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老师们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利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低段阅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策略" 学生阅读能力
引言: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在阅读中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和乐趣。而在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低段为例,从阅读策略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从中获取答案。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导入,可以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题,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故事内容和主人公的形象。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觉得乌鸦的性格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以上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同时,这也符合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1]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问题导入、多媒体展示和开放性问题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朗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和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还能在朗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小猴子下山》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和理解课文内容。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朗读中,自然地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把握文本的节奏和语气,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接着,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例如,教师可以问:“小猴子为什么不停地下山呢?它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激发他们对文本内容的好奇心,从而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朗读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还能在朗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提问质疑,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提问质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之中。在小学语文低段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质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需在备课时下一番功夫。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细心研究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既新颖又有趣,同时还充满挑战性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对课堂充满期待,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其次,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也不可或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那些自己无法理解的地方。最后,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曹冲是如何想出用石头代替大象的方法的?”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试着从文中找出答案。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果你是曹冲,你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来称象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提问质疑,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交流分享,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分享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某个话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来准备和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学生的交流分享,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合作活动,如小组写作、小组朗读等,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3]通过以上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他们在交流分享中学习新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期望能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小娟.探究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98-99.
[2]董思卓.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3]卢玉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J].课外语文,2022(0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