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25-01-15 00:00:00高园张力博董峰
高教学刊 2025年2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体系构建

摘"要:“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以利益相关者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为依据、以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供给为基础,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创业素养。对于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板块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工商管理类专业而言,通过设定培养目标、重置课程结构、完善教学环节和规划实践项目等举措,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能让学生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实操能力的同时,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进而产生浓厚的专业学习兴趣,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灵感,强化教学效益。

关键词: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2-0069-04

Abstract:Thepracticalteachingsystemof\"integrationofspecialtywith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isbasedonthedemandofstakeholdersforstudents'practicalabilitiesandthesupplyofpracticalabilitiesbyuniversities,whichcaneffectivelyenhancestudents'professionalskillsand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literacy.Forbusinessmanagementmajorssuchashumanresourcemanagement,whichconsistoftheoreticalknowledgeandpracticalskills,exploringthepathofintegrating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ntoprofessionaleducationactivelythroughmeasuressuchassettingtrainingobjectives,resettingcurriculumstructure,improvingteachingprocesses,andplanningpracticalprojectscanenablestudentstoimprovetheirpracticalabilitiesinhumanresourcemanagementwhilelearning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knowledgeandskills,therebygeneratingastronginterestinprofessionallearning,cultivatinginnovationconsciousness,stimulatingentrepreneurialinspiration,andstrengtheningteachingeffectiveness.

Keywords:integrationofspecialtywith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practicalteaching;systemconstruction;pathguarantee;humanresourcemanagementmajor

“专创融合”是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新型教育模式,旨在通过专业教育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来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专业教育重在使学生具备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而创新创业教育则强调理念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对于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板块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工商管理类专业而言,构建“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创业素养,对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互赢”的人才培养创新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输出大量高素质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团队组织建设、职责安排、薪酬规划和奖惩激励等内容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和薪酬管理等实践教学活动相融合[1],通过积极组织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种竞赛,完成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规划、方案设计,让学生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实操能力的同时,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进而产生浓厚的专业学习兴趣,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灵感,强化教学效益。

一"“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新技术的运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自2015年以来,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指导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2]。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使其更具适应性和前瞻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而创业教育则是以传授创业知识与技能、开发创业基本素质[3]、培养创业本领的专门教育;二者共同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紧跟学科前沿理论发展,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是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视野,为学生创造了学以致用的机会,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方法解决企业运营中的现实问题。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纳入高校培养方案,更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4]。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视角下多方位、多通道的引导,才能切实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来说是必然选择,同时能够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5]。

(二)"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局限

传统教育理念强调基于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核心是确定要上哪些课程,而确定哪些课程的依据是对于该学科的“理解”,教学计划实施过程是安排上好每门课,教学评估是评价每门课上得怎么样[6]。这种体系虽能培养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但却无法回应时代变革的需求,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培养目标不清晰。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的要求大而全,但缺乏动态调整,对软技能、全球视野、新技术融合等重视不足,且与企业需求对接不紧密。这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缺乏应对变化的能力,难以满足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其二,实践教学环节单一。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简单,信息化程度低[7],内容局限,缺乏真实项目驱动,导致学生难以接触真实业务场景。同时,实践形式固化,企业调研不深入,跨专业合作稀少,校外基地利用不足,无法紧跟时代步伐。

其三,“专创融合”度不足。高校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以及有效性[8],导致学生无法系统获取相关知识,难以形成应用能力。实践活动缺乏创新性,教师指导失衡,学生需求得不到满足,案例分析多聚焦于常规运营,创业型案例稀缺。此外,高校与创业平台对接存在缺口,真实的合作机会较少,实践考核环节也缺乏创新创业指标。

(三)"“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势

“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以利益相关者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为依据、以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供给为基础设定培养目标,以教学计划为理论支撑,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实操支撑,以考核评价为检验支撑,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能为学生带来多维度的能力提升。首先,有意识地将专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促使他们主动寻找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其次,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能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最后,引入跨学科知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能增强其应对职场变化和创造新职业机会的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特点

在“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将ERP模拟沙盘、头脑风暴、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翻转课堂等课内实践教学方式与仿真招聘、“双创”竞赛、实训项目等课外实践教学方式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崭新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路径,呈现出融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激励性的特点,从而有利于提高专业课程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

(一)"融合性

一是教学内容的融合,即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建设,将创新创业实践中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与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各模块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既加强专业技能的实操,又锻炼创新创业能力,用学生急需的创新创业知识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益。二是教学模式的融合,即通过积极推进教学理念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认可度,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产学研用”结合,与企业实现互动共赢。

(二)"实践性

“专创融合”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其实践性特点也在“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中得到进一步突显。首先,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通过设计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创业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创业实践项目,寻找资料、制订计划、实施操作和总结经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创新性

随着共享经济时代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管理环境日益复杂,管理手段层出不穷,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必须适时调整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鼓励创新,通过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应用在线招聘、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结合虚拟团队管理、远程仿真项目、决策模拟游戏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提早适应变革要求,启发学生运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寻找新的问题解决方案。

(四)"激励性

由于内驱力不足,导致师生缺乏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激情,而“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激励性特点非常显著。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策划创业活动或近距离参与企业运营,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专业学习成效;又如,制定招聘方案、设计绩效考核制度、调解员工之间的矛盾等实操,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在与他人包括教师的互动中增强团队合作力和沟通力。此外,学生在“专创融合”实践教学活动中,将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当成功完成任务并获得好评时,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认可和肯定,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另一方面,“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通过倒逼教师主动寻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点,形成学校及专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

三"“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

“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聚焦学生未来发展,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该体系紧密贴合当前及未来的就业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态势,依据社会环境变化和信息反馈,及时展开动态性的调整与优化,重点塑造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范畴的核心能力及其创新创业所需的综合素养,进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融互渗,拓展学生的视野。

(一)"设定培养目标

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特点,明晰“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功能,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融合到创新创业教育中,着重强化学生问题解决以及领导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与企业、行业组织的合作交流,精准洞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实际需求与发展趋势,以此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知识目标主要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创业必备常识、行业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等设定;能力目标聚焦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六大模块的实操技能、管理思维创新和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设定;素养目标则以针对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经理人职业素养提升等设定。

(二)"重置课程结构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课程的开设不仅要求彰显专业能力的培育,还要助力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使二者实现共生相长。课程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规划设计,构建起从基础至综合、从模拟至真实的递进式结构,既涵盖基于真实场景的实践活动,例如企业实训课程等,又包含模拟情景下的训练,例如创业项目实战、创业案例分析等课程,既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不同维度的实操课程,又包含策划施行、市场调研、品牌营销等丰富的创业综合课程,还要引入其他相关学科的实践要素,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总体而言,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内容要紧随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和创新创业的潮流趋向,保持前沿性。

(三)"完善教学环节

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和创业实践四部分。课堂实践以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情景模拟为主;校内实践以创新创业工作坊、产学研平台、各赛道的“大创”赛为主;校外实践以企业实习见习、合作共建项目为主;创业实践以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创业导师指导合作为主。实践教学环节的最后,还要通过校内外多方参与的阶段性成果评估形成闭环,以利于专业院系动态调整实践教学方案,同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了解社会需求,及时改进学习计划。

(四)"规划实践项目

规划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是“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所在,通过精心设计融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创新创业实践的项目,打通专创壁垒,解决二者割裂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在项目策划与实施中有机会运用专业所学,使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找到用武之地。在规划项目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六大模块,以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为突破口,如招聘与配置模块的猎头服务、劳务派遣、考核命题等项目,培训与开发模块的教育培训、团建辅导、年会代办等项目,劳动关系管理模块的合同代理、制度设计等项目,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找准创业窗口领域,实现学科专业发展与孵化企业发展的双赢。

四"“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保障

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主要面临三个方面挑战。一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意愿不强,二是师资队伍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不足,三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导致智力支持与社会需求脱节。因而,要构建“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教师、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及社会各方的协同努力。

(一)"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动机、思维及实际能力,因而教学内容需紧跟前沿理论与最新实践案例,确保前沿性和实用性,从专业理论讲解到行业案例分析,再到技能实操与项目实践,逐步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和创新创业的理解。在专业课教学中,巧妙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如创新型招聘、创新激励行为、创业能力开发等,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欲望。此外,在教学方法上,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搭建在线学习平台[9],提供创新创业案例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仿真游戏等技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吸引学生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二)"强化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创新创业

为解决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师资缺乏的问题,需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10]。选拔聘用具有创新创业经验和行业背景的企业家作为创新创业导师,与校内专业教师紧密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企业导师提供市场洞察和实战经验,校内教师传授核心理论知识,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另一方面,要建立校内外教师交流平台,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互补融合,特别是要提供创业专项基金、政策、资源等支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或自主创业,实现产学研深度一体化,激发教师的创新创业热情。

(三)"深化校企合作,共寻创新创业商机

企业是“专创融合”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高校应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设立联合平台等方式,明确双方的合作目标和责任。校方要将人力资源管理最新研究成果、管理理念和模式介绍并运用于企方,实现管理到生产力的转化,并为企业人员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企方则要捕捉实际问题和需求,为校方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提供便利条件,为师生实现创新创业的梦想提供资源和渠道。总之,校企通过紧密合作,能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及时了解彼此的需求,有效弥合信息鸿沟,整合优势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为“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五"结束语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特别强调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加强“专创融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乃至整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和问题的聚焦点。尽管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在课程体系、实践活动、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脱离于专业教育的现实困境。因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等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专业而言,构建“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路径,对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实践应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明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法探讨[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9,40(5):104-109.

[2]刘玉威,白勇.论内涵式发展理念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向[J].北京教育(高教),2019(11):8-10.

[3]梁保国,乐禄祉.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1999(8):20-24.

[4]丁百林.创新、创造、创业教育应纳入高校的教学计划[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6):662-663.

[5]王岚.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8):103-106.

[6]张霞,胡建元.基于OBE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6):227-231,263.

[7]刘一心,张淼,张清伟,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3(4):85-88.

[8]李丽,白东清,徐海龙,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20(31):28-31.

[9]ZELINX,YANGZ,JIERENH.Cross-departmentalcollaborationwithinthegovernmentinChina:thecaseofShanghai[J].China:aninternationaljournal,2022,20(1):73-92.

[10]周志洪,吴海兵,雷小凤.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2,33(3):92-95.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njgzc2023-7);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深度融合海南自贸港产业链、人才链与教育链的新探索——以嵌入ESG的人才培养改革为抓手”(Hnjg2023-65)

第一作者简介:高园(1977-),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体系构建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科技视界(2017年18期)2017-11-16 09:01:36
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研究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研究
未来英才(2016年23期)2017-03-01 08:51:01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探索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5:15:53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6: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