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素质航海人才的培养是适应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的基本保障。航海类学生作为走向海洋、建设海洋、保护海洋的先行者,承担着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使命。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这些学生才能推动我国海上交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并为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实质性贡献。该文针对航海类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旨在提升航海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对当前航海类学生在执行创新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航海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提出航海类学生科创培育的目标,并从竞赛平台、科研平台和项目三个方面开展相应的科创培育举措,并对人才培育成效进行总结和评估。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上交通;航海类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2-0065-04
Abstract:Thecultivationofhigh-qualitymaritimetalentsisthefundamentalguaranteeforthedevelopmentofamaritimepowerandastrongmaritimetransportationnation.Aspioneerswhoventureintotheocean,contributetooceanicdevelopment,andprotectthemarineenvironment,maritimestudentsbeartheimportantmissionofensuringthesafetyofshipnavigation.OnlybycontinuouslyenhancingtheirinnovationcapabilitiescanthesestudentspropeltheautomationandintelligencedevelopmentofChina'smaritimetransportationandmakesubstantialcontributionstotheconstructionofamaritimepower.Thispaperaimstoaddresstheneedsofcultivating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talentsamongmaritimestudents,specificallyfocusingonenhancingthe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literacyofundergraduatemaritimestudents.Toachievethisobjective,weconductedextensiveresearchandin-depthstudiestoinvestigatetheproblemsfacedbymaritimestudentsduringtheexecutionofinnovativeprojects.Throughtheanalysisofthecurrentstatus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mongmaritimeuniversitystudents,wehaveformulatedthegoalsoffosteringmaritimestudent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ndproposedcorrespondingmeasuresintermsofcompetitionplatforms,researchplatforms,andproject-basedinitiatives.Finally,wehavesummarizedandevaluatedtheeffectivenessoftalentcultivationinthisdomain.
Keywords:maritimepower;maritimetransportation;maritimestudent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talentcultivation
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推出扩招政策,高等教育也从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1-2]。据教育部公布,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同比增加35万,为历史新高。尽管如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存在的“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问题仍然屡见不鲜,而在国内产业链急需转型的需求下,用人单位也面临“想聘之才”难觅的局面。从2014年李克强同志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新、创业的“双创”理念从此深入人心。“双创”的主题是围绕企业和个人开展的,价值表现:通过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方便民众的创业注册;用活、用好政府资金,提供众创空间,为能人和有梦想的人搭建创业平台;通过减税、免费等政策支持让创业者没有后顾之忧,放宽思想,积极行动。“双创”的本质就是政府调控和带动就业,从根本上来看,更有利于高学历和专业技能企业的人进行创业[3-5]。但是对于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还存在着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双创”为出发点的科技发展,正推动教育教学时间空间、内涵方法、交流方式等被重新定义与连接。其中,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指出,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
大连海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交通运输部直属,国家海洋运输领域“双一流”学科的典型高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事相关学科专业体系,多个学科专业位居国际海事院校前列,代表了我国海事海商教育的最高水平。目前,52个本科专业中涉海相关专业占总数八成以上,航海类人才培养规模居全球第一,约占全国航海类本科招生规模的30%。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认为,“大连海事大学构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航运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形成了‘科学航海’的鲜明办学特色,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因此,我校在顺应“双创”背景,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主动作为,勇挑重担,紧抓航海特色,积极推进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
科创竞赛作为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和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6-8]。其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实践机会,在专业指导老师和充足的科研设备条件下带领学生自主创新,参加各种国际性赛事,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学科的发展,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双创”带来的新发展形势,立足学校航海类特色专业优势,利用科创竞赛这一抓手,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激发其创新力与创造力,推进航海类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俨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航海类大学生的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现状如下。
(一)"对创新创业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相比于社会普通群众,具有较强自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的大学生对“双创”的认知更为深入。由于政府的“双创”号召和高校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大学生拥有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对成功企业家的发家之路更为感兴趣,容易自发产生创新创业的意识[9]。同时,由于创业的初衷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对于客户体验较为重视,具有更为清晰具体的创业目标。此外,大学生大多都能正视创业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规避能力。
(二)"缺乏市场经验,难以对相关产业进行全面剖析
虽然大学生在高校都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等,但是仍然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市场经验,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风向缺乏敏锐的判断[10]。即使部分大学生有机会在假期进行顶岗实习,但是大多数基层的单调工作或以出卖劳动力为前提。在正式获得企业聘用之前,几乎没有机会在企业内部的各个岗位进行轮岗实习,无法系统得对企业日常运作产生直观的认知,也难以培养组织协调能力,从而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市场经验,难以获得成功。
(三)"创业计划脱离实际,创业项目不科学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过于主观,以个人兴趣和爱好为导向,导致创业项目的构思偏离了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同时,他们缺乏对社会实际情况的深入调研和数据采集分析,对后期经营的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考虑不足。这使得创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具体来说,从创业项目的角度来看,大多数项目都是生活服务类的线上产品。这些项目缺乏真正的技术创新,往往无法与竞争对手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因为市场上已经存在类似的产品或服务。这种创业项目的单一性和缺乏创新性,限制了创业者的发展和成功。
(四)"合伙人结构及创业方式单一
大学生创业往往以合伙人的形式进行,合伙人多数是同一专业年级的同学。这样的合伙人结构存在问题,因为其知识背景相似,对创业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具备足够行业经验的领导者,无法为团队提供足够的指导和带领。此外,由于缺乏出色的产品原型,创业者很难获得相关企业的支持,启动资金也有限,这使得创业初期的发展变得困难,很多创业者无法克服困难并坚持下去。
二"航海类学生科创培育目标
科创竞赛是在教学“质量工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推出的学科教学性的竞赛活动,是作为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在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1]。项目负责人具有多年的科创竞赛指导经验,根据科创竞赛“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科研项目为主导”的运作模式,以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提升学生基本科研素养为目标,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科研素养提升—竞赛项目孵化三部分进行开展。
(一)"航海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航海类创新人才培养对我国的航运强国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航海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注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将学生的天性和兴趣相结合进行创新启发,将互联网时代新技术引入航海类创新人才培养中,着重考虑国家产业转型需求和新经济循环格局,研究和适应“双创”背景下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愿、创新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新动向,遵循“兴趣启发—提升素养—实践探索—未来规划”的人才培养路径,及时调整和修正不合时宜的措施和政策,真正实现围绕专业特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二)"依托平台的航海类学生科研素养提升
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积极开展以“双创”背景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新类竞赛、创新项目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对创新创业进行思考和研究,并挖掘有兴趣的航海类学生依托团队已有平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支持学生到专业相关的产学研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践进一步夯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和项目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创新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素养。
(三)"立足团队项目的航海类学生科创竞赛项目孵化
大学生的创新项目往往以个人爱好为主导,主观性强,项目设计和构思有时会偏离国家产业政策。同时航海类学生还存在对行业发展状认识不清,科创竞赛项目选题不科学甚至没有创新价值等问题[12],依托学校现有科研项目,挖掘兴趣学生,指导学生基于已有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并参加相关科创竞赛,以具体的项目驱动学生学习和探索,促进学生对各课程、各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和协同认知。
三"航海类学生科创培育举措
(一)"利用科创竞赛平台,激发航海类学生的创新兴趣
科创竞赛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课外实践创新平台,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项目从项目立项开始至今,针对不同素质的航海类学生群体,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创项目)、学科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这三类科创竞赛特点,设置了以项目与科研基础素养培育、项目与科研素养优化提升、科创项目落地与成果转化为主要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已吸引了10余名航海类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专项培养。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我们引导学生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并鼓励他们运用基于Windows平台的软件编译、基于Stm32芯片架构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Matlab的算法设计与控制程序开发等高新技术,以及半实物物理平台仿真、Matlab数学模型仿真模拟等手段,开展航海类特色创新改革。通过以任务为驱动的方式,我们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依托团队科研平台,提升航海类学生的科研素养
通过前期竞赛指导经验的总结,我们发现当前航海类学生科创竞赛作品质量不足的影响因素。因此,依托“船舶智能航行与先进控制”创新团队现有的科研平台,包括船舶自动驾驶系统和机艇协同运载平台等,针对大三和大四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素质提升专项训练。
这些训练包括定期召开领域前沿科技动态分享会、优秀成果分析总结会、科研专项技能培训会,以及数学模型仿真实验、物理平台仿真实验和自航模实船实验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训练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攻关专业领域内的技术难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的主动性。这些训练活动有效地提升了航海类学生的科研素养。
(三)"立足教师科研项目,为航海类学生提供科创基础载体
本项目秉承“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依托项目负责人现有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科研项目,为有研究兴趣的航海类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我们鼓励学生早期进入课题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与导师和其他研究人员紧密合作。
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学生将早日接触到航海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积累科研经验,提升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鼓励学生根据科研进展参加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等科创竞赛,为形成系统化的科创项目培育模式奠定基础。
四"航海类学生科创培育成效
初步形成适用于“双创”背景下航海类学生科创项目的培育方案,如图1所示。
在上述的航海类学生科创培育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学术论文发表方面,共发表了4篇SCI期刊论文,其中包括1篇发表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顶级期刊(Top1)。这些论文的发表不仅展示了学生在科研方面的优秀成果,也为学校的科研声誉和学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指导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国家级科创竞赛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他们在第九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和第十届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等国家级科创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同时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中获得了三项二等奖。此外,他们还在2022年的“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第八届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比赛中获得了两项金奖。这些荣誉的获得充分证明了航海类学生在科创竞赛中的实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成果和荣誉的积累,我们的航海类学生在科创领域的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鼓励。他们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科创竞赛,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也为学校的科创项目培育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些丰硕的成果不仅促进了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为航海科技的进步和我国海洋事业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结束语
本文以当前“双创”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为立足点,以科创竞赛为主要推动力,依托学校航海类特色专业的优势,将特色科创社团、团队科研平台和教师科研项目等多方面的资源纳入科创项目培育过程,有效实施了学生科创项目培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通过结合相关创新项目开发的经验,我们加强了航海类创新人才在创新方法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科研素养。我们着重培养学生在智能船舶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面向未来航海领域的需求所需的核心能力。我们形成了一种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专业类科创项目培育模式,并在指导学生参加专业领域内的科技竞赛中有效夯实了航海类科创成果的高效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航海类学生科创培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启示。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创培育模式,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航海类创新人才。同时,我们的研究结果也为其他领域的学生科创培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这一研究工作对于促进学校的科创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本文的研究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我们在科创竞赛中的成果尚未涵盖所有科创竞赛,并且在培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和完善。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航海类学生科创培育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促进航海科技的发展和我国海洋事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彭放,郑少南,王诺斯.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以航海类毕业生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4):145-150.
[2]孔令文.关于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思考[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1,42(2):69-72.
[3]杨小亮,郭银英,徐燕铭,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航海类学生顶岗实习研究[J].天津航海,2020(1):61-63.
[4]郭兴华,范育军,赵仓龙.“互联网+”时代下的航海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8):196-197.
[5]张淼,高东霞.“转型发展”视域下航海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8):163-166.
[6]李燕,赵春阳,李翔,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航海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22,39(4):77-82.
[7]何正伟,徐小本.航海导航科技发展及专业人才培养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22,39(4):73-76.
[8]王志平.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型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航海教育研究,2017,34(1):76-78.
[9]高峰,程真启,倪伟.高职航海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J].船舶职业教育,2019,7(5):58-62.
[10]陈婷婷,刘芳武,赵仓龙,等.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4):60-63.
[11]徐丹,王婷,徐久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导师队伍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22,39(4):42-45.
[12]张洁,黄博洲,于世永,等.“产学创”融合背景下高职航海类专业“竞赛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究[J].珠江水运,2022(4):110-112.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创’视域下的航海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22-166-360);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航海类研究生‘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培育模式探索”(YJG2022501);大连海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航海类学生科创项目培育模式创新与实践”(2022SYZ129)
第一作者简介:张国庆(1987-),男,汉族,河南许昌人,博士,教授,学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航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