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下经管类专业实施“学、赛、研”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分析

2025-01-18 00:00:00王红余利娥
科技风 2025年2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路径分析创新驱动

摘"要: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经管类专业通过实施“学、赛、研”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在分析学生、高校、用人单位、政府对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学、赛、研”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研究学习、竞赛、科研之间的整合与衔接机制,并探讨该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从学生、高校、用人单位、政府等维度建立“学、赛、研”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的评估体系。

关键词:创新驱动;学、赛、研;经管类专业;路径分析

在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1]。经管类专业作为连接经济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重要桥梁,应顺应趋势并进行教育改革。部分学者从具体专业的角度研究学习、竞赛、科研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例如工程管理[2]、电子商务[3]等,但较少有学者关注创新驱动下的学习、竞赛、研究三者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路径。因此,本文在创新驱动视角下研究经管类专业实施“学、赛、研”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1"“学、赛、研”融合式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

从学生、高校、用人单位、政府等四个角度分析“学、赛、研”融合式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1)“学、赛、研”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发展机会,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潜力。学生通过参与竞赛和科研项目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增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一模式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思维、团队协作、领导力等就业必备的素质。

(2)推进“学、赛、研”融合式人才培养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通过这种模式,高校能打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困境,形成更灵活、互动的学习环境,提升教学、教研效果。同时,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更具实践性,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扩大高校影响力。教与学、竞赛、科研实践的融合能提升高校知名度,吸引更优秀生源和师资力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用人单位能够获得更优质的人才。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竞赛、实践项目以及科研锻炼,获取实践经验、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综合素质对企业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新员工带来的新思维和创新想法正是“赛”与“研”环节的价值。

(4)鼓励高校实施“学、赛、研”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一。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提供持续动力,从而不仅能提升国家整体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还能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学、赛、研”融合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学、赛、研”融合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构建

“学、赛、研”融合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如下图所示,包括学习、竞赛、科研三个主要模块,模块间相互链接。

学习模块包括创新课程设置、问题驱动教学、实践教学、个性化学习路径、跨学科合作等;竞赛模块包括成果展示、竞赛组织与支持、培训与指导;科研模块包括实习就业机会、科研项目实践、实验室资源支持、导师指导、论文辅导与写作等。整个框架通过目标与理念的设定,结合评估和反馈机制,形成不断改进的循环系统。

2.2"整合与衔接机制的建立

学习、比赛、科研的整合与衔接机制是构建“学、赛、研”融合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该机制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课程设置、导师指导、项目管理和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有效措施,实现学习、比赛、科研的有机衔接。

(1)课程设置是学习、比赛、科研衔接的重要基础。高校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①设计项目导向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科研项目或竞赛项目的必备技能;②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跨领域思维,促进交叉创新;③设计科研训练课程,培养科研思维和技能。

(2)导师指导是学习、比赛、科研衔接的关键要素。具体措施包括:①高校可组建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全面指导;②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订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计划,指导他们参与竞赛和科研项目,实现个性成长。

(3)项目管理是学习、比赛、科研衔接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建立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实现有效组织和协调。例如,通过建立科研项目综合平台,柔性化地分配科研资源,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通过建立科研项目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反馈,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

(4)学生评价是学习、比赛、科研衔接的推动力。高校应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具体包括:①设计包括学习成绩、竞赛成绩、科研成果的指标,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潜力;②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③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荣誉。

3"实施“学、赛、研”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创新能力的影响

3.1"学习环节、竞赛环节、科研环节对提升创新能力的影响

学习、竞赛和科研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实习实践和项目学习,将理论转化为技能,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参与科研,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竞赛中,参与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创新潜能;与团队成员合作解决问题,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科研中,学生在科研活动中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合作拓宽视野;学术沙龙等交流平台促进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维。

3.2"整合与衔接机制对提升创新能力的影响

整合机制的核心是将学习、竞赛和科研有机衔接,通过课程、项目和活动的设计,实现三者的无缝连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将竞赛项目纳入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所学知识能够助力备赛;结合科研项目与竞赛,提升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将科研项目融入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实践,提高学术能力。同时,整合机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如设计跨学科课程和项目,培养跨学科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导师制度,提供个性化指导;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与其他院校的合作,拓宽视野。

4"经管类专业实施“学、赛、研”融合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估体系

4.1"评估方法

在评估“学、赛、研”融合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的过程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定性评估包括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定量评估则通过统计与分析学术成果、竞赛成绩、科研项目数量等方式。综合评估有助于了解“学、赛、研”融合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为模式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4.2"评估指标

4.2.1"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评估指标

运用定量与定性方法评估“学、赛、研”融合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指标。评估指标类型包括定量与定性指标,具体见表1。

4.2.2"高校声誉提升效果的评估指标

运用定量与定性方法评估“学、赛、研”融合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声誉提升效果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指标。评估指标类型包括定量与定性指标,具体见表2。

4.2.3"用人单位获得更优质的人才效果的评估方法与指标

运用定量与定性方法评估“学、赛、研”融合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用人单位获得更优质人才效果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指标。评估指标类型包括定量与定性指标,具体见表3。

4.2.4"政府获得正面效果的评估方法与指标

运用定量与定性方法评估“学、赛、研”融合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政府获得正面效果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指标。评估指标类型包括定量与定性指标,具体见表4。

结语

“学、赛、研”融合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课堂学习、参与竞赛和科研活动有机结合,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整合与衔接机制,学习、竞赛和科研活动相互促进,形成协同效应。此外,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高校声誉提升效果、用人单位获得更优质的人才效果以及政府获得正面效果等维度建立“学、赛、研”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时晨光,周建江,张小飞.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研究生创新人才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4(09):8488+94.

[2]曲梦露,王梓玮,刘喜星.“教、学、赛、研”融合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1):6668.

[3]左燕茹.“学赛研产”四位一体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08):2627+45.

[4]叶仁敏,洪德厚,保尔·托兰斯.《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的测试和中美学生的跨文化比较[J].应用心理学,1988(03):2229.

[5]熊旭萍,吴金翔,任山章.PISA2021创造性思维测评任务复杂度研究:与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的比较[J].上海教育科研,2021(03):2226.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21jyxm1335、2022jyxm1402);淮北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20xjxyj016、2021xjxyj013、2023jyxm0514)

作者简介:王红(1987—"),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流水路运输安全与应急。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路径分析创新驱动
多球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路径分析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2:04:45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08:12
新常态与贵州经济发展
企业导报(2016年17期)2016-11-07 20:38:45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齐鲁周刊(2016年37期)2016-11-07 16:56:47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41:04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01:42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经管类专业实习基地运作及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