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析

2025-01-14 00:00:00王兴年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摘要】在新高考的大环境下,要使高中数学教学与时俱进,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教师必须按照新高考方针,在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此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一般而言,“数学核心素养”是每位学生都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只有自己具备了这一能力,才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保证自己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现状分析,探讨从教学设计、分层式教学、生活化教学、现代教学手段等方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在新高考体制下,高中选科由原来的文理分科模式变为“3+1+2”的自由选科,这一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文理分科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仍然是“3”中的必选科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新高考体制下,尽管考试方式有所改变,但数学的地位并未改变,只是考试的重点有所改变.所以,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们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选择,主动更新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首要任务.

1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现状分析

1.1部分教师缺乏对核心数学素养的理解

目前,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数学学科素质的提高[1].具体表现为:一是新高考刚开始不久,很多教师对新高考政策有大概理解,但无法把握新高考的侧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重心的偏移,这极大地制约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二是中学教育存在严重的内卷化问题,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学业和升学压力,过分地追求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却忽视了对数学素养的培养;三是很多学校仍然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尽管教师有改革教育方式的意愿,但在升学的压力下,还是把教学重心放在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1.2对教科书内容理解不够,所学内容晦涩难懂

与小学、初中相比,高中数学的难度又增加了一大截,学生往往觉得很难掌握.这主要表现为:学生可以记住或形成概念,但只局限于复述,对各种概念、数学符号或图形语言的含义了解较少.

在教学中,学生看似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深入地去思考、领会教材的内容.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是照搬模板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科书的大纲做更深入的解读,指导他们深入学习,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

1.3受应试教育束缚,学生缺乏自我探索能力

对于一些教师来说,很难突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养成了利用练习题提高学生回答问题能力的习惯.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都很少,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们没有足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想象力,他们对课堂上的知识只有一些简单的认识,或者是只理解了一些简单的符号,这就会让他们对数学的热情降低,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变得僵硬,不利于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1.4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造成综合应用能力不强

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差异,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一刀切”地进行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尽管有些教师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很难发现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地帮他们查漏补缺,这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不利的.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析

2.1改革教学设计,实现对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之前,教师为使教学有效进行而建构的一种教学计划预设,它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因此,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要保证自己的教学设计是科学、有效的,教师要在课下备课环节进行研究,并利用网络搜索,收集借鉴其他教师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完善教学设计内容.要知道,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比较多,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就不能操之过急,要针对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核心素养进行重点设计.

例如在教授“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知识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核心素养.比如,在教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来演示,让学生去研究它们之间的知识差别.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之后,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个总结性的演示,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2.2实施分层教学,进行因材施教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每一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在数学上表现出来的天赋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就算是同一名学生,在对不同的数学知识模块的理解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虽然有一名学生很善于计算公式,但是他很难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能反映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就是说,这样的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很强,但是在数学模型上却很弱.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如果采取一种统一的教学方式,也就是给每个学生都提供相同的教学内容,这就会造成学生的薄弱环节得不到有效训练,也就不能发挥他们的数学特长.而且学生在一些数学知识上产生的疑惑会被搁置,得不到及时的解答,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妨碍了学生学习新知识,使积累的问题不断增多,直至近乎不可解决.所以,要想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得到提升,就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此,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例如,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新的高考环境下实现数学能力的实质性突破.

例如在讲授“集合”的概念时,有些学生因其数据分析、符号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不强,很难适应本课程的正常教学进度.在班级中,教师在进行集合的教学时,应当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式.例如,为相关的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1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教科书,练习关于集合的习题;再把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组织成一组,针对这些学生,为他们讲解符号所指的意义、数字的隶属关系、集合的实用意义等基本知识,解构与集合相关的知识,使他们对集合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弥补他们对集合概念认识上的欠缺,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与此同时,那些对集合概念有很好了解的学生,也可以利用习题来巩固自己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使所有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都得到了切实的提升.

2.3利用生活化元素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在高中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重要问题.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已经认识到对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如果只是指导学生做很多的题目,那么单一的课堂环节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抵触情绪.目前,机械训练内容脱离了现实生活,主要是注重理论而不是实践,导致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应用,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不能有效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2].因此,在新高考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利用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促进他们对数学计算公式和概念定理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例如在“函数”知识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函数知识来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同时,还需要理解一个函数模型,掌握它的价值和作用;通过看一张图片,就可以搜集到更多的信息,并对所遇到的函数问题进行处理.为了使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教师必须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把生活化的案例结合起来,使他们明白教师所讲的这些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重视.如岩岩和父亲想要吃火锅,就在超市里买了一个电磁炉,而超市的售货员说,买电磁炉所赠送的烧水壶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将水煮开,父亲不太相信售货员的说法,觉得他们是在夸大其词.这时候,岩岩就用自己的数学知识来进行验证.岩岩将一支专业的温度计放入烧水壶中,然后按下开关,水的温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一分钟时测得35°,两分钟时测得50°,三分钟时测得65°,6分钟后为100°,此后每次试验均为100°.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直角坐标系来将时间和温度的关系表现出来.结合生活化的教学元素,在某种意义上能够使学生对函数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既能提高他们自己的逻辑思维,又能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2.4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网络技术被应用之前,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把基础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在给学生讲授几何图形课程的时候,教师不能用语言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完整地描述出来,在实际绘图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误,这就影响了教学效果[3].因此,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使学生看到动态变化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直觉想象的主要内容是形成对空间的知觉意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既符合新高考有关政策,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

例如在进行基础立体图形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几何体主要是由柱体、椎体、台体和球体组合而成,这些都是组成组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中学生必须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这些图形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直觉的观察能力.用这种方式对空间图形进行研究,有助于加强他们自己的建模思维.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平面图形,给学生看有关的录像,这样,学生就能从多个角度来猜想立体图,然后再动手作画.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动图将立体图形的各种角度介绍给学生,鼓励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并大胆地猜想这是哪一种立体图形,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几何知识的属性特点.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直觉想象力,而且还能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3结语

总之,在新高考的推动下,高中数学教育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数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要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数学人才,就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在课堂上,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进行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泰璟.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7):29,37.

[2]王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探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35):5-6.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8:31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4:54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0:33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46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