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D理论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

2024-12-31 00:00:00陈苏皖田静储亚伟
数学之友 2024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周长

摘 要: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持续深化,为了解决当前教育评价中过于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等问题,教学评一致性的提出变得至关重要.UbD理论提倡“评价先行”,本文以《周长》教学为例,从教学目标确定、学习评价设计、学习任务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作业设计检验五个环节进行基于UbD理论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探讨一种新型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方式.

关键词:UbD理论;教学评一致性;周长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他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强调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1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评价过于注重结果,忽视过程,以及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偏离了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还可能导致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错位.

教学评一致性的提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促进教学评的有机衔接.[2教学评一致性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将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同时,它还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口语类评价、纸笔类评价、操作表演类评价等形成性评价,还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4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中,评价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之间仍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关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这一问题仍待解决.[5UbD理论为此提供了基本的解决路径.UbD理论提倡“评价先行”,即教师在明确学习目标和预期结果后,先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再组织学习活动.这种做法有助于教师在规划教学活动前,考量以何种方式作为证据,来证明学生确实已经理解并掌握了学习内容,并能有效地连接预期的学习结果、学习成绩、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6,从而做到教有所评和学有所评,实现以评促教和以评提质的效果.

1 基于UbD理论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流程

1998年美国学者格兰特·威金斯(G.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格(J.McTighe)出版了《Understanding by Design》,标志着UbD理论的正式出世,也被称为“促进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基于UbD理论的教学设计是目标、评价与过程三阶段的逆向教学设计,即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7因此,基于UbD理论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包括五个环节:教学目标确定、学习评价设计、学习任务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作业设计检验(如图1).本文以《周长》教学为例展开探索.

2 基于UbD理论的《周长》教学评一致性设计

2.1 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质量.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课程标准,通过分析数学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来实现.因此,先确定清晰的核心目标,再进一步明确核心目标的具体内容.

2.1.1 教材分析

《周长》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知识.《周长》这一单元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前提下展开的教学.它不仅是后续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学习面积和体积等度量内容的开端.教材通过呈现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于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在运用周长这一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生的量感和几何直观核心素养得以培养.

2.1.2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由于课本内容呈现的是由面到线,学生直观看到的是平面图形,所以容易将面积与周长概念混淆.要让学生一提到周长,就会联想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认知过程.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时,让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2.1.3 目标分析

《周长》内容的学习是“量感”的认识和形成的重要一课.学生对于感官量的学习和理解,一般经历五个阶段:量的初步认识、量的间接比较、认识国际通用单位并用其描述大小、国际通用单位体系的认识与换算、利用公式求量的大小.[8理解“周长的概念”是《周长》内容教学的核心目标,这一概念的理解经历感官量认知的前两个阶段,再结合核心素养,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这也是将核心目标具体化的结果.

目标一:认识图形周长的属性,知道周长在哪里,有大小之分,初步感知图形的周长.

目标二:能够选择不同方法直接比较周长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目标三:当无法直接比较时,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度量,通过用数来描述周长,从而达到间接比较大小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形成量感和几何直观.

2.2 学习评价设计

设计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学习评价是确保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只要有教学目标,就要有相应的学习评价与之对应.

评价一:能正确指出数学教材封面的一周,并能规范表述封面一周的含义(针对目标一).

评价二: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有周长,并能说出判断的理由(针对目标一).

评价三:能比较图形周长的大小,知道周长有大小之分,理解周长与图形的形状没有关系,只与它一周的长度有关(针对目标一).

评价四:能想到观察、重叠以及平移等方式来比较周长的大小,掌握直接比较周长的方法(针对目标二).

评价五:能想到用数来描述图形的周长从而比较周长的大小,掌握间接比较周长的方法(针对目标三).

2.3 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的制订始终以教学目标为起点和终点,同时它也是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首要环节.笔者设计了五个学习任务,让学生经历这样的流程,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这些学习任务与教学目标和学习评价相对应(如图2).

任务一:观察数学教材,指出数学教材封面的一周.

任务二:下面这个图形有周长吗?如果有,请描出来.

任务三:下图甲、乙两部分形状一样吗?比较甲、乙两部分的周长.

任务四:按照周长大小顺序排列下面这些图形(单位:厘米).

任务五:比较下面两个图形周长大小.你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单位:厘米).

2.4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是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学”与“评”的主导者;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是“教”与“评”的对象.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任务二中,教师追问“不封闭图形有周长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确只有封闭图形才会有周长.

任务三中,教师追问“为什么甲、乙两部分形状不同,周长却相同呢”.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让学生正确明晰周长的概念,即封闭图形的周长只和它一周的长度有关,和图形的形状没有关系.

任务四中,教师追问“你们希望教师提供什么辅助工具”.

【设计意图】当学生难以进行比较时,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对于②号和④号图形周长的比较,有的学生选择不同长度的小木棒自己搭建,和原有图形重叠后再将小木棒累加比较;还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平移之后再比较.这让学生经历观察、重叠、平移的实践过程,进而实现“直接比较周长的大小”的目标.

任务五中,教师追问“如果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究竟有多大,是不是可以直接比较大小了”.

【设计意图】当学生通过直接比较的方法不能比较大小时,教师引导学生转换思路,启发学生使用绳子围绕图形并做记号,再量出绳子的长度,这样就得到图形的周长.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用“数”来描述图形的周长,进而实现“间接比较周长的大小”的目标,同时让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会描述图形的周长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推导它们的周长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有关周长的实际问题.

2.5 作业设计检验

作业设计是衡量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框架.首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划分学生达成标准的水平层次,最后依据学生的水平层次分别给予不同的赋分.本次作业设计检验采用以下两道题目,学生完成后制定学生学习情况的水平层次表(见表1).

题目一 长4cm、宽6cm的长方形,周长为多少,列式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题目二 一个老人想用总长度为16m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菜园(要求长和宽都是整米),请你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方案.

通过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需进行教学反思.例如,在题目一中,学生虽达到了水平二,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但无法解释列式的原因.教师需反思是否因为未能实现目标一,也未能完成学习任务一、二和三,导致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足.在题目二中,学生的表现达到了水平三,不仅理解问题与周长相关,还给出了所有符合要求的方案.这表明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与周长知识相结合,理解这是关于已知长方形周长求长和宽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审视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评价—教学”的逻辑闭环得以有效形成.

3 结语

基于UbD理论的教学设计,为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通过预期学习结果的评价设计,教师能清晰理解目标与评价标准之间的联系,使教学更具操作性.学习任务围绕学习评价进行设计,确保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准确找出问题,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合理设计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流程,不仅融合了教学、学习、评价三要素,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对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洪宇.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J].中国考试,2020(11):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4]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15-22.

[5]宋词,郑东辉.学教评一致性的课堂实践困境与突破[J].当代教育科学,2018(11):22-26.

[6]张志勇.教学评一致性的背景追溯、理论内涵与安全分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8):26-29.

[7]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8]刘加霞,易玫.运用定义辨析,生成对“面积”的理解——“面积”课例研究[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2(6):14-17.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周长
菜地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巧算周长
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实践研究
让“教学评一致性”飞入“寻常百姓家”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