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问题导入式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其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导入新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初中数学课堂引入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趣味性、探究性、启发性和关联性的教学原则.问题导入式教学方法可以优化课前的问题设计和课堂教学环节,并加强课后的评价和反思.它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探究和解答问题,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各项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入式教学;初中数学;几何证明
由于数学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认知能力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而言,无疑增加了其学习难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问题导入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考虑到这一点,数学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寻找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如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问题导向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索精神,从而为其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1]
1 以情境问题导入式教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于每个学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激发.以“三角形内角和”为例,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深入的思考发现新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自然且有意义的联系,从而促进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如图1所示,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简化问题为“向平角方向的转变”,有效地链接已有知识与新问题.接着,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画辅助线创建等角,并运用数学技巧整合这些角度.最后,教师将其扩展到三角函数的值域及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利用坐标间的距离公式来计算角度和.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套标准化的几何证明流程.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几何学基础方法,还学会了运用代数思想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结合了几何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以及逻辑思维,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刻理解了几何证明的核心概念.
2 以生活问题导入式教学,强化学生掌握知识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够成熟,因此学习数学时需要耐心,以及良好的思维方式.基于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之主动投入课堂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部分学生认为初中数学的知识与其日常生活联系不深,这使得他们不太愿意投入学习,从而缺乏强烈的学习动力.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心理,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会直接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合适的策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以此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巧妙利用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由众多实际问题抽象而成的学科.现实世界充满了未知,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元素,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外角和”这一主题时,如图2所示,教师可以从三角形的内角和扩展到外角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像数学家一样进行思考.这就使得课堂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问题导入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以学生需求为核心的教育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知识的实际应用,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3]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还能促进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此外,学生在其知识和能力范围内可以尝试猜想并证明三角形外角和,这种活动使他们能够在参与猜想和证明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是如何形成的.
3 以探究问题导入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模式需作出调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能力.[4]基于新课改后教育目标的转变,数学教师需要从转变思维入手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问题导向法等,帮助学生开发思维,以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终极目标.问题导向法的本质是要求学生从自身出发提高积极性,学会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将其顺利解决.[5]因此,教师应当使用各种有效的策略,创造积极的课堂提问环境,利用这些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达到高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展,并全面提升学生在探索和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主题时,教师通过讲解几何证明的基本步骤,向学生介绍了精确的几何证明方法和思路.接下来,通过具体操作进行课题的导入,教师强调了进行几何证明的重要性和可靠性,向学生演示了科学研究的标准流程,即从假设到验证.在这一系列操作和推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逻辑推理能力,对数学证明的逻辑性与标准性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有助于培养其数学思维.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新授课程的教学流程实际上是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知识探索.良好的课堂开端不仅能使整堂课充满趣味性和生机活力,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种观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是适用的.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式学习.为了确保新课程能够有效地被引入,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积极、愉悦和高效的学习效果.
4 结语
问题导入式教学被视为一种有效且科学的教育方式.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弥补传统灌输教学的不足,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提升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积极地提升教学成效.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这种方法,开发更多高效的应用方式,持续推动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国安.小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7):62-64.
[2]甄爱梅.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22(6):85-86.
[3]孙扬,隋晓冰.问题导入式教学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2):198-199.
[4]徐小燕.浅谈阅读教学自读自悟过程中的问题设计[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0):63-64.
[5]李红玉.问题激发灵动课堂——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1(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