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文章分析了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指出了影响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与规模、高新技术人才培育、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建议;人才培育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4-000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284
营口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与北京、天津等同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哈大经济带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处,背靠东北腹地。是“辽宁五点一线”及“沈阳综合改革实验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区。近年来,营口紧抓发展机遇,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特色产业基地发展、重点关键技术攻关、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1 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1.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多项科技创新鼓励政策的出台,科技企业趁势而上,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力度,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已经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口高新区、营口国家镁质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营口)汽保工业园区、仙人岛能源化工区、营口中小企业创业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涉及冶金、石化、装备制造、镁质材料、新型建材、新能源、生物制药等产业。2013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50.4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324.8亿元,同比增长29%。全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2家,市级高科技企业101家。中国(营口)汽保工业园区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1.2 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取得突破
2013年,组织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57个,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20个,省级科技计划37个,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8131万元,支持额度创历史新高,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863”计划项目“特种多孔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制与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电化学海水淡化(5万吨/日)成套技术设备及城市饮用水示范工程”、国际合作项目“连铸结晶器喂钢带技术”等一批重点关键技术得到攻关。全年专利申请101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3件,同比增长39.5%;授权专利641件,增长16.8%。
1.3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7.9亿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0.74万人,其中研究与实验发展(R&D)人员0.57万人。重点引导支持骨干企业建立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已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大石桥市政府与中科院青海盐湖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辽宁丰华实业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合肥固体物理研究所签署共建镁质材料研发中心,辽宁卓异科技有限公司与辽宁省先进无机泡沫材料重点实验室签署联合组建营口研发中心。辽宁卓异科技集团、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盼盼集团三家单位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实现了营口历史上零的突破。营口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营口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营口汽保产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公共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已初具规模,通过共享科学数据,提供专业技术、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服务,促进了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整体实力较弱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水平较低、规模较小,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拥有自主创新的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未能占据主导地位,对传统产业的扩散和辐射作用不强、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全地区14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情况调查中,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不足7%,缺少自主创新技术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已成为制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2.2 高层次人才缺乏
近年来,我市在吸引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缺少高校和科研院所,加之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条件制约,人才交流和引进的渠道相对偏窄,对于掌握先进研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较弱。此外,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了人才流失严重。
2.3 创新环境有待完善
近年来,我市在增强科技意识和改善政策环境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全市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2013年占比为1.53%。面向特色产业的配套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创业中心、孵化器等服务机构的数量相对较少,科技金融服务还处在启动阶段,对外引资、引智、引商的吸引力不强。
3 推动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议
3.1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与规模
继续做大做强镁质材料、装备制造、电气设备制造、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紧紧抓住中央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综合改革实验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区位优势,吸纳国际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活动,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引进海外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拥有专利技术。
3.2 加快高新技术人才培育
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吸引和启用更多的一流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投身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切实落实技术、知识、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等政策,调动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的贡献有机结合。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进行双向交流与互动,弥补企业人才短缺问题。加强对科技领军人才、新兴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3 加快科技中介服务发展
科技中介服务作为资源与市场的纽带、买方与卖方的桥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中介服务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政府与科技、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之间,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发挥着纽带、桥梁、传递者的作用,不仅推动了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目前,我市科技中介服务行业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能力薄弱,远不能支撑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快培育和建立包括科技金融、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的科技中介服务势在必行。
3.4 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
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式。每年以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增加地方财政中用于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采取无偿、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等方式,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积极构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于高新技术项目,在符合信贷政策的前提下,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针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中中小科技企业多的特点,应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对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财政补偿机制,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
支持。
参考文献
[1] 营口市统计局.营口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
[2] 张贵.驱动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 李宁.2012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4,(1).
作者简介:谢睿(1977-),男,营口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情报研究与科技咨询、科技
统计。
(责任编辑:周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