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究

2025-01-15 00:00:00刘文英
高教学刊 2025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时代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赋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该文主要研究这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重要作用以及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实践教学;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2-0180-05

Abstract:XiJinpingThoughton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foraNewEraadherestotheunityoftheoreticalguidanceandpracticalexploration.IthasenrichedanddevelopedMarxismwithnewideologicalcontent.ItistheessenceofthetimesofChinesecultureandChinesespirit,andhasrealizedanewleapintheeraofMarxisminChina.Thisideagives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incollegesinthenewerawithahistoricalmission,pointsoutnewdirectionsandputforwardnewrequirementsfortheimprovementofpracticalandinnovativeabilitiesofyoungcollegestudentsinthenewera.Thisarticlemainlystudiesthenecessity,importantrole,andspecificpathofintegratingthisideaintothepracticalteaching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sinuniversities.

Keywords:colleges;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collegestudents;practicalteaching;newer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1]”高校肩负着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与主阵地,理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2]”这是在新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必须将这一思想融入思政课程,特别是要融入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当中,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切伟大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创立的,随着新时代伟大变革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青年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对新时代青年学生进行教育,必须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3]”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提高青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件还强调,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和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2023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规定“要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加强校内外多方联动,结合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开展多样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原则上覆盖全体在校学生。”可见,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视的。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要高度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为了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按照高校大学生培养目标,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结合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5]”因此,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历来受到我们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6]”党的十八大之后,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大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大学生把课堂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探知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搭建起从学校到社会实践的桥梁;同时,还可以促使大学生尽早了解社会,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典范。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战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中小学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成果传播机制。[8]”因此,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只有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这一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才能更好地认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处的关键时期,从而更好地担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9]”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全过程,特别是要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只有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才能促使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不仅能真学真懂,还能真信真用,努力达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良好效果。

二"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第一,这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极大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2]”这一思想大大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指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10]”这一思想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更为鲜活的教学内容,而且更容易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探索兴趣。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这一思想为指导,通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网络调查、观看历史影像、知识竞赛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对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

第二,这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当今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更加紧密联系世情、国情、党情,更加贴近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因此,将这一思想融入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培育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强化青年大学生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而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三,这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大大提升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12]”他鼓励青年大学生:“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13]”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是要促使他们树立以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认识,因而具有鲜明的创新品质,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典范,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这一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极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4]”这是因为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根本的还是要靠实践出真知”[15]。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真知。具体而言,这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就是要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9]”实践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形式越丰富就越能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可以采取参观、调研、竞赛、读后感、制作短视频和拍摄微电影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其一,对于参观类实践教学,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参观考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真实感想,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民族复兴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其二,对于调研类,则可以设计出若干具体的调研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制作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分析问卷情况并撰写调研报告,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对于竞赛类,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趣味知识竞赛或知识辩论赛,通过激烈的辩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到真理只会越辩越明。其四,对于读后感类实践教学,可以组织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原原本本地阅读理论知识,尤其是要原原本本地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书籍,从而真正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积极展开交流讨论,撰写阅读心得体会,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认识。其五,对于制作短视频和拍摄微电影类,可以紧密结合当今实际的社会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和创意,用视频语言讲故事、摆道理,引导学生拍摄制作出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价值引领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第二,这一思想融入实践教学,要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载体。“把爱国主义主题融入贯穿媒体融合发展,打通网上网下、版面页面,推出系列专题专栏、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以及融媒体产品,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生动讲好爱国故事、大力传播主流价值观。[16]”例如,可以利用音视频资料、网络新媒体平台、实践教学基地等多种实践教学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对于音视频资料类,由于课堂教学课时有限、讲授内容枯燥庞杂,很容易造成灌输式的理论教学,而利用音视频资料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更为形象、生动的学习体验,弥补单纯理论教学的短板;对于网络新媒体平台类,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和快手等热门平台进行师生、学生间的深度互动,交流讨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也可以利用网络、知乎、小红书和视频直播等便捷传播手段,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专门节目,传播相关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教学基地类,在校内可以建立情景教室、直播教室、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等实践教学基地,多种形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讨,在校外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充分挖掘当地文化教育资源,联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分批组织学生利用暑假或寒假时间,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到陕西省梁家河村、河北省正定县、福建省宁德市等地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这一思想融入实践教学,还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及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17]”他强调:“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和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思政课教师选用、管理、考核中要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解决好学风问题。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培养和激励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政策保障,提高这个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让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18]”因此,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提升实践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将这一思想贯彻于指导学生校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促使青年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实际,以便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最后,要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运行机制。依据实践教学的相关政策与措施,积极鼓励青年大学生运用理论作为指导参加实践锻炼,逐步推动实践教学的开展。从各高校实际出发,站在大学生立场上设计制定实践教学具体方案,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在实践教学完成以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和测评。这就要求实践教学的考评和测评方法要力求全面客观。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规范高校的实践教学课程,而且也能够不断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总的来说,应当科学地评价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全面公平地评价实践教学的实现目标,不单纯以完成实践作业任务为考评主要依据,重点考察其是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此外,在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方面,还要严格遵循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例如,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明确规定:“严格落实本科2个学分、专科1个学分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积极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建立合作机制,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共同参与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将思政课教师指导社会实践、学生理论社团等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才能逐步形成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齐抓共管、协同育人、平稳运行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将这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应严格按照这一指导思想认真设计好实践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广泛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和载体,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运行机制及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从而把青年大学生培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1.

[2]习近平.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N].光明日报,2024-5-12(1).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6.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181.

[5]万超,周探伟,慈继豪.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4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文献选编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158.

[7]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

[8]学习时报编辑部.以教育现代化助力强国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19.

[9]习近平.“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人民日报,2021-3-7(1).

[10]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J].新长征,2023(10):4-5.

[11]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84.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51.

[13]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EB/OL].(2021-04-19)[2024-07-26].https://www.gov.cn/xinwen/2021-04/19/content_5600661.htm.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1.

[15]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423.

[16]本书编写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55.

[17]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

[18]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91.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长效机制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TJSZZX17-021)

作者简介:刘文英(1981-),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时代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35:46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8:49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3:44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0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2:01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