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过程考核设计与教学效果分析

2025-01-15 00:00:00张树玲赵娟马兴华王玉荣石会发孙好芬丁文捷
高教学刊 2025年2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学习兴趣

摘"要:该文以工程化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过程考核为主要建设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考核的要求,设计线上线下混合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探索混合过程考核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分析线上考核对线下考核的辅助和促进作用,研究线上线下混合过程考核的实用性;同时,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分析线上考核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根据过程考核数据分析混合考核模式对教师学情分析的辅助作用,为探索基础学科的多维度考核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线上考核;工程化学;学情分析;学习兴趣;基础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2-0090-04

Abstract:OnandofflinecourseprocessassessmentofEngineeringChemistryisthemainconstructiongoalofthispaper.Accordingtotherequirementsofteachingsyllabusandcourseassessment,theonlineandofflinemixedassessmentisdesigned.Theexaminationcontent,examinationformandevaluationstandardaredeveloped.Thefeasibilityandeffectivenessofthismixedcourseassessmentareanalyzed.Theaccelerativefunctionandpracticabilityofcourseunderstandingandmasteryareanalyzed.Thestudyhabitsofcurrentcollegestudentsareanalyzedbyquestionnaires.Theresultsshowthatonlineassessmenthasastimulatingeffectonlearning.Basedonthefinalassessmentdata,thispaperanalyzestheauxiliaryeffectofthismixedassessmentmodeontheanalysisofteachers'learningsituation,whichprovidesareferenceforexploringthemulti-dimensionalassessmentmethodofbasicsubjects.

Keywords:on-lineassessment;EngineeringChemistry;learningsituationanalysis;learninginterest;foundationdifference

工程化学作为机械专业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传授工程化学基础知识,满足未来工程技术人员在化工领域具备的知识需求。机械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工程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增强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中涉及的化学问题的能力[1]。工程化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面广、内容抽象的特点,学生普遍反映工程化学是大学阶段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另外,高考实行改革后,部分大学生高考并没有选择化学,这使得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而且,经过多年的填鸭式、滴灌式学习,进入本科阶段后需及时转变学习方式[2];另外,进入大学学习后,大部分本科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缺少必要的探究思维,难以实践创新[3]。因此,工程化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化学课堂教学多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随着网络发展,国内外高校已经开始探索线上考核模式[4],特殊时期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多采用了线上复试[5]。目前,单一线下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线上课程资源逐渐丰富,线上资源的存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和选择,作为任课教师则需要不断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与之适应的考核模式[6],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培养,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改善学生的主动性差、认知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差异大等问题,工程化学教学组全体教师,经过2020—2022年的探索和实践,设计了课堂参与、项目讨论和章节测试等多形式的线上过程考核,又完善了线下实验、项目讨论、期末考核等内容;探索混合考核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本设计即包含了教学手段、学习资源、作业方式、学习环境和考核评价等多种要素的设计,又进行了混合过程考核的教学效果的分析。

一"线上过程考核设计原则

(一)"紧扣教学大纲,突出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大纲和工程认证的要求,工程化学过程考核主要包含作业、实验与讨论课等多项内容。过程考核的目的是记录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充分挖掘学生天性并发挥学生优点,并据此合理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满足不同个性和学习习惯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

线上考核内容紧密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并以考察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主要内容为主,突出学习重点和要点。通过线上测试,加强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项目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知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工作的能力;另外,通过线上工程实例的分析讨论,认识工程化学的价值和地位。线上过程考核的实施,一方面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题目数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根据目前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以及学习习惯,学生只要登录微信,无论在哪里都能接收到完整的测试发布和提醒,可以有效地参与线上学习过程,因此,这种线上考核的实施不需要下载独立的APP软件,简单、方便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多样化设计线上过程考核的方式,优选考核内容和考核数量。对于基础知识主要设计选择、简答、计算解答等形式进行线上考核。通过题量和题型的控制,保证大部分学生可以在20~30分钟内完成测试,因此,学生不必寻找大片空闲时间来完成线上测试,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通过题量的合理设计,可以增加学生任务完成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线上考核的兴趣。

而且测试发布后,微信的提醒功能也减少了学生延后及忘记作答的可能性,增强了学生线上过程考核的参与度。通过考核方式和考核量的控制,有效激励学生线上考核的积极性,也降低了课程考核压力,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

(三)"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习质量为导向

教学改革和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教学、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本次教学改革探索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线下教学也基于雨课堂平台而开展,使得课上课下成为有机融合的教学活动。

始终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总体设计目标和导向。依据学生学习基础,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课前上传适量的辅助学习资料,重视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和学习习惯的差别;基于雨课堂的课堂教学,课件中设计难易适当的测试题目,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课程讲授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重视工程实例的分析和深度挖掘,强调工程化学课程的应用价值和工程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课堂随机点名和弹幕的滚动,加强学生学习体验[7],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对于实验操作的考核,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时间及实验报告提交时间,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需求和习惯,使得实验课不再是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考核项目。

以学生为中心,活跃课堂气氛。雨课堂教学课件中设计一定数量的随堂讨论及典型视频,并设计部分随堂思考题,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重点教学内容随堂发布小测试,加强重点内容的关注度;另外,根据课堂氛围及课堂效果,允许匿名投稿、发布弹幕,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师生沟通,做到师生互动便捷、交流畅通、方式灵活多元。

二"线上线下混合过程考核的评价

科学、严谨、完备、高效、实用的评价体系是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的根本。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混合过程考核质量评价机制,促进考核与教学的高度融合,让考核能够真实地促进教与学的质量提升。

建立线上过程考核系统质量评价体系,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与分析。教学组对考核过程进行了多人次、多频次的合理性综合评价,确保考核内容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并对评价标准进行多轮次的修订和完善;对考核方式、赋分条件分别分析和讨论,对组卷进行试做,预估学生作答情况,并对赋分点、赋分条件进行多模糊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各种创造性作答和解释,确定分值设计的严谨以及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对线上考核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确保系统能够实现在线灵活组卷及查阅方便,主观题可以自动阅卷,客观题可以有效在线批注;而且系统能实现快速、高效、精确的成绩查询,并对学生成绩、作答等信息等进行安全有效保护;对考核成绩可实现不同条件统计、分析、汇总等数据处理;为学生提供详尽的考核成绩分析,为教师提供完整的学习情况大数据。

三"混合过程考核效果分析

(一)"线上过程考核可提供详实的学情大数据

根据雨课堂软件的使用特点,授课资料同步留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习惯和时间等条件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课后学生多次回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及时复习。另外,线上过程考核有很强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学生完成线上题目测试后,根据试题解答分析,查漏补缺,完善学习体系。通过完成线上作业考核,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积极性。

线上过程考核的评价体系有效地将学习能力和非学习能力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总结。学习能力包括课程标准的目标达成度、学科认识及创新思维的发展,非学习能力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以及对工程化学学习和化学科学的态度等,此外还包括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等。

通过课件回看内容、频率和周期等信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课堂讨论、投稿、弹幕信息等参与情况分析学生课堂状态[8],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及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线上考核的完成及成绩分布,又可以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情况以及知识运用等。

(二)"线上线下混合过程考核学习效果

学生最终考核成绩是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价方式之一,2022年首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过程考核探索后,不及格率占比为6.67%,而2022年教学班级人数为95人,其中1人缓考,实际不及格人数为2人;90分以上人数占比为33.3%,平均成绩76.71分,总体成绩良好。

将2020—2022年连续三年考核成绩作为比对,如图1所示,发现2021年平均成绩为60.84分,为三年中最低,而且2021年的不及格人数占比最多,达到18.84%,而2020年和2022年的不及格人数占比都在5%以下。分析发现,2021年是高考改革后首批入学的大学生,部分学生高考没有选择化学为高考科目,这导致部分学生化学基础相对薄弱,这也是2021年工程化学总体考核成绩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2021年教学班级75人,实际参加考试69人,5人旷考,后期调研分析发现,旷考学生基础薄弱,且自律性差,对考核失去信心,后期的教学中有必要对这类工科学生的思政教育更多关注和引导,本文在此不做深入探讨。

2022年数据分析表明,36%的学生成绩为80~89分数段,并有9.57%的学生成绩大于90分,28.7%的学生成绩处于70~79分数段,如图2所示;但是,2021年37.7%的学生成绩处于60~69分之间,同时,大于90分的学生只占5.8%。成绩分布进一步说明2021年学生总体成绩偏低,开展工程化学教学改革是必要的。

2022年为了掌握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根据高考选科、考试情况、学习习惯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统计发现2022年教学班中25人(占比26.04%)高考没有选择化学为必考科目,这部分学生普遍具有化学基础薄弱、课堂内容掌握吃力的特点;分析也表明,这部分学生也是使用和学习线上教学资源频率较高的那部分人,而且对线上考核项目进行了多次重复操作,说明线上考核和教学资源的存在满足了这部分学生的需求。

2022年工程化学考核平均成绩与2021年相比提高了26%,同时不及格率大大降低,这说明考核改革的具有实效性。分析表明,一方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考核模式,教学资源和部分考核的线上进行,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容易实现手机、电脑客户端的多次温故;另一方面,线上考核的设计,进一步做到了查漏补缺,对已掌握内容和未理解知识有充分的认识[9]。另外,线上资料的存在以及线上考核的设计,使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时间有保证,而部分线下考核的存在又进一步弥补了线上考核仪式感不足的缺憾。

(三)"混合考核模式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线上资源的存在,不但实现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次回放,线上考核为教学过程提供智能化的数据支持,使教师获得课堂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过程考核数据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开展学情分析,对后期调整教学进度、教学节奏起到参考作用。还可以客观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习惯等,便于师生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教学需要[10]。

通过大数据的汇总做到讲透教材重难点,并通过线上考核、线下交流增强教学内容的拓展性、前瞻性和趣味性,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实践性和吸引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标。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设计了工程化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过程考核,探索了混合过程考核的实用性,并根据2020、2021和2022三年的考核成绩对比,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过程考核的效果,对混合模式的过程考核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线上考核使得学习时间有保证,线下考核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线上线下混合过程考核模式可以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业成就、学习自主性,学生学习热情也逐步被调动,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随着线上线下混合考核模式的建设和继续实施,相信多维度考核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实效在进一步凸显,并为高等学校其他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罗继业,成晓玲,何军,等.机械电子类专业《工程化学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9,46(3):184,192.

[2]王丙均,袁明霞.基于高中数学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0):55-56.

[3]周畅,姚成立,戈益超.科学探究与问题驱动式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化工,2022,49(10):173-175.

[4]EURBOONYANUNC,WITTAYAPAIROCHJ,APHINIVESP,etal.Adaptationtoopen-bookonlineexaminationduringtheCOVID-19pandemic[J].JournalofSurgicalEducation,2021,78(3):737-739.

[5]GUSX,YUANWQ,ZHANGAJ,etal.Onlinere-examinationofpostgraduatemedicalstudentsduringtheCOVID-19pandemic[J].BmcMedicalEducation,2022,22(1):1-9.

[6]梁雪.“结构化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风,2022(30):167-169.

[7]韩永生,王若愚,车平.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中化学类课程案例式教学的研讨[J].当代化工研究,2021(2):135-137.

[8]胡波.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课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20):96-99.

[9]蔡秋茹,戴仁俊,柳益君,等.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金课教学探索——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7):167-168.

[10]郭绍均,李亚.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从理念到实践[J].教育探索,2023(2):38-4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工程化学基础线上综合考核系统建设”(220903601083200);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表面工程》”(Y012024-006)

第一作者简介:张树玲(1980-),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础课程教学新方法探索及学情分析。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学习兴趣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6 00:00:00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体育教学(2016年10期)2016-12-01 00:10:00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36:13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12:00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6:53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7:27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8:24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6:18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1:29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