成。医院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整这些阶段的划分,以确保采购流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而信息化系统能够实时显示每个阶段的完成情况,相关经办人员可以即时查看进度,确保信息的透明性和可访问性。此外,系统自动产生提醒,对超过规定时间未完成的阶段发出警告,督促团队及时解决问题,避免项目延误。通过这种全流程的可视化管理,不仅增强了各采购环节之间的协调性和连贯性,还极大地提升了整体采购的时效性和质量控制能力。
3" " "结 论
本研究深入剖析了当前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研究发现,通过建立线上评审专家数据库、实施供应商线上报名系统、构建供应商库及评价体系,以及加强采购合同的系统化与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医疗设备采购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实现采购全流程的可视化管理,不仅增强了各环节的协调性,还提升了整体采购的时效性和质量控制能力。综上所述,全流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优化医疗设备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以及确保设备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医疗设备采购的信息化建设应不断深化,以适应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注:彭丽娟,通信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潘虹. 资产管理信息化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J]. 商业2.0,2024(5):120-122.
[2]周聪. 电子招标系统下招标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建议:基于医疗设备采购领域[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4):88-90,96.
[3]左志. 急救类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设备工程,2023(19):109-112.
[4]江鑫富,吴超,于强. 基于信息化的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研究与实践[J]. 医疗装备,2022,35(23):58-61.
[5]梁冠玉. 公立医院招标采购全流程信息化建设研究构架[J]. 财经界,2022(35):30-32.
[6]李志俊,徐琳,孙弥环.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J]. 百科知识,2022(27):33-35.
[7]赵梦莹. 三级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2.
[收稿日期]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