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让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度的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同组内的同学展开深入的交流和对话,让学生就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与同学展开认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通过40分钟的深入学习,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和疑问。通过课堂教学,既获得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打造实实在在且又收获满满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学习兴趣" "积极学习" 课堂行为" 课后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益。这样的课堂,学生能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出的一个一个问题,引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和文本展开深度的对话;教师启发学生,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也展开了对话,师生之间有了深入的交流。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下面结合多年的经验,说说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快速帮助小学生打开学习之门,就能够多方开启小学生的智力,就能使学生快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在布置朗读任务时,不能单方面指定学生阅读某一段落,而要让学生先通读一次全文,然后让学生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得更认真了,阅读得更有感情了。对比朗读的评价标准,让学生也参与评价,通过学生的自评,通过其他同学的互评,通过教师的总评,让学生明白得到老师表扬的朗读的成功之处,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从与范读的对比中找到差距,学会阅读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中,积极地与同伴互动,与班内的其他同学互动,与教师互动。通过这些互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见解,聆听老师的点拨,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语文知识。这样的语文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而是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要么独立讲述生动的语文故事,要么与同伴一起讲述语文故事,饶有兴趣地参与老师设置的游戏中,轻轻松松学到了语文知识,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抓住文中每个角色的人物特点,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与小组内其他同学合作表演。通过剧情表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深度思维,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三、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
“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们的注意。”小学生的自律意识不足,往往不能很好地遵守课堂纪律,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样势必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变化,采取比较隐蔽的表达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暗示,调整学生的课堂行为。比如在课堂中发现有个别学生上课开小差或与其他同学说闲话,这时教师可以采取突然收住话题的方式,教室里一下子沉默起来了。这时学生的目光就会一下子转移到老师身上,说闲话的同学不说了,开小差的同学也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如果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刚才开小差的同学仍然我行我素,教师就可以走向这些学生,引起他们注意,使他们意识到老师已经注意他了,他们就会及时停止自己的不当行为,转而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对于那些对课文内容缺乏兴趣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提振他们学习的信心,通常采取赏识教育的方式,通过教师的语言表扬,通过教师的眼神肯定,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让学生接收到老师表扬的信号。表扬学生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表扬学生认真听讲的听课习惯,表扬学生认真书写的书写习惯,表扬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习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满满的爱心。这样才能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消除心理防备,接受老师的好意,理解老师的善意,从而为教学创设最适宜的环境,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学生的课后复习
学生的课后复习也是相当重要的,即使课堂上看似效率很高,但是如果学生不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脑海里刚学到的知识很快就开始模糊了。教师一定要认真设计课后作业,充分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认真落实课后作业的检查,加强课后作业的总结,还要分层布置课后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后作业的功能,使学生的课中学习和课后学习系统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