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自动化类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2025-01-20 00:00:00贺凯迅彭婷如彭鑫盖文东
高教学刊 2025年37期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思政课程融入

摘"要:为发挥专业课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该文进行自动化类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对如何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专业课教学展开探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方面梳理自动化类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提出实践方案。积极利用多种方法开展思政教育,提高学生思政素质,使其深入理解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大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自动化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5)S1-0059-07

Abstract:Inordertogivefullplayto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unctionofspecializedcourses,thereformpracticeofautomatic\"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hasbeencarriedout.Thispaperexploresthepracticalpathofintegratingthespiritsof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intotheteachingofspecializedcourses.Wesortedout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contentofautomationcoursesfromtheaspectsofteachingobjectives,teachingcontents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lements,andputforwardapracticalplan.Itspurposeistoactivelyuseavarietyofmethodstocarryout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mprov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quality,sothattheycandeeplyunderstandthesignificanceofthegreatchangeinthenewera,masterthescientificworldoutlookandmethodology,andguidecollegestudentstointernalizethetwentyspiritsinmindandexternalizetheminpractice.

Keywords:theSpiritof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integration;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automationmajor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推进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教育与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武器[1-2]。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推进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养成,引导当代大学生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响应时代号召、全方位培养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讨。团结奋斗,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应有之义,更是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的具体要求[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阐述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布局。在此背景下,自动化类专业教师积极围绕“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不断探索实践,并对各类课程思政建设从多个层面开展研究。蒲清平等[3-4]深入研究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提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把握系统性、有机性、实践性原则,并探讨了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周伟等[5]探究了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提出以持续反馈和效果评估为基础的课程思政实施思路。王云等[6]探索和实践了基于“互联网+”的思政课程建设方案,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思政大课堂。丁小雅等[7]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提出了工科专业思政切入的新观点。肖雯娟等[8]提出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思政实施思路。王雪洁等[9]研究了将思政教育切入科技创新,构建课程共同体,并探讨了其在电机与拖动课程中的应用。这些思政课程的创新研究促进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成熟,也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

自动化类课程群涵盖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自动化本科生培养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自动化相关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该类课程的突出特点是能够紧跟科技发展,追踪科技的前沿应用。因此,通过引入最新的科技案例,能够生动地呈现出新时代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有效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厚植爱国情怀和使命意识。然而,查阅文献可知,现有的针对自动化类思政课堂以及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研究仍然较少,目前建设的相关思政课程具有政治理论深入不够彻底、课程思政融入不够全面、各类思政建设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面对新的时代需求,如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自动化类课程思政教学;如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等有机融入到自动化类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从人才培养目标着手实现思政大课堂设计;如何推进课程思政融入的系统性、有效性、学理性和实践性,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培养目标,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教学团队以山东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依托,以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为具体实施对象,探索研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期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实践案例,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的课程思政改革在同类课程中的应用推广,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自动化类专业课教学的可行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目前及未来的各项工作和各个领域作出了系统的梳理和前瞻性思考,是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10]。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当前高等院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落实新工科育人方案的有效措施[11]。

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作为自动化专业的核心,其课程思政不同于人文社科专业学科,具有明显的工科特点。自动化专业的研究对象源于工业常见的过程控制、运动控制、检测技术等,与工业体系密切相关,又紧紧追随最新科技应用进展。自动化专业本身倡导的“工程性”和“科技性”理念为融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思政元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此外,以自动化专业课程为依托,深入挖掘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背后的科技发展历程,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对于形成助推国家永续发展的动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自动化专业课程群是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其他基础课程的知识和方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其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群与科学技术产业化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而言,与科技产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往往含有丰富的科教兴国思政教育元素,这就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课程讲授可以有效融入2017—2022年和新时代十年我国的科技发展历程以及科技创新驱动社会变革的重要意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效果,避免了生搬硬套的内容植入。

自动化类课程群的主要课程内容贯穿了自动化专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现实中的自动控制系统要综合考虑实际需求、控制对象、科技应用、政策法规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自动控制系统现场实施时需要团队合作,勇于担当、守正创新,这也决定了这类课程蕴含有培养“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价值内涵。在推行课程思政改革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始终可以将“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任务融入进去。这会让运动控制系统知识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同理心和认同度,有助于大学生受到使命感召,投身国家建设[12]。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的自动化类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主讲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的理论及工程应用,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我国自动化类人才培养、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自动化类课程群包含控制、检测等核心内容,与我国现代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密切相关。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化进程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加速发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丰富的科技创新故事融入到自动化类课程群的思政教学中越发重要,也是推动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因此,自动化类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应围绕专业核心知识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梳理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背后的价值意蕴和逻辑原理,把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大学生培养的具体要求作为运动控制系统教学改革的基础,让教学内容更有内涵,赋予教学过程更好的时代意义。具体实施教学内容设计时,本课题教师团队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梳理思政教学目标

思政教学目标是确定思政元素、准备思政内容的前提基础。思政目标的设计既要符合授课逻辑,更要紧密贴合党的二十大精神。针对这一点,本课程团队从先确定整体目标入手,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根据学情特点和课程内容结构确定该门课程总体目标期望;然后依据每一个章节专业知识与思政目标的关系细化各个章节的目标。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党和国家的最新文件精神反馈调整思政育人目标,进行持续改进,从而形成一套与时俱进的思政教学目标体系。经过前期梳理,以运动控制系统为代表,借鉴国内学者提出的思政育人目标形成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概览见表1。

(二)"基于自动化类的专业知识结构挖掘思政元素

自动化类课程群的核心课程综合性较强,教学内容包含有十分丰富的思政元素。一方面,课程强调“系统”观念,是对前述课程如高等数学等的综合应用,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方法。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十分契合。再者,课程内容涵盖了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历程,其本质上包含了“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等核心元素。此外,相关理论的推导、演变,技术的迭代更新,应用的推陈出新等能与“科技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等紧密呼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形成底蕴深厚、思路清晰的课程思政体系。以此为基础,本课程团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思政元素进行梳理。

第一,挖掘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2017—2022年和新时代十年发展过程背后科技的发展史、奋斗史和贡献史。一方面紧扣专业主体知识,梳理我国自动化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典型案例;融合奋斗史,展现自动化技术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果,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如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我国空间站的设计研发、国产C919大飞机研发历程等。第二,梳理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自动化学科领域涌现出的杰出榜样以及背后的创新创业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如自动化领域的陈荣伟、俞建成、陈建新等,将他们的研究经历、奉献精神进一步凝练构建榜样元素。第三,紧扣自动化专业,运动控制方向学生在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角色,梳理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去向以及其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从理想信念的角度构建思政元素。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的自动化类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课程思政建设,让专业知识富有鲜活“生命”,是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育人、育才”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因此课程思政实践路径也应该是系统的、全面的。

不仅要加强课程本身的内容建设、做好课程架构顶层设计,从专业知识点入手、在课程内容上聚焦、在专业能力培养上拓展,也要大胆创新思政教学平台、教师团队建设,协同学业导师、专职辅导员、任课教师和思政导师全面推进思政实践,实现师生联动、科教互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整体融入思政课程体系中去。总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思政引领,推动自动化类课程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协力同行,构建“核心价值引领、全周期四融合”的自动化类课程群的科学育人体系不仅切实可行,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具体实践路径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整体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一)"强化核心价值引领、多维协同的思政教育生命周期体系顶层设计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课程思政教育应该贯穿课程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坚持系统的观念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育人过程。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为主渠道,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形成育人合力,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角度实现立体化的思政育人。针对这一点,具体实践时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完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

如图2所示,课程思政成效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稳定期”四个阶段。在课程制度建设中,将培养目标融入自动化类专业课程授课全过程。针对导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中学生各自的心路历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实现教育方法的动态迭代,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不同阶段分层次地领悟“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及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不仅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做到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具体实践路径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把握系统性,完善自动化类课程群思政教学进程管理。

目前国内以思政成效“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刚刚起步,缺乏有效的体系保障。针对此,我们课程团队提出从课程思政建设纲要、课程思政教学进程管理、课程思政案例库管理等角度进行体系设计,以便推动思政教育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有序进行。其中,课程思政建设纲要依据图2所示的思政养成效果曲线,分阶段地设计思政提纲,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融入什么”“如何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进程管理分别针对每个教学阶段,对思政育人内容与专业知识结构给出指导意见,明确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具体架构。课程思政案例库管理从思政案例库建设和使用的角度,从“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稳定期”等不同阶段构建案例资源,并给出思政案例融入使用的指导性方法。

第二,把握层次性,强化思政内容的逐层深化。

自动化类专业课程的章节知识是逐层递进的,层次化的思政教学设计符合授课逻辑,便于学生接受。课程思政体系是保障思政内容连贯性和层次性的基础,更是践行“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思政内容的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教师、辅导员、教务老师和学生的系统性工作,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和授课进程构建逐层递进、不断深入的思政体系。结合“思政养成生命周期”模型,在设计思政内容的时候,首先,建立宏观层面的课程指导和教研组织保障机制。在课程开始前,以课题组的形式对授课阶段特点进行分析,凝练思政内容引入的方式、方法。可从对该届学生的学情分析入手,确定整体思政育人的目标;针对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分配相应的课后思政指导教师,确定有针对性的思政指导思路;针对课程不同阶段专业知识点与工程实践的关系,梳理思政案例,明晰案例的引入顺序及达成效果。其次,深挖“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稳定期”四个阶段与教学环节的对应关系。如,在课堂内容导入阶段对应“导入期”,该部分授课时可引述“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历程中涌现的科技攻关、科技创新故事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专业知识授课对应“成长期”,可结合理论方法的推导过程,引入“工程性”思维方法;知识点应用部分对应“成熟期”,可强调“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课堂总结部分对应“稳定期”,可引入“辩证唯物史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第三,把握实践性,夯实思政案例库建设。

自动化类的专业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也应该重视思政育人的实践性。针对这一点,我们教学团队以思政案例库建设为着手点,构建可操作性强、实践意义丰富的思政案例资源。案例库的构建以专业知识点为依托,行业应以案例为基础,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引入思政元素,明确融入的方式方法。案例库的建立,一方面实现了思政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从案例库中抽取典型案例;另一方面,案例库还可以作为引导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的支持系统,有利于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使之不断更新,成为一个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

(二)"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联合调控、以点带面的课程建设方案

思政课程建设方案主要解决课程思政的融入要点和融入形式。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为核心引领,在方案设计时应将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以及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融入思政教学中。具体实践时,应坚持以点带面地、系统地融入思政要点,要做到综合考虑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学生知识接受与反馈等各方面因素。针对上述任务,我们教学团队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自动化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方案。

第一,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整合思政资源,落实融入要点。自动化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课程大纲知识点为核心展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蕴含的思政元素为线索,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特点确定思政教育元素,目前思政元素已经梳理了20余个。

第二,紧扣专业知识,遵循育人逻辑,落实融入形式。课程思政在具体教学中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具体形式要以点带面地贯穿到课程中去。实践时,教学团队借鉴控制系统的设计理论,在知识传授的传统单闭环教学模式下,嵌入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两个闭环,从而将育人目标融入课程教学全周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思政育人元素根植于学生的核心知识领域,以点带面,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在具备使用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能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具备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核心价值塑造、专业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传授实践路径的三闭环教学理论模型如图3所示。

第三,结合授课进度,落实各个阶段的思政教学内容。基于上述思政融入要点和融入形式,进行教学设计时从课前复习、问题先导、知识牵引、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巩固、思考练习及教学反思等课堂授课不同阶段确定要融入的思政元素,从而达到思政教学内容既具有层次性又具有连续性。以自动化类专业课运动控制系统为例的思政教学融入点与教学环节设计如图4所示。

(三)"全员参与、协同推进的本科生学业导师、专业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思政导师“四融合”教学团队建设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根本责任。传道,即向学生传播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授业,即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解惑,即解决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价值观、世界观上的疑难困惑。这要求教师培养人才不能只专注于技术细节,同时也要通过贯彻融入思政教育将其培养成肩负民族使命任务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因此,思政课程建设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思政功底,能够高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基于上述思想,课程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不同专业背景教师的优势,形成育人合力。针对此任务,我们教学团队从以下两个方面建设本科生学业导师、专业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思政导师“四融合”教学团队。

第一,创造性地构建了由本科生学业导师、专业课教师、专职辅导员、思政导师“四融合”的导师队伍建设模型,如图5所示。教学团队聘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授担任思政导师,负责党的二十大核心价值引领的导向性建设,一方面直接与学生互动,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做心路导航;另一方面思政导师与专业课教师互动,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水平。专职辅导员、本科生学业导师、专业课教师在统一的课程思政体系下进行思政教育教学。专职辅导员把握全程动态,学业导师、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不同阶段细化分工,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遵循,工作到边到底,形成全程育人合力。

第二,建设学生反馈渠道,及时掌握育人动态。考虑到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因人而异,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带头先锋作用,以学生党员为依托,建设学生育人效果反馈渠道。根据党员同学的及时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一方面,根据学生反馈,思政导师改进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价值观养成;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导师、专职辅导员的多维互动可以有效感知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的思政养成大有益处。专业课教师、专职辅导员、思政导师和学业导师多维协同实时反馈过程如图6所示。

四"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依据和主要参考。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已在自动化专业各类课程中开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必将促进课程思政育人迈上新台阶。本课程教学团队围绕自动化类专业课程授课内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入手,针对教学不同环节探索了思政教学理论,设计了思政教学实践路径,并开展了试点教学实践。形成了“强化核心价值引领、多维协同的思政教育生命周期体系”;构建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联合调控、以点带面的课程建设方案”;确立了“全员参与、协同推进的本科生学业导师、专业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思政导师‘四融合’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上述思政育人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符合新时代“三全育人”的目标需求,能够有效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晓航.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专业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33):97-100.

[2]孔祥威,林元昆,周钰涛,等.党的二十大背景下高职工科课程思政研究——以材料分析技术课程为例[J].科技资讯,2024,22(9):1-5.

[3]蒲清平,黄媛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6):286-289.

[4]蒲清平,何丽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2(1):109-114.

[5]周伟,黄薇,李春兰.“课程思政”在电气类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实践效果分析——以新疆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南方农机,2021,52(13):136-137,157.

[6]王云.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自动控制技术课程为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93-96.

[7]丁小雅,杨楠,吕春,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建筑,2021,28(12):118-119.

[8]肖雯娟,马小琴,吕慧.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J].吉林教育,2021(Z5):106-107.

[9]王雪洁,王国雄,周钗美,等.思政教育融入科技创新共同体高校人才培养课堂教学路径研究——以自动化专业课程电机与拖动为例[J].高教学刊,2021,7(18):10-13,17.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8.

[11]郑烨,刘晨光,李娜.讲好中国故事:《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24(6):97-105,112.

[12]祁吟墨.以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文化建设专题理论研讨会”综述[J].图书馆论坛,2022,42(11):1-7.

猜你喜欢
自动化专业思政课程融入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商情(2017年3期)2017-03-20 19:38:43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与实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04:56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57:13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56:21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4期)2016-10-08 13:40:29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财税月刊(2016年4期)2016-07-04 09: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