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在小学体育训练中的运用分析

2025-01-01 00:00:00陈昌强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年1期
关键词:运动兴趣合作意识体育器材

摘要:在当前的大环境之下,小学生在日常体育训练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促使学生能够在训练中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价值。鉴于此,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明确了小学体育训练中应用体育器材的价值,其次,分析了当前体育器材在小学体育训练中的应用状况,最后,联系实际提出了体育器材在小学体育训练中运用的优化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 体育器材" 合作意识" 运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5)-01-139-3-ZQ

前言

小学阶段是强健儿童体魄、培养儿童身体灵活性的重要阶段,采用灵活化、科学化的方式应用各类体育器材对于提升训练效果与体育课程趣味性具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但是,就当前小学校园中的体育课程的常规训练来看,其单一的训练模式以及存在一定制约性的运动器械严重影响了训练的最终效果,导致学生对体育器材产生抵触心理。故而,在未来小学体育训练中,如何采用科学、高效的方式将各类器材的功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对体育器材的兴趣以及训练效益,这对于小学校园推进体育器材的应用具有理论性意义,对于强化小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具有指导性意义。

1、小学体育训练中应用体育器材的价值

1.1、提升学生体能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体育运动中适当地融入体育器材能够全面优化身体各项技能。例如,塑料哑铃虽然是简易的体育器材,但正确的应用却能够训练学生的肌肉力量,通过反复举持哑铃,学生能够持续性地强化肌肉力量,从而有效提升身体的爆发力与耐力。不仅如此,球类器材作为最常见且学生喜爱度较高的器材之一,其对于学生体能提升也大有裨益。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器材,提升跳跃、跑动等多方面的体能水平。故而,教师作为小学教育的引导者,应该指导学生合理、科学地利用体育器材,既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又能够辅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巧,从而培养并形成更为积极、健康的生活与运动方式。

1.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通过不断的训练与练习,既能够持续提升学生的个人体能水平、反应能力,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进行小学体育训练中应用体育器材时,教师既要求学生完成独立训练,又需要他们合作完成团队训练,例如,作为极具综合性特征的器材,适当的篮球训练能够全面地锻炼学生的核心肌肉群,小学生在进行篮球运动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强化自身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弹跳力等。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篮球的团队运动中,需要配合与沟通,在潜移默化中便能够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再如,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学生需要彼此配合、沟通,并决定发球的先后顺序、力度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沟通的技巧以及充分尊重他人意见,学生便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个人的合作能力。

1.3、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在人类成长与发育的各个阶段,运动都具有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价值。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的意识,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体育器材,培养并强化小学生对运动的热忱与兴趣,促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探索新奇的体育项目与运动。当小学生第一次感受海绵跑道、塑料障碍时,便会被体育器材的新鲜感所吸引,此时,教师若能够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便能够促使其累积形成坚持终身运动的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能够应用于小学体育课堂的体育器材也愈发丰富化,也更具趣味性,能够广泛、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而且,在实际应用各种器材的过程中,小学生也逐步意识到,体育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未来成长与生活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从而在运动兴趣的牵引下,保持终身运动的习惯,为自身的幸福与健康保驾护航。

2、当前体育器材在小学体育训练中的应用状况

2.1、数量少且种类单一

通过实践调研与分析了解到,大多数的小学校园由于忽视体育课程教育,所以在该部分的投入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并导致体育器材数量少且种类单一。小学阶段所使用的体育器材一般都会应用在体育课程与训练之中,大多数情况下,体育训练课需要用到的体育器材在数量方面往往仅能够满足一个班级的训练需求。然而,在某些集体体育训练项目之中,鉴于参与同学数目巨大且需求多样化,使得体育器械在种类及数量上出现了供应紧张的现象,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学校对购置体育器械的投入相对不足,同时对于这些器械如何更好地支持体育教学的认识也尚有不足,未能够把关注重点放到体育器械策划选购等方面。故而,当面临体育器械供给不足等问题时,无疑会对相关体育培训活动的顺利进行产生负面影响,许多体育实践环节不得不采取空手模仿练习的方式,从而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最终的训练效果及质量水平。

2.2、体育器材质量堪忧

关于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原材料方面。研究中了解到,有些体育器材使用了品质较差的原材料进行制作,这便让器材在投入使用后极易损坏,从而潜藏着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除此之外,生产工艺也是关键性的问题点之一,某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处理手法较为粗糙,这使得器材的整体结构不够稳固,进而影响到其使用寿命以及运动表现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厂商并未在制造环节进行严谨的质量管控,这也间接为体育器材的出厂带来了品质缺陷。除此之外,由于环境因素的差异性,同样的体育器材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对品质的要求亦存在鲜明差异,例如,相对恶劣的潮湿或高温环境都可能对器材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若学校所引入的体育器材存在质量问题,那么将给广大师生带来严重的身体损伤。

2.3、体育器材的使用频率低

由于小学生群体的整体年龄尚幼,心智不够成熟,在课堂中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使得小学生无法快速准确地领悟并把握复杂知识的核心要领。面对此种情况,体育教师需要科学地应用体育器材,实现对小学生的正确引导与吸引,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育效果与质量,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并熟练应用体育相关要领,强化自身的综合技能。然而,在课程实践中,很多小学校园尚未能大力推广和应用体育器材来有效地支持教学活动。究其原因,第一,体育器材多属于消耗品范畴,部分学校为了能够缩减资金投入,确保资源得以最大程度地利用,便会严格管理体育器材。该种做法虽然是为了防止浪费,但是,由于实际实施中存在错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是学校的吝啬,制约了体育课堂的综合效果。第二,鉴于许多学生在运动时可能存在不正确或有害健康的行为习惯,若能借助合适的体育器材对其进行及时纠正,便有望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同时,在调研中发现,小学校园中体育器材使用不当所引发的事故频繁出现,使得许多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器材的使用产生了恐惧心理,从而影响了体育器材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

3、体育器材在小学体育训练中运用的优化策略

3.1、校方引进多元化的体育器材

将多样化的体育器材引入到小学校园中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以往的体育课程教育中,校方对体育课程的重视性不足,且即便推进体育课堂也只关注部分特定的体育项目,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弱化了学生的体育运动体验,打击了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了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兴趣,小学校园在未来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引进多元化的体育器材,促使学生的需求均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例如,校方可以引进轮滑、滑板以及跳绳等相对于传统篮球等更具趣味性、个性化的运动器材,既能够吸引小学生的目光,还能够让小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其创造能力与竞技精神。不仅如此,在推进体育器材的应用工作中,校方及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性别、年龄等因素推荐其选择更适合的体育器材与项目,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从而在体育课程中建立运动自信,使其能够逐步提升运动的参与度与体验感,全面推进其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3.2、强化监管体育器材质量的力度

学校可以选择多元化的手段来强化监管体育器材质量的力度,为教师、学生的运动安全提供保障,也能够为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奠定基础。校方需要架构系统且健全的体育器材质量监管制度,确定采购、验收、运输、使用、保管以及维修器材的要求与流程,保障校园中所有使用的器材质量均能够满足国家安全与标准要求。校方还需要对当前使用的体育器材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与检测,及时地发现并解决其潜在的安全问题。不仅如此,学校还需要深入贯彻对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教育,促使其能够在体育运动与训练中具备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在体育课程中,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严格地依据操作规程来使用体育器材,将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为了将安全使用器材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校方可以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体育比赛与活动,优化教师、学生的技能水准与体育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3、利用体育器材开展基本运动训练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中,教职工作人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器械的基础运动技能训练。例如,通过篮球这项运动,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投篮技巧,从不同的距离、角度进行大量的投篮练习,以期强化学生的力量感与准确性,而且,利用篮球进行运球训练,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控球技巧并培养出色的速度感。跳绳项目也是另一种极佳的提升工具,借助不同的跳绳动作与多样化的节奏,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我协调能力与持久耐力。利用足球训练传递和射门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并提升个人技术水平,从而增强学生对足球技能的认知。使用网球进行发球与接球技巧的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反应速度。除了常规的运动器材,小学校园还可以使用诸如浮板、蛙泳板等游泳器材来进行游泳训练,这将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水性以及游泳姿势的准确性。将多元化的体育器材应用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掌握更多元的运动技巧,完善自身的运动能力,强化内在的竞技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

3.4、科学地选择体育器材并提升学生运动兴趣

将体育器材应用在小学体育教育与训练工作中,能够在完成小学阶段要求的训练任务与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辅助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不仅如此,体育器材的科学应用还能够有效点燃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促使其增添无限的运动活力。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尚小,对于所有的运动项目、运动器材都存在新鲜感与好奇心,对于未知的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与探索精神。在大多数情况下,体育器材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而是能够一物多用,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运动感受,既能够满足其探索欲望,又能够强化其运动热情。

教师可以利用毽子、跳绳等器材帮助学生锻炼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在运动中,学生需要彼此沟通、交流,这一过程既能够锻炼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与其他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运动兴趣。与此同时,某些教学实践环节的自由度更高时,学生能享受到更为丰富多元的运动体验,深入感知体育运动所赋予的欢喜与欢乐,逐步培养出独立运动的优良习惯,并、提高个人的运动能力,为自身全面且健康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合理运用先进的体育器材设备,教职工作人员能够将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最大化地展现出来,同时也能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效缓解甚至消除学生可能存在的抵触情绪,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规划与安排。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训练与教学中,体育器材的价值与作用是极为突出的,既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准与动手能力,又能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故而,小学教师与学校应该以更科学的方式应用体育器材,从而达到更为优良的教学效果,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与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体育器材在小学校园中的广泛应用,促使小学生能够拥有更为强健的身体与更浓厚的体育运动兴趣。

参考文献:

[1]陈静.利用器材提升小学体育训练效果的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09).

[2]关维忠.基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小学体育玩具器材设计研究[J].玩具世界,2024(04).

[3]孙靓.创新体育器材在小学体育活动中的实践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18).

[4]李德华.现代体育教育教学中塑料体育器材的运用——评《辅助性体育器材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研究》[J].塑料工业,2022,50(06).

[5]路鸿瑞.体育器材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及注意事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09).

[6]唐敬俊.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安排场地与器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3).

[7]张辛.让儿童在体育课中发展创造性思维[J].北极光,2019(05).

[8]夏同鑫.济南市平阴县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12).

[9]陈岩.“自制小器材”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践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1).

[10]王曦,罗魁.安徽省涡阳县龙山镇小学体育设施的调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1).

[11]乔雨.新课程下如何增强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04).

猜你喜欢
运动兴趣合作意识体育器材
基于快乐体育理念的高中体育器材开发与应用研究
玩具世界(2024年2期)2024-05-07 08:17:38
快乐体育背景下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材的开发利用
玩具世界(2023年6期)2024-01-29 12:14:28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08:01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措施探讨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1:22:17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5:40
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校园足球运动兴趣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24期)2016-05-27 09:21:18
运动性区域的预设与生成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9期)2016-04-15 0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