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体现对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规律的把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启发性和针对性,为新时代青年群体成长成才指明前进方向,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医学院校青年大学生是医学领域的后备人才,其培养状况直接关系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医学院校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性、政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时代新人;高校;民族复兴;新时代;思政课;历史使命;当代中国青年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5)S1-0177-04
Abstract:Sincethe18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GeneralSecretaryXiJinping'simportantdiscourseonthegrowthandsuccessofyoungpeoplereflectshisgraspofthelawsgoverningthegrowthofyoungstudentsinthenewera.Ithasstrongideological,political,enlightening,andtargetedqualities,andpointsoutthedirectionforthegrowthandsuccessoftheyouthgroupinthenewera.Itisthebasicguidelinefor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youngpeopleinthenewera.Youngstudentsinmedi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arereservetalentsinmedicalfield,andtheirtrainingstatushasadirectrelationshipwiththedevelopmentofmedicalcauseinourcountry.Medi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shouldconductin-depthresearchonGeneralSecretaryXiJinping'simportantdiscourseonthegrowthandsuccessofyoungpeople,enhancetheideological,political,targeted,andeffectivenatur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Keywords:thenewgeneration;collegesanduniversities;nationalrejuvenation;thenewera;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historicalmission;"contemporaryChineseyouth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勉励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青年成长成才特点,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科学阐释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新境界。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对加强各领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伟业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青年群体进行考察调研,走进高校和课堂与师生交流座谈,热情洋溢地给青年群体回信,就青年成长成才发表重要讲话,为青年“定制”了成长手册,内涵十分丰富,这些重要论述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内在统一的整体。
(一)"牢固树立理想和信念,是新时代青年走向成才的精神支柱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之于个人、社会、国家具有重要指引作用。理想信念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广大青年,强调:“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2]”首先,理想信念之于青年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青年阶段是成长成才的“拔节孕穗”期,迫切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担当强国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3]”理想信念缺失,人生之路就会走偏走斜,误入歧途。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就容易得“软骨病”。其次,青年要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2]。理想信念要有根可扎、有迹可循。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守初心使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最后,青年的理想信念要与承担的使命任务高度契合。“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4]”虽然每一个青年选择的职业不同,具体的人生目标有差异,但是只要将个人的“小我”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我”,人生价值才会绽放出绚丽之花。
(二)"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首先,青年要肩负起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5]。新时代青年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剧中人”,也是“剧作者”,使命无比光荣、责任无比巨大,要始终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次,青年要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最需要的地方,勇挑重担。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广大青年,“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6]。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许多急难险重任务,挑战越大越需要发挥青年群体舍我其谁的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广大青年在脱贫攻坚一线、在科技攻关岗位、在抢险救灾前线、在疫情防控一线、在奥运竞技赛场、在保卫祖国哨位,以及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刻,广大青年始终“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3]。再次,青年要为世界和平发展作贡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中指出:“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希望中外青年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7]”新时代青年要胸怀天下,积极弘扬和传播天下大同、亲仁善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三)"敢于吃苦碰硬,磨炼强大意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吃苦耐劳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与过去那种经常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相比,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沐浴在物质更加充沛的年代,其吃苦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新征程上青年依然要永葆能吃苦、敢碰硬的精神品质,磨炼钢铁意志,随时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首先,敢吃苦是新时代青年建功立业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8]”广大青年要在砥砺前进中磨砺自我,始终保持不畏艰难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无数仁人志士艰苦奋斗的奋进史,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创造出各种奇迹。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才能取得成功,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新的贡献。其次,青年敢于吃苦的表现是要大胆创新、投身实践,不断追求卓越。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9]。要求广大青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新时代青年要敢为人先,推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学以致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掌握真才实学,不断追求卓越。
(四)"矢志艰苦奋斗,成就出彩人生
中国青年历来是有伟大奋斗精神的群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青年群体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的奋斗历程,认为“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10]。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出现了一股与青春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亚文化,如丧文化、佛系生活、躺平心态等思潮在部分青年群体中盛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2]。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立足自身岗位,在建功新时代中找到成就出彩人生的舞台;要“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11],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努力成为行家里手、行业翘楚;要敢于肯硬骨头,敢闯敢干、锐意进取,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劲,既敢作敢为又善作善成,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培育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理论遵循。医学生是医学领域的青年后备人才,其培养状况直接关系我国医学事业发展。高等医学院校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和要义,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
(一)"培塑国之大者,坚定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其中健康中国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具体要求。新时代医学生是健康中国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储备和人才保障。医学生要深刻感悟“选择了医学,就要忠实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在医疗领域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医学生要正确面对理想和现实、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的矛盾,自觉提升医德素养,牢记“国之大者”,把个人的医学梦与助力健康中国的强国梦、民族复兴梦相结合,心系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心系人类健康福祉,担当我国医学发展的使命任务,实现有意义、有价值的医学人生。
(二)"强化奋斗精神,引领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
从事医学事业需要饱含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医学核心课程大体包括临床医学专业领域及相关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技能模块课程以及实习类课程,呈现出种类多、课时量大、难度系数高的特点。为避免将来走上医学工作岗位可能面临的本领恐慌,医学生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积累科学知识,要围绕“敬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聚焦“精业”培养精湛的职业技能。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医务工作者强化奋斗精神有过这样的寄语,“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12]。医学生要悉心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要砥砺奋斗、追求卓越的深刻教诲,在医之初开始逐步培塑勤于奋斗、爱岗敬业、不怕困难、精益求精、履职尽责和服务人民的职业精神。
(三)"涵养高尚医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医学是直面生命的科学。医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生命观[13]。形成良好的医德素养是医学生成长为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德”与“才”的关系,寄语青年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医学高等院校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要涵养高尚品德的寄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医学教学总体规划,注重融入“以医报国,服务社会”的职业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价值立场和“医者仁心、敬佑生命”的仁爱精神,培塑医学生职业技能与秉承高尚医德、坚定职业操守相结合,确保其成长为有德有才的“正品”。
三"着力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4]”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理念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在更广范围、更深层面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价值教育和道德引导。医学高等院校要结合医学类专业特点,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培育相结合,将灌输与启发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一大批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医学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指导课堂教学,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课堂教学是传播先进思想观念、教授科学价值理念、培养政治素养的主要途径。一方面,要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4]。为此,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课堂,在教学中,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把思想政治理论大道理与分析医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小事例结合起来,克服理论说教式的“强灌”方式,以共情理念引发学生共鸣。如讲到人生观时,结合医学专业学习压力大的特点,要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引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及其他名医在年轻时勤奋学习、为医学事业奉献终身的事例,让学生从大人物在青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中感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从而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要发挥专业类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学会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因此,医学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时,要把医学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奋斗精神、科学家精神、担当品格、高尚医德医风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人文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确保培养的医学生德才兼备、又红又专。
(二)"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隐性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是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其承载着一所学校的人文内涵、价值追求、精神文明,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事作风、思维模式[15]。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融入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将有效激发医学生的创造活力,形成向上向善的校园风貌,增强育人实效。要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突出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合理布局校史馆、修缮杰出人物雕像,加强校园历史文化宣传,集中展示校内知名医务专家、教学科研人员的心路历程。组织符合医学院校特点的校园文艺大赛,形象化演绎医务工作者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奉献精神和大爱故事。利用医护专属的特殊节日举办纪念活动,开设名医名师大讲堂,让富有医者大爱,享有崇高美誉的医学工作者或青年群体现身说法,传颂先进事迹。医科类院校要注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让医学生时刻浸润于红色文化、校园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刺激医学生感官视觉,潜移默化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指导实践教学,注重人文素养外化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医学生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把涵养高尚医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在医学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求学时期是医学价值观养成的“拔节孕穗期”,良好医德素养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医学高等院校在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把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医学生专业运用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一要开展医德医风社会调查活动。教员确定主题,明确目标,通过带领医学生调研医疗机构医患关系,某些特殊疾病群体的现实状况,访问名医大家聆听其人生感悟等,使学生感知医患关系现状,有的放矢涵养医德素养。二要开展有医学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医学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医学院校要经常性组织带有医学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激励全体医学生走出校园宣传健康知识,为孤寡老人带去力所能及的医学健康服务,争当抗疫志愿者,让医学生身体力行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让高尚医德思想和人文素养的种子在医之初就落地生根。
四"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高等院校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的基本要义、思想精髓,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完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制度体系。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不仅能够突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也能增强医学生献身医学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医学高等院校铸魂育人的重点工作和重要抓手,有助于激励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奋斗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和涵养高尚医德,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领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又红又专的好医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5-11(2).
[4]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0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9-9(002).
[7]习近平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N].人民日报,2021-08-12(1).
[8]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01).
[9]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01).
[10]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5-1(2).
[1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曰报,2018-5-3(2).
[12]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N].人民日报,2020-3-17(001).
[13]史敏,魏琪,李倩,等,敬畏生命观对医学生医德培养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5):630-633.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15]吴永刚.对红医精神涵养医学生“初心”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3):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