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医学生实习前阶段实施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5-01-20 00:00:00王长丽苏锦清叶广彬宾晓芸梁凯芬
高教学刊 2025年3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医学院校思政教育

摘"要:该文通过论述“三全育人”这一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医学生实习前阶段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总结医学院该阶段开展传统思政教育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医学生实习前阶段开展思政教育的新路径。该阶段的思政教育需要提升教学者和医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切实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强化榜样模范作用、融入地域和红色文化拓展思政课程内容及建立长效反馈监测机制,以期进一步完善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育人保障及满足医学生对个人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三全育人;医学院校;医学生;实习前;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5)S1-0169-04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importanceofpre-internshipideologicaleducationformedicalstudentsinthecontextoftheneweraof\"Three-WholeParenting\",andsummarizesthecommonproblemsoftraditionalideologicaleducationcoursesinmedicalschoolsatthisstage,soastoexplorenewpathsofideologicaleducationforpre-internshipmedicalstudents,i.e.,toraisetheimportanceofideologicaleducationforteachersandmedicalstudents,effectivelycombinestudents'professionalspecialties,strengthentheroleofrolemodels,expandthecontentofideologicalcoursesbyincorporatingregionalandredcultures,andestablishalong-termfeedbackandmonitoringmechanism.Inotherwords,itisnecessarytoraisetheimportanceofteachingstaffandmedicalstudentstotheideologyandpoliticseducation,effectivelycombinestudents'professionalspecialties,strengthentheroleofrolemodels,expandthecontentoftheideologyandpoliticscoursesbyintegratingregionalandredculture,andestablishalong-termfeedbackandmonitoringmechanism.Thepurposeistofurtherimprovethesocialguaranteeofmedicaltalentsandsatisfytheneedsofmedicalstudentsforpersonaldevelopment.

Keywords:Three-WayParenting;medicalschools;medicalstudents;pre-internship;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1]。自该政策提出和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各教育教学部门自上而下进行相关改革。近年来,尤其在遭受新冠病毒感染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群体对医学专业和领域产生了更多的认同感和期待值,也对该行业人才的需求大幅提升。为此,传统的医学教育中注重学生知识技能而较为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和群众的需求,新一代医学生的教育工作存在新的培养方向和要求,即既要医学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在熟练掌握程度上的拔高,也需要加强其个人医德医风、人文关怀以及价值取向等思政层面上的启发和引领。据数据显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立足于医学生实习前这一重要阶段的思政教育的研究和探讨存在较多空缺,因此本文将充分挖掘医学院校医学生实习前阶段思政教育元素和实践途径,进一步落实培育大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医学生实习前阶段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实习前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习生实习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落实实习前教育育人功能是“三全育人”的要求,也符合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同时,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医学生进入医院临床实习阶段后,需要在不同的专业科室内进行不同周次的轮转学习,学校再难以集中开展思政教育,面对面的交流很少,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实习生的思想动态,思想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2]。为此,医学院应当抓住实习前教育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加强对医学生的思政引领教育。

(一)"紧扣“三全育人”教育背景,落实思政教学重要任务

教育始终是国之大计,是培育国之栋梁的必要途径,是铸牢国家发展根基的关键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强调国家需要注重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其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次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科教育、理论实践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相结合,使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获得思维、品格与素养上的引导和提升[4]。医学这一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里不仅涵盖着科学,也与人文有着紧密联系,“懂人文,精医术”向来是对医生的基本要求。因而,开展医学生实习前阶段的思政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切实完成思政教学任务的有效方式,是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体现,是医学生对于人文板块的学习和补充。

(二)"完善医学院育人制度,衔接医学生进阶转变

实习前阶段,是医学生在大学阶段里情绪波动和心境变化较大的时期,医学生要对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回顾总结,又要面对学习环境和个人角色即将转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结合该时期的特殊性,开展针对性的思政教育,以正能量的方式开导和鼓舞学生勇于面对、敢于挑战未知的风险和困难,促进医学生精神境界和思想水平的提升,对该阶段医学生所产生的迷茫和焦虑情绪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可见,在实习前阶段合理安排专业课程复习的同时,注重医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关注医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体现着医学院育人育才的基本理念,也成为了顺利衔接在校医学生向实习医学生转变的通道。

(三)"培养和提升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

医德是一名合格医务人员所具备的职业道德,是医学层面里社会主义道德的生动展现。医务人员医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准,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高等医学院校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德教育,而实习前阶段,又是医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衔接的重要转折点、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与定型的关键时期[5]。为此,医学生实习前阶段的思政教育具有积极的人生导向作用,有利于医学生职业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的正确养成,有助于医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面临各种状况时作出合理评判和应对,进而促使个人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双重实现。

二"医学生实习前阶段传统思政教育的现存问题

医学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医务工作者的摇篮,只有从源头入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快构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与水平,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和医疗资源的需求[6]。但目前关于医学院校在医学生实习前阶段开展的思政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包括该阶段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不够系统、教学经验的累积和研究成果比较缺乏等。因而发现医学生实习前阶段传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总结是对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前提,是对医学生思政课程教学进一步深入的保障。

(一)"该阶段传统思政教育形式缺乏创新性

纵观目前的医德医风培训,多以讲座形式呈现,占据了成本低、受众多的优势。但是,面对医学生对医德医风重要性认识参差不齐的现状,讲座这种单一形式早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7]。该阶段思政教育以多班级、多学生同时参与的讲座形式展开,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对此类“你讲我听”的较为枯燥的授课模式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厌倦情绪。同时,该形式授课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生难以吸收课堂知识,或把握课堂的重点要点和中心思想不够全面。此外,该阶段的思政教育与该阶段学生的思想特点、思想困惑不够密切结合,大部分课程在按部就班地完成思政教学指标,课程教育形式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

(二)"该阶段传统思政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该阶段传统思政教育课程内容以宣扬和讲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党和国家重要思想理论为主,没有针对医学生专业内容、领域和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转变和设计,不能深入结合医学生即将步入的临床阶段可能发生的实际状况、现实问题进一步剖析。可见,该阶段传统思政教育不够深入地引导医学生学会在重要思想、精神和理论的学习中领悟医学人文、医学情怀,没有与医学生学科特点、职业道德要求相融合,不能完全达到强化实习前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由此导致医学生对各类重要思想、精神和理论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阶段,不能透彻地将其应用于个人未来救助患者的使命和医疗事业的贡献上。

(三)"该阶段传统思政教育成果缺乏有效性

该阶段传统思政教育在授课形式和教学内容上所存在的不足,是导致其思政教育成果成效不能达到预期育人育才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该阶段该门课程缺少对课后教育成果的统计、教育效果的监测,致使思政教育教学者对学生该课堂学习收获感和满足感的了解甚少,不能清楚地把握医学生精神动态和思想变化,就不能够在根本上用思想教育的角度从学生内心根源处启发和感染学生。此外,缺少课堂反馈也导致该课程诸多不足不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尽早整改,影响着思政教育的开展,达不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三"探索医学生实习前阶段开展思政教育的新路径

根据“三全育人”背景下医学生实习前阶段开展思政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所在,紧扣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结合医学院校特点,进一步从多方面多模块探索医学生实习前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实习前教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形成广泛共识,推进课程思政融入育人全过程,切实强化实习前教育课程育人功能,实现具有高尚品德、仁心仁爱和以人为本思想品格的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一)"提升思政教育重视程度,拓展思政课程教学方式

不论思政教育的教学者,亦或思政教育的受教者,都需要定期、按时地接受新时期新阶段先进思想的教育和洗礼。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者和医学生对于实习前阶段思政教育的认可和重视程度,尤其作为医学生,还应当在此期间树立起坚持长期学习思想道德的习惯,学会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印证个人思想道德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养成积极的价值观念,形成与世界和社会共同进步的共通思想,有助于提升自身专业选择判断的能力、妥善处理医院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构建周围的和谐友爱环境。同时应当拓展实习前阶段的思政教育体系,不局限于讲座式授课、理论式教学,将传统的思政教育课程转化为互动性高、吸引力强的课堂模式,如在授课前对该阶段医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内心想法进行调查,根据其真实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实时创新和教案的充分准备。以及在课堂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近期的兴趣话题和社会关注点进行导入,对部分学生进行提问或开展小组讨论,从而启发医学生对有关事件的共同思考,进而将其问题或事件的性质本质、思考维度和处理方式等紧扣思政教育主题和内容作进一步讲解和升华,形成思考启发式、循序渐进式和师生融合式的创新型医学生实习前阶段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二)"紧密联系实习实际状况,切实结合学生专业特长

各二级学院存在专业的不同分支,其不同专业不同分支之间又有一些不同的职业要求和特点,为此,医学生实习前阶段的思政教育应当将各专业医学生的学业特点和未来从事职业的性质等实际状况进行联系。如对于实习前阶段的各专业医学生而言,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相联系能够帮助医学生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状况做好一定的心理和能力准备。案例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可以在医学生实习前阶段的专业技能强化复训中应用,通过以往临床中出现的病例,引导医学生将理论知识逐渐向实践运用中转化;通过医院中常见医患交往的情景复现或模拟,考验医学生人际交往交流的沟通能力和应急过程的临场应变能力等。而在此强化复训中融入思政教育,这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转变,把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融入实训教学中,实现了知识传承、能力锻炼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过程[8]。也是为医学生在下一阶段的临床实习的学习和工作中提前做好思想培训和心理准备,更有利于教导医学生学会在专业的实践思考和操作中加入人文元素、考虑人文情感。同时,还需要注意合理安排各专业医学生不同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如针对即将实习的临床医学生应当更注重病情诊断与思政的结合,护理医学生应当增加医患沟通、护理技能相关的思政教育课时等。以此使人文关怀教育在教学中全面渗透,使抽象的人文关怀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临床操作中,促使医学生认识到人文与技术并重,并主动实施人文关怀,促进医学生关爱健康和生命、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8]。

(三)"融入宣讲座谈交流方式,强化榜样模范引领效能

榜样具有强烈而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形象、更鲜明、更深刻,不仅会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会激励其自觉效仿[9]。为此,医学生实习前思政教育可通过宣扬医疗行业、医学领域上的优秀代表、模范事迹等,进而深化思政教育的理论教学成果。强化榜样引领效能,即可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向实习前的医学生宣传优秀典范,如吴孟超、钟南山等医学大师的相关事迹;邀请医学高校相关附属医院的先进楷模,结合个人临床实践上的所遇所感,以“身边人”讲述自身“故事”“典型案例”的方式进行宣教;同时也可邀请同一专业往届的“优秀毕业生”“优秀实习生”作为演讲嘉宾,开展同龄人之间的茶话会等。以在不同年龄、不同专业里的榜样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感化医学生心灵,有助于其扣好步入临床实践的“第一颗扣子”,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道德标准、价值目标和精神追求。

(四)"医学高校联合实习医院,实行地域文化思政联动

医学高校中,医学生的实习普遍以分点实习为主,即以小组方式分配到不同地区的不同医院开展实习阶段的学习。在不同地区中有其当地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多维的教育价值及无尽的精神力量[10]。为此,在实习生正式进入临床科室实习前,相应实习医院应当开展一堂当地地域文化、思政教育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的实习前教育课程,使实习前的医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一地区文化风俗的同时,指导医学生如何将医学人文与地域人文相结合。即在思政中体现人文、在临床中运用人文。以此提升医学生人文修养水平和与当地人民之间的沟通能力,引导医学生以仁爱精神关注人的价值与意义、感悟生命温度、践行大爱无疆之情[10],同时培养医学生结合地域、民生等实际情况开展医疗工作,也进一步达到了推进医学生实习前阶段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目的。

(五)"紧扣思想政治主题学习,充实实习课程思政内容

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对新时代医学人才立德目标的升级,进一步要求医学高校实习前阶段开展相应的思政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各种重要讲话精神,将其作为实习前课程思政内容的重要补充,使医学生在接受新时代新思想的熏陶中进一步提升自身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通过多样化学习载体和平台,如将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和“每月一学”文章推送等相关思政教育在实习前医学生群体中作全面普及和具体要求。由此,医学高校思政课程进一步得到深入开展和不断创新,将“立德树人”“培育大医”的培养目标、方案和措施愈加具体化、细节化、日常化。

(六)"增设问卷试卷思想评定,建立长效反馈监测机制

为了在医学生实习前阶段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思政教育体系,则应当增加对实习前阶段的医学生思想动态的监测和把握,如通过思政课的课前、课后开展与社会焦点、时代特点、专业话题以及道德评价相关的问卷填写或者试卷考核,摸清这一时代、这一阶段医学生群体已经普遍形成的价值观念和仍然存在的思想缺漏,有利于思政教学者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策略性地展开思政教育;而课后的监测,能够促进思政教学者对于教学成果成效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进一步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应当增设实习前阶段思政教育教学者与医学生的话题讨论直通通道,由此进行老师和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思想情感交流和思想困惑答疑,学生亦可向老师提出课堂讲解的质疑和建议,实现教学相长。通过监测和反馈,形成“课前思想摸底—课堂内容选择—课后成果追踪”的滚动式、循环式思政育人路线,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四"结束语

思政教育是我国开展教育教学的首要内容,是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的一大特色。思政教育还是各大高校需要紧抓落实的育人任务、每位高校学子成为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修课。结合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新要求,各大医学高校更应围绕“三全育人”背景,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适配的人才培养方案。尤其需要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实习前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完备和补足其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所疏忽的部分的同时,对于培养医德医风和专业技能同步发展的医学人才也有着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2]侯洁,崔兰兰,张孟伟,等.新时代临床医学实习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1,32(10):1400-1402.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4]高妍.基于全人教育的“三全育人”理念在医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1,12(13):86-87.

[5]周映伽,沈红梅.论医学生进入实习前阶段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6):80.

[6]袁新怡,高杨,王廷华,等.新时代医学院校构建思政教育体系创新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186-188.

[7]许恩,齐家,陈怡,等.医学人文培训对实习医师认识医德医风重要性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21,19(2):75-77.

[8]魏丽鸿,田莉梅,刘娟,等.课程思政融入护理本科生实习前复训教学中的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9):18-19.

[9]张勇.医教协同背景下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思政教育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2,32(2):84-88.

[10]王启芳.地域文化融入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济宁优秀地方文化为例[J].大众文艺,2023(16):107-110.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医学院校思政教育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 17:21:24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 00:31:25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 09:35:40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