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素养评价的实践探索

2025-01-06 00:00:00张少洁
关键词:教学评价道德与法治初中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发展备受关注。本文探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素养评价的有效策略,提出优化结果评价,强化表现性评价和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尝试数字化评价等,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是实施课堂教学和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新课标指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说明,探索新的评价体系成为思政教师面临的课题。坚持素养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实现教学评价从“知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从“结果视角”转向“过程视角”,从“单一分数”转向“综合素养”,发挥评价铸魂育人功能。本文以统编教材“做负责任的人”为例,探讨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的有效策略与实施途径,助推课堂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1]

一、目标引领,优化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以目标为导向,是教育教学和学习结果的效果评价。教学评价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评”“要达到什么目标”的问题。华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刘术红指出:“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和灵魂。”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和导评功能,我们确立了本单元的素养目标:政治认同上,履行对自己、对社会和对国家的责任,培养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道德修养上,强化责任意识,做社会发展的好公民;法治观念上,能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做评估和选择,明白不履责要承担的后果;责任意识上,明白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的意义,做负责任的人。[2]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创设学生的生活情境,把评价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与评价目标保持一致。为此,笔者设计了两个活动。

(一)小龙的选择——班级要进行班委的竞选活动,小龙要不要参加?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在交流中探讨承担责任要付出的代价——如付出时间、精力等,获得的回报如得到他人的肯定、自身价值的实现等,从而做出合理评估和正确选择。此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塑造健全人格。

(二)小龙的策划——小龙当上班干部后策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同学们记录父母的职业生活和工作特点,完成手抄报并在班会课分享,引导学生理解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正是有像父母这样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凡人,敢于担责,社会才能更美好,国家才更加繁荣,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奉献精神。第二个活动是小龙组织学生观看影片《长津湖》——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舍生忘死,感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激发学生的担当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关注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

根据素养目标和课堂活动,笔者从学业成就、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和价值观变化与行动等设计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发展。

二、关注成长,强化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新课标下的评价体系是多元、丰富的,力求评价更为客观、全面。大单元教学突出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为课时间的“教”与“学”提供方向。表现性评价是指关注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判定,强调“教学评一体化”,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具有一定的意义;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参与度、学习策略的运用,知识技能掌握的评估、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是对学生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关注。

大单元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学生参与活动一“小龙的选择”时,教师要对学生在情境与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的能力、技能、品格、素养等进行评价,兼顾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运用。当学生出现“不想当班干部”的理由如浪费时间、精力,做不好可能会受到老师、同学的责备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认识“当上班干部”,即承担责任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得他人的肯定、实现自我价值等,学会辩证认识承担责任有代价和回报,提高思辨能力,发挥课程育人价值。当学生讨论小龙要“竞选哪个职位”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踊跃参与并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职位,如“小龙计算统筹能力强,建议竞选生活委员”,评价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判断选择能力。

在学生参与活动二“小龙的策划”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展示手抄报、畅谈父母职业生活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学生对周围和家人的观察描述能力;引导学生“从责任的角度谈谈活动的收获”,关注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以评价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的责任意识和感恩之心。在学生观看影片《长津湖》片段时,教师要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以及对台词“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的理解,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家国情怀、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本单元下一课“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奠定基础。针对活动二,我设计了以下的评价清单。

三、探索增值评价,关注持续发展

2020年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科学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是首次在文件中提及增值评价。增值评价倡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更关注学生在特定时间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或过程后的核心素养在原有基础上的增加值。

上完这节课后,笔者设计了“我为家乡添风采”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向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公共参与能力的提升。活动前,学生小组合作绘制具有潮州地方特色的盲袋、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制作“家乡旅游景点知多少”的问答卡片,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紧接着,学生以组为单位到潮州牌坊街与游客交流互动,以实际行动宣传家乡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为推动家乡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作为大单元教学的延伸,此次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学生增值性评价的依据。

根据思政一体化的思路,我们制订学生初中、高中的成长手册,通过常态追踪,持续反馈、激励和改进功能,纵向过程记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尝试数字化评价,助力素养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德育理念,转变育人思维,尝试教育评价转型实践,以现代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广度。

我们尝试数字化评价,通过“班级小管家”覆盖学习全过程的大数据采集,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为学生持续提供针对性诊断报告,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政协活动,通过“发起任务—完成任务—众人述评—成果展示”的流程,让学生通过问卷星发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形成提案,如“关于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关于规范未成年人骑电动自行车上路”“关于湘桥区意溪镇坪埔村乡村振兴发展”,通过数字化评价关注学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在平台互动空间中,教师、家长、学生可进行星级评价和个性化述评,优秀成果进行线上全景式展评,探索学生、家长和教师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增强教育评价数据挖掘的深度,让数字技术成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助推器”,使学生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综述,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核心素养建构学生成长发展的评价体系,满足学生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和联系需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在教学中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武燕,初中道德与法治素养评价困境探因与路径优化 [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1:69-71.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23:32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8:16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1:44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6:43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