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

2025-01-20 00:00:00韩雪阿里甫江·阿不来提艾华
高教学刊 2025年37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职业教育医学生

摘"要:伟大抗疫精神是在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深入挖掘伟大抗疫精神蕴含的深厚内涵,能够为医学生职业教育提供生动的素材,助力医学生成长成才。该文积极探索伟大抗疫精神融合路径,从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教育意义出发,探索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教育的“12345”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职业规划,从而为国家持续输出高质量医学人才。

关键词:伟大抗疫精神;职业教育;医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5)S1-0181-04

Abstract:Thegreatanti-epidemicspiritisavaluableconceptthathasemergedfromthepracticeofepidemicpreventionandcontrol.Thisspiritcanserveasvaluablematerialforthevocationaleducationofmedicalstudentsandcontributetotheirgrowthascompetentprofessionals.Thisresearchaimstoexploretheintegrationofthegreatanti-epidemicspiritintothevocationaleducationofmedicalstudents.Itbeginsbyhighlightingthesignificanceofincorporatingthisspiritintotheireducationandproposesa\"12345\"modelforintegratingiteffectively.Theresearchalsoemphasizesontheimportanceofguidingstudentsintheircareerplanning,ultimatelycontributingtotheproductionofhigh-qualitymedicalprofessionalsforthecountry.

Keywords:thegreatanti-epidemicspirit;vocationaleducation;medicalstudents;occupationalplan;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的战斗中,塑造出的“以人为本、全民团结、无私奉献、崇尚科技、共享未来的强烈抵御病毒的精神”是现代中华民族最显著且鲜明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在2022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强调了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该意见坚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并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协同创新,以有序和有效的方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改革。这不仅提升了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也培养了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为了加速构建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强国,我们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的情况下,医学生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未来支柱,他们在塑造理想信念、提高职业素质和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更需要强化职业教育。202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强调所有的地方和学校都需积极推广和传播这种伟大的抗疫精神。我们需要积极推动“三进”的实施,将其深度整合到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中,以达到协同效益。我们需要真正强化理论解读,集结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深度的研究和解读,以产生一系列具有深度和重要性的研究成果。大学教育鼓励学子们深度理解和领悟伟大的防疫精神的深远含义,使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实际行为中,并且要积极地继承和实施这种伟大抗疫精神,以此激发出更强的精神驱动力,使其在新历史阶段的民族振兴中始终保持年轻的活力。

一"伟大抗疫精神时代内涵

2019年12月以来,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开启了新冠感染抗击战,并取得积极成果,抗疫时代精神内涵丰富,它包括着充满尊重与敬畏的生命至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举国同心,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勇敢无畏,专业团队商讨研究的尊重科学,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命运与共。

生命至上是中华民族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表现。穿着白色的防护服,紧急汇聚,众多的医疗工作者和前线职员把生命放在首位,坚决执行科学且精确的“动态清零”策略,以尽可能地阻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维护公众的生命安全。

举国同心时代精神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中华民族精神。整个中华民族,同风雨、共担当,通力合作,攻克艰难,时时刻刻展现了“举国同心”的伟大抗疫精神。

舍生忘死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敢无畏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始终传承着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英雄精神。众多的医护工作者深知责任的重大,他们坚定不移地向前,日复一日,勇敢地与疾病抗争,这展示了新时代的无私奉献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实践特质中,对科学的尊崇和实事求是。当新冠感染来临,我们的政府迅速制订了一套科学且详尽的应对策略,始终秉承着科学的预防与治疗,并且利用5G、云端计算及大数据等尖端的科技手段来应对这场疫情,以此来实现对公众的科学性保障。

中华民族的道德责任就是共享命运,并且热爱和平。当中国面临疫情的最大挑战时,外国朋友毫不犹豫地协助我们渡过难关。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时候,简单是最重要的,务实是关键。我们的人类命运共享的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致力于提供中国的智慧、策略和实力来应对全球所遭遇的重大挑战。

在防疫的理念里,生命的优先地位被视为首要的基础,这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生命的尊崇和照顾。全民团结是力量的基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精神。思想的方向是舍生取义,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国情怀的执着追求。尊崇科学是一种具体行动,反映了中国人民实事求是的实事求是精神。道德准则中的命运共享,展示了中华民族互相扶持的责任感。

二"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伟大抗疫精神是医学生认识内在自我,摆脱本我视角,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

“理解自我”是古希腊神庙中独特的石碑,就像一座永恒的灯塔,揭示出人们天性中的需求以及最崇高的哲学主张。在大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了解和接受自己,并且不断提升和优化。医学的理想和信仰,就是建立在对医疗的深入了解之上,同时也要有对公众的关怀和对职业的尊重。何为大医?大医者,精诚也。其诚,即伟大抗疫精神所包含“生命至上”的时代精神,救死扶伤是医学生理想信念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生命至上”是每一位医学生必备的品质。“生命至上”的观念一旦渗透到医学生的思维中,他们就能更有效地超越自我,更有力地坚守“小我”的理想和信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医学专业的教学应该特别关注对学生的医德和医风的培育,致力于塑造学生“尊敬生命、救助他人、乐于奉献、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的精神风貌,并且特别关注对医护人员的慈悲之心的教育。

(二)"伟大抗疫精神是医学生发现职业兴趣,找寻自我价值,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途径

大医精诚,其精,即伟大抗疫精神所包含的“尊重科学”的时代精神,作为医学生应该首先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确保自身就职知识科学、准确,深入了解伟大抗疫精神中尊重科学的时代精神,更有利于促进医学生发现职业兴趣,坚定自我价值选择。在实现自我价值中激发医学生对自我的肯定,对国家社会的肯定,从而激发并坚定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疫情暴发开始,我们的日常生活遭遇了一次次的打击。现在,社会和全球的混乱状况看起来越来越严重,这给我们原先的稳定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未知因素。尽管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然而,一些医学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这个问题产生了质疑。在各种文化环境中,一些学生被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所影响,导致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对爱国主义的感情也随之减弱,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变得越来越淡漠。陶行知表示,国家是我们共同的。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职责,那就是爱国。一切精神都应将爱国主义情怀放在首位,因此,医学生目前迫切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更好地将“小我”理想信念融入“大我”伟大梦想中,而伟大抗疫精神就是其集中体现,因此学习伟大抗疫精神有助于激发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更好地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伟大抗疫精神是推动医学生澄清职业价值,达到超我境界,传承中国精神的重要驱动力

“中华之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它融合了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魂魄与以变革创新为中心的现代魂魄。“中国精神”绝对不会过时,而是需要我们通过实际行为来持续塑造,而防控疫情的决心就是最佳的例子。伟大抗疫精神帮助医学生澄清职业价值观,增强了医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的价值认同与真诚热爱。伟大抗击疫情的决心不只是推动医护人员把“个人”的理想和信仰融合进“集体”的宏大目标里,也在鞭策他们走向“超越个人”的层次,成为一个对社会具备贡献的象征。同样,这样的精神也在传递,使得更多的“个人”能够参与到我们的“集体”之中,从而使得我国的民族复兴目标变得更加明确。“中国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核心,其广泛且深邃的含义和重要性。在实现全方位的小康社会,朝着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前行,并且正式踏上全方位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阶段,中国的精神也伴随着这个时代的变迁而持续增强。传承伟大抗疫精神,有利于医学生更好地实质性地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

三"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教育的“12345”模式

(一)"一个工作坊:搭建专业平台,提升自我效能

建立一个课程工作坊,充分发挥工作坊的优势,进而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我效能。首先,一次性的职业教育工作坊能够为一个团队提供咨询和指导,并借助团队的动力来协助个人。其次,职业培训课程有着显著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工作坊的构建依赖于心理指导的原则和团队成员的交流,其设定的环境能够满足团队成员的多角度交流和影响。此外,所有的援助对象都能够从别人那里获取援手,并且能够协助到其他的参与者,这样多维度的互动模式将对思想的推广产生明显的影响。再次,在职业培训课程中,所需的资源是丰富的。在集体中,每个集体的成员都有各自的思想和经历,他们在准备课程时能够参考别人,同时也能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自我,拓宽思想理解,设定行动目标,进而在分享和互动中取得更多的成果。最后,为职业规划课程设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激励参与者自我提升,并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两项转变:融入课程思政,共鸣医者大爱

我们需要改革传统教室中的职业培训模式,由老师主导转向学生主导,并且把课程的教导方法也由传统的讲解模式改革转向更注重分享。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技能,让他们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所需。教学方法过于简洁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唯有当学生们真心热爱并愿意投入到学习中,我们的教室才会变得像他们的家。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沟通机会,可以激发他们在互相启发下产生更多更有价值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

例如在传授医学理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医学生确立“以民众为核心”的价值观,塑造他们的爱国之心、科研之志、全球命运一体化的认知等。同时,我们也需鼓励他们实际执行“健康是我们的责任,生死由我们来承担”的医学生宣言。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团队讨论和表演,或者是创新的戏剧表演,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自我学习热情。通过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使得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见闻、知识和收获。

(三)"三个阶段:注重顶层设计,认知职业本质

医学专业的培训目标并非传授已有职业策略相关的理论,更多的是帮助他们挖掘出个人的潜能及真正的工作愿望,审视自我的工作策略,独立进行思维,构建工作计划,进一步推动教育工作的实施。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医学生,应注重职业理想与职业发展规划辅导。指导学子寻觅他们的梦想工作,激发他们深入研究这个工作的职责要求,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来增强个人能力。对于二、三年级的医科专业学生,我们需要强调他们的专业特质和专业评估指导。协助学生认识到自我的职业热情、技能和方向,同时给出成长指导,以便他们能够精确地认识自我。针对大学四、五年级的医学生,应注重职业分析与人才需求辅导。协助学子研究职场环境和政策,掌握职场现状、社会期望、特定职务的需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由此引起的人力资源要求的改变、有关的人力资源和工作政策的相应法律。

(四)"四条渠道:丰富课程载体,践行医者担当

一是线下集中教学。小班化教学,根据不同年级的需求,将职业教育中所涉及的内容分布在大学五年对学生进行陪伴式教育,知识技能由浅入深。二是线上慕课学习。采用“互联网+协同教育”的思想,利用中国大学的高品质在线学习资料,进行在线授课。通过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与扩充,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热情,从而使得教育成果满足预设的需求,并且成功地完成了教育的目标。三是实习实践。高校搭建桥梁,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提供可实施的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为本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职业规划。四是情景体验。在教授职业兴趣相关课程时,我们会采取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满足教学目标,构建教学环境,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情绪,同时也会给予他们指导,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体验和理解所学,最后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吸收这些理论。

(五)"五种师资:加强师资配置,内化精神追求

在进行医学生的职业教育时,教师扮演着关键角色。只有将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才能真正达成对医学生人文修养的提升。一是职业师资。对于学校的公共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及学院的指导老师来说,他们拥有显著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师们在这个专业领域进行研究,与众多公司和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他们通过生动的例子向学生们阐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二是校友。大量的校友,特别是杰出的校友,为在校学生塑造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材料。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们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往往不知职业规划从何下手,甚至感到迷茫。而毕业的校友与在校生有相同的专业、经历,他们对职场的感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都对在校生起到了很好的参照作用。三是本行业从业者。本行业从业者更加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讲授职业发展与变化趋势、职业环境等方面时,可以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时代性。四是企业HR。以企业HR的角度重点介绍职业能力,帮助同学们直接感受来自市场的温度,使得学生的职业规划更加贴近社会,更具有可操作性。五是学长学姐。学长学姐作为和当前学生有类似求学经历的同龄人,更有共同话题,更有共同心境。榜样的力量在这个期间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结束语

对医学生进行全面的专业培训,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建立对医学的热爱,并能够更优秀地满足医疗保健行业的进步。面对新冠感染的持续威胁,崇高的抵御病毒的决心为医护人员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导向,同时也融入了专门的教育资源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中医药类高校应找准伟大抗疫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契合点,靶向定位,精准施策,切实地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到系统化的高校职业教育中。

参考文献:

[1]刘健,张赛飞.“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及路径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23,36(1):57-60.

[2]郭微微.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5-28.

[3]马学思,苏果云,金姬.抗疫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J].林区教学,2023(4):21-24.

[4]卢文忠.抗疫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应用探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3(3):107-112.

[5]邵斌,刘志刚.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秦智,2023(3):44-46.

[6]王亚娟.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5):11-14.

[7]李璐,陈慧泽.论抗疫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193-195.

[8]周靖方,白占俊.伟大抗疫精神引领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三个维度[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2):16-18.

[9]王春华,杨茂林,徐正东.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路径[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2):68-70.

[10]陈昱臻,李琳珠,唐澜.医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4):17-19.

[11]马俊,程文玉.医学生伟大抗疫精神普遍认同机理及其培育路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3,40(1):53-57.

[12]张平,向薇,武文佳,等.抗疫精神思政工作坊对高职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及应急态度的影响[J].护理学报,2023,30(1):28-32.

[13]郑致成,陶磊,王铭泽.后疫情时代医学生职业认同与职业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39(12):941-945.

[14]蒋春婷,王维,张利,等.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提升路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8):48-50.

[15]王洪龙,黎红梅,肖敏.中医药传统医德精神德育传承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39(4):303-306.

[16]王建东,杨文军.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研究[J].大学教育,2022(3):158-161.

[17]蔡小红.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医德与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与成效[J].高教学刊,2022,8(36):39-42.

[18]钱晓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抗疫精神”的价值与实践[J].大学,2022(36):120-123.

[19]沃野.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逻辑理路[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6):195-197.

[20]闫龙,冯小溪.抗疫精神融入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0(6):96-98.

[21]朱佳妮.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价值与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2(24):62-63.

[22]王晓梅,李海滨,林觐民.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中医药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证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10):1165-1170.

[23]陶庆才.抗疫精神融入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J].浙江医学教育,2022,21(5):268-270,299.

[24]靳琪慧.“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公安院校警察职业素养与情怀培育的路径探究[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20(3):126-128.

[25]秦赞,张敬亚,刘丽.以“抗疫”榜样为载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9):19-24.

[26]苏益民,薛宇,熊潇.“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医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满意度路径探析——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6):601-605.

[27]傅学红.思政元素融入医学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亚太教育,2021(23):69-70.

[28]孟佳怡,马英.疫情下医学生职业荣誉感研究——以大连医科大学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146-150.

[29]苏艺伟.三全育人视域下医学生就业力培养体系创新研究[J].公关世界,2021(4):97-98.

[30]周云.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价值和路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吉林教育,2021(32):67-69.

[31]孙秀丽.新时代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实践路径[J].对外经贸,2021(8):126-128.

[32]于帆.抗疫故事融入医学生思政课的逻辑和路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2):232-236.

[33]邓惠良,张贵锋.“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医学生职业素养与情怀培育的路径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31-32,35.

[34]李肃娜,刘义章.新时期高等院校医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及医学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问题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182,187.

[35]徐雅琴,米晓萍,翟新梅,等.“互联网+”医学职业教育的变革与局限[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4):134-135.

[36]郭丽娜.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重维度[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6):27-33.

[37]冷晓梅.输入·输出·输力:抗“疫”元素融入中职职业生涯教育的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9(4):32-34,53.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职业教育医学生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54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地理教学(2015年19期)2016-01-06 12:00:46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