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所在的知青连队有个菜园子,"约莫六七千平方米的样子,是按照供"应连队几百号人的蔬菜规模开辟的,"风调雨顺的年份,供应量上应该没有问题。只"是感觉菜园种植的品种单调质劣,韭菜和茄子"就堪称当家菜了。开春季节,西头十几畦覆盖"着黑焦稻草灰的地里齐刷刷冒出了青芽,知青们知道这是韭菜开始生长了。每天出工收工对"路过此地,眼见韭菜呼呼地往上蹿,待长到尺"把高时,就有职工提着篮子收割后朝伙房送。"春韭属于时令菜,无奈那时食用油金贵,大厨"不舍得搁油,做出来的菜干乎乎的吃不出啥鲜"味。这一开吃不打紧,从春天一直吃到秋天,"反正韭菜割了后还会一个劲儿地长,一直吃到"韭菜梗有苋菜茎般粗,吃到开出了黄色的韭菜"花……韭菜还是一个劲地被送往伙房。
茄子更是让众人大倒胃口。从夏天上市起"吃,一直吃到秋天,直到里头全是米粒状大小"的白籽,伙房仍然还在卖。到了节假日有朋友"来访,见着菜盆子内的茄子,皱着眉头问":“你"们不知道秋茄子不好吃?”只好打招呼":“咱食"堂就只有这点货色。”偶有知青这天不去伙房打"饭,关照同屋伙伴代劳,往往要叮嘱一句":“除"了韭菜和茄子,其他均可以。”同伴往往会反诘一句":“除了这两样还会有什么?”彼此皆苦笑。
当家菜依赖它们自有苦衷。当地极易发生"洪涝灾害,而且菜园子和大田一样,收成均指"望着老天爷的眼色,哪像现在有着大棚种植等"技术。不说涝灾,即使连日阴雨,田地若被淹,"蔬菜就断了供应。伙房无奈只好将备着的红薯"粉条用水煮开后搁上点辣子和酱油充作菜肴,"顿顿吃,人人食而无味,但不吃又如何呢?众"人叫苦不迭,瞅见它就反胃,以至于很多人回"城后好多年对韭菜、茄子和红薯粉条避之不及,"实在是那时候吃腻了。
只是当时知青们根本没有考虑这么多,毕竟"都是年轻气盛的年纪,他们从上海带来此地没有"的菜籽,力图改变菜园子品种单调质劣这一现"状。我记得有洋红番茄、本地蚕豆等种子,还有"人想将芋艿、茭白等也移植过来,反正皆是自己"喜爱而农场没有的品种。功夫不负有心人,洋红"番茄当年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菜园子本来有番"茄,烧汤、炒菜均可,但论生食滋味肯定不及洋"红番茄,所以采摘下来自然讨众人喜爱,前脚采"摘后头就有人急吼吼地候着,其中有知青还有连"队的家属们,甚至连周边连队也纷纷前来,拿到"手里顾不得擦一下就往嘴里送,如此一来哪里还"有送伙房一说。连长见状拉长了脸,终于憋不"住地朝蔬菜班长发话了":“你们的积极性不错,"只是我的菜园子变成水果园了,以后没菜吃咋"办?”班长不悦,但是连长还不依不饶":“我看"过了,这个番茄产量也不高,还特吃肥料。蚕豆"也摆脱不了好吃却不讨好的命。”
蚕豆好种得很,只是采摘却麻烦,记得有次"新到了一批知青,第一顿饭自然要好好招待,于"是连长专门安排了一个班的知青清早就下田去"采摘蚕豆,辛苦忙碌了一上午,才勉强够新知青"们吃上一回,而老知青是没有口福的。伙房说剥"豆太费人手,根本照应不过来。更悲催的是第二"天连长下令将豆秆全部拔除,说为了吃一回蚕豆"白白浪费了这么多地,往后不许再种了。"回城以后我还从事过工程建筑,发现在工"地食堂,哪怕是蚕豆大量上市的时节,也是罕"见有蚕豆菜肴,问了食堂的工作人员,说是人"工划不来,你们回家去吃罢……
知青在菜园子进行的一番变革就这样草草收"场,于是菜园内还是种植着单调且质劣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